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动物伦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以浙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若宁 傅军 汪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7-114,共8页
目前在实验动物领域开发应用的多数系统尚较少涉及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和福利管理,且大部分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高校实验动物伦理管理的要求。因此,基于高校实验动物伦理管理中实验项目种类庞杂、专业性要求高,基金申报量大、... 目前在实验动物领域开发应用的多数系统尚较少涉及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和福利管理,且大部分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高校实验动物伦理管理的要求。因此,基于高校实验动物伦理管理中实验项目种类庞杂、专业性要求高,基金申报量大、时效性要求强,以及动物伦理委员会组织构架庞杂、统筹工作难度大的特殊性,以浙江大学为实例,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环境和需求,聚焦高校实验动物伦理审批程序、批准后动物伦理监督和项目终结等环节,构建以数字化全流程监控为核心的动物伦理管理系统(AEMS系统)。AEMS系统包括对申请者开放功能的前台,对秘书、评审者与监督者开放功能的后台,以及链接上游实验人员培训系统与下游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系统的两个信息接口。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从申报环节、审批环节、系统界面、系统稳定性、技术支持、运行效果6个维度,调查用户对AEMS系统自2020年运行至今的使用满意度,结果显示用户的总体满意度为94.31%,总体评分为4.48分。最后提出随着我国动物伦理学的不断发展,AEMS系统今后需要不断提升功能性与用户体验感,包括提高申请者提交申请效率和评委与申请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加强伦理委员会内部交流,以及建立伦理审核标准和知识库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伦理 伦理审查 高校实验动物伦理管理系统 科研伦理 浙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动物管理流程信息化探索:以浙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晓娟 李巍 汪洌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554-558,共5页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是高校实验动物中心的核心工作。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在信息化管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运行特点,对实验动物管理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实现了动物实验从项目审查、项...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是高校实验动物中心的核心工作。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在信息化管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运行特点,对实验动物管理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实现了动物实验从项目审查、项目实施到项目终审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提高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效率,加强了生物安全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监管力度,为高校实验动物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伦理 实验动物福利 动物实验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监管体系在实验动物设施应用和节能措施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丁贤明 周荣贵 +2 位作者 丁阳 计荣强 屈利娟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 监测实验动物设施能耗情况,评估节能措施的成效,为实验动物设施的能耗实时监测、管理以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节能监管体系对浙江大学实验动物设施的年度用电、用汽和供冷/热等能耗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和分析.将实验动物设施... 目的 监测实验动物设施能耗情况,评估节能措施的成效,为实验动物设施的能耗实时监测、管理以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节能监管体系对浙江大学实验动物设施的年度用电、用汽和供冷/热等能耗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和分析.将实验动物设施单位面积能耗与同时期其他建筑进行比较分析,评定实验动物设施总体能耗水平.并对蒸汽系统改造由管道供汽改成自备电蒸汽锅炉供汽前后各6个月的能耗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动物设施年度用电、用汽和供冷/热等能耗分别为1.725 GWh、12244.90 GJ和1.497 GWh,分析总能耗可归结为用电和用汽两种,分别为2.783 GWh和12553.29 GJ.核算后监测期内实验动物设施单位面积能耗耗能量为其他建筑的8.52至21.88倍.蒸汽系统改造前后使用管道供汽和自备电蒸汽锅炉的能耗情况分别为9925.00 GJ和2651.57 GJ,节能效率高达73.3%.结论 节能监管体系能用于实时监测实验动物设施用电、用汽和供冷/热等能耗情况,可系统反映整体与局部的能耗情况,并可对节能改造措施进行成效分析.针对实验动物设施自备电蒸汽锅炉供汽方式从节能角度考虑明显优于管道集中供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监管体系 实验动物设施 能耗 节能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工作者中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项华 李晓龙 沈京达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饲养与应用人员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感染情况。 [方法 ] 2 0 0 0年、2 0 0 1年在杭州市 4家科研和教学单位 ,采集实验动物科学试验、饲养、行政后勤等人员血清 15 7份进行 4种人兽共患病病原抗体的检测。 [结果 ] 3份...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饲养与应用人员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感染情况。 [方法 ] 2 0 0 0年、2 0 0 1年在杭州市 4家科研和教学单位 ,采集实验动物科学试验、饲养、行政后勤等人员血清 15 7份进行 4种人兽共患病病原抗体的检测。 [结果 ] 3份血清检出家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体 ,3份检出弓形虫抗体。 [结论 ]有必要对从事实验动物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工作人员 人兽共患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弓形虫 病原体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实验动物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及初步运行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巍 陈晓娟 +1 位作者 柯贤福 汪洌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针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管理的复杂现状,分析管理的关键要素,探索适合高校实验动物信息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等优势,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保障。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实验动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用比格犬腹壁脓肿引起的动物福利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若宁 《浙江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11-11,17,共2页
比格犬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本文阐述一例比格犬异物导致腹壁脓肿的发生发展,引起的“关于实验结束后动物妥善安置和动物福利保障问题”的思考,以期给科研教学中应用实验动物的科研人员或学生以启发。
关键词 动物福利 比格犬 实验动物 科研人员 福利保障 生命科学研究 教学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中的兽医监管 被引量:1
7
作者 丁燕霞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第4期37-40,共4页
文章分析了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兽医监管的实际工作,从实验动物现场接收、使用监督、饲养监管、“哨兵鼠”及环境检测方面对实验动物质量管理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以满足科研对实验动物质量的需求。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兽医监管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辅助生殖技术挽救基因修饰小鼠的实例分析
8
作者 王芊芊 陶斯珏 +3 位作者 卫振 金晖晖 刘平 汪洌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利用辅助生殖技术挽救生殖障碍的基因修饰小鼠品系,为完善珍贵实验小鼠品系的拯救技术更新提供参考。方法对28种不同品系的9~18月龄不育雄性小鼠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即通过... 目的利用辅助生殖技术挽救生殖障碍的基因修饰小鼠品系,为完善珍贵实验小鼠品系的拯救技术更新提供参考。方法对28种不同品系的9~18月龄不育雄性小鼠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即通过观察不育雄性小鼠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等指标,选择活力较强的精子用于IVFET实验,在仔鼠出生后统计受精率、异形卵率和仔鼠出生率。对12种不同品系的8~18月龄不孕雌性小鼠实施优化的卵巢移植技术,即选取相同背景的6周龄雌性小鼠作为受体小鼠,摘除受体小鼠一侧完整的卵巢并结扎其另一侧输卵管,然后分离出供体小鼠一侧卵巢,将其原位植入受体小鼠摘除卵巢的一侧。术后21 d将受体小鼠与相同背景的8周龄野生型雄性小鼠合笼繁育,待仔鼠出生后,统计卵巢移植受体妊娠率、受体活产率等数据。结果利用IVF-ET技术成功挽救28种小鼠品系,雄性小鼠最大年龄为18月龄。首轮IVF-ET实验成功率为89.29%(25/28)。生殖障碍雄性小鼠IVF的平均受精率为(51.01±14.97)%,异形卵率为(9.03±5.28)%,仔鼠出生率(18.60±7.03)%。40只卵巢移植受体小鼠中39只存活,卵巢移植受体妊娠率为33.33%(13/39),卵巢移植后受体活产率为17.95%(7/39)。采用卵巢移植技术成功挽救4种小鼠品系,其中雌性小鼠最大年龄为18月龄;另外,8种品系因最终未获得存活至性成熟的子代小鼠而未被挽救。结论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生殖障碍雄性小鼠,特别是对于错过最佳繁育年龄的小鼠,IVF-ET技术可有效进行品系挽救,获得子代小鼠。针对老龄雌性小鼠的品系挽救,卵巢移植技术可作为重要备选方案,但成功率相对IVF-ET技术较低,存在一定实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小鼠 中老龄 生殖障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毛色豚鼠的TYR及MC1R基因多态性及组织表达分析
9
作者 汤银根 冯亚仙 +3 位作者 钟敏 卫振 汪洌 刘迪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目的为定位豚鼠优势性状基因筛选遗传标志,探索豚鼠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黑素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多态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毛色表型的关系。方法选择自主培育的普通级豚鼠57只,依据毛色分为白(22只)、... 目的为定位豚鼠优势性状基因筛选遗传标志,探索豚鼠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黑素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多态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毛色表型的关系。方法选择自主培育的普通级豚鼠57只,依据毛色分为白(22只)、花(22只)和黑(13只)3组。腹腔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对豚鼠施行安乐死后,取背部皮肤,提取组织中DNA。通过克隆测序,检测各组豚鼠TYR、MC1R基因外显子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的多态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个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mRNA表达,进而探讨两基因与豚鼠毛色的关系。结果在TYR外显子Ⅰ的CDS区域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其碱基A被G替换。所有白色豚鼠的TYR基因呈G/G基因型;深色(花、黑)豚鼠无G/G基因型,多数为A/A型,少数为A/G型;黑色豚鼠的A/A基因型频率高于花色豚鼠。MC1R基因外显子有2760 bp序列缺失,标记为-基因;非缺失样本标记为N基因。大部分白色豚鼠的MC1R基因呈-/-基因型;花色豚鼠以-/N为主;黑色豚鼠以N/N为主,-/N次之。白色豚鼠的TYR基因表达水平较高,花色豚鼠较低,黑色豚鼠居中,但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色豚鼠的MC1R基因表达水平非常低,花色及黑色豚鼠均极显著高于白色豚鼠(P<0.01),黑色豚鼠又显著高于花色豚鼠(P<0.05)。结论豚鼠TYR与MC1R基因协同调控毛色。TYR基因的G位点突变可能导致豚鼠白化,MC1R基因的N位点改变影响毛色的深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基因多态性 基因表达 毛色 酪氨酸酶 黑素皮质素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芊芊 刘冲 +3 位作者 傅军 陈若宁 刘迪文 汪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49,共6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属于复杂、综合性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难度较大。现结合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分析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在建设使用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属于复杂、综合性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难度较大。现结合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分析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在建设使用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介绍了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包括管理组织构架、制度建设、监督机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为高校同类型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 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饲养屏障设施的消毒管理
11
作者 丁燕霞 《浙江畜牧兽医》 2022年第4期33-34,40,共3页
实验动物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屏障设施是实验动物稳定生存的环境条件,是质量合格的依据,同时也是实验结果得以保障的基础。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实验动物属于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 实验动物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屏障设施是实验动物稳定生存的环境条件,是质量合格的依据,同时也是实验结果得以保障的基础。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实验动物属于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这意味着屏障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微生物,防止因为人员流动、动物接收、物品传递等过程带来微生物污染,影响实验动物质量。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屏障设施消毒与一般实验动物比较更具严格的要求,其措施更应符合科学规范[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设施 实验动物 微生物污染 消毒管理 生命科学研究 科学规范 人员流动 质量合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发生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令东 徐逸帆 +2 位作者 张飞 徐平龙 汪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甲型肝炎病毒(HAV)通常引起急性感染,临床病理长期追踪结果显示HA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有一定联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长期肝脏炎症和肝硬化,影响多条细... 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甲型肝炎病毒(HAV)通常引起急性感染,临床病理长期追踪结果显示HA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有一定联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长期肝脏炎症和肝硬化,影响多条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信号通路,是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癌的最常见诱因。HBV X蛋白(HBx)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发病率密切相关,HCV核心蛋白的表达可导致肝细胞脂质积累,促进肿瘤发生。临床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常伴随HBV的共感染,从而增加慢性肝炎风险。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通常呈急性,近年HEV在器官移植和免疫缺陷患者中慢性感染增多。HEV慢性感染易导致肝硬化而增加肝细胞癌风险。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脏免疫应答异常和肝细胞癌发生的研究进展,以期有助于寻找病毒感染的早期检测、有效干预和疫苗接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慢性感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提取物对KKAy糖尿病小鼠高血糖、高血脂和血醛糖还原酶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雁虹 张娟 +1 位作者 艾志鹏 陈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2-1148,共7页
目的观察野菊花提取物对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KKAy小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野菊花提取物20和100 mg·kg^(-1)组及格列美脲0.4 mg·kg^(-1)组,以雄性... 目的观察野菊花提取物对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KKAy小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野菊花提取物20和100 mg·kg^(-1)组及格列美脲0.4 mg·kg^(-1)组,以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周。每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实验结束前测定空腹血糖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末次给药后禁食过夜,处死小鼠,取血清进行生化检测,ELISA测定血清中胰岛素、瘦素和AR水平,解剖取肝、肾、脾、睾周脂肪和肾周脂肪,测定脏器系数并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实时PCR测定肾组织匀浆中AR m 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野菊花提取物100 mg·kg^(-1)组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P<0.01),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OGTT结果表明野菊花提取物可显著抑制葡萄糖吸收(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瘦素和AR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肾、脂肪、胰腺和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野菊花提取物可抑制糖尿病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同时可降低肾组织AR m RNA表达。结论野菊花提取物对KKAy小鼠有降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因糖尿病引起的肾、肝、脂肪、胰腺和脾损伤,其对肾的保护作用与降低肾组织AR m RNA表达从而抑制AR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醛糖还原酶 血糖 甘油三酯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品系豚鼠屈光状态和眼球径的发展和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卫振 张森 +5 位作者 蒋丽琴 陈雁虹 吴凯 谢敏 刘迪文 谢强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了解断奶后Zmu-1:DHP和DHP两个品系豚鼠屈光状态和眼球径的发展规律。方法首先进行3周龄两品系豚鼠屈光检测,然后选择Zmu-1:DHP品系豚鼠12只,DHP品系8只,按品系分成两组。在4~12周龄,每隔一周检测屈光度、眼轴长和角膜曲率等参数... 目的了解断奶后Zmu-1:DHP和DHP两个品系豚鼠屈光状态和眼球径的发展规律。方法首先进行3周龄两品系豚鼠屈光检测,然后选择Zmu-1:DHP品系豚鼠12只,DHP品系8只,按品系分成两组。在4~12周龄,每隔一周检测屈光度、眼轴长和角膜曲率等参数。结果 3周龄,327只Zmu-1:DHP品系豚鼠,屈光度为-5.19±3.92 D,近视率达85.1%;而117只DHP品系豚鼠屈光度为2.13±4.40 D,近视率仅为22.6%。4~12周龄,Zmu-1:DHP品系豚鼠近视不断加深,屈光参差〉1.5 D;DHP品系豚鼠屈光发育稳定。t-检验,Zmu-1:DHP品系豚鼠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显著高于DHP品系,视力低于DHP品系。多因素方差分析,Zmu-1:DHP品系豚鼠散光随时间变化显著(P〈0.01),而DHP品系不显著(P=0.07)。相关性分析,Zmu-1:DHP品系豚鼠屈光状态与眼轴长相关系数为-0.79(P〈0.01)、与玻璃体腔深度相关系数为-0.75(P〈0.01);而DHP品系相应相关系数为-0.19(P=0.09)和-0.34(P〈0.01)。结论 Zmu-1:DHP品系豚鼠近视高发,正视化过程难以完成,其近视与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近视 屈光 眼轴长 角膜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雁虹 盖仁华 吴洪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重复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初步确定其主要毒性靶器官及毒性反应性质和程度。方法 SD大鼠ig给予ATRA 10,50和250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每周记录体质量和摄食量。停...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重复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初步确定其主要毒性靶器官及毒性反应性质和程度。方法 SD大鼠ig给予ATRA 10,50和250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每周记录体质量和摄食量。停药第1天和第15天分别处死部分大鼠,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测,测定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并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TRA 250 mg.kg-1组给药14 d后,大鼠出现竖毛、自主活动减少、四肢乏力、眼睑部脱毛出血和呼吸急促等症状,给药18 d后大鼠出现死亡,体质量在给药7 d后随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P<0.01),同时摄食量随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少(P<0.05)。停药后第1天,与溶剂对照组比较,ATRA250 mg.kg-1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肌酐明显下降,球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甘油三酯明显上升(P<0.01),同时血糖升高,肌酸肌酶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明显降低(P<0.0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明显减少(P<0.05);心、肝、脾、肺、肾和肾上腺系数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升高,胸腺系数明显降低(P<0.01)。ATRA组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细胞水肿,十二指肠上皮变性、坏死,脾巨核细胞增多。停药后第15天,ATRA组的毒性反应症状有所恢复。结论 ATRA250 mg.kg-1能造成大鼠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同时存在一定的粒系增生和骨髓抑制现象,对大鼠肝和生殖系统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毒性实验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mu-1:DHP近交系豚鼠的培育及其分子遗传结构初步鉴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迪文 谢敏 +1 位作者 陈雁虹 卫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培育近交系豚鼠品系,建立检测豚鼠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采取近交与回交、单线与优选繁育、选择与淘汰等方法,试图将Zmu-1:DHP远交系豚鼠培育成Zmu-1:DHP近交系豚鼠。用15对已筛选出的豚鼠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另行报道),对... 目的培育近交系豚鼠品系,建立检测豚鼠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采取近交与回交、单线与优选繁育、选择与淘汰等方法,试图将Zmu-1:DHP远交系豚鼠培育成Zmu-1:DHP近交系豚鼠。用15对已筛选出的豚鼠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另行报道),对该近交系及参照的Zmu-1:DHP远交系和Zmu-2:DHP近交系豚鼠DNA样本进行PCR,通过产物电泳条带分析相关品系的遗传结构,评价各品系遗传纯合性。同样方法研究Zmu-1:DHP近交系各支系豚鼠的遗传结构,评价各支系的遗传纯合性。结果经过13年培育,获得8个20代以上的近交豚鼠支系(窝),每个支系分别有1-3只。经鉴定,Zmu-1:DHP近交2系的基因频率达到86.7%,分别高于Zmu-1:DHP远交系的6.7%及Zmu-2:DHP近交系的66.7%;其位点平均基因数为1.13个,分别低于Zmu-1:DHP远交系的2.47个及Zmu-2:DHP近交系的1.33个;Zmu-1:DHP近交系基因型频率也高于其他品系。Zmu-1:DHP近交系的基因类型均包含在Zmu-1:DHP远交系的基因内,但缺少Zmu-2:DHP近交系所携带的2个特征基因。Zmu-1:DHP近交系8个支系的基因纯合率各不相等,第2、8支系基因纯合率较高。结论 Zmu-1:DHP近交系与Zmu-1:DHP远交系之间既有同源性,又有特异性,Zmu-1:DHP近交系第2支系基本培育成新的近交系豚鼠,多个近交支系的形成有利于筛选具优势性状的支系。Zmu-2:DHP黑色近交系携带白色品系未有的微卫星标记,可能携有与毛色性状关联的优越性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豚鼠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基因组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迪文 杨伟伟 吴宝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78-83,共6页
目的筛选豚鼠基因组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豚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磁珠富集法和豚鼠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法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分析和初步筛选,挑选部分候选位点,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对5种不同来源的豚鼠... 目的筛选豚鼠基因组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豚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磁珠富集法和豚鼠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法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分析和初步筛选,挑选部分候选位点,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对5种不同来源的豚鼠基因组DNA标本进行PCR扩增,以期获得多态性分子标记。结果本实验采用磁珠富集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304个,设计引物125对,最终获得多态性位点1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的特异性位点17个;用数据库筛选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292个,设计并合成相应引物178对,最终发现多态性位点25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的特异性位点28个。结论本实验获得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45个潜在的候选标记,为微卫星标记在豚鼠遗传质量监测及突变基因定位等工作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微卫星 多态性标记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移植技术用于微生物感染小鼠的生物净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芊芊 丁贤明 +2 位作者 陈瑜 刘璐 刘迪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净化受微生物感染的10个品系基因修饰小鼠种群。方法通过获取基因修饰小鼠的2-细胞期胚胎,将胚胎充分清洗并移植入假孕小鼠的输卵管中。通过对新生鼠的基因型和微生物鉴定判定小鼠净化的效果。结果经基因型鉴定显示,7种转基因小... 目的净化受微生物感染的10个品系基因修饰小鼠种群。方法通过获取基因修饰小鼠的2-细胞期胚胎,将胚胎充分清洗并移植入假孕小鼠的输卵管中。通过对新生鼠的基因型和微生物鉴定判定小鼠净化的效果。结果经基因型鉴定显示,7种转基因小鼠净化后阳性仔鼠率为33.33%-57.14%。3个品系纯合子基因敲除小鼠净化后仔鼠全为杂合子。选取同窝野生型仔鼠和假孕雌鼠进行微生物检测,所有指标均符合sPF级要求。结论采用胚胎移植技术有效净化受感染的小鼠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净化 基因修饰小鼠 胚胎移植 SPF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mu-1:DHP和DHP两个品系豚鼠组胺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卫振 董新威 +1 位作者 沈亮亮 刘迪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52-56,共5页
目的研究Zmu-1:DHP和DHP豚鼠组胺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的差异,为哮喘研究提供具有较好反应性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活体气管插管及雾化组胺气体吸入,测定豚鼠气道阻力和肺动态顺应性;采用离体气管片组胺滴定法,通过气管片收缩测定气管平滑... 目的研究Zmu-1:DHP和DHP豚鼠组胺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的差异,为哮喘研究提供具有较好反应性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活体气管插管及雾化组胺气体吸入,测定豚鼠气道阻力和肺动态顺应性;采用离体气管片组胺滴定法,通过气管片收缩测定气管平滑肌对组胺的敏感性;采用同位素标记药物配位法,测定豚鼠气道组织组胺H1受体的密度及平衡解离常数。结果当豚鼠吸入大于0.5 mg/mL雾化组胺时,Zmu-1:DHP豚鼠气道阻力上升率和肺动态顺应性下降率与DHP豚鼠相比,其速度有增大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个品系豚鼠雄性个体比雌性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当组胺浓度为10-5mol/L和10-4mol/L时,Zmu-1:DHP豚鼠气管片平滑肌的收缩率显著大于DHP豚鼠(P<0.01~0.05)。两个品系豚鼠气道组胺H1受体的密度及其平衡解离常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的组胺浓度范围内,Zmu-1:DHP豚鼠气道平滑肌对组胺的敏感性大于DHP豚鼠,雄性豚鼠的敏感性大于雌性豚鼠。两个品系豚鼠气道组胺H1受体数量无差异,提示气道反应可能还受到平滑肌膜上其它受体和化学介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气道反应性 组胺 组胺H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光子技术的脑血管结构和功能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双双 方三华 +2 位作者 尹伟 娄绘芳 陈晓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1,64,共5页
双光子显微镜是结合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激发技术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探测能力强、光漂白小的特点,在活体动物脑血管研究中具有特殊优势。该文介绍了双光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并从仪器开机、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介... 双光子显微镜是结合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激发技术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探测能力强、光漂白小的特点,在活体动物脑血管研究中具有特殊优势。该文介绍了双光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并从仪器开机、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双光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详细阐述了双光子显微镜在脑血管研究中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注意事项。具体包括观察脑血管立体分布和增值,量化血流速度,检测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构建脑血栓动物模型。建立了利用双光子显微镜检测活体动物脑血管平台,为脑疾病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显微镜 活体动物 脑血管 血流速度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