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疗效与耐受性方面的依据。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目的:比较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疗效与耐受性方面的依据。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5.1软件对有效率、耐受性进行分析,采用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AR)评估药物有效率和耐受性的累积概率。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的3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949例患者,涉及阿米替林、维拉唑酮、氟西汀、司来吉兰、帕罗西汀、丙咪嗪、地昔帕明、舍曲林、去甲替林、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13种抗抑郁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度洛西汀(OR=1.95,95%CI:1.41~2.69)、氟西汀(OR=1.73,95%CI:1.40~2.14)、文拉法辛(OR=1.37,95%CI:1.04~1.80)、艾司西酞普兰(OR=1.48,95%CI:1.12~1.95)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均P<0.05),网状meta的累积概率排序为度洛西汀(87.0%)、阿米替林(83.3%)、氟西汀(79.0%)、艾司西酞普兰(62.7%)等。丙咪嗪(OR=0.15,95%CI:0.08~0.27)、舍曲林(OR=0.33,95%CI:0.16~0.71)、文拉法辛(OR=0.35,95%CI:0.17~0.72)、度洛西汀(OR=0.35,95%CI:0.17~0.73)、帕罗西汀(OR=0.52,95%CI:0.30~0.88)的不耐受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均P<0.05),网状meta的累积概率排序为丙咪嗪(95.7%)、舍曲林(69.6%)、文拉法辛(68.6%)、度洛西汀(68.2%)等。结论:在13种抗抑郁药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安慰剂,但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的耐受性较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儿童性心理评估量表在评定46,XY性别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儿童性别特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80例46,XY DSD儿童临床资料,对年龄〈5岁者用学龄前儿童活动量表(PSAI),...目的探讨儿童性心理评估量表在评定46,XY性别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儿童性别特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80例46,XY DSD儿童临床资料,对年龄〈5岁者用学龄前儿童活动量表(PSAI),年龄≥5岁者用儿童性角色量表(CSRI)来评定性别特征。对既往治疗分配性别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设对照组用相同方法来评定性别特征。结果DSD年龄〈5岁组患儿32例,既往治疗性别分配为男28例,女4例。本次研究显示性别特征男性化29例,女性化3例。既往分配性别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符合率为90.6%(P〉0.05)。对照组40例,性别特征均为男性化,符合率为100%,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DSD年龄≥5岁组患儿48例,既往治疗性别分配为男33例,女15例。本次研究显示性别特征男性化39例,女性化8例,两性化1例。既往性别分配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符合率为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52例,性别特征均为男性化,符合率为100%。两组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应用PSAI和CSRI能分别对5岁前和5岁及以上DSD儿童的性别特征进行初步评定,为其性别分配提供一定的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疗效与耐受性方面的依据。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5.1软件对有效率、耐受性进行分析,采用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AR)评估药物有效率和耐受性的累积概率。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的3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949例患者,涉及阿米替林、维拉唑酮、氟西汀、司来吉兰、帕罗西汀、丙咪嗪、地昔帕明、舍曲林、去甲替林、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13种抗抑郁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度洛西汀(OR=1.95,95%CI:1.41~2.69)、氟西汀(OR=1.73,95%CI:1.40~2.14)、文拉法辛(OR=1.37,95%CI:1.04~1.80)、艾司西酞普兰(OR=1.48,95%CI:1.12~1.95)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均P<0.05),网状meta的累积概率排序为度洛西汀(87.0%)、阿米替林(83.3%)、氟西汀(79.0%)、艾司西酞普兰(62.7%)等。丙咪嗪(OR=0.15,95%CI:0.08~0.27)、舍曲林(OR=0.33,95%CI:0.16~0.71)、文拉法辛(OR=0.35,95%CI:0.17~0.72)、度洛西汀(OR=0.35,95%CI:0.17~0.73)、帕罗西汀(OR=0.52,95%CI:0.30~0.88)的不耐受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均P<0.05),网状meta的累积概率排序为丙咪嗪(95.7%)、舍曲林(69.6%)、文拉法辛(68.6%)、度洛西汀(68.2%)等。结论:在13种抗抑郁药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安慰剂,但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的耐受性较差。
文摘目的探讨儿童性心理评估量表在评定46,XY性别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儿童性别特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80例46,XY DSD儿童临床资料,对年龄〈5岁者用学龄前儿童活动量表(PSAI),年龄≥5岁者用儿童性角色量表(CSRI)来评定性别特征。对既往治疗分配性别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设对照组用相同方法来评定性别特征。结果DSD年龄〈5岁组患儿32例,既往治疗性别分配为男28例,女4例。本次研究显示性别特征男性化29例,女性化3例。既往分配性别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符合率为90.6%(P〉0.05)。对照组40例,性别特征均为男性化,符合率为100%,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DSD年龄≥5岁组患儿48例,既往治疗性别分配为男33例,女15例。本次研究显示性别特征男性化39例,女性化8例,两性化1例。既往性别分配和本次研究评定性别符合率为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52例,性别特征均为男性化,符合率为100%。两组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应用PSAI和CSRI能分别对5岁前和5岁及以上DSD儿童的性别特征进行初步评定,为其性别分配提供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