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演化社会理论——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研究思路
1
《国际学术动态》 2006年第4期32-33,共2页
2005年10月22-23日,演化社会理论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基地主办,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承办。会议学术负责人是浙江... 2005年10月22-23日,演化社会理论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基地主办,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承办。会议学术负责人是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社会科学 演化社会理论 浙江大学 学术委员会 研究中心 国际研讨会 经济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诊疗能否有效抑制过度医疗?——基于社会偏好异质性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陈叶烽 黄娟 陈夏静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共17页
医疗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任品市场,存在着普遍的过度医疗现象。二次诊疗作为市场竞争的一种形式,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理思路。文章基于社会偏好异质性的视角,利用实验室实验方法模拟医疗情境,检验了二次诊疗机制对... 医疗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任品市场,存在着普遍的过度医疗现象。二次诊疗作为市场竞争的一种形式,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理思路。文章基于社会偏好异质性的视角,利用实验室实验方法模拟医疗情境,检验了二次诊疗机制对于抑制过度医疗行为的有效性及稳健性。实验结果表明,首先,社会偏好存在异质性,且不同社会偏好的被试在行为决策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亲社会偏好和强自利偏好被试的比例分别为54.17%和33.33%,且前者的过度医疗率均低于后者;其次,二次诊疗机制总体上可以显著降低过度医疗率,然而当医生可以识别患者的问诊次数时,过度医疗率会大幅上升甚至高于无二次诊疗机制的基准情况;最后,二次诊疗机制的效果依赖于被试的社会偏好类型,该机制对亲社会偏好被试的约束作用大于其他偏好被试。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医疗市场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随着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完善和推广二次诊疗机制可以作为治理过度医疗现象的重要措施。此外,医疗体制改革还需要考虑政策在不同群体中的稳健性问题,强化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市场 二次诊疗 社会偏好 过度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 被引量:72
3
作者 陈叶烽 叶航 汪丁丁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100,共38页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到效用函数中来进而修正经济人假设,并以博弈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力图构建新的博弈均衡来解释实验经济学所揭示的一系列悖论。本文围绕社会偏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背景、模型、测度、外溢以及检验等问题作了一个详细而系统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社会偏好 不平等厌恶 互惠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好的异质性与一致性--基于损失厌恶和脑刺激的神经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贾拥民 黄达强 +2 位作者 郑昊力 罗俊 叶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19,共23页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经验观察发现了个体风险决策中的损失厌恶现象,从而对经济学理性假说的公理体系构成了挑战。我们运用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技术,从因果关系角度进一步验证了损失厌恶的神经机制。我们的研究...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经验观察发现了个体风险决策中的损失厌恶现象,从而对经济学理性假说的公理体系构成了挑战。我们运用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技术,从因果关系角度进一步验证了损失厌恶的神经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大脑神经系统对收益和损失的信息处理是非对称性的,从而使风险决策者的偏好表现出明显的逆转;但在给定的情境(收益或损失)下,决策者的行为偏好仍然服从一致性公理的要求。这一研究结果既可以拓展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偏好的传统认识,又可以容纳行为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偏好的经验观察,从而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偏好 损失厌恶 偏好异质性 偏好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合作中的社会困境与社会正义--基于计算机仿真的经济学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叶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2-145,共14页
在公共品博弈中,搭便车会导致合作瓦解,这是一个著名的社会困境。大量研究表明,对搭便车进行惩罚,是维护公共合作的有效机制。但惩罚是有成本的,它又会诱发二阶搭便车,进而导致惩罚机制瓦解,这种情形被称为二阶社会困境。如何化解这一困... 在公共品博弈中,搭便车会导致合作瓦解,这是一个著名的社会困境。大量研究表明,对搭便车进行惩罚,是维护公共合作的有效机制。但惩罚是有成本的,它又会诱发二阶搭便车,进而导致惩罚机制瓦解,这种情形被称为二阶社会困境。如何化解这一困境,是该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通过一个多行为主体(Multi-Agent)演化博弈随机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即可证明,在不改变其他假设的情况下,只要公共品的回报足够大,惩罚行为就能保持稳定的演化趋势。研究显示,随着公共品回报的不断增加,二阶搭便车对惩罚者的演化优势会不断缩小;当这种优势足够小时,它就可能被演化过程的随机性所抵消。本文的跨学科研究表明,以公平和公正为宗旨的社会正义是化解社会困境的必要前提;在人类的公共合作中,正义原则优先于效率原则;而人类天性中的正义感,则是这一社会规范内部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品博弈 社会困境 利他惩罚 二阶社会困境 社会正义
原文传递
医生薪酬激励的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叶烽 姚沁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72,共15页
医疗卫生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医生的诊疗服务,而医生的行为受到薪酬支付方式及其激励机制的影响。近年来实验研究方法在卫生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医生薪酬激励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关于按服务项... 医疗卫生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医生的诊疗服务,而医生的行为受到薪酬支付方式及其激励机制的影响。近年来实验研究方法在卫生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医生薪酬激励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关于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和固定工资三种基本的医疗行业薪酬支付方式的实验研究,以及对绩效工资这一经济性激励手段和公开报告等非经济性激励手段展开的实验研究。文章围绕基本支付方式、经济性激励和非经济性激励等三种影响医生行为的薪酬激励机制,对相关的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同时总结了从现有的行为和实验研究中可能得到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激励 医生行为 卫生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及其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弘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6期93-98,共6页
对弱者表示同情、对不公正的事情表示愤慨,是人类显著的行为特征,行为经济学把这种行为称作"亲社会行为"。但从进化论角度看,这些带有利他主义性质的行为为什么能够存在,却是一个有待解释的难题。通过计算机仿真,我们模拟了狩... 对弱者表示同情、对不公正的事情表示愤慨,是人类显著的行为特征,行为经济学把这种行为称作"亲社会行为"。但从进化论角度看,这些带有利他主义性质的行为为什么能够存在,却是一个有待解释的难题。通过计算机仿真,我们模拟了狩猎-采集社会原始人类合作劳动的随机演化过程。仿真结果显示,以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主要表征的人类亲社会行为与合作行为可以实现共生演化。我们的研究表明,只有依靠"惩恶扬善"的双重机制,人类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合作秩序。在现代社会,这种机制就表现为道德规范与法律制度在维系社会秩序过程中不可缺一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同情心 正义感 合作 共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基础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汪丁丁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6,共7页
社会科学既要为生活提供意义,也要为生活提供解释,然而这两方面的工作,在方法论上是冲突的,因此社会科学一直面临着一种尴尬局面,这是讨论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问题的背景。社会科学家关心定量问题,是因为社会科学家不仅关心个体生命的... 社会科学既要为生活提供意义,也要为生活提供解释,然而这两方面的工作,在方法论上是冲突的,因此社会科学一直面临着一种尴尬局面,这是讨论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问题的背景。社会科学家关心定量问题,是因为社会科学家不仅关心个体生命的意义,更关注群体行为的意义,寻求对群体活动的解释。社会科学定量分析的核心问题是重要概念的可操作性问题。任何一个概念都有结构,但不是每一个概念结构都完整。一个概念结构对应着理论上无穷多个模型,要确定哪个模型是真实的,就需要嵌入本土社会或者具体情境里进行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定量分析 概念格 社会情境
原文传递
数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汪丁丁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40,共12页
关键词 数学理论 社会科学 逻辑方法 直觉主义
原文传递
市场是否挤出了信任:一个来自实验经济学的考察
10
作者 陈叶烽 王嘉瑞 +2 位作者 丁预立 潘意文 吴湘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9,共17页
市场是否挤出了信任是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的经验品模型模拟了“有市场”环境,同时运用组内设计和数据平移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博弈结构完全相同的模型来刻画“无市场”环境,并设置了七个实验局分别剥... 市场是否挤出了信任是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的经验品模型模拟了“有市场”环境,同时运用组内设计和数据平移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博弈结构完全相同的模型来刻画“无市场”环境,并设置了七个实验局分别剥离了市场中的语言描述、消费者选择权、商家定价权三个要素,从而全面对比了“有市场”与“无市场”时信任水平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市场能够有效提升信任水平,市场与信任可形成正反馈,这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消费者选择权与商家定价权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对称,其中消费者选择权是关键因素,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于构建一个良性有效率的市场尤为重要;再次,声誉是消费者选择权促进信任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本文加深了我们对市场自由竞争本质以及市场机制运行的理解,并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要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保障消费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 信任 市场语言描述 消费者选择权 商家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社会偏好个体的风险厌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4
11
作者 周业安 左聪颖 +2 位作者 陈叶烽 连洪泉 叶航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95,共10页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基于彩票选择的实验设计以及修正的最后通牒和独裁者博弈,测度了个体的风险厌恶系数以及不平等厌恶系数,在社会偏好框架下研究了个体的风险厌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个体都是风险厌恶的,并且个体的风险...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基于彩票选择的实验设计以及修正的最后通牒和独裁者博弈,测度了个体的风险厌恶系数以及不平等厌恶系数,在社会偏好框架下研究了个体的风险厌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个体都是风险厌恶的,并且个体的风险厌恶具有异质性,家庭总收入和是否具有经济行为决策实验经验会对个体的风险厌恶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个体也存在不平等厌恶,大多数个体都是不平等厌恶的,但个体的风险厌恶和不平等厌恶是不相关的,并且不平等厌恶受到了性别和是否来自于城市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了实验中所测度的个体风险厌恶确实能够反映个体的现实风险厌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厌恶 劣势不平等厌恶 优势不平等厌恶 异质性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左右侧颞顶联合区对道德意图信息加工能力的共同作用——基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俊 叶航 +3 位作者 郑昊力 贾拥民 陈姝 黄达强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行为人的意图动机是我们对日常行为的对错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以往研究表明,左右侧颞顶联合区(TPJ)都可能与信念意图的整合加工能力相关,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神经刺激研究为TPJ区域与心理状态归因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证据。然... 行为人的意图动机是我们对日常行为的对错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以往研究表明,左右侧颞顶联合区(TPJ)都可能与信念意图的整合加工能力相关,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神经刺激研究为TPJ区域与心理状态归因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证据。然而,这些研究在实验任务的选取,实验设计的优化,实验结论的稳健性上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两个在设计上互相补充的实验。实验中被试的TPJ区域会接受一段时间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并完成一系列的道德判断任务,任务是由意图和结果,以及负性和中性2×2双变量构成的4种条件的故事:无伤人、伤人未遂、意外伤人和伤人成功,被试要对故事主角的行为做出谴责程度的道德判断。结合道德判断的谴责程度和决策时间数据发现,当人们在处理信念意图信息时,左右侧TPJ区域可能是协同互动、共同发挥作用的。在激活右侧TPJ并限制左侧TPJ的情况下,人们对负性结果的谴责程度变高,人们变得更加依赖于行为结果做出道德判断;而在限制右侧TPJ并激活左侧TPJ的情况下,人们对负性意图的谴责程度变高,人们变得更加依赖于行为者的动机做出道德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意图 结果 双侧颞顶联合区 经颅直流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的范式 被引量:23
13
作者 汪丁丁 罗卫东 叶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0-182,共13页
思想无疆界。跨学科研究是思想对学术分工的反抗;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大范围制度变迁,解释现实而趋向真理,显然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不可能胜任,因此这一努力意义重大。那么跨学科研究有范式可以遵循吗?或者我们不妨问思想... 思想无疆界。跨学科研究是思想对学术分工的反抗;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大范围制度变迁,解释现实而趋向真理,显然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不可能胜任,因此这一努力意义重大。那么跨学科研究有范式可以遵循吗?或者我们不妨问思想有范式吗?也许思想的可能性就是跨学科范式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这个范式是任意的吗?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范式是必要的吗?……让我们听学者们怎么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范式 跨学科研究 金迪斯模型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行为的经济学实验:个人、市场和组织的观点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煜 梁捷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81,共16页
本文是对实验经济学的综述。首先本文回顾了实验经济学早期的思想 ,指出了它的三种思想来源。随后 ,本文就沿着这三种思想潮流 ,分别讨论了实验经济学在个人决策理论 ,在市场理论 (拍卖理论 )以及在博弈论 (特别是讨价还价理论 )方面的... 本文是对实验经济学的综述。首先本文回顾了实验经济学早期的思想 ,指出了它的三种思想来源。随后 ,本文就沿着这三种思想潮流 ,分别讨论了实验经济学在个人决策理论 ,在市场理论 (拍卖理论 )以及在博弈论 (特别是讨价还价理论 )方面的发展。此外 ,本文还论述了实验经济学的方法论 ,通过对比实验经济学的结论与主流经济学的结论 ,我们描述了实验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市场理论 博弈论 拍卖理论 行为 个人决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被引量:110
15
作者 叶航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9,共8页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前两种利他行为,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关于纯粹利他,生物学存在着很大争论,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本文在“合作剩余”和“生...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前两种利他行为,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关于纯粹利他,生物学存在着很大争论,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本文在“合作剩余”和“生物演化稳定策略”(ESS)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能够解释纯粹利他行为的模型,并利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一行为内在的激励机制作出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利他 互惠利他 纯粹利他 合作剩余 生物演化稳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第四次革命与第四次综合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1,共31页
经济学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每一次"革命"都提出了与之前的经济学理论不同的研究范式,而每一次"综合"则把前后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统一在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中。这种以"革命"与"... 经济学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每一次"革命"都提出了与之前的经济学理论不同的研究范式,而每一次"综合"则把前后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统一在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中。这种以"革命"与"综合"交替形式出现的经济学创新模式,既反映了人类经济历史不断前进的步伐,也反映了人类思想历史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文首次提出了现代经济学第四次革命和第四次综合的概念,并对第四次革命、尤其是第四次综合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和前瞻性的阐述。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学家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理论创新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经济学 新兴经济学 理论假设 分析范式 技术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专题讨论)——社会选择、公共选择与新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丁丁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67,共3页
汪丁丁认为,新政治经济学是围绕着阿罗的“社会选择”思路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思路展开的。实际上,新政治经济学的这两条思路是互补的,阿罗偏重理论工作,布坎南则偏重实证工作。苏振华指出,作为交易过程的政治,实质上强调的是... 汪丁丁认为,新政治经济学是围绕着阿罗的“社会选择”思路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思路展开的。实际上,新政治经济学的这两条思路是互补的,阿罗偏重理论工作,布坎南则偏重实证工作。苏振华指出,作为交易过程的政治,实质上强调的是选择的自由、相互交易与合作的自由,国家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来保障人们的这种自由。周业安强调,政治过程中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其中,意识形态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强化路径依赖本身,也可以打破这种依赖。邢建国认为,公共产品市场发育水平显著滞后,是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中国政府应着力加强公共产品治理机制的再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选择 公共选择 政治过程 公共产品
原文传递
医药分离制度对医疗市场效率的影响:来自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叶烽 罗干松 刘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22,156,共13页
医药分离是解决我国医疗市场上“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的重要医改举措,本文首先研究医药分离制度对医疗市场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引入竞争因素能否扩大医药分离制度对市场效率的正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医药分... 医药分离是解决我国医疗市场上“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的重要医改举措,本文首先研究医药分离制度对医疗市场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引入竞争因素能否扩大医药分离制度对市场效率的正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医药分离制度对市场效率的提高作用有限,主要原因在于较高的价格使得病人接受诊断服务的意愿下降,由此导致的效率损失部分抵消了过度治疗率下降带来的效率增加。竞争机制的引入对医生的过度治疗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医疗市场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仅医生或药店一方的竞争会在减少过度治疗的同时带来新的市场效率损失,而当医生和药店双方均竞争时,市场效率损失最小,病人福利也得到显著提升,因为此时病人更愿意进入市场接受诊断,医生的过度治疗行为也明显减少。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分离制度改革、解决医疗市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品 医药分离 市场竞争 过度治疗 市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通牒实验与人类的公平感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叶烽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6期81-86,共6页
作为行为博弈的代表性实验之一,最后通牒实验中提议者公平分配方案的提议行为和响应者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拒绝行为表明人们具有超越经济人自利的公平感。本文围绕最后通牒实验,简要梳理了最后通牒实验的渊源、争议及其相应发展,同时对... 作为行为博弈的代表性实验之一,最后通牒实验中提议者公平分配方案的提议行为和响应者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拒绝行为表明人们具有超越经济人自利的公平感。本文围绕最后通牒实验,简要梳理了最后通牒实验的渊源、争议及其相应发展,同时对最后通牒实验中的公平感及其神经基础做了简单介绍,最后针对公平感背后的经济学解释介绍了一个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 公平感 社会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经济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5-40,共6页
从2004年美国成立国际神经元经济学会到今天,刚好整整10年。国内对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其实很早就跟进了,我们2005年就写了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经济研究》找不到匿名审稿人,直到2007年才发出来,到今天也已经过去七年了。经常有人... 从2004年美国成立国际神经元经济学会到今天,刚好整整10年。国内对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其实很早就跟进了,我们2005年就写了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经济研究》找不到匿名审稿人,直到2007年才发出来,到今天也已经过去七年了。经常有人问我,国内的神经元经济学研究现在进展如何?坦白说,我们的后续研究进展很慢,因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碰到了很大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经济研究》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