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金属氧化物触头材料电弧侵蚀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凌国平 薛天 +1 位作者 倪孟良 刘远廷 《贵金属》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电寿命试验后AgSnO2触头周围出现黑色侵蚀产物的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AgCdO及AgSnO2触头电弧侵蚀产物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gSnO2周围沉积物呈现黑色是由于电弧侵蚀后产物为须状形... 针对电寿命试验后AgSnO2触头周围出现黑色侵蚀产物的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AgCdO及AgSnO2触头电弧侵蚀产物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gSnO2周围沉积物呈现黑色是由于电弧侵蚀后产物为须状形貌所致,而该形貌与AgSnO2的电弧侵蚀时以"蒸发"为主有关。另一方面,AgCdO的电弧侵蚀以"喷溅"为主,其产物呈菜花状。研究结果还表明:对电弧侵蚀产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触头材料 AGCDO AGSNO2 电弧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层状复合电触头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黄伟 周世平 +1 位作者 杨富陶 孟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26-28,共3页
综述了我国层状复合电触头材料在复合方法、界面扩散、界面结合强度和接触电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电触头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电触头 制备方法 金属 合金 层状复合工艺 界面扩散 界面性能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包覆Cu基纳米Al_2O_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疆 郦剑 王幼文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0,54,共5页
选用纳米级Al2O3陶瓷颗粒作为增强相,采用超声波增强化学镀的方法完成对纳米Al2O3陶瓷颗粒金属铜的包覆,热压烧结成块材,并在特定的磨损条件下,对两种纳米Al2O3含量(10wt%Al2O3和30wt%Al2O3)的铜基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探索纳米颗... 选用纳米级Al2O3陶瓷颗粒作为增强相,采用超声波增强化学镀的方法完成对纳米Al2O3陶瓷颗粒金属铜的包覆,热压烧结成块材,并在特定的磨损条件下,对两种纳米Al2O3含量(10wt%Al2O3和30wt%Al2O3)的铜基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探索纳米颗粒在陶瓷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和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磨损过程中的磨损失重并不是单调增加的,而是存在两个阶段。Al2O3增强相颗粒的含量及分散性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摩擦磨损 复合材料 化学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及其在工程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凌国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6,共3页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是一种壳-核状结构的粉末,兼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因而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简述这种粉末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化学镀法制备的粉末在陶瓷刀具、金刚石磨具、碳刷电极、摩擦片、电触头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喷...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是一种壳-核状结构的粉末,兼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因而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简述这种粉末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化学镀法制备的粉末在陶瓷刀具、金刚石磨具、碳刷电极、摩擦片、电触头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喷涂粉末、减震材料等工程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 化学镀 工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铜法制备纳米Cu-Al_2O_3复合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范启义 凌国平 郦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超声波辐照下对10~20nm的Al2O3粉末进行化学镀铜,并探讨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纳米Al2O3粉末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判断其成分组成,用TEM观察镀覆结果.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波并调整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以实现...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超声波辐照下对10~20nm的Al2O3粉末进行化学镀铜,并探讨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纳米Al2O3粉末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判断其成分组成,用TEM观察镀覆结果.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波并调整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以实现室温的纳米Al2O3粉末化学镀铜,使化学镀铜在低温下保持了镀液的稳定性,同时对纳米粉末进行有效的分散;以EDTA-2Na为络合剂,并加入亚铁氰化钾和2-2'联吡碇作为稳定剂,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少复合粉末中的Cu2O.通过改变低温超声波化学镀铜时的镀液组成和装载量,可以一次镀覆得到铜含量为5%~90%的Cu-Al2O3复合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法 制备 纳米复合粉末 CU AL2O3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叠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燕俊 周世平 +2 位作者 杨富陶 林德仲 孟亮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0-142,132,共4页
介绍了多种层叠复合材料的新加工技术 ,包括扩散焊接、超声焊接、激光熔覆、滚焊、熔合、界面多孔控制、界面自组合层叠等 。
关键词 层叠复合材料 连接技术 加工技术 扩散焊接 界面多孔控制 滚焊技术 熔合 超声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掺杂多壁纳米碳管储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宛真 张孝彬 +5 位作者 孔凡志 涂江平 马建新 陈长聘 宁月生 孙沿林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5,共5页
使用自制的钴催化裂解碳氢气法制备多壁纳米碳管 ,并对其进行退火、掺杂等一系列预处理 ,然后使用高压高纯氢源 ,在中压 (12MPa)和室温条件下 ,进行钾掺杂多壁纳米碳管的储氢性能实验 .结果表明 :预处理对纳米碳管的储氢性能有很大影响 ... 使用自制的钴催化裂解碳氢气法制备多壁纳米碳管 ,并对其进行退火、掺杂等一系列预处理 ,然后使用高压高纯氢源 ,在中压 (12MPa)和室温条件下 ,进行钾掺杂多壁纳米碳管的储氢性能实验 .结果表明 :预处理对纳米碳管的储氢性能有很大影响 .实验条件下 ,经过氮气退火 ,并在 1.0mol/L硝酸钾溶液中掺杂的多壁纳米碳管吸氢量最大 (H/C质量分数为 3.2 % ) .上述样品在室温下的放氢量一般不超过其吸氢量的 5 0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纳米碳管 预处理 吸氢 氢能 储氢性能 掺杂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导Cu-Ag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雷 颜芳 孟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5-17,54,共4页
采用先进的冷变形加工结合中间热处理的方法,可使Cu-Ag系合金获得细密的双相纤維复合组织,以达到使合金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双重目的。综述了这种新型合金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进一步发展前景。
关键词 CU-AG合金 电导率 力学性能 铜银合金 冷变形加工 热处理 双相纤维复合组织 导电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郦剑 李昆仑 +1 位作者 倪兆荣 朱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0-292,共3页
一维纳米结构如纳米线和纳米管 ,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对于探索材料的维数和尺寸对其光学、电学和力学等性质的影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而且其实际应用涉及领域十分广泛 ,如探针显微镜的针尖 ,纳米电子器件的连接等。本文评述纳米线研... 一维纳米结构如纳米线和纳米管 ,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对于探索材料的维数和尺寸对其光学、电学和力学等性质的影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而且其实际应用涉及领域十分广泛 ,如探针显微镜的针尖 ,纳米电子器件的连接等。本文评述纳米线研究的最新进展 ,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型纳米线的合成制备方法及其可能的应用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合成制备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渗碳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凌国平 马智勇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研究了925℃时,在实际渗碳气氛中的渗碳速度。建立了以CO解离吸附与氧脱附为基础的气体渗碳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渗碳气氛中,表面存在一个临界氧覆盖率θ0,当表面的氧覆盖率θ0小于θ0时,控制渗碳速度的是CO的解离吸附,当... 研究了925℃时,在实际渗碳气氛中的渗碳速度。建立了以CO解离吸附与氧脱附为基础的气体渗碳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渗碳气氛中,表面存在一个临界氧覆盖率θ0,当表面的氧覆盖率θ0小于θ0时,控制渗碳速度的是CO的解离吸附,当表面的氧覆盖率θ0大于氧临界覆盖率θ0时,渗碳速度由氧的脱附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渗碳 速度方程式 吸附 动力学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纳米AgSnO_2复合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尚军 凌国平 孟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19-1823,共5页
将银氨溶液滴加到含纳米SnO2颗粒的甲醛溶液中进行超声波化学镀银.粒度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分散性良好的纳米SnO2浆料,可以获得平均粒度为140 nm的AgSnO2复合粉末;而采用纳米SnO2粉末,所得复合粉末的粒度较大,原因是粉末之... 将银氨溶液滴加到含纳米SnO2颗粒的甲醛溶液中进行超声波化学镀银.粒度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分散性良好的纳米SnO2浆料,可以获得平均粒度为140 nm的AgSnO2复合粉末;而采用纳米SnO2粉末,所得复合粉末的粒度较大,原因是粉末之间存在严重的团聚.将氢氧化钠加入甲醛溶液进行镀覆,提高了Ag的形核能力,可以得到平均粒度为75 nm的复合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粉末 AGSNO2 化学镀 SnO2浆料 电触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_2薄膜光电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伟 孟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4-499,共6页
对FeS2 薄膜光电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综述了制备方法、硫化工艺及掺杂元素对FeS2 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FeS2 薄膜这种先进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中现存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FES2薄膜 光电性能 制备工艺 二硫化铁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气体分子在金属氧化物SrO(001)表面吸附和脱附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洋 孟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57-661,共5页
研究了高纯度金属氧化物SrO粉末表面吸附C18O后在程序升温热脱附过程中的脱附反应规律 ,讨论了CO气体分子在SrO( 10 0 )表面吸附和脱附之间的关系及机理 .SrO吸附C18O后 ,在升温过程中可通过氧的同位素交换生成C16O而脱附 ,同时伴随少量... 研究了高纯度金属氧化物SrO粉末表面吸附C18O后在程序升温热脱附过程中的脱附反应规律 ,讨论了CO气体分子在SrO( 10 0 )表面吸附和脱附之间的关系及机理 .SrO吸附C18O后 ,在升温过程中可通过氧的同位素交换生成C16O而脱附 ,同时伴随少量C18O的直接脱附 ,并与C16O具有相近的脱附活化能 .C16O的脱附量随C18O气体暴露量增加而增加 ,但当气体覆盖度超过一定值后 ,脱附量趋于定值 .脱附峰值温度随气体暴露量的增加而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气体分子 金属氧化物 氧化锶 吸附机理 脱附机理 活化能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在材料显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疆 孙学鹏 郦剑 《热处理》 CAS 2008年第2期41-44,共4页
介绍了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原理、装置的构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电子背散射系统(EBSD)与能谱(EDS)和扫描电镜一起工作可同时分析试样特定微区的形貌、成分和取向。当电子束逐点扫描分析时,还可获得一种全新的图象即晶体取向分布图,从而... 介绍了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原理、装置的构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电子背散射系统(EBSD)与能谱(EDS)和扫描电镜一起工作可同时分析试样特定微区的形貌、成分和取向。当电子束逐点扫描分析时,还可获得一种全新的图象即晶体取向分布图,从而获取微区的形貌、成分及成分的定量分布图。以纯铁为例,对该技术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 扫描电镜 晶体取向 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锑钼底釉密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国平 黄磊 顾金芳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8,52,共4页
通过密着性能测试及扫描电镜 (SEM )对搪瓷界面的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 ,研究了纳米Al2 O3粉末对搪瓷锑钼底釉密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一定量的 2 0~ 30nmAl2 O3粉末的加入能够提高锑钼底釉的密着性能 。
关键词 纳米级 三氧化二铝 密着性 锑钼底釉 搪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高硅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俞佳 姚继蓬 郦剑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8年第2期4-7,共4页
利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过共晶Al-Si合金可大幅度提高合金性能,该类合金在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等诸多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快速凝固/粉末冶金高硅铝合金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特点,制备工艺,性能及应用进行... 利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过共晶Al-Si合金可大幅度提高合金性能,该类合金在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等诸多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快速凝固/粉末冶金高硅铝合金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特点,制备工艺,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 高硅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及扩散温度对Ag/Cu层状复合材料结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亮 周世平 +2 位作者 杨富陶 沈其洁 刘茂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82-987,共6页
在不同温度进行轧制复合及扩散处理制备了Ag/Cu层状复合材料 ,研究了反复弯曲载荷条件下材料结合性能与复层基体硬度及界面区域微观组织的关系。温度合适的复合及扩散可使材料基体具有充分的再结晶组织、较低的硬度、致密的界面结合形... 在不同温度进行轧制复合及扩散处理制备了Ag/Cu层状复合材料 ,研究了反复弯曲载荷条件下材料结合性能与复层基体硬度及界面区域微观组织的关系。温度合适的复合及扩散可使材料基体具有充分的再结晶组织、较低的硬度、致密的界面结合形态 ,因而能使材料具有较优良的结合性能。温度过高的复合及扩散处理可导致界面上存在较厚的氧化层及较多的空洞 ,基体内也会形成粗大晶粒 ,这些均会明显损害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铜复合材料 轧制复合 扩散温度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表面纳米Al_2O_3复合化学镀镍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穆欣 凌国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3-45,59,共4页
为了讨论纳米粉末的加入对镀层结构、镀层性能及晶化行为的影响,采用铁片为基体,在可获得高磷含量镀层的碱性化学镀镍溶液中,对纳米A l2O3复合化学镀镍进行了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讨论纳米粉末的加入对镀层结构、镀层性能及晶化行为的影响,采用铁片为基体,在可获得高磷含量镀层的碱性化学镀镍溶液中,对纳米A l2O3复合化学镀镍进行了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化学镀镍液中添加纳米A l2O3粉末,可以得到含纳米A l2O3的镀层;与未添加纳米粉末相比,镀层硬度明显增加;镀层中的纳米A l2O3颗粒促进了化学镀镍层的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AL2O3 复合化学镀 碱性化学镀镍 钢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60B压铸镁合金前处理表面缺陷的研究
19
作者 丁培培 叶丛望 凌国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10,36,共4页
在对AM60B镁合金轮毂压铸件进行表面耐蚀处理时,发现在前处理酸洗后,表面某些区域会产生黑色条纹状缺陷。采用体视显微观察、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对该现象产生区域的微观组织与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其形成机制作了分析... 在对AM60B镁合金轮毂压铸件进行表面耐蚀处理时,发现在前处理酸洗后,表面某些区域会产生黑色条纹状缺陷。采用体视显微观察、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对该现象产生区域的微观组织与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其形成机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压铸件在边缘处存在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现象,这种不均匀是凝固后期的合金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纹被周围的低熔点成分的富铝金属液补缩后形成的。富铝金属液含有一定含量的低电位Mg元素,在腐蚀环境下与周围组织形成局部原电池,Mg被选择性腐蚀。同时裂纹处存在大量高电位共晶组织,使得周围组织更容易被腐蚀,最终形成黑色条纹状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60B镁合金 压铸 酸洗 表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FeS_2薄膜电学性能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井源源 刘艳辉 孟亮 《功能材料信息》 2006年第3期38-42,共5页
FeS2薄膜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光电转换材料,改善光电转换效率是主要研究方向,而进一步阐明电传导规律和机制是探索改善FeS2薄膜光电转换效率有效途径的前提之一。本文概述了FeS2薄膜电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硫化制备工艺及掺杂效应对FeS... FeS2薄膜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光电转换材料,改善光电转换效率是主要研究方向,而进一步阐明电传导规律和机制是探索改善FeS2薄膜光电转换效率有效途径的前提之一。本文概述了FeS2薄膜电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硫化制备工艺及掺杂效应对FeS2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晶界势垒模型、跳跃传导模型及晶体点缺陷理论等FeS2薄膜电传导相关机制,讨论了FeS2薄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2薄膜 电学性能 工艺参数 晶体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