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专病库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陆昕玥 黄坚 +5 位作者 陈凌栋 朱珠 杨荣旺 李鑫鑫 赵永根 俞刚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目的/意义建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专病库,解决诊疗数据分散、数据质量偏低造成的数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过程基于2020年3月—2024年4月儿童ADHD临床诊疗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 目的/意义建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专病库,解决诊疗数据分散、数据质量偏低造成的数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过程基于2020年3月—2024年4月儿童ADHD临床诊疗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数据后结构化,根据行业标准、诊治指南实现专病库数据标准化。结果/结论建立以75835例ADHD患儿和28万人次就诊数据为基础的儿童ADHD专病库,为ADHD人群基本特征分析、预测模型构建、优化资源配置、临床诊疗路径优化等应用方向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病库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数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及其神经心理机制
2
作者 陈依 麻烨 +2 位作者 范晓莉 吕佳敏 杨荣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0,共7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和工作记忆缺陷为特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社交障碍是ADHD患儿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发现ADHD患儿在面部表情识别(FER)任务中的表现通常不如正常发育的儿童。虽然部分研究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和工作记忆缺陷为特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社交障碍是ADHD患儿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发现ADHD患儿在面部表情识别(FER)任务中的表现通常不如正常发育的儿童。虽然部分研究表明在特定表情识别的准确性上,ADHD患儿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但总体来看,他们在FER中显示出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的神经心理机制如下:①神经解剖学方面:ADHD患儿的杏仁核和内侧额叶区域显示出较小的灰质体积和表面积,以及部分额叶白质纤维束的轴突/细胞的密度和体积减小;②神经生理学方面:ADHD患儿的脑电图表现出慢波活动增加,在面对面部刺激时情绪调节和对愤怒面孔的反应上有异常;③心理学方面:心理社会压力可能会影响ADHD患儿的FER能力,且ADHD患儿睡眠剥夺可能导致其对悲伤和愤怒等负面表情的识别阈值显著提高。本文对近三年来有关ADHD患儿FER能力的研究进行检索和整理,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以及心理学机制三个维度分析ADHD患儿的FER缺陷,以期为ADHD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面部表情识别 神经解剖学 神经生理学 心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发育异常性心理发育评估及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田红娟(综述) 唐达星 杨荣旺(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性别发育异常患儿的性别分配复杂,需要包括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及心理科在内的多学科学组及患儿父母的共同讨论决定。其中心理学方面的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儿童性别认同及性别角色的全面评估可避免成年期性别焦虑的发生,目前有多... 性别发育异常患儿的性别分配复杂,需要包括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及心理科在内的多学科学组及患儿父母的共同讨论决定。其中心理学方面的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儿童性别认同及性别角色的全面评估可避免成年期性别焦虑的发生,目前有多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心理评估量表,学龄前儿童活动量表和儿童性别角色量表评估相对简单,可为性别分配、后续激素替代和外阴整形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发育异常 性心理发育 性别角色 性别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疗效和耐受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饶燕晓 杨荣旺 +1 位作者 赵京 曹庆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0-490,共11页
目的:比较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疗效与耐受性方面的依据。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 目的:比较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疗效与耐受性方面的依据。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5.1软件对有效率、耐受性进行分析,采用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AR)评估药物有效率和耐受性的累积概率。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的3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949例患者,涉及阿米替林、维拉唑酮、氟西汀、司来吉兰、帕罗西汀、丙咪嗪、地昔帕明、舍曲林、去甲替林、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13种抗抑郁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度洛西汀(OR=1.95,95%CI:1.41~2.69)、氟西汀(OR=1.73,95%CI:1.40~2.14)、文拉法辛(OR=1.37,95%CI:1.04~1.80)、艾司西酞普兰(OR=1.48,95%CI:1.12~1.95)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均P<0.05),网状meta的累积概率排序为度洛西汀(87.0%)、阿米替林(83.3%)、氟西汀(79.0%)、艾司西酞普兰(62.7%)等。丙咪嗪(OR=0.15,95%CI:0.08~0.27)、舍曲林(OR=0.33,95%CI:0.16~0.71)、文拉法辛(OR=0.35,95%CI:0.17~0.72)、度洛西汀(OR=0.35,95%CI:0.17~0.73)、帕罗西汀(OR=0.52,95%CI:0.30~0.88)的不耐受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均P<0.05),网状meta的累积概率排序为丙咪嗪(95.7%)、舍曲林(69.6%)、文拉法辛(68.6%)、度洛西汀(68.2%)等。结论:在13种抗抑郁药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安慰剂,但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的耐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抑郁症 抗抑郁药 疗效 耐受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儿童的情绪状态
5
作者 蔡晶晶 杨荣旺 +4 位作者 李荣 张雁翼 高维佳 林南南 江克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231-1233,1243,共4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强应激,在此情况下需要关注儿童的情绪状态。方法综合面对突发事件儿童正常的情绪反应,分析讨论疫情下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儿童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分别进行...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强应激,在此情况下需要关注儿童的情绪状态。方法综合面对突发事件儿童正常的情绪反应,分析讨论疫情下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儿童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建议。结果针对儿童和亲密家庭成员是否有病毒感染、疑似、并存基础疾病等情况将儿童分三类,分别分析并给予心理干预建议,特别要关注儿童情绪反应中的分离焦虑和恐惧情绪。结论应关注疫情状态下儿童的情绪状态,并给予合适的心理干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儿童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基因突变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相关因素在性别分配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德华 田红娟 +6 位作者 唐达星 傅君芬 董关萍 吴鼎文 袁金娜 杨荣旺 孙莉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87-394,共8页
目的分析与青春期后AR基因突变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结局及外生殖器发育相关因素在性别分配中的作用,探讨AR基因突变雄激素不敏感综合症的最佳性别分配方案。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 目的分析与青春期后AR基因突变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结局及外生殖器发育相关因素在性别分配中的作用,探讨AR基因突变雄激素不敏感综合症的最佳性别分配方案。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出现AR基因突变的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3个月至13岁5个月,中位数为49.7个月。初诊性别女14例,男7例。外生殖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雄性化不全,其中8例表型为完全女性化、10例为外生殖器模糊、3例为小阴茎。在分子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将外生殖器雄性化评分(external masculinisation score,EMS)、性心理评估结果、外生殖器对雄激素刺激反应情况作为青春期后临床结局和外生殖器发育程度的预测因素,结合社会文化因素、性腺发育特点、患儿及其父母主观层面认知等因素,由本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作出性别分配。结果8例(38.1%)诊断为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CAIS)患儿的Prader评分均为0分,EMS评分为1~2分,性心理量表评估结果均表现为女性优势,雄激素治疗外生殖器无明显反应,性别分配均为女性。10例(42.9%)Prader评分为1~3分的部分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PAIS)患儿EMS评分为2~9分,性心理量表评估结果除1例表现为女性优势外,其余均表现为男性优势,雄激素治疗后阴茎增长明显,性别分配均为男性。3例(14%)小阴茎患儿性心理量表评估结果均表现为男性优势,雄激素治疗后阴茎明显增长,性别分配均为男性。男性性别分配者的Prader评分和EMS评分高于女性性别分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激素治疗有效性、性心理评估结果与性别分配结果间均具有良好的关联性(P<0.05)。结论分析AR基因突变情况、EMS评分、性心理评估结果和外生殖器雄激素治疗反应结局等因素对AIS患儿未来性别认同、外生殖器发育程度等青春期后临床结局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患儿及其父母主观层面认知情况下,由MDT进行性别分配是目前较为适宜的AIS性别分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迟钝综合征/诊断 雄激素迟钝综合征/治疗 预测/方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性心理评估量表在评估46,XY DSD性别特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光杰 杨荣旺 +4 位作者 唐达星 徐珊 吴德华 黄勇 陶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性心理评估量表在评定46,XY性别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儿童性别特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80例46,XY DSD儿童临床资料,对年龄〈5岁者用学龄前儿童活动量表(PSAI),... 目的探讨儿童性心理评估量表在评定46,XY性别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儿童性别特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80例46,XY DSD儿童临床资料,对年龄〈5岁者用学龄前儿童活动量表(PSAI),年龄≥5岁者用儿童性角色量表(CSRI)来评定性别特征。对既往治疗分配性别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设对照组用相同方法来评定性别特征。结果DSD年龄〈5岁组患儿32例,既往治疗性别分配为男28例,女4例。本次研究显示性别特征男性化29例,女性化3例。既往分配性别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符合率为90.6%(P〉0.05)。对照组40例,性别特征均为男性化,符合率为100%,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DSD年龄≥5岁组患儿48例,既往治疗性别分配为男33例,女15例。本次研究显示性别特征男性化39例,女性化8例,两性化1例。既往性别分配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符合率为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52例,性别特征均为男性化,符合率为100%。两组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应用PSAI和CSRI能分别对5岁前和5岁及以上DSD儿童的性别特征进行初步评定,为其性别分配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发育异常 心理量表 临床心理学
原文传递
青少年双相障碍缓解相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局域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浩然 高维佳 +8 位作者 焦青 崔栋 许强 曹卫芳 郭永新 卢大力 肖茜 苏林雁 卢光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通过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局域一致性(Re Ho)分析及认知功能测试,研究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缓解相患者的静息态脑活动一致性情况,以及脑活动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18例PBD缓解相患者和18... 目的:通过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局域一致性(Re Ho)分析及认知功能测试,研究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缓解相患者的静息态脑活动一致性情况,以及脑活动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18例PBD缓解相患者和1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青少年参与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临床检查和认知功能测试。计算磁共振成像信号的Re Ho指标,分析Re Ho结果与临床指标和认知测试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青少年相比,PBD缓解相患者的Stroop色词干扰测试评分显著降低,Re Ho数值在右侧小脑、左侧额下回、右侧后扣带回显著增加,在左侧顶上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显著降低。左侧额下回的Re Ho值与发病年龄及Stroop色词干扰测试评分显著负相关,与连线测试评分显著正相关,右侧后扣带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的Re Ho值分别与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正相关。结论:PBD缓解相患者存在小脑、额下回、后扣带回、顶上回及辅助运动区的神经活动一致性异常改变,且额下回的神经活动异常与PBD缓解相患者的发病年龄及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域一致性 青少年双相障碍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双相障碍缓解相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魏明翔 高维佳 +8 位作者 焦青 崔栋 许强 曹卫芳 郭永新 卢大力 肖茜 苏林雁 卢光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314-319,共6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认知功能测试研究青少年双相障碍(PBD)缓解相脑功能及认知功能改变状况。方法:采集PBD缓解相患者及正常青少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各16例),计算信号低频振幅,对被试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认知功能测试研究青少年双相障碍(PBD)缓解相脑功能及认知功能改变状况。方法:采集PBD缓解相患者及正常青少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各16例),计算信号低频振幅,对被试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BD缓解相组的低频振幅数值在右侧小脑、右侧颞上回及左侧海马旁回显著增加,在左侧枕中回、左侧楔叶及右侧枕上回显著降低(P<0.01,FDR校正)。右侧小脑与Stroop1测试结果负相关,左侧枕中回与数字广度-倒背测试结果正相关。结论:PBD缓解相会出现颞叶、小脑、边缘系统及枕叶自发神经活动紊乱,且小脑和枕中回的异常与PBD缓解相认知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青少年双相障碍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双相障碍躁狂相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镜像同伦连接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同钰 孟庆民 +6 位作者 崔栋 曹卫芳 郭永新 高维佳 焦青 苏林雁 卢光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对青少年双相障碍(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躁狂相患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分析,考察大脑双侧对称体素之间的镜像同伦功能连接性(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并研究其与临床认知测试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对青少年双相障碍(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躁狂相患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分析,考察大脑双侧对称体素之间的镜像同伦功能连接性(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并研究其与临床认知测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7例PBD躁狂相患者与18例正常青少年(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进行Stroop色词测试、数字广度测试等认知行为学及心理测试,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计算VMHC,提取患者组呈现两组间VMHC显著差异的脑区的VMHC数值,与临床认知测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D躁狂相患者的VMHC值在颞中回、脑岛、罗兰迪克岛盖、颞上回等脑区显著降低。未发现上述脑区的VMHC数值与认知及心理测试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PBD躁狂相患者发生异常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脑区累及感觉运动网络和语言网络,为理解PBD躁狂相的脑活动异常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PBD VM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相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局部脑区活动时空四维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维佳 崔栋 +3 位作者 陆邵佳 焦青 卢光明 苏林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09,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相(PBD-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改变,并探讨脑功能改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15例年龄10-18岁的PBD-D患者作为患者组,1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3.0T西门...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相(PBD-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改变,并探讨脑功能改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15例年龄10-18岁的PBD-D患者作为患者组,1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3.0T西门子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计算局部脑区神经活动时空四维一致性指标(FOCA)。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PBD-D患者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前回以及右侧中央后回的FOCA值显著降低;同时,双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的FOCA值显著升高。PBD-D患者组左侧额上回的FOCA值与心境和感受问卷(MFQ)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PBD-D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大脑额-边缘网络的功能异常,并且左侧额上回的功能异常与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 抑郁相 时空四维一致性
原文传递
儿童肥胖症的早期预防
12
作者 李荣 《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2011年第1期74-75,共2页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种生活方式病,它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等为特征。其中,进食行为偏差起着重要作用,即不良饮食行为是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与发展的主因。
关键词 早期预防 儿童 肥胖症 单纯性肥胖 生活方式 行为偏差 发生与发展 饮食行为
原文传递
儿童多动、注意力不足症候群
13
作者 李荣 《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2010年第10期40-41,共2页
在学龄儿童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上课时容易分心,一刻不停,小动作、讲话多,作业拖拉、粗心的错误多,做事丢三落四,从一年级到二三年级很快就表现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父母感到很困惑,孩子挺聪明的,也有愿望在听课时、写作业时... 在学龄儿童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上课时容易分心,一刻不停,小动作、讲话多,作业拖拉、粗心的错误多,做事丢三落四,从一年级到二三年级很快就表现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父母感到很困惑,孩子挺聪明的,也有愿望在听课时、写作业时控制好自己,保持学习上的进步,可总是说到做不到,“不守信”,有时家长严厉地惩罚(打骂)后能好上几天……年复一年在家长、老师“严厉”管教下,孩子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不能听批评的话,爱顶嘴,对抗,不在乎,学习动力消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注意力 症候 学习成绩 学习动力 孩子 三年级 一年级
原文传递
躯体症状心理探秘
14
作者 李荣 《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2011年第6期42-42,共1页
还有两天就要期末考试了。这一周,妈妈每天为菁菁准备营养早餐,晚上还给菁菁削好水果,放在书桌上,以补充维生素、预防生病感冒。爸爸也把电视音量调到最低,以免影响到女儿复习。可菁菁还是生病了,发烧38.5摄氏度,还恶心呕吐,... 还有两天就要期末考试了。这一周,妈妈每天为菁菁准备营养早餐,晚上还给菁菁削好水果,放在书桌上,以补充维生素、预防生病感冒。爸爸也把电视音量调到最低,以免影响到女儿复习。可菁菁还是生病了,发烧38.5摄氏度,还恶心呕吐,看了医生、吃了药也没有用。以妈妈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 症状 躯体 期末考试 维生素 妈妈 生病
原文传递
儿童口吃的行为矫治
15
作者 李荣 《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2010年第9期43-43,共1页
口吃现象常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以言语节律异常、讲话不流畅、讲话中间反复出现停顿为主要特点。国外的调查资料显示,每千人中有5名~40名口吃儿童,我国学者的研究显示,每千人中有3名~13名13吃儿童。而在学龄期,有轻微口吃现... 口吃现象常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以言语节律异常、讲话不流畅、讲话中间反复出现停顿为主要特点。国外的调查资料显示,每千人中有5名~40名口吃儿童,我国学者的研究显示,每千人中有3名~13名13吃儿童。而在学龄期,有轻微口吃现象的孩子则远高于这个比例,且男孩要多于女孩。在及时的干预与帮助下,多数儿童的口吃现象会自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吃 儿童 行为矫治 生长发育 调查资料 学龄期 显示 言语
原文传递
丢不掉的"破烂"
16
作者 陈纹 黄玉霞 杨荣旺(审核) 《幼儿教育》 2024年第8期26-27,共2页
5岁的曦曦对妈妈的睡衣情有独钟,这是一件非常柔软,有些破旧的衣服,大概1岁多起,这件衣服就成了曦曦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次睡觉前,她都会反复抚摸衣领,凑近闻一闻味道。爸爸妈妈几次三番想丢掉这件破衣服,换成小兔免子、小熊玩偶,... 5岁的曦曦对妈妈的睡衣情有独钟,这是一件非常柔软,有些破旧的衣服,大概1岁多起,这件衣服就成了曦曦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次睡觉前,她都会反复抚摸衣领,凑近闻一闻味道。爸爸妈妈几次三番想丢掉这件破衣服,换成小兔免子、小熊玩偶,但曦曦每次都强烈反对。周末去奶奶家,她也要带着这件衣服,不然就哭闹不休。即便睡熟了,她也会紧紧地抱着这件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兔 小熊 玩偶
原文传递
重度雄性化不全的46,XY性发育异常性别认定的实践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德华 田红娟 +6 位作者 袁金娜 董关萍 吴鼎文 杨荣旺 孙莉颖 唐达星 傅君芬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主要以分子诊断为主要依据对重度雄性化不全46,XY性发育异常(DSD)患儿进行性别认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重度雄性化不全的46,XYDSD患儿,初诊性别为女性,外生殖... 目的探讨主要以分子诊断为主要依据对重度雄性化不全46,XY性发育异常(DSD)患儿进行性别认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重度雄性化不全的46,XYDSD患儿,初诊性别为女性,外生殖器表现为Prader0-2级;采用外生殖器雄性化评分(EMS)对雄性化程度进行评分;超声、膀胱镜和腹腔镜检查睾丸的位置和发育情况,同时了解华菲管和苗勒管发育情况;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前、后睾酮和双氢睾酮水平及比值来了解睾丸间质细胞和5α还原酶的功能;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沙盘游戏评估性别角色行为;评估外生殖器对雄激素刺激的敏感性;通过二代测序法测定163个性发育相关基因,45例患儿均行性发育相关基因Panel检查;最后由多学科团队(MDT)在分子学病因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作出合适的性别认定。结果45例患儿中39例(87%)存在明确的基因致病变异,6例(13%)阴性发现。45例患儿EMS均≤3分。39例(87%)进行了性心理评估,其中男性优势24例(62%),女性优势15例(38%)。性别认定为男性23例(51%),女性19例(42%),未完全确定3例(7%)。结论分子诊断为重度雄性化不全的46,XYDSD患儿合适的性别认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每个DSD患儿都应该由专业MDT在分子诊断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性腺发育、性腺肿瘤风险、外生殖器形态、性心理评估、潜在的生育机会、父母的观点、社会文化环境因数等作出合适的性别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 XY性发育障碍 男性化 基因 性别决定
原文传递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2
18
作者 郭冰心 潘顺英 +4 位作者 薛闯 廖文静 赫操 刘露 刘健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1-597,共7页
目的使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评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三种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 目的使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评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三种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完成60次以上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IVA-CPT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三种亚型:注意力缺陷型(n=21),冲动多动型(n=11),混合型(n=30)。采用SPSS 23.0比较三种亚型在训练前后症状改善的组间差异。结果(1)在反应控制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缺陷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多动冲动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听一致性、视觉谨慎商、视一致性的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混合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视一致性、在视觉谨慎商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在注意力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力缺陷组在听注意力、听警觉、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警觉和视速度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多动冲动组在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注意力商、听注意力和视速度上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混合组除听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8个项目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1、听注意力商P<0.05)。(2)经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后,三组的治疗前后IVA-CPT评分改变量分别在视觉控制力[(-2.76±24.39)分,(19.55±19.94)分,(12.93±25.30)分](F=3.932,P=0.025)、控制力总分[(2.38±20.77)分,(21.27±15.86)分,(15.43±25.69)分](F=3.158,P=0.050)、注意力总分[(18.43±27.44)分,(11.36±11.40)分,(26.23±18.41)分](F=4.692,P=0.016)、听警醒[(20.23±42.65)分,(6.55±10.20)分,(33.63±36.30)分](F=7.160,P=0.002)、视警醒[(19.48±28.55)分,(5.27±10.62)分,(33.27±28.26)分](F=10.876,P<0.001)、视注意力商[(-2.24±23.67)分,(14.45±13.79)分,(12.83±21.91)分](F=3.669,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SD事后比较发现,在视觉控制力、控制力总分两个项目上,注意力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均P<0.05)以及混合组(均P<0.05)。在注意力总分、听警醒、视警醒三个项目上,冲动多动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混合组(P=0.050,P<0.05,P<0.01)。在视注意力商上,注意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和混合组(均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对不同亚型ADHD患儿均存在临床疗效,但疗效有差异,应在标准TBR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亚型患儿制定个性化的脑电训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视听整合连续测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