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诊疗在儿童性发育异常诊疗中的探索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小同 王诙译 +2 位作者 袁金娜 汪伟 傅君芬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342-1344,共3页
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性发育异常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多年来的建设经验,探讨如何打造符合国内儿童专科医院医疗环境的MDT管理模式,规范MDT流程,提高MDT工作效率,提升儿科疑难复杂危重诊疗能力,推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最终形成... 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性发育异常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多年来的建设经验,探讨如何打造符合国内儿童专科医院医疗环境的MDT管理模式,规范MDT流程,提高MDT工作效率,提升儿科疑难复杂危重诊疗能力,推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最终形成医院多学科协作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儿童专科医院 性发育异常 服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不同gH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小同 陈露燕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1978-1982,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伴不同gH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留取2013年7月至2019年2月住院的新诊断ITP且HCMV DNA检测阳性的儿童尿液,作gH分型,根据gH分型将患儿分为gH1组和gH2组。收集临床资料和至少3个...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伴不同gH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留取2013年7月至2019年2月住院的新诊断ITP且HCMV DNA检测阳性的儿童尿液,作gH分型,根据gH分型将患儿分为gH1组和gH2组。收集临床资料和至少3个月的随访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gH基因型分布与ITP临床表现、预后的差异。结果共入组41例新诊断ITP伴HCMV感染患儿。其中gH1型26例(63.4%),gH2型15例(36.6%)。男女比例1.9:1,两组男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6比12/15,P>0.05)。gH1组月龄3.5(0,15)个月,和gH2组[月龄4.0(0,1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1比例在先天性感染组(5/6)、围生期感染组(7/10)和生后感染组(14/25)中均高于gH2型,但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gH2组血小板完全恢复率(25/26)较gH1组(10/15)低(P<0.05)。结论ITP患儿伴HCMV感染的糖蛋白基因型以gH1型多见,ITP伴gH2型HCMV感染发展为持续性ITP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包膜糖蛋白 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呼吸道异物手术
3
作者 刘佳 赵杭燕 +5 位作者 黄瑾瑾 叶盛 汪伟 傅君芬 裘妃 付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4-497,共4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的疫情防控是目前国家各行各业的首要、紧急任务。该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及接触传播。儿童呼吸道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诊,高发年龄为1~3岁,常常引起气道梗...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的疫情防控是目前国家各行各业的首要、紧急任务。该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及接触传播。儿童呼吸道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诊,高发年龄为1~3岁,常常引起气道梗阻,窒息,肺炎等并发症,部分可迅速危及生命。耳鼻咽喉科处理原则是急诊行直接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因手术操作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须与患儿近距离接触,术中患儿反应性咳嗽等可产生大量飞沫或气溶胶,结合手术操作的特点,总结了2019-nCoV防控期间呼吸道异物急症手术诊疗建议,供儿童耳鼻咽喉科同仁参考。由于疫情变化,以及对病毒的认知的变化,后期可能做相关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呼吸道异物 急诊 手术 防护 儿童 麻醉 护理
原文传递
基层医师儿科诊疗三阶段标准化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思思 尤芝娜 +3 位作者 蒋烨琛 汪伟 王晓豪 李甫棒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9期1304-1307,共4页
在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基层医院儿科资源不足和诊疗能力落后的问题成为制约儿童疾病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难点,浙江省探索并构建了集培训提升、继续教育、实践输出为一体的基层医师儿科诊疗三阶段标准化培养模式。... 在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基层医院儿科资源不足和诊疗能力落后的问题成为制约儿童疾病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难点,浙江省探索并构建了集培训提升、继续教育、实践输出为一体的基层医师儿科诊疗三阶段标准化培养模式。在培训提升阶段,包括基层医师培训、理论考核和浙江省儿科联盟认证。在继续教育阶段,包括移动端教学资源库和线上定期答疑。在实践输出阶段,包括儿童疾病分级诊疗和公益科普讲座。自2018年至2021年,共开展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418人,通过考核327人,最终53人完成浙江省儿科联盟认证并被纳入浙江省儿童疾病分级诊疗体系。联盟新成员将分级诊疗覆盖范围从24个区县32个机构扩充至38个区县73个医疗机构。联盟成员完成科普讲座40场,观众累计13233人次。基层医师儿科诊疗三阶段标准化培养模式通过多形式、标准化、延续性的方式持续同质化,提升了基层医师的综合能力,也为各地基层医师培养和分级诊疗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培养模式 规范化培养 儿科联盟 分级诊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