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善县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分析
1
作者 应霄 梁丽楠 +1 位作者 王世权 吴恩杰 《河北农机》 2025年第2期94-96,共3页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和处置所导致的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污染。嘉善县作为农业大县,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和处置所导致的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污染。嘉善县作为农业大县,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是一个复杂且系统性的工作。本文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嘉善县2021年的农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COD、氨氮、TN和TP排放量。结果显示,嘉善县COD、氨氮、TN和TP的农业面源总排放量分别为63.82t/a、6.19t/a、44.65t/a、7.25t/a,其中种植业是氨氮、TN和TP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其约占农业面源总排放量的80%。嘉善县应普及农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田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嘉善县应强化农田面源污染生态工程和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建设与运维管理,提升运维效果,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排污系数法 污染排放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与修复技术
2
作者 程萍萍 孙雅文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54-56,共3页
土壤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功能,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甚至还会附着在农产品上,通过农产品的销售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降低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应积极探索相应... 土壤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功能,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甚至还会附着在农产品上,通过农产品的销售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降低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应积极探索相应的防治措施和修复技术。该文从土壤污染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土壤污染的来源,并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及修复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季卫英 管丹蓉 +1 位作者 宓立峰 丁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7-386,共10页
[目的]研究浙东典型森林公园地区土壤中的生物群落和有机质的变化,为改善该地区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奠定基础。[方法]在浙东典型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选择林地、果园、蔬菜地和荒地这4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湿筛法测定中间团聚体(0... [目的]研究浙东典型森林公园地区土壤中的生物群落和有机质的变化,为改善该地区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奠定基础。[方法]在浙东典型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选择林地、果园、蔬菜地和荒地这4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湿筛法测定中间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大团聚体(>2 mm)和粉黏粒(<0.053 mm)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揭示浙东典型森林公园地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形成格局和调控。[结果]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个粒级的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分配规律相似,均表现为:中间团聚体>微团聚体>大团聚体>粉黏粒;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10 cm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高于10—20 cm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MWD和GMD大致表现为:林地>荒地>果园>蔬菜地,其中林地和荒地差异不显著(p>0.05),果园和蔬菜地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说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在表层土壤。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粒径有机碳含量趋势一致,基本表现为:大团聚体>微团聚体>中间团聚体>粉黏粒,且0—10 cm土层土壤各粒径有机碳含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表现为:林地>荒地>果园>蔬菜地,其中林地和荒地显著高于果园和蔬菜地(p<0.05),果园和蔬菜地差异不显著(p>0.05)。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各粒径微生物量碳和氮变化趋势一致,基本表现为:大团聚体>微团聚体>中间团聚体>粉黏粒,且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大致表现为:林地>荒地>果园>蔬菜地,其中林地和荒地显著高于果园和蔬菜地(p<0.05),果园和蔬菜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林地和荒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氮高于果园和蔬菜地,由此表明林地和荒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土壤固碳潜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设计与效果研究
4
作者 吴恩杰 徐静 +1 位作者 应霄 孙雅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44-45,48,共3页
生态拦截沟渠是应对农田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以嘉兴市善县3处农田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和生态条件,设计了一种以生态拦截为核心机制的沟渠结构,通过对该沟渠末端不同时间节点排水中氮磷含量的监测,验证了生态拦截沟渠在... 生态拦截沟渠是应对农田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以嘉兴市善县3处农田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和生态条件,设计了一种以生态拦截为核心机制的沟渠结构,通过对该沟渠末端不同时间节点排水中氮磷含量的监测,验证了生态拦截沟渠在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有效性,结合监测结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非点源污染 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 设计 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