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在重症IAB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
作者 丁岚 周庆 +1 位作者 陆建红 姬晓伟 《心电与循环》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校正的阴离子间隙(ACAG)在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中接受IABP治疗的386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76例...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校正的阴离子间隙(ACAG)在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中接受IABP治疗的386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76例和死亡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血清ACAG水平分为高ACAG(>20 mmol/L)组135例和正常ACAG(12~20 mmol/L)组251例,比较两组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重症IABP患者入院后90 d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年龄较小,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阴离子间隙、ACAG、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血钾、血磷、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以及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比例均较低,ICU入住时间较短,而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合并高血压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ACAG组90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ACAG组(51.85%比82.07%,P<0.001)。ACAG>20 mmol/L(HR=1.595)、高龄(HR=1.046)、使用去甲肾上腺素(HR=2.233)、合并心源性休克(HR=2.300)均是重症IABP患者入院后90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入住ICU时血清ACAG水平升高是重症IABP患者入院后90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其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隙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预后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白蛋白比值与心跳骤停合并或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
作者 翁文倩 陆建红 姬晓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5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乳酸/白蛋白比值(LAR)与心跳骤停(CA)合并或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v2.0版本)中505例CA合并或并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全因死亡的临床结局,将所有纳入患... 目的探讨乳酸/白蛋白比值(LAR)与心跳骤停(CA)合并或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v2.0版本)中505例CA合并或并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全因死亡的临床结局,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存活组235例和死亡组27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依据LAR水平四分位数,将患者进一步分为LAR<0.66组、LAR 0.66~1.11组、LAR>1.11~2.10组和LAR>2.10组四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四组28 d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入重症监护室(ICU)时LAR是否是CA合并AKI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LA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以及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死亡组LAR高于存活组(χ^(2)=-4.821,P<0.05)。生存曲线分析提示,LAR>2.10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最低,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20,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AR>2.10是CA合并或并发AKI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1.612,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LAR、APACHEⅡ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CA合并或并发AKI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AUC分别为0.624、0.603和0.637,敏感度分别为0.581、0.763和0.707,特异度分别为0.651、0.404和0.506,两者联合预测的效能优于APACHEⅡ评分单独预测(Z=2.544,P<0.01)。结论入ICU时高LAR(>2.10)是CA合并或并发AKI患者短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这类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与白蛋白比值 心跳骤停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硅酸锆钠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钾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波 程志群 俞海峰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59-62,66,共5页
目的观察环硅酸锆钠散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钾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环硅酸锆钠散治疗高钾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85(65.0±8.9)岁。所有患... 目的观察环硅酸锆钠散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钾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环硅酸锆钠散治疗高钾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85(65.0±8.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10g、3次/d的硅酸锆钠散治疗,分析药物降钾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环硅酸锆钠散治疗2 h后,血钾水平由5.68(5.46,5.85)mmol/L降至5.11(4.97,5.24)mmol/L,下降0.60(0.49,0.72)mmol/L。用药24h后血钾水平为4.34(4.03,4.50)mmol/L,下降1.35(1.24,1.62)mmol/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24h后血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用药24h后发生低钾血症8例(19.0%),根据治疗后血钾水平分为低钾血症组、非低钾血症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钾水平[5.47(5.35,5.62)mmol/L比5.78(5.50,5.9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9,P=0.011)。所有患者未见其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环硅酸锆钠散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的高血钾。轻度高钾血症患者治疗时有发生低钾血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高钾血症 环硅酸锆钠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焦如衡”论治胃癌前病变
4
作者 刘平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王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7-1450,1454,共5页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病理改变。从“中焦如衡”理论探讨PLGC的病因病机,立足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中焦如衡,以平为期”为切入点,认为本病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胃黏膜遭受持续损害,而在正邪交争中,胃黏膜的保护和防御机制被激活,动态平衡机制被打破,出现以脾胃虚损为本、毒瘀损络为要、升降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病机特点,随之而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通过调和气血、虚实、气机等多种因素,以调和中焦为手段,以恢复脾胃平衡、气机升降为目的,从而防治PL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如衡 脾胃虚损 毒瘀损络 升降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岑峰 孙旭 +3 位作者 沈洋 胡丕波 潘治平 严强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80-285,327,I0006,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CBDE组)32例,腹腔镜下经胆总管切开路径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LTDCBDE组)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术(LC+ERCP+EST组)42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ALT、TBil、DBil、IBil、WBC、CRP水平,术后血清淀粉酶(AMY)、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胃肠疾病生命质量指数(GIQLI)评分的差异。结果LTCCBDE组手术成功32例,术中转行LTDCBDE 4例,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手术成功。LTCCBDE组术前WBC、ALT、TBil、IBil及术后CRP、ALT水平与LTDCBD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WBC及术后ALT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手术时间低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LTDCBDE组(均P<0.05),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GIQLI评分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疗效,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胆总管探查 胆囊管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ng-2、I-FABP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东 许岚 +2 位作者 夏森林 孙越晨 王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CS,将其分为CS组(n=93)和无CS组(n=105),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正常志愿者65人纳入对照组,根据28d的生存情况将CS组患者分为生存组(n=50)和死亡组(n=43)。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AMI合并CS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Ang-2、I-FABP对AMI合并CS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CS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S组和对照组(P<0.05),无CS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和糖尿病比例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Ang-2、I-FABP水平均为影响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ng-2和I-FABP联合预测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度81.4%,特异性80.0%。结论 AMI合并CS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升高,且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血管生成素2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朱伟国 朱聪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50-551,554,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手术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9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将术后患者分为POD组和非POD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特...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手术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9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将术后患者分为POD组和非POD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特征和手术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8例患者术后出现谵妄。POD组患者年龄、饮酒、感染程度、剖腹手术、镇痛泵使用次数均高于非P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D组患者文化程度、体力活动、营养状况均低于非P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活动不足(OR=2.84,P=0.001)、出现感染(OR=2.16,P=0.01)和营养状况差(OR=1.3,P=0.02)是PO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为了预防和减少结直肠癌患者POD的发生,患者术前应适当体育运动、术后尽快下床活动,并定期监测感染指标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临床治疗及护理宣教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谵妄 营养 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数据库分析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慧 卢会丽 +1 位作者 陆建红 叶莉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374-377,379,共5页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由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所致,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极高^([1-2])。作为脓毒性休克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与危重患者的高死亡率相关^([3-4])。因此,寻...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由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所致,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极高^([1-2])。作为脓毒性休克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与危重患者的高死亡率相关^([3-4])。因此,寻找早期的预测因子以识别脓毒症高风险患者尤为重要。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一种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常见酶,催化丙酮酸与L-乳酸之间的还原与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乳酸脱氢酶 白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器应激在脓毒症心肌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影响
9
作者 魏伟 张近波 张召才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4期2-12,共11页
脓毒症心肌病特指脓毒症诱发的心脏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可逆性的心肌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脓毒症诱发的过度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及内环境稳态失调等,会触发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异常应激反应... 脓毒症心肌病特指脓毒症诱发的心脏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可逆性的心肌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脓毒症诱发的过度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及内环境稳态失调等,会触发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异常应激反应,调控脓毒症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进程。本文聚焦细胞器应激反应,分析其在脓毒症心肌病中的作用和机制。进一步探讨不同细胞器应激反应相互串扰对病程的调控作用,为加深对脓毒症心肌病的认识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新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心肌损伤 细胞器应激 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药学实践
10
作者 费城 孔飞飞 +1 位作者 姚亲 赵琴琴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药学监护。1例29岁男性因“右上肢麻木乏力1月余,头痛、颈痛1周”入院。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脑梗死,入院后根据脑梗死治疗原则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后诊断为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改为华法林... 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药学监护。1例29岁男性因“右上肢麻木乏力1月余,头痛、颈痛1周”入院。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脑梗死,入院后根据脑梗死治疗原则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后诊断为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改为华法林抗凝治疗。在抗凝治疗中,患者的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未能快速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且未找到合适的华法林维持剂量,在临床药师建议下行华法林基因检测。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基因检测结果,临床药师通过精准用药模型(IWPC模型)计算得到了华法林合理维持剂量并制定了用药调整方案,同时做好抗凝过程的用药监护。最终,患者在该方案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脑梗死 华法林抗凝 药物基因 精准用药 用药管理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脑梗死的抗栓治疗药学监护
11
作者 费城 姚亲 +1 位作者 熊淼 赵琴琴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04-507,共4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关节不稳定、脑梗死等并发症,其中脑梗死并发症在THA围手术期具有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病理因素复杂及发病隐匿等特点。根据LA...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关节不稳定、脑梗死等并发症,其中脑梗死并发症在THA围手术期具有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病理因素复杂及发病隐匿等特点。根据LANES等[1]研究发现,THA术后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1.9%,但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以及老年患者抗应变能力差、骨质疏松等原因,髋骨骨折发病率正不断升高,THA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其危害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脑梗死 抗栓治疗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离子间隙对急性肾损伤危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杨珍珍 叶莉莉 +1 位作者 陆建红 范德墉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22-727,746,共7页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V 2.0)获取2008年至2019年ICU中成年AKI患者9118例的数据。根据AKI危重患者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V 2.0)获取2008年至2019年ICU中成年AKI患者9118例的数据。根据AKI危重患者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确定SIG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低SIG组和高SIG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低SIG组和高SIG组30和9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SIG与AKI患者30、90 d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亚组分析进一步研究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率可能的交互作用。结果根据AKI危重患者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058例和死亡组3060例,90 d全因死亡率为33.5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查尔森合并指数、阴离子间隙、白蛋白、血磷、SIG、WBC、Hb、红细胞分布宽度、PLT、肌酐、尿素氮、PT、PaO2、血总钙、血镁、去甲肾上腺素、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合并高血压、房颤、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脓毒症比例、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S分析显示,AKI危重患者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呈非线性趋势关系(P=0.010)。以SIG=4.87 mmol/L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G组(<4.87 mmol/L)4592例和高SIG组(≥4.87 mmol/L)4526例。低SIG组30和9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9.60%和26.26%,高SIG组分别为33.65%和40.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低SIG组比较,高SIG组患者30和90 d累积生存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SIG水平(≥4.87 mmol/L)是AKI危重患者30和90 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亚组分析显示,除了年龄、合并高血压外,大多数亚组分层因素对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高SIG水平(≥4.87 mmol/L)是AKI危重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SIG对AKI危重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预后不良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离子间隙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心脏停搏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13
作者 叶莉莉 钟磊 +2 位作者 姬晓伟 陈春荣 谢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7-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46例CA患者...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46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住院期间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RDW对CA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146例CA患者,其中存活49例,死亡97例,死亡率66.44%。死亡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RDW、血钠、丙氨酸转氨酶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心肺复苏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心肺复苏时间均是CA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DW预测CA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42,最佳截断值为13.95%,敏感度59.8%,特异性85.7%。低RDW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高RDW患者(χ^(2)=18.757,P<0.001)。结论RDW是预测CA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脏停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数据库探讨预后营养指数与重症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4
作者 张雅芳 姚锐 +1 位作者 陆建红 孙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重症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2.0版本(MIMIC-IV,v2.0)中在重症医学科(ICU)符合要求的重症肝硬化患者。根据90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重症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2.0版本(MIMIC-IV,v2.0)中在重症医学科(ICU)符合要求的重症肝硬化患者。根据90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中90 d预后风险比(HR)为1时的PNI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34.46)和低PNI组(<34.46)。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肝硬化患者90 d时累积生存率曲线,并建立Cox回归模型以分析PNI与患者90 d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PNI值更低(P<0.05)。RCS显示,PNI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χ^(2)=20.800,P<0.001)。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NI值的降低,重症肝硬化患者90 d全因死亡风险升高。生存率曲线分析显示,与高PNI组相比,低PNI组患者90 d的累积生存率更低(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PNI是重症肝硬化患者9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ICU时PNI水平降低(<34.46)是重症肝硬化患者9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重症肝硬化患者预后风险分层的一项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肝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对重症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董慧凤 陆建红 周庆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对重症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9年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v2.0版本中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成人NSTEMI患者513例,根据36...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对重症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9年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v2.0版本中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成人NSTEMI患者513例,根据360 d死亡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87例及死亡组22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时血清ACAG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ACAG组249例与高ACAG组264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360 d累计生存率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入ICU时ACAG对重症NSTEMI患者360 d全因死亡率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急性生理评估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阴离子间隙、ACAG、尿素氮、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血糖、血磷、发生心脏骤停比例、ICU住院时间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ACAG组360 d累计生存率更低(log-rankχ2=30.680,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ACAG(>20 mmol/L)是重症NSTEMI患者360 d全因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534(1.117~2.107),P<0.05]。结论入ICU时高ACAG(>20 mmol/L)是重症NSTEMI患者360 d全因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长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T的TPS教学法在胃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尹磊 魏云海 +1 位作者 蔡炜龙 汪伟民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TPS教学法在胃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轮转的住培医师共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观察组采用MDT模式下的TPS教学法,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TPS教学法在胃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轮转的住培医师共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观察组采用MDT模式下的TPS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消化道恶性肿瘤为教学内容,观察两组住培医师的学习成效,通过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住培医师的单选题成绩、病例分析题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7、5.64、6.47,P均<0.05)。观察组住培医师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归纳和表达能力、临床诊疗信心、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总体满意度方面的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9、4.18、5.16、4.49、2.44、8.10、8.49、3.01,P均<0.05)。带教医生对观察组住培医师的分析辅助检查结果意义、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前沿知识、主动性及合作性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89、1.99、2.96、2.12、3.19,P均<0.05),临床带教医师对基于MDT的TPS教学法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MDT模式下TPS教学法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住培医师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拓展胃肠外科专业知识范围和提高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S教学 多学科协作诊疗 胃肠外科 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卒中风险的因果关系
17
作者 包必君 尹睿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5期488-492,I0002,共6页
目的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卒中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筛选出29个与AM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与卒中相关的SNP有23个,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SNP有24个。采用TSMR分析... 目的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卒中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筛选出29个与AM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与卒中相关的SNP有23个,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SNP有24个。采用TSMR分析AMD与卒中及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因果关系,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VW)、孟德尔随机化(MR)-Egger、Weighted median、Simple mode、Weighted mode等5种方法。采用Cochran's Q检验评价数据异质性,采用MR-Egger检验和漏斗图评价数据的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法敏感性分析AMD与卒中及缺血性卒中风险因果关系的稳健性。结果IVW显示,AMD与卒中(OR=1.048,95%CI:1.001~1.098,P=0.047)、缺血性卒中(OR=1.029,95%CI:1.001~1.059,P=0.044)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余4种方法结果均不显著(均P>0.05)。AMD与卒中风险的TSMR分析数据存在异质性(P=0.020),AMD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TSMR分析数据不存在异质性(P=0.185);MR-Egger检验和漏斗图分析显示AMD与卒中及缺血性卒中风险的TSMR分析数据均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均P>0.05),提示本研究结果可靠。留一法敏感性分析显示,AMD与卒中及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缺乏一定的稳健性。结论基于TSMR分析提示AMD与卒中及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与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沈其锴 钟磊 +1 位作者 姬晓伟 谢波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与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AMI患者71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90 d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ACA... 目的探讨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与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AMI患者71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90 d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ACAG水平分为正常ACAG组和高ACAG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ACAG与28及90 d的预后关系,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CAG与AMI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AMI患者ACAG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CAG、阴离子间隙、白细胞计数、肌酐、血钾、慢性肾脏病、心脏停搏比例高于存活组患者,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长于存活组患者,白蛋白、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血总钙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比例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与正常ACAG组比较,高ACAG组患者28和90 d累积生存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ACAG是AMI患者28和9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CS表明AMI患者ACAG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间呈非线性趋势(P<0.05)。结论ACAG水平升高与重症AMI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姚博炜 郁丽娜 +1 位作者 刘鹤 孙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66-570,共5页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纯右旋异构体,与经典的静脉麻醉药氯胺酮相比,它与NMDA受体和阿片μ受体的亲和力更高,具有更强的镇痛效力,且呼吸抑制作用轻、心血管和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本文就艾司氯胺酮的药理学特性、临床应用前...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纯右旋异构体,与经典的静脉麻醉药氯胺酮相比,它与NMDA受体和阿片μ受体的亲和力更高,具有更强的镇痛效力,且呼吸抑制作用轻、心血管和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本文就艾司氯胺酮的药理学特性、临床应用前景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介绍艾司氯胺酮药理学作用特性及其在临床麻醉、精神、急救及重症领域的治疗中临床应用,探讨艾司氯胺酮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艾司氯胺酮临床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氯胺酮 临床应用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对全麻患者术后睡眠功能紊乱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杰 曹君利 刘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22-1332,共11页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是主要通过电刺激、磁刺激等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调控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捷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脑功能调控的相关研究和治疗,其在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调控、抑郁、焦虑、谵...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是主要通过电刺激、磁刺激等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调控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捷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脑功能调控的相关研究和治疗,其在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调控、抑郁、焦虑、谵妄、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上都有相关研究证实。临床科室如神经内科、康复科、疼痛科等多学科都广泛运用无创神经调控这一技术,但其在围术期的应用较少,尤其是针对全麻患者术后睡眠功能紊乱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术后睡眠功能紊乱是术后一个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常表现为术后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长明显缩短等,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睡眠功能更容易受影响。术后睡眠功能紊乱涉及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很多影响因素,影响患者整个围术期甚至出院后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 全身麻醉 术后管理 睡眠 术后睡眠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