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媒体的弱视治疗系统研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丽萍 孙朝晖 +1 位作者 邱飞岳 陈子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67-970,共4页
设计了用于儿童弱视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神经生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相结合,实现了面向儿童的多媒体弱视治疗系统,系统主要由诊断系统、治疗系统、病历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和专家辅助系统四部分组成.系统提供了... 设计了用于儿童弱视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神经生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相结合,实现了面向儿童的多媒体弱视治疗系统,系统主要由诊断系统、治疗系统、病历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和专家辅助系统四部分组成.系统提供了从弱视诊断及治疗到专家决策支持的一体化功能.临床应用结果为治愈率达到70%,有效率为93%.结果表明系统能快速、简便、无创、价廉和客观量化地对弱视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智能仪器 弱视治疗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64d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alpain和Caspase-3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芝清 姚克 +2 位作者 徐雯 章征 朱雅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E-64d(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钙激活中性蛋白酶抑制剂)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对Calpain/Caspase-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E-64d治疗组,并分为1、3、6、24... 目的探讨E-64d(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钙激活中性蛋白酶抑制剂)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对Calpain/Caspase-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E-64d治疗组,并分为1、3、6、24、72h5个时间段。通过前房穿刺加压法制成RIRI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blot以及RT-PCR方法测定在大鼠RIRI模型中的Calpian、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24hm-Calpain、Caspase-3蛋白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较正常组上升,而E-64d组表达与正常组相似,比缺血再灌注组下降。E-64d能下调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m-Calpain/Calpastatin的mRNA比值,在24h与缺血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E-64d能降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时m-Calpain、Caspase-3蛋白的表达,调控m-Calpain和Calpastatin的mRNA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64d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CALPAIN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填充术后的角膜内皮改变 被引量:11
3
作者 翁燕 姚克 姜节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评价硅油对有晶状体及无晶状体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45例(45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中有晶状体组(22眼)及无晶状体组(23眼),比较其术前,术后1、3、6、9个月的改变。了解前房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结... 目的评价硅油对有晶状体及无晶状体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45例(45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中有晶状体组(22眼)及无晶状体组(23眼),比较其术前,术后1、3、6、9个月的改变。了解前房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及角膜厚度的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同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在术后1个月、6个月呈现显著差异(P=0.002,P=0.034)。硅油接触角膜内皮时,呈现“亮度颠倒”现象。末次随访时(术后9个月)的内皮细胞密度与无前房硅油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0)。结论无论晶状体是否存在,玻璃体腔内的硅油对角膜内皮无明显的损害。而当硅油进入前房则将对角膜内皮造成严重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治疗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角膜内皮 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pains在过氧化氢诱发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徐雯 姚克 +2 位作者 王凯军 吴仁毅 叶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 探讨calpains在过氧化氢 (H2 O2 )诱发大鼠离体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凋亡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晶状体 ,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H2 O2 ;阳性对照组加H2 O2 ;实验组同时加入H2 O2 和calpains抑制剂PD15 0 60 6。光学... 目的 探讨calpains在过氧化氢 (H2 O2 )诱发大鼠离体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凋亡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晶状体 ,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H2 O2 ;阳性对照组加H2 O2 ;实验组同时加入H2 O2 和calpains抑制剂PD15 0 60 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3组晶状体混浊程度的改变并行图像分析 ,秩和检验分析 ,用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H2 O2对大鼠LECs凋亡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组LECs凋亡数量的改变。结果 H2 O2 可明显诱发大鼠离体晶状体产生白内障及LECs凋亡 ,PD15 0 60 6可部分抑制H2 O2 诱发大鼠晶状体的混浊和LECs的凋亡 ,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P =0 0 0 6)。结论 Calpains表达的激活并引发随之的大鼠LECs的凋亡 ,可能是H2 O2 诱发离体大鼠产生白内障的机制之一。Calpains抑制剂PD15 0 60 6可部分抑制H2 O2 诱发的大鼠LECs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上皮细胞 过氧化氢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性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雯 姚克 +2 位作者 王凯军 吴仁毅 申屠形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过氧化氢诱发的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探讨Ca^(2+)浓度的改变在氧化性白内障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过氧化氢诱发实验组离体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产生白内障,用Fura-2/AM荧光标记法测定晶状体上皮细... 目的 通过测定过氧化氢诱发的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探讨Ca^(2+)浓度的改变在氧化性白内障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过氧化氢诱发实验组离体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产生白内障,用Fura-2/AM荧光标记法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胞浆内Ca^(2+)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正常晶状体相比。结果 经过氧化氢作用的实验组,6、12和24h时,晶状体上皮细胞胞浆内Ca^(2+)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00,0.000)。结论 本研究证实过氧化氢作用于大鼠晶状体后,其上皮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从而为Ca^(2+)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如钙蛋白酶等的激活创造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白内障 晶状体 上皮细胞 CA^2+浓度 钙离子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杜新华 姚克 姜节凯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用 16只家兔建立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后 1周、2周、1月、2月摘除眼球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 ,炎症反应局...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用 16只家兔建立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后 1周、2周、1月、2月摘除眼球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 ,炎症反应局限于缝线穿过的巩膜和睫状体部 ;聚丙烯缝线和眼部组织的连接不紧密 ,呈“袖套”样关系 ;人工晶状体镜片的支撑依靠 3根缝线 ,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好。结论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组织相容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白内障 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性和黏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戴南平 姚 克 +1 位作者 阎洪禄 王传富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移行性和黏附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方法 于第二代体外培养RLECs中添加浓度为10-8—10-5mmol/L的ATRA,观察ATRA对RLECs移行和黏附的影响,用SABC法观...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移行性和黏附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方法 于第二代体外培养RLECs中添加浓度为10-8—10-5mmol/L的ATRA,观察ATRA对RLECs移行和黏附的影响,用SABC法观察ATRA对RLECs细胞网络骨架改变和内源性层粘连蛋白受体(LN-R)的表达。结果 ATRA对RLECs的移行和黏附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ATRA可使RLECs骨架重组并使其内源性LN-R表达降低。结论 ATRA能抑制RLECs的黏附和移行;ATRA能调节RLECs的网络骨架分布且明显降低其内源性LN-R的表达;RLECs的黏附和移行与RLECs的LN-R含量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维甲酸类 晶状体上皮细胞 层粘连蛋白受体 细胞运动 细胞黏附 后囊混浊 白内障摘出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蛋白和细胞的改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雯 姚克 +2 位作者 王凯军 孙朝晖 戴南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将氧化性白内障动物作为模型研究人老年性白内障机制的可行性。方法用过氧化氢(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产生白内障,分析晶状体相对灰度值、晶状体水化程度,Folin酚法测量水溶性蛋白(WSP),电泳及染色分析WSP条带,流式细胞术测定晶... 目的探讨将氧化性白内障动物作为模型研究人老年性白内障机制的可行性。方法用过氧化氢(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产生白内障,分析晶状体相对灰度值、晶状体水化程度,Folin酚法测量水溶性蛋白(WSP),电泳及染色分析WSP条带,流式细胞术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结果6、12和24h时晶状体相对灰度值减小(P<0.05);WSP比例减少(P<0.05);WS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29000和30000的信号减弱;晶状体水化程度增加(P<0.01);凋亡LECs增加(P<0.01)。结论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产生的白内障,其蛋白和细胞的改变与人老年性白内障相似,将氧化性白内障动物作为模型研究人老年性白内障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上皮细胞 凋亡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冠状动脉钙化与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志勇 姚克 +1 位作者 曹永葆 李小燕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通过眼底照相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分析,并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通过眼底照相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分析,并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 ,探讨与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现视网膜动脉狭窄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明显增加(P<0.01)。并且,随着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严重度的增加,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亦逐渐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视网膜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病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有关,经调整高血压病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因素后,视网膜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相关。结论: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改变 冠状动脉钙化 高血压 相关性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IOL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南平 姚克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和TIMPs对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和TIMPs对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另一眼作为对照组。每 5只兔眼为一组 ,分别于术后 1、3、7、14、3 0d取出虹膜和晶状体上皮细胞 ,用RT PCR和反向酶谱分析法检测各标本中的TIMPs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并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晶状体囊膜羟脯氨酸量的变化。结果 在正常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组织均有TIMP 1、 2、 3和 4mRNA的表达 ,而无相对蛋白质活性的表达 ;术后第 1d ,TIMP 1、 2、 3和 4mRNA即出现明显升高 ,其中术后第 7d ,TIMP 1和 2mRNA的表达量为最大 ,此后逐渐下降 ,术后第 3 0d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TIMP 3mRNA轻度升高 ,TIMP 4mRNA则轻度下降 ;羟脯氨酸的含量于术后 1、3、7d和 14d明显低于术后 3 0d(P <0 0 5 )。结论 TIMPs可能是抑制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因素 ,还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生物学性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曲超 姚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6-668,共3页
人工晶状体(IOL)的材料不同其生物学性状会略有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人工晶状体的合成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凝胶(silicone)、水凝胶(hydrogel)和丙烯酸酯(acrylate)。近10年来,眼科研究工作者对各类人工晶状体作了大量的... 人工晶状体(IOL)的材料不同其生物学性状会略有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人工晶状体的合成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凝胶(silicone)、水凝胶(hydrogel)和丙烯酸酯(acrylate)。近10年来,眼科研究工作者对各类人工晶状体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测试了人工晶状体的硅油黏附、细菌黏附、蛋白吸附等生物学性状。这些性状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并发症密切相关,对它们的了解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人工晶状体和了解临床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材料 生物学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水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南平 姚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及其抑制因子(TIMPs)的动态变化。 方法20只健康成年家兔,均1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一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组。每4只兔为一组,分别于术后第1...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及其抑制因子(TIMPs)的动态变化。 方法20只健康成年家兔,均1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一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组。每4只兔为一组,分别于术后第1、3、7、14、30 d抽取房水,用酶谱分析法和反向酶谱分析法检测各标本中的MMPs的活性及TIMPs量的变化。 结果 正常对照组兔眼内有MMP-2、-7的表达,而MMP-1、-9的表达甚微;术后第1d,房水中MMP-1、-2、-7、-9、TIMP-1和TIMP-2的活性明显升高,这种高水平可持续到术后第14 d,并有显著性差(P<0.05),但在术后第30d其活性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MMPs可能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MMPs/TIMPs平衡的破坏可能影响了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表明TIMPs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植入 房水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理论计算值与Orbscan测量值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海龙 陈彬彬 王勤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 比较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理论计算值与角膜地形图(Orbscan)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评价Orbscan在角膜屈光手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球面折射公式计算64例64眼角膜后表面屈光力;Orbscan测量受试者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结果 角膜后表面... 目的 比较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理论计算值与角膜地形图(Orbscan)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评价Orbscan在角膜屈光手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球面折射公式计算64例64眼角膜后表面屈光力;Orbscan测量受试者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结果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Orbscan平均测量值为-6.59 D±0.22 D,平均理论计算值为-5.04 D±0.14 D,Orbscan平均测量值与平均理论计算值差异为-1.55 D±0.19 D(P<0.01)。 结论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Orbscan测量值大于理论计算值-1.55 D。Orbscan测量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角膜后表面 角膜屈光力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_(-α)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白内障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健 姚克 +2 位作者 王凯军 徐雯 申屠形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皮质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的大鼠晶状体,应用Western-blot检测蛋白激酶C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H_2O_2诱导大鼠皮质性白内障形成,Weste...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皮质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的大鼠晶状体,应用Western-blot检测蛋白激酶C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H_2O_2诱导大鼠皮质性白内障形成,Western-blot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蛋白激酶C-α的蛋白表达变化;RT-PCR检测其mRNA含量改变。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调亡率。结果 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KC-α高表达,经H_2O_2处理产生凋亡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KC-α的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H_2O_2可抑制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KC-α的活性,提示PKC-α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Α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 检测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志勇 曹永葆 +4 位作者 李小燕 严学军 楼继先 汪怿 李韧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69例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用Hubbard法分析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69例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用Hubbard法分析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严重度均明显增加。与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相比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严重度均明显增加,且前者与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法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然而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结论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患者中,应用Hubbard法评价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结果,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情况,可以间接地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冠状动脉造影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对小窝蛋白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分布与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红颖 姚克 +3 位作者 马进 杨春虎 李宏武 汤霞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以H_2O_2刺激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小窝蛋白(caveolin)在LECs膜及胞浆内的分布和表达量的改变。方法用1mmol/LH2O2刺激LECs不同时间,MTT法观察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veolin在细胞膜和胞浆内的分... 目的观察以H_2O_2刺激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小窝蛋白(caveolin)在LECs膜及胞浆内的分布和表达量的改变。方法用1mmol/LH2O2刺激LECs不同时间,MTT法观察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veolin在细胞膜和胞浆内的分布;Western-blot法检测caveoli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H2O2作用时间越长,细胞活性越低;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人LECs有丰富的caveolin;无刺激时主要分布在膜上;刺激后在膜及胞浆内的分布增多。Western-blot法发现H2O2作用后,caveolin的表达量减少。结论H2O2对人LECs的活性产生影响,并导致细胞caveolin重新分布、表达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上皮细胞 小窝蛋白 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邸保忠 卢红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6-657,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 ,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分析了 18例 ( 18眼 ) 3~ 11岁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多数优于 0 1。随访 1~ 4年 8眼 ,矫正视力 1 0者 3眼 ,0 91眼...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 ,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分析了 18例 ( 18眼 ) 3~ 11岁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多数优于 0 1。随访 1~ 4年 8眼 ,矫正视力 1 0者 3眼 ,0 91眼 ,0 1~ 0 42眼 ,0 1以下 2眼。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葡萄膜反应及前房絮状渗出。晚期并发症有后发白内障、虹膜后粘连机化膜形成、瞳孔变形移位、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及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植入人工晶状体有利小儿双眼单视功能。术后并发症比成人多。手术时间以伤后 2周至 2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 手术时机 并发症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牛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朝晖 姚克 +3 位作者 朱丽君 高涛 吴仁毅 申屠形超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在体外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LEC) 增殖的影响及确定BLEC 是否表达bFGF 蛋白。 方法 BLEC 原代培养。用不同浓度的bFGF 及3H胸腺嘧啶(3HTDR) 处理B...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在体外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LEC) 增殖的影响及确定BLEC 是否表达bFGF 蛋白。 方法 BLEC 原代培养。用不同浓度的bFGF 及3H胸腺嘧啶(3HTDR) 处理BLEC36 h 后,液闪测定bFGF 对BLEC3HTDR 掺入率的影响。Western 印迹( Western blot) 法确定BLEC 是否表达bFGF 蛋白。 结果 bFGF 在体外有促进BLEC 增殖作用,Western blot 法表明BLEC 可表达低分子量(18 000)bFGF 蛋白。 结论 bFGF 可能通过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自分泌,促进白内障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BFGF Westen印迹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视力检测仪的研制与临床初步应用
19
作者 郑海华 施明光 姚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4,共1页
我们根据选择观看法(preferential looking,PL)原理,利用电脑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种婴幼儿视力检测仪,并初步对正常婴儿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检测仪 婴幼儿 初步应用 视力 临床 研制 选择观看法 研究开发 电脑技术 正常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rcetin对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HSP27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饶惠英 姚克 +1 位作者 汤霞靖 徐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眼钝挫伤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的表达,并给予喂饲Quercetin(HSP阻滞剂),观察Quercetin对LECsHSP70及HSP27表达的调节。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拍打组和Quercetin组,每组各24只24眼,右眼为实验... 目的研究大鼠眼钝挫伤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的表达,并给予喂饲Quercetin(HSP阻滞剂),观察Quercetin对LECsHSP70及HSP27表达的调节。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拍打组和Quercetin组,每组各24只24眼,右眼为实验眼。拍打组:20g铁球20cm高度拍打眼球100次。Quercetin组:给大鼠喂饲Quercetin(100mg/kg),2-3h后再拍打眼球。RT-PCR检测LECsHSP70、HSP27基因表达。结果钝挫性眼外伤可造成LECsHSP70基因表达的增强,拍打眼球后1hHSP70表达开始升高,3h后达到高峰,24h后降至正常。Quercetin组HSP70基因表达随时间亦出现相应的提高,但与拍打组相比其峰值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HSP27基因表达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钝挫性眼外伤中LECsHSP70表达的增强提示HSP70可能在钝挫性外伤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对晶状体变性蛋白起保护作用,预先喂饲Quercetin可抑制LECsHSP70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发生于HSP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QUERCETIN 晶状体上皮细胞 钝挫伤性白内障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