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高职院校更名现象看职业教育体系的命名趋势及其规范 被引量:5
1
作者 伍红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34-38,共5页
20世纪80年代,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出现时即有本科化命名取向,到21世纪初大量高职院校新建,国家在上述学院更名上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因历史遗留问题,如今高职院校的校名依然尚未统一。中国特色现代职... 20世纪80年代,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出现时即有本科化命名取向,到21世纪初大量高职院校新建,国家在上述学院更名上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因历史遗留问题,如今高职院校的校名依然尚未统一。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针对各层次职业院校的命名再行规范。从2008年至2017年近10年间高职院校的更名情况来看,呈现三种趋势:一是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有择"职业学院"弃"职业技术学院"的现象;二是民办本科高职在升本后多数抹去"职业"痕迹;三是新建本科高职则在"应用技术"的选择上渐成共识。鉴于统一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院校命名的目的,职业院校从专科到本科层次宜采用"职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的三级命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命名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我国技工教育演进研究
2
作者 汤铎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1,共7页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技工教育的变迁历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新世纪时期四个阶段。从结构观来看,宏观的制度背景、相关政治变量及制度与行为互动等因素深刻影响着技工教育的变迁;从历史观来看,...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技工教育的变迁历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新世纪时期四个阶段。从结构观来看,宏观的制度背景、相关政治变量及制度与行为互动等因素深刻影响着技工教育的变迁;从历史观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教育的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和关键节点。未来,在制度推动技工教育发展的同时,应重视主体人的价值,在制度与主体双向互动的前提下,促进制度变革与创新,进而推动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工教育 历史演进 制度逻辑 历史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传承:可为、有为与善为
3
作者 冯旭芳 王佳桐 《职教通讯》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非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职业教育凭借其专业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成为赋能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具有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的社会支持等赋能非遗传承的“可为”优势,通过人才... 非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职业教育凭借其专业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成为赋能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具有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的社会支持等赋能非遗传承的“可为”优势,通过人才培养、产学研创结合、文化传播与影响力等实现赋能非遗传承的“有为”成效。为此,从注重资源分配与整合、提升教学质量与实效性、防范市场与商业化风险、实现教育与传承有效融合、推动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善为”之策,并对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传承的“可为”“有为”与“善为”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打造一个既尊重传统又拥抱创新的非遗传承教育生态,为非遗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非遗传承 可为 有为 善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培养高阶能力的现实诉求、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炎炎 冯旭芳 池春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7-34,共8页
从工业化社会到数字化社会,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活动加速演进,赋予职业内容和发展趋向更多不确定性,发展高阶能力增强知识迁移性和获得技术创新的变革能力,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体现。以通识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从工业化社会到数字化社会,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活动加速演进,赋予职业内容和发展趋向更多不确定性,发展高阶能力增强知识迁移性和获得技术创新的变革能力,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体现。以通识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导师+项目+团队”为支撑,以产业学院、校地合作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在始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持续性引导、在实训实践实习环节中深入推进、在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提升迭代、在创业教育中引领系统性变革以培养高阶能力,成为高职教育应对不确定性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能力 高职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服务特色城镇建设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伍红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4,共4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推进,拥有集聚性产业或新发展特色的特色城镇在全国遍地开花,高职院校应主动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原有服务领域的竞争,眼光向下,将服务特色城镇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域,借此打造高职院校...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推进,拥有集聚性产业或新发展特色的特色城镇在全国遍地开花,高职院校应主动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原有服务领域的竞争,眼光向下,将服务特色城镇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域,借此打造高职院校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特色城镇建设中,高职院校应主动与特色城镇建立起战略同盟关系,面向"特色城镇"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输出人才与技术、开展全方位社区服务。在具体运行模式上,采取在特色城镇设立分校,与集聚产业区共建产业学院,与当地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文化传承基地,以"工作室""研究所"等散状服务对接特色创新项目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高职院校 特色城镇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现状、运行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小文 冯旭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名班主任工作室人数规模适宜、成员年龄结构均衡,成员期待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经验研讨...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名班主任工作室人数规模适宜、成员年龄结构均衡,成员期待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经验研讨与业务培训,工作室运行模式多样化、专业活动频次适中,工作室对班主任队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均有显著促进成效。但工作室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师资来源单一,职称结构不均衡;配套政策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建设经验欠佳;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偏少、教科研协同有待加强;工作室建设成效参差不齐、班级管理成效亟待提升等。可从优化工作室师资结构、健全工作室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等方面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以期助推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名班主任工作室 师资队伍 成长共同体 班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论文发表情况的比较研究——以2000—2014年绍兴高校中文核心期刊发文情况为例
7
作者 伍红军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5年第5期16-22,共7页
采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对绍兴市8所高校的发文总量、核心期刊发文量,及其发文作者、论文引用与合作机构的统计分析显示:本科院校在中文期刊的论文发表量处于衰退期,而高职院校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尽... 采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对绍兴市8所高校的发文总量、核心期刊发文量,及其发文作者、论文引用与合作机构的统计分析显示:本科院校在中文期刊的论文发表量处于衰退期,而高职院校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尽管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在核心期刊发文、论文引用等反映论文发表质量的指标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统计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在科研领域,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正在追赶甚至某些指标已经超越了本科院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 科研绩效 中文期刊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应为、难为与可为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凯强 冯旭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1-29,共9页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之举和重要任务,其逻辑旨归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提质培优、应需而变、主动适应是现代职业教育回应技能型社会的应为之要。然而,在推进落实现代职业教...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之举和重要任务,其逻辑旨归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提质培优、应需而变、主动适应是现代职业教育回应技能型社会的应为之要。然而,在推进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仍然面对社会认同度不高、人才供需失衡、多元适应秩序失位等难为之境。破解之道在于创设社会认同新维度,延伸职业教育办学空间与内涵;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承接产业需求的适配性;筑牢专业根基,增强人才供给服务产业转型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现代职业教育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融”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位变革与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丹阳 毛建卫 冯旭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党的二十大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所处的组织生态域将发生较大变化,生态域范围大幅扩大、组织群落结构变化。在新的组织生态域中... 党的二十大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所处的组织生态域将发生较大变化,生态域范围大幅扩大、组织群落结构变化。在新的组织生态域中,特别是“三融”组织生态域中,高职院校所处的生态位向边缘偏移,与其他群落融合的机会增多。为了能够持续生存,并保持生态位优势,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外部环境,主动与其他生态群落融合,同时开展内部变革,扩大自身的生态位宽度,积极推动融合文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生态位 组织生态学 制度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什么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产教融合能力的发展?——基于30位高职院校教师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姝力 冯旭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4-60,共7页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办学的灵魂和主线,教师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通过对30位高职院校教师深度访谈的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行为主体、产业环境、物质基础、政策支持四个层面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产教融合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办学的灵魂和主线,教师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通过对30位高职院校教师深度访谈的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行为主体、产业环境、物质基础、政策支持四个层面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产教融合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四个层面构建阻碍高职院校教师产教融合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从共筑产教融合团队共同体、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开拓信息与资源渠道、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教师产教融合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 产教融合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技能培训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实践困囿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凯强 毛建卫 冯旭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2,95,共9页
职业技能培训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能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是破解全体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应有之道。然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过程中面临劳动对象参训积极... 职业技能培训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能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是破解全体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应有之道。然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过程中面临劳动对象参训积极性不高、多供给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专业化技培师资队伍短缺等实践困囿。寻求职业技能培训赋能共同富裕的有为之法,应完善高质量精准化培训机制、重塑多主体协同参与新秩序、筑牢技培教师队伍建设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地方创业型大学的生成轨迹、组织转型与三螺旋模型发展研究——基于TUSUR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佳桐 冯旭芳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理念和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托木斯克国立控制系统与无线电电子大学(以下简称TUSUR)作为俄罗斯第一所创业型大学,在充分践行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大学治理的变革和广泛参与产学研合作,并在组织... 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理念和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托木斯克国立控制系统与无线电电子大学(以下简称TUSUR)作为俄罗斯第一所创业型大学,在充分践行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大学治理的变革和广泛参与产学研合作,并在组织转型上不断进行五种要素的积累和集成,现已深深扎根于托木斯克地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当中,引领着托木斯克地区不断走向全俄甚至全球科技前沿,这一切也源自于其成功的战略理念和有效的实施策略。基于对其生成和发展过程的深入分析得到以下启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成功转型有赖于国家对创业型大学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但从地方应用型高校自身出发来看,成功转型不仅取决于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大学治理理念,还得益于权变型组织形态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产学研合作 三螺旋模型 发展模式 俄罗斯TUSUR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13
作者 陈荣荣 伍红军 《职教通讯》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中国高职教育出现伊始即面临生存困境,为了摆脱困境、确立地位,不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解决合法性危机和社会认同问题。刚出现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虽是“本科压缩饼干型”,但通过“象牙塔”与“社会”的第一次交叉解决了当时的生... 中国高职教育出现伊始即面临生存困境,为了摆脱困境、确立地位,不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解决合法性危机和社会认同问题。刚出现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虽是“本科压缩饼干型”,但通过“象牙塔”与“社会”的第一次交叉解决了当时的生存问题;大量兴起之后,高职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交叉,建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确立了高职教育的独立身份;占据半壁江山之后,高职教育再次通过“技能”与“人文”的交叉,引进了通识教育,建立起一种“通、专、实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破解了在高等教育内部的认同感问题。为了给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将往“大交叉”方向迈进,即实现学科交叉、部门交叉和区域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变革历程 交叉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工院校开展“三教”改革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以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高级工课程设计》为例
14
作者 金凌芳 冯旭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2,共4页
“三教”改革是新时代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落脚点和展示点。技工院校《高级工课程设计》中开展的“三教”改革,有利于明确课程核心地位、规范课程教学组织、增强课程教学成效。杭... “三教”改革是新时代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落脚点和展示点。技工院校《高级工课程设计》中开展的“三教”改革,有利于明确课程核心地位、规范课程教学组织、增强课程教学成效。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基于《高级工课程设计》课程开展了“三教”改革,探索从“一课一师”转向“一课多师”、从整册教材转向活页教材、从讲授法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改革 教材改革 教法改革 技工院校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排行榜还是股票涨跌板--基于2012至2015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伍红军 秦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50-55,共6页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于2012年首次推出的"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是目前唯一针对高职院校进行综合评价的排名。对其2012-2015年四年评价结果的定量分析发现,该排行榜的稳定性不够,各院校在年度之间的位次动荡太...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于2012年首次推出的"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是目前唯一针对高职院校进行综合评价的排名。对其2012-2015年四年评价结果的定量分析发现,该排行榜的稳定性不够,各院校在年度之间的位次动荡太过剧烈;择优性不足,优秀高职院校在排名中毫无优势可言;诸多不合逻辑甚至脱离常识的异常现象频现,严重影响到该排行榜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 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 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主体与功能: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的高职产学研合作的三个基本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良春 伍红军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36,共4页
高职院校素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职能,在地方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当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从当前地方传统产业转型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技术升级"为主的渐进式转型模式和以"产品转型"为主的突变式... 高职院校素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职能,在地方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当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从当前地方传统产业转型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技术升级"为主的渐进式转型模式和以"产品转型"为主的突变式转型模式是两种基本的转型形式,也就是说当前的转型需求并非是全面的颠覆性,而是适应性的、微调型的,如此则给高职院校参与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应有的空间和地位。在政校企三个主体中,高职院校应摆脱"政府依赖"心理,刺激企业的参与热情,承担起枢纽性的主体作用。在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中,高职院校应秉承优势、错位发展,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的高技能人才为中心,介入企业的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同时适当地参与地方传统产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地方传统产业转型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背景下丹麦教育改革的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旭芳 章曼娜 王佳桐 《当代职业教育》 2023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丹麦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其灵活保障模式而闻名,其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历经探索尝试、运用完善、重新审视、整顿深化四个阶段,呈现提供多样化服务、强化个性化定制服务、坚持开放性与灵活性并存等特征。教育改革作为丹麦积极劳动力市场政... 丹麦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其灵活保障模式而闻名,其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历经探索尝试、运用完善、重新审视、整顿深化四个阶段,呈现提供多样化服务、强化个性化定制服务、坚持开放性与灵活性并存等特征。教育改革作为丹麦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振兴劳动力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丹麦从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多元化结构、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联动性、将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普及“责任大学”范式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实践,其教育目标积极反映社会需求、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治理结构有助于教育内容落地、教育体制机制灵活且高效。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当下,丹麦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 丹麦 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专科院校升本的统计分析及其基本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伍红军 《职教通讯》 2020年第7期1-10,共10页
通过对2008—2017年专科院校升本的数据统计发现:在院校类型上,高职院校和高专院校是升本的主流,远高于成人高校和本科院校设置的分校;在办学体制上,公私立专科院校形成了升本的大小年间隔存在的现象,而从总体来看,公办院校要高于民办院... 通过对2008—2017年专科院校升本的数据统计发现:在院校类型上,高职院校和高专院校是升本的主流,远高于成人高校和本科院校设置的分校;在办学体制上,公私立专科院校形成了升本的大小年间隔存在的现象,而从总体来看,公办院校要高于民办院校,其中公办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是升本的主要力量;在区域和省域分布上,中西部高校拥有比东部高校更大的升本机率。纵观十年来的专科升本情况,呈现出倾向明显的对民办高职院校"还债",为老高专院校"清账",向中西部专科院校"扶贫"式升本的基本规律,其中不免存在一些显失公平的"逆淘汰"现象。此后,专科院校的升本理应进入理性层面,需尊重职业教育发展的自然逻辑,减少政策干预,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来实现各类型专科院校在升格问题上的起点公平和一视同仁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年来 专科院校升本 统计分析 基本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军人定向就业岗位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文博 伍红军 《劳动保障世界》 2020年第2期18-20,共3页
尽管退役军人就业政策已经呈现出从计划性安置向市场化的自主择业方向转变的趋势,但在现阶段,定向就业安置仍然是保障退役军人群体就业的"压舱石"。鉴于当前以企事业单位为主的传统就业安置单位面临重重困难,亟需针对退役军... 尽管退役军人就业政策已经呈现出从计划性安置向市场化的自主择业方向转变的趋势,但在现阶段,定向就业安置仍然是保障退役军人群体就业的"压舱石"。鉴于当前以企事业单位为主的传统就业安置单位面临重重困难,亟需针对退役军人特性重新设计新的定向就业岗位。在退役军人的定向就业岗位开发中,需以退役军人事务部系统的内部开发为起点,进一步针对公检法等传统就业安置岗位实施再开发,拓展教育教学序列岗位新途径,增设基层行政/公益序列岗位,新开发服务行业类岗位,多元并举,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就好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军人 定向就业 岗位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建设
20
作者 唐鸣 冯旭芳 《江苏教育》 2022年第12期56-63,共8页
基于数字土著一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知识资源适应学习者特点和“互联网+”为课堂带来“职业”感受性等数字化建设要领。借镜“新知识观”理论,从基础的关联和环境的建构两个方面,对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系统数字化建设内涵进行解读,... 基于数字土著一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知识资源适应学习者特点和“互联网+”为课堂带来“职业”感受性等数字化建设要领。借镜“新知识观”理论,从基础的关联和环境的建构两个方面,对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系统数字化建设内涵进行解读,并从课程与课堂两者整体性探求数字赋能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 教学体系 数字化 路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