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结肠仿真内镜对结肠肿瘤术前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文军 王林波 +4 位作者 宋向阳 邹立秋 章士正 何超 吴金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 CT结肠仿真内镜 (CCVE)术前对结肠肿瘤诊断、鉴别诊断、肿瘤数目、大小、部位、受侵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等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8例临床诊断为结肠肿瘤的患者进行螺旋 CT结肠仿真内镜检查 ,扫描范围包括盲肠、全... 目的 探讨螺旋 CT结肠仿真内镜 (CCVE)术前对结肠肿瘤诊断、鉴别诊断、肿瘤数目、大小、部位、受侵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等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8例临床诊断为结肠肿瘤的患者进行螺旋 CT结肠仿真内镜检查 ,扫描范围包括盲肠、全部结肠及直肠以 1mm间隔重建 ,之后进行图像后处理及显示原始的横断位、2 D结肠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任意平面的图像及 3D结肠图像。结果  CCVE可以准确显示病变的位置、数目、大小、淋巴结肿大以及腹部器官有否转移等情况 ,从而对结肠肿瘤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前评估。结论  CCVE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 ,对结肠肿瘤的术前评估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诊断 内镜检 评价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28信号通路与肿瘤 被引量:2
2
作者 荚耘路 吕可真 +1 位作者 林娜 胡文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0-533,共4页
Lin28是一种结构上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其在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及某些疾病状态,如肿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Lin28在机体中的过表达能够抑制let-7 miRNA的功能,并上调某些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如cyclin A、cyclin B等... Lin28是一种结构上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其在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及某些疾病状态,如肿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Lin28在机体中的过表达能够抑制let-7 miRNA的功能,并上调某些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如cyclin A、cyclin B等的表达,从而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在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Lin28的激活能选择性地阻断原始let-7 miRNA的加工成熟并最终促进肿瘤的发生;Lin28在肿瘤疾病进程中的其他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抑制肿瘤相关microRNA的分化成熟、上调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另外,Lin28在肿瘤放化疗耐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此,本文对Lin28的相关生理功能和其在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及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28 MIRNA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的腹腔镜外科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建华 谢玲瑛 +1 位作者 何超 王林波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3年第3期228-230,共3页
腹腔镜技术因被认为创伤小 ,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而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大肠癌 腹腔镜外科 术中失血 手术时间 呼吸功能 胃肠功能 免疫功能 肝脏探查 腹腔播散 戳孔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的腹腔镜外科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建华 谢玲瑛 +1 位作者 何超 王林波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15-218,共4页
腹腔镜技术因被认为创伤小 ,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而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杂志发表的腹腔镜在大肠癌外科中的应用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大肠癌 腹腔镜手术 术中出血 胃肠功能 术中肝脏探查 腹腔散播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药物干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建华 何超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01-204,共4页
TRAIL〔TNF相关细胞诱导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 inducingligand)〕是新近发现的一类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或转化细胞发生凋亡的配体 ,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是依赖多种细胞因子及通过多种途径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有相当多... TRAIL〔TNF相关细胞诱导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 inducingligand)〕是新近发现的一类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或转化细胞发生凋亡的配体 ,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是依赖多种细胞因子及通过多种途径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有相当多的肿瘤细胞株对TRAIL并不敏感 ,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TRAIL 药物干预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癌术后脂质体多柔比星与表柔比星个性化治疗推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徐春 周济春 吕旭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4,共12页
目的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 目的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与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推荐模型,通过评估药物疗效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904名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7例采用PLD治疗,517例采用EPI治疗,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局;应用CFR_WASS等6种ITE模型预测患者在两种药物治疗下5年DFS概率,使用随机森林等6种机器学习模型作为基准进行性能分析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估预测性能,通过计算实际使用治疗与模型推荐治疗一致组和对照组的5年DFS率差异评估治疗推荐有效性。结果153对匹配病例中,PLD组和EPI组5年DFS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对病例PLD组临床结局优于EPI组,12对病例EPI组临床结局优于PLD组,验证两种药物存在个体治疗收益差异。CFR_WASS模型获得了最优预测性能(AUROC为0.7368);多数ML组与对照组的5年DFS率无明显差异,ITE组5年DFS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FR_WASS组5年DFS率较对照组低2.13%。结论相比于ML模型,ITE评估深度学习模型能更准确地估计两种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效果,给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推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柔比星(EPI) 脂质体多柔比星(PLD) 个性化治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清 赵文和 魏群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与延迟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搜集2016年1月—2022年3月,在本中心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术及假体乳房重建术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9... 目的探究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与延迟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搜集2016年1月—2022年3月,在本中心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术及假体乳房重建术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94例的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乳房重建时间分为即刻重建组52例、延迟重建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距首次治疗时间、是否绝经、肿瘤位置、肿瘤数量、TNM分期、组织类型、分子亚型、假体大小、治疗方式、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等临床特征差异;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者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重建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即刻重建组TNM分期0~Ⅲ期分别为19、29、6、0例,延迟重建组分别为8、13、17、6例,两组患者的乳腺癌TNM各分期占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即刻重建组患者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射治疗的占比明显低于延迟重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方式中使用补片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重建失败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对乳腺癌患者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延迟重建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假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意外切除甲状旁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斌斌 陆艳艳 王林波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813-1814,共2页
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的两大主要并发症。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文献报道在1.6%~50.0%之间,其中持... 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的两大主要并发症。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文献报道在1.6%~50.0%之间,其中持续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达到1.5%~4.0%。本文对台州医院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意外切除甲状旁腺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等作一分析,并探讨避免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损伤 外切除 临床分析 低钙血症 喉返神经损伤 切除术后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28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谢伯剑 林辉 +1 位作者 金英英 曹飞麟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HD)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可并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且有发展成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倾向,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易误诊和漏诊。台...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HD)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可并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且有发展成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倾向,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易误诊和漏诊。台州医院肿瘤外科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收治HD患者132例,其中合并甲状腺癌28例,现就其有关外科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恶性肿瘤 诊治 肿瘤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影响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林波 谢树夺 +4 位作者 董庆华 郁玲玲 劳伟峰 宋向阳 何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 (sodium hyaluronate)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方法 :用人类大肠癌细胞SW6 2 0和 Colo2 0 5与透明质酸钠溶液 (2 5~ 2 5 0 0μg/ ml)体外培养 ,然后用 MTT方法测定增殖情况。同时 ,运用流式细胞术 ,对 SW6...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 (sodium hyaluronate)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方法 :用人类大肠癌细胞SW6 2 0和 Colo2 0 5与透明质酸钠溶液 (2 5~ 2 5 0 0μg/ ml)体外培养 ,然后用 MTT方法测定增殖情况。同时 ,运用流式细胞术 ,对 SW6 2 0和 Colo2 0 5细胞表面的 CD4 4表达进行检测 ,比较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钠溶液对肿瘤粘附力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提示 ,实验组 SW6 2 0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但实验组 Colo2 0 5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另外 ,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 ,透明质酸钠可使 SW6 2 0和 Colo2 0 5细胞表面的 CD4 4表达下调。结论 :浓度为 2 5~ 2 5 0 0μg/ ml透明质酸钠对不同大肠癌细胞系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但可降低肿瘤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从而影响其粘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治疗应用 CD44 大肠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俞炜 杨晓燕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715-718,722,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半数以上患者为激素受体(HR)阳性型。对于HR阳性型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治疗所用的药物能靶向作用于雌激素及其受体通路,从而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内分泌治疗贯...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半数以上患者为激素受体(HR)阳性型。对于HR阳性型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治疗所用的药物能靶向作用于雌激素及其受体通路,从而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内分泌治疗贯穿于HR阳性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复发后维持治疗的全部临床过程。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断变化。本文就延长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间的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 辅助内分泌治疗 治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乳腺癌治疗与防治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川 赵文和 王林波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2期12-14,22,共4页
研究了国内外乳腺癌发病与治疗状况,介绍了"乳腺癌治疗随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成果,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治疗研究和继续开发完善系统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乳腺癌治疗随访平台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挖掘技术 乳腺癌治疗 乳腺癌治疗随访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T在乳腺专科医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林波 黄建 +3 位作者 杨红健 张筱骅 傅佩芬 王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 探究多学科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乳腺病专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项前瞻性研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平台,联合浙江省多家医院,采用网络MDT对乳腺癌相关病例进行定期讨论分析.结果... 目的 探究多学科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乳腺病专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项前瞻性研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平台,联合浙江省多家医院,采用网络MDT对乳腺癌相关病例进行定期讨论分析.结果 五年来共开展300余场MDT讨论,为全省78家医院的乳腺病专科医师提供继续教育,累计参与专科医生超过13000人次,相比于MDT开展前,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包括乳腺癌确诊手段、临床淋巴结评估、乳腺癌化疗时机及方案的选择等都较MDT开展前更规范更精准.结论 MDT这种专科化的继续教育形式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模式 MDT 乳腺疾病 继续教育 前哨淋巴结活检 化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炜 杨晓燕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125-2128,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非常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长期的复发转移风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复发率,改善生存结局。临床上作了大量的研究,试图通过全身治疗来达到该目的。其中术前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手段,尤其是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 乳腺癌是女性非常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长期的复发转移风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复发率,改善生存结局。临床上作了大量的研究,试图通过全身治疗来达到该目的。其中术前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手段,尤其是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的患者,可以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所以针对是否推荐术前治疗,是否需要追求pCR这两个问题开展了不少争论。本文从乳腺癌术前治疗及pCR概述、术前治疗达到pCR的意义、术前治疗的局限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前治疗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刘洪金 贾森浩 +6 位作者 张莹莹 张芦芦 付艳 张力文 吴柏寿 王晓朋 杜楠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究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400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采用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表达。将同一批处于... 目的探究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400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采用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表达。将同一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分为6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后ELISA检测直肠癌细胞及培养液上清的串珠素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细胞串珠素mRNA及蛋白水平均上调(均P<0.05)。在细胞培养液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串珠素蛋白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引起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但未引起细胞培养液中串珠素蛋白的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类肝素硫酸蛋白聚糖类/分析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甲状腺癌: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闻博 胡文献 滕荣跃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5期428-431,443,共5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TC)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本次研究报道1例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OTC患者,经过详尽的术前检查及术后病理切片均未发现原发病灶,综合文献报道的病例,并结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的资料,汇...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TC)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本次研究报道1例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OTC患者,经过详尽的术前检查及术后病理切片均未发现原发病灶,综合文献报道的病例,并结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的资料,汇总分析了8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转移的OTC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82例OTC患者中男女比例1∶1.27,中位年龄55.56岁,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62例患者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51例(62.20%)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仅有4例(7.84%)死亡,而未行手术或未行甲状腺全切手术的患者死亡比例为35.48%(11/31)。对于OTC,诊治流程包括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转移灶穿刺病理学检查,同时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及BRAF基因等检测可帮助明确OTC的诊断,并指导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结合本次研究对既往病例报道的治疗经验,甲状腺全切加颈部淋巴结清扫为OTC的主要手术方式,总体预后良好。结论OTC临床上非常罕见,目前相关治疗策略尚无定论,行甲状腺全切加颈部淋巴结清扫可能是OTC的优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甲状腺癌 转移性 甲状腺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在胃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李鑫 潘月龙 +1 位作者 沈建国 王林波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756-1759,共4页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G)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经手术证实的合并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且病理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分别对患者的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以及远处转移...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G)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经手术证实的合并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且病理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分别对患者的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以及远处转移灶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DG亚基(α—D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α—DG在正常黏膜、胃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70%、25%、5%;原发灶中α—DG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黏膜,且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P〈0.01);OC—DG在印戒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P〈0.05);而OC—DG在不同大体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分期者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D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且DG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 免疫组织化学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的设计与应用
18
作者 师子秋 张华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院激素减量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出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出院诊断证明书向患者口述糖皮质激素减量指导,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院激素减量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出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出院诊断证明书向患者口述糖皮质激素减量指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辅助出院诊断证明书进行指导,评价两组患者掌握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的程度、出院用药指导时间及出院后糖皮质激素减量正确率。结果观察组对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出院用药指导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4周、6周服药正确率有所提高。结论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有助于提高SLE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的掌握程度,缩短出院用药指导时间,提高患者出院后激素减量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 减量月历卡 服药正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与核素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犇龙 焦得闯 +13 位作者 陈嘉健 王春建 金利丹 赵文和 高学强 王海波 李珺 赵海东 吴迪 范志明 王淑君 刘真真 王永胜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3,共8页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核素用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但多种原因导致该技术在国内未得到普及。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for tracing,MHI)是一种新...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核素用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但多种原因导致该技术在国内未得到普及。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for tracing,MHI)是一种新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示踪剂,其在乳腺癌SLNB中的效果尚未明确。本研究是一项大样本阳性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价MHI和核素在SLNB中的示踪差异。方法:试验纳入了2019年12月—2020年7家医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入组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均在手术前注射MHI和核素作为SLN示踪剂。分别统计MHI和核素的SLN检出数量和SLN检出率,分析两种示踪剂示踪效果的差异。结果:MHI的SLN检出率为96.9%(370/382),核素的SLN检出率为97.4%(372/382),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示踪剂共同检测到362例(94.7%)受试者的SLN;16例(4.1%)发生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发现MHI示踪效果不劣于核素。且MHI的使用无需特殊仪器/设备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 淋巴示踪剂 核素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调控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小雷 王林波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3-417,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对不同类型乳腺癌基因表达谱研究的深入,表观遗传调节剂用来调控乳腺癌异常表达基因而应用于临床。初步结果表明,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包括耐药性乳腺癌)均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本文从体... 近年来,随着对不同类型乳腺癌基因表达谱研究的深入,表观遗传调节剂用来调控乳腺癌异常表达基因而应用于临床。初步结果表明,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包括耐药性乳腺癌)均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本文从体外实验研究、临床试验方面,分别对将来可能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表观遗传调节剂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观遗传调节剂 DNA甲基转移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