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红雷 李长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67-156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0.1%,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占首位;年龄≥60岁、住院时间≥3...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0.1%,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占首位;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差、侵入性操作等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感染组病死率高于非感染组。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预后较差;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避免高危因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医院感染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舟山市中老年人群生命历程因素与生理失调的关联研究
2
作者 曹星琦 赖章博 +7 位作者 李嘉 邵伟 刘成国 贺迪 张静芸 林永兴 朱益民 刘足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I0025-I0031,共17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市中老年人群生命历程多重因素与生理失调的关联,并分析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以上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基于浙江代谢综合征队列舟山六横子队列,纳入1553名45岁及以上海岛居民的人口学信息、生命历程信息、生...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市中老年人群生命历程多重因素与生理失调的关联,并分析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以上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基于浙江代谢综合征队列舟山六横子队列,纳入1553名45岁及以上海岛居民的人口学信息、生命历程信息、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通过生理失调计算模型对老化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夏普利值分解法评估生命历程多重因素对生理失调差异的累积和相对贡献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四个亚群,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评估生命历程亚群与生理失调之间的关联,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确定与老化相关的关键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分析模型评估生命历程亚群及关键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和老化之间的复杂关联。结果:夏普利值分解法结果表明,八类生命历程多重因素可以解释6.63%(SE=0.0008)的个体生理失调差异,其中成年时期逆境经历的相对贡献度最大(2.78%)。将研究对象聚类为四个亚群后发现,经历较多成年逆境且受教育程度低或经历较多儿童创伤和较差儿童关系的亚群的生理失调水平显著较高。生命历程亚群及关键因素儿童时期创伤、儿童时期健康、成年时期逆境经历和较低的教育程度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呈显著正向关联(β=0.12~0.41,均P<0.05);生命历程亚群及关键因素成年时期逆境经历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向关联(OR=2.14~4.68,均P<0.05)。不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生理失调呈边缘显著正向关联(β=0.03,P=0.055)。未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与生理失调之间存在关联(β=0.03,P=0.748)。中介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部分介导了生命历程亚群、成年时期逆境经历与生理失调之间的关联(中介效应占比为3.9%~6.8%)。结论:浙江省舟山市中老年人群中生命历程多重因素贡献了约6.63%的生理失调差异,生命历程不良经历亚群的老化程度更高,且该关联可能部分由不健康生活方式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生理失调 生命历程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级住院医师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倦怠感研究
3
作者 王雅楠 王耀 +4 位作者 何佳林 万姗姗 李亚 傅国胜 黄翯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调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不同年级住院医师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倦怠感现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选取753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单... 目的调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不同年级住院医师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倦怠感现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选取753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单自测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二、三年级住院医师的SCL-90总分均高于一年级(t分别=5.04、5.79,P均<0.05),PHQ-9和GAD-7评分均高于一年级(Z分别=-5.56、-2.70;-6.27、-4.93,P均<0.05),且三年级住院医师的GAD-7评分高于二年级(Z=-2.07,P<0.05)。二、三年级住院医师的MBI-GS评分中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得分均高于一年级(Z分别=-6.04、-5.97;-8.03、-7.91,P均<0.05),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均低于一年级(Z分别=5.53、5.29,P均<0.05),三年级在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二年级(Z=-1.96,P<0.05)。结论不同年级住院医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二、三年级住院医师面临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职业倦怠感随年级不断增加。因此,建议根据住院医师的年级差异,实施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特别是对于一年级住院医师,应特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引导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住院医师 职业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范围综述
4
作者 宋健屏 柯羽婷 金金花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心力衰竭人群衰弱是一种与年龄无关的、多维的、动态的可逆状态,具体表现为患者对应激源的脆弱性增加[1]。衰弱在心力衰竭人群的总体发生率为42%~45%,该部分人群呈现出高再入院率、高死亡率和低生活质量的特点[2,3]。越来越多的研究证... 心力衰竭人群衰弱是一种与年龄无关的、多维的、动态的可逆状态,具体表现为患者对应激源的脆弱性增加[1]。衰弱在心力衰竭人群的总体发生率为42%~45%,该部分人群呈现出高再入院率、高死亡率和低生活质量的特点[2,3]。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衰弱随着心力衰竭病情程度呈现出阶梯式变化,衰弱程度越低,干预逆转效果越明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院率 心力衰竭 病情程度 评估工具 高死亡率 阶梯式 应激源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占新菊 傅国胜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0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方法收集1 89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27例,医院感染率为11.99%。年龄≥60岁、病程...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方法收集1 89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27例,医院感染率为11.99%。年龄≥60岁、病程≥10年、合并症≥2种、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分级高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更高(P<0.01),接受各类导管置入操作尤其是2种以上操作、接受有创治疗方式、使用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责任护士年资较低、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超过2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5 d、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更高(P<0.01)。其中合并症≥2种、糖尿病、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抗菌药物种类≥3种、卧床时间≥15 d是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多种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使用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长时间卧床等与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直接相关,临床护理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有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在心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于路 蒋汝红 +1 位作者 张文斌 吴黎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体系在心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轮转的30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根据培训前后时间分为胜任力导向教查组和传统教查组。出科前评价两组的考核成绩、核心能力和教查满意度的差... 目的探讨基于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体系在心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轮转的30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根据培训前后时间分为胜任力导向教查组和传统教查组。出科前评价两组的考核成绩、核心能力和教查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胜任力导向教查组的实践操作成绩高于传统教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胜任力导向教查组在核心能力评估中的职业素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达标率高于传统教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14、7.03,P均<0.05),胜任力导向教查组的学习积极性和教查满意度均高于统教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82、3.71,P均<0.05)。结论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在心内科教学查房中的融入,能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和规范化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导向 教学查房 核心能力评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无创心电学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鲁端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6期455-457,462,共4页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的70年,是伟大祖国科技创新、奔向繁荣昌盛的7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心血管病学领域,一代又一代心血管医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作出了卓越...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的70年,是伟大祖国科技创新、奔向繁荣昌盛的7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心血管病学领域,一代又一代心血管医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作出了卓越贡献。现对浙江省无创心电学发展作一总结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电学 人民当家作主 卫生健康 不断探索 总结回顾 浙江省 繁荣昌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交叉教学研究模式在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云 傅国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学科交叉教学研究模式在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5名浙江大学临床医学院参与学科交叉教学研究的医学研究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的年级分布、对学科交叉重要性的看法、学科... 目的 探讨学科交叉教学研究模式在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5名浙江大学临床医学院参与学科交叉教学研究的医学研究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的年级分布、对学科交叉重要性的看法、学科交叉在解决专业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对当前学科交叉教育与培训的满意度等方面。结果 调查显示,42.22%的学生认为学科交叉在创新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33.33%认为比重较大。44.44%的学生认为学科交叉对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非常有帮助,48.89%强烈认同它有助于开阔研究视野和增强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此外,84.4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促进学科交叉教学研究。结论 学科交叉教学研究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中得到了积极的评价,并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尽管如此,一些学生对学科交叉的充分性及现有教育体制改革仍持保留态度。因此,未来的教育改革应更加关注实践机会的提供和跨学科教学内容的质量,以满足医学研究生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并促进他们在未来医疗领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创新能力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心血管疾病现状及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汤云霞 黄翯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6期544-549,共6页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根据《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2025年至2050年》预测,预计心血管患病率将增加90.0%,粗死亡率将增加73.4%,预计2025年约为2050万,2050年心血管死亡人数将达到3560万,同时...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根据《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2025年至2050年》预测,预计心血管患病率将增加90.0%,粗死亡率将增加73.4%,预计2025年约为2050万,2050年心血管死亡人数将达到3560万,同时我国女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在攀升。女性具有月经、妊娠、绝经等独特生理过程,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有别于男性,需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女性心血管疾病现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认知不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性别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全国心电图提高班招生简章
10
作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6-86,共1页
全国心电图提高班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傅国胜教授主持、何方田老师负责筹办并领衔主讲,邀请省内外近40位心内科、心电专家担任教学。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10分。该提高班分为起... 全国心电图提高班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傅国胜教授主持、何方田老师负责筹办并领衔主讲,邀请省内外近40位心内科、心电专家担任教学。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10分。该提高班分为起搏心电图专题班与心电综合专题班两个班。现通知如下:第38期“起搏心电图专题班”将于2024年3月中旬至12月31日在线上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心电图 招生简章 心内科 考核合格者 Ⅰ类学分 提高班 傅国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课程联合情景模拟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叶炀 杨项之 +2 位作者 尹建亮 周炜 李亚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3期249-251,255,共4页
目的 探索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结合情景模拟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实习的医学本科生2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 目的 探索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结合情景模拟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实习的医学本科生2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临床技能课程,试验组接受MOOC结合情景模拟的混合模式临床技能课程。通过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和评判性思维量表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教学后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试验组在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总分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5、-2.50、-2.14、-2.10、-2.92,P均<0.05)。结论 基于MOOC结合情景模拟的线上线下混合临床技能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技能成绩,提升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临床技能 评判性思维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6
12
作者 戎辉 傅国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9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200mg/次,3次/d;治疗组给予盐...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200mg/次,3次/d;治疗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和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口服12.5mg/次,2次/d,根据疗效逐渐降低至目标剂量6.25mg/次,2次/d。用药结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心率[(71.7±8.7)、(63.6±7.3)次,minl和QTd[(49.7±15.3)、(42.5±15.6)ms]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1833.2±536.2)次]、房性早搏次数[(353.9±176.7)次1和交界性早搏次数[(431.3±162.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5
13
作者 易建华 陶谦民 +5 位作者 陈君柱 樊友启 张芙荣 朱建华 郑良荣 邱原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结果 :2 0例患者中合并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2例 ,前壁心肌梗死 1例 ;术后心室颤动 1例 ;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术后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1例 ;术中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栓塞 1例。结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及术后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 ,明确靶血管与消融心肌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一支或多支间隔支动脉行化学消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并发症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防治措施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洁 王建安 +5 位作者 胡新央 骆荣华 谢小洁 李佳慧 何爱娜 孙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成年大鼠MSCs与乳鼠MSCs移植疗效,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大鼠和乳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h分别将...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成年大鼠MSCs与乳鼠MSCs移植疗效,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大鼠和乳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h分别将大鼠MSCs和乳鼠MSCs分点注射到异体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解剖直测法获得大鼠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病理学资料。结果: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短于、室壁厚于对照组,重量指数和心室腔都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病理表现细胞移植组心梗区心肌数目多于、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形成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心梗区可见Brdu阳性细胞。但大鼠MSCs移植组和乳鼠MSCs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在心梗区定植,减少胶原形成,促进心肌和血管生成,从而延缓心梗后心室重构,提高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成年鼠干细胞移植与乳鼠干细胞移植具有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心室重建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路 姜文兵 +1 位作者 傅国胜 黄兆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类型及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1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3例,非冠心病患者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类型及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1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3例,非冠心病患者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明显升高(55.18±11.75 ku/L比68.15±16.70 ku/L,P<0.01),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升高更为显著(62.63±11.92 ku/L比71.32±18.07 ku/L,P<0.01);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稳定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冠心病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 酶联免疫吸附法 冠心病 分泌型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Ro-31-8220逆转高糖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文斌 陈炬 +2 位作者 王敏 周斌全 傅国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81-1485,共5页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PKC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5.5mmol.L-1)、不同浓度高糖组(10mmol.L-1、15mmol...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PKC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5.5mmol.L-1)、不同浓度高糖组(10mmol.L-1、15mmol.L-1、20mmol.L-1、25.5mmol.L-1)、高糖(25.5mmol.L-1)+PKC抑制剂Ro-31-8220组(50nmol.L-1)和高糖(25.5mmol.L-1)+NF-κB抑制剂BAY11-7082(5mmol.L-1)组,分别测定各组乳鼠心肌细胞直径和蛋白质含量,并应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乳鼠心肌细胞PKC-α、PKC-β2、p-PKC-α、p-PKC-β2、NF-κB和c-Fos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糖可以明显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提高乳鼠心肌细胞PKC-α、PKC-β2、p-PKC-α、p-PKC-β2、NF-κB和c-Fos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Ro-31-8220能够逆转上述现象,其细胞直径和蛋白表达低于高糖组,并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糖能够浓度依赖性地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而PKC抑制剂Ro-31-8220则能抑制高糖所诱导的这种反应,其机制可能与PKC/NF-κB/c-Fos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蛋白激酶C Ro-31—8220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祖秋 傅国胜 +2 位作者 陈振云 熊海刚 陈华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71-1572,共2页
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与之相关的并发症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 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与之相关的并发症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近年来国内已广泛开展该技术。心室颤动(VF)是冠状动脉介入期间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回顾我院2001年5月至2011年5月因胸痛在我院接受GAG的患者3600例.其中9例发生VF,发生率0.25%,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心室颤动 防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因分 心肌梗死患者 严重并发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俊 金元昊 +3 位作者 薛智敏 黄翯 傅国胜 周斌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52-2055,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一年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429例。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根据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分为介入治疗组88例,非介入治疗组341例。结果...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一年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429例。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根据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分为介入治疗组88例,非介入治疗组341例。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基线合并糖尿病(χ2=4.680,P=0.031)、心梗病史(χ2=6.053,P=0.014)、脂蛋白a〔Lp(a)〕水平(t=3.3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随访一年后介入治疗组脂Lp(a)水平较非介入治疗组高(t=3.2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心梗病史、高Lp(a)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53、2.364、1.024,P=0.004、0.018、0.000 1)。结论合并糖尿病、心梗病史、高Lp(a)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后Lp(a)水平升高和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有效地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非靶病变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靶病变进展 脂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亚 叶健晓 黄翯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9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急诊观察、护理措施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的临床资料,总结急诊观察与护理方法。结果 192例AMI患者急诊PCI即时成功率达100.00%,RA发生率60.94%,快速性RA多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急诊观察、护理措施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的临床资料,总结急诊观察与护理方法。结果 192例AMI患者急诊PCI即时成功率达100.00%,RA发生率60.94%,快速性RA多于缓慢性RA,且多发生在再通的瞬间及5 min内。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处理,97.44%的患者心率(节律)得以恢复,所有患者护理过程中未发生护理负性事件,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40%。结论对AMI患者行PCI术时,护理人员均应于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与快速反应,术后系统护理,早期识别心律失常的征象,及时处理RA,从而降低RA和PCI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再灌注心律失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占鲁 王敏 +3 位作者 栾毅 赵炎波 傅国胜 黄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7期380-385,共6页
目的评估SeQuentPlease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至2017年6月28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DCB扩张术治疗的246例患者。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以... 目的评估SeQuentPlease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至2017年6月28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DCB扩张术治疗的246例患者。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和TLR为观察终点。结果246例患者中,共包含270处病变,其中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117例(47.6%,病变130处),冠状动脉原发小血管病变患者91例(37.0%,病变101处),原发大血管病变患者15例(6.1%,病变16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21例(8.5%,病变21处)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病变患者2例(0.8%,病变2处),所有患者共使用312枚DCB。平均随访(18.8±7.7)个月,主要MACE共发生11例(4.5%),其中1例(0.4%)患者确认为心原性死亡,1例(0.4%)患者为非致死性AMI行TLR,9例(4.1%)患者为再狭窄后行TLR。ISR患者TLR发生率(5.1%比2.2%,P=0.276)和MACE发生率(5.1%比3.3%,P=0.520)均较冠状动脉原发小血管病变患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5例冠状动脉原发大血管病变患者无MACE(包括TLR)发生。结论在临床上,DCB扩张术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无论对ISR患者还是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患者,其应用安全有效,且对大血管原发病变的使用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药物涂层球囊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