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脏病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探讨
1
作者 徐翔 倪佳丽 +4 位作者 秦旨文 郑齐 吴佳俊 马雯娜 盛国平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08-912,919,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为年龄<30岁CHB患者决策是否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收治的285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为年龄<30岁CHB患者决策是否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收治的285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记录肝脏穿刺病理结果、血液学指标及其他临床资料。根据炎症程度(G)、纤维化程度(S)分期(合称GS分期)分组,G≤1和S≤1患者纳为A组(123例),G>1和(或)S>1患者纳为B组(16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B患者GS分期进展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相关风险因素对CHB患者肝脏GS分期进展的诊断效能。结果降低ALT阈值后ALT诊断肝脏GS分期进展的灵敏度升高,而特异度下降。两组年龄、WBC、PLT、白蛋白、ALT、AST、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DBil、PT、国际标准化比值、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基于ALT、AST、PLT和患者年龄的纤维化指数(FIB-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DBil、HA、ⅣC是CHB患者肝脏GS分期进展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HA、ⅣC诊断肝脏GS分期进展的AUC分别为0.616、0.655,白蛋白和DBil诊断肝脏GS分期进展的AU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ALT阈值可提高诊断肝脏GS分期进展的灵敏度;对年龄<30岁CHB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凝血功能等血液学指标,可有效评估其肝脏GS分期进展,有助于及时开启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穿刺 肝脏病理 危险因素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标准化肝脏疾病全程管理中心的建立与推广应用
2
作者 谭小燕 孙燕 +8 位作者 黄科成 胡婷 郝文娇 朱英杰 吴幸超 施方伦 王碧红 颜华东 周黎敏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我国是肝病大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非传染性肝病如脂肪肝等已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能明显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基层医院标准化肝脏疾病全程管理中心的建立从社区肝病患者实际需求出发,从人员、设施、设备、药品... 我国是肝病大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非传染性肝病如脂肪肝等已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能明显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基层医院标准化肝脏疾病全程管理中心的建立从社区肝病患者实际需求出发,从人员、设施、设备、药品等方面,建设形成社区肝病“防”“治”“管”一体化新模式,并推广应用17家基层医院(2家区级医院,15家社区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临床肝病专科医生21人,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操作12人,完成56268例社区人群肝病筛查,有肝病危险因素且完成肝病筛查共14531例,发现慢性肝病患者并纳入肝病全程管理共1239例,家庭医生签约共1124例,实现从社区层面解决肝病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规范管理与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脂肪肝 肝硬化 疾病管理
原文传递
代谢障碍相关性脂肪肝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倪佳丽 盛国平 李兰娟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92-896,共5页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概念已转变为代谢障碍相关性脂肪肝(MAFLD),因此评估NAFLD病情发展的诊断指标已不完全适用于MAFLD。本文对MAFLD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手段作一综述,同时重点分析近年来一些诊断指标的利弊,为新诊断模型...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概念已转变为代谢障碍相关性脂肪肝(MAFLD),因此评估NAFLD病情发展的诊断指标已不完全适用于MAFLD。本文对MAFLD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手段作一综述,同时重点分析近年来一些诊断指标的利弊,为新诊断模型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障碍相关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概念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魏茹楠 郑南红 +34 位作者 蒋贤高 马春莲 徐小微 刘寿荣 陈永平 徐凯进 高海女 朱坚胜 舒强 盛吉芳 张晓强 李明辉 张研 马梦洁 张旋 李世波 王秋景 应灵军 张勇军 施云珍 范玲燕 俞万钧 王华英 孙丹丹 王晓东 施伎婵 陈英虎 谢新生 陈云清 王伟洪 童照威 汤灵玲 朱梦飞 张灵剑 李兰娟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比较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接受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b,rIFNα-2b)三药联合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rIFNα-2b二药联合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月1... 目的比较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接受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b,rIFNα-2b)三药联合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rIFNα-2b二药联合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月16日浙江省15家医疗机构纳入的237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rIFNα-2b(500万U,2次/d)雾化吸入治疗,其中196例患者同时口服阿比多尔(200 mg,3次/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三联抗病毒治疗组,41例患者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二联抗病毒治疗组;进一步将接受三联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48 h内、3~5 d和>5 d开始抗病毒治疗组。比较三联和二联抗病毒药物,以及三联药物不同抗病毒时间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药联合治疗组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2.2±4.7)d,较两药联合组[(15.0±5.0)d]时间缩短(t=6.159,P<0.01)。三药联合治疗组住院中位时间[12.0(9.0,17.0)d]亦短于两药联合治疗组[15.0(10.0,18.0)d](H=2.073,P<0.05)。三药联合治疗组在48 h内、3~5 d以及>5 d开始抗病毒治疗,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0(10.0,17.0)、17.0(13.0,22.0)和21.0(18.0,24.0)d,从抗病毒到病毒核酸转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3.9)、(13.5±5.1)和(11.2±4.3)d,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983和6.722,P<0.01或<0.05)。结论三药联合治疗组较二药联合治疗组可以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三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时间越早,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治疗 阿比多尔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重组干扰素Α-2B
原文传递
感染性疾病门诊建设的经验分享 被引量:5
5
作者 戴霞红 邓斌 +10 位作者 徐威 蒋琦 魏健健 盛国平 李用国 连建奇 兰英华 李俊晓 黄春美 汤灵玲 李兰娟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210-217,共8页
感染性疾病门诊作为传染病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支点。感染性疾病门诊的规范建设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院感染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支撑。感染性疾病门诊的亚专科门诊包括发热、肠道、结核、艾滋病及肝病门诊等,本文根据... 感染性疾病门诊作为传染病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支点。感染性疾病门诊的规范建设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院感染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支撑。感染性疾病门诊的亚专科门诊包括发热、肠道、结核、艾滋病及肝病门诊等,本文根据各亚专科门诊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从规划设计、建筑布局、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和管理、日常管理要求和示例角度对常见的特定感染性疾病亚专科门诊的规范设置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感染性疾病 门诊医疗 发热 肠道 结核 艾滋病
原文传递
盐酸氟西汀改善肝性脊髓病症状1例
6
作者 张俊杰 高海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8-1031,共4页
肝性脊髓病是慢性肝病基础上合并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起病隐匿缓慢,临床表现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痉挛性截瘫易混淆,神经系统影像学可表现正常,易误诊或漏诊导致预后不佳。现报道1例不明原因下肢痉挛性截瘫患者,最终依据患者肝硬... 肝性脊髓病是慢性肝病基础上合并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起病隐匿缓慢,临床表现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痉挛性截瘫易混淆,神经系统影像学可表现正常,易误诊或漏诊导致预后不佳。现报道1例不明原因下肢痉挛性截瘫患者,最终依据患者肝硬化病史、血浆氨偏高及肝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脾肾间巨大分流,在多学科讨论后确诊肝性脊髓病。患者在降血氨内科治疗联合脾肾分流道封堵术后症状改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辅助治疗,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得以进一步改善。通过该病例以期提高临床对肝性脊髓病认知以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栓塞 治疗 盐酸氟西汀 门体静脉分流术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与肠道微生态
7
作者 徐翔 秦旨文 +3 位作者 郑齐 倪佳丽 罗宝珍 盛国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8-601,607,共5页
全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数众多,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往往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等。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的逐渐关注和肠−肝轴概念的提出,研究人员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患者的肠道微... 全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数众多,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往往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等。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的逐渐关注和肠−肝轴概念的提出,研究人员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往往具有不同的特征,进而探讨肠道微生态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等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之间的关系,以期能更有效地使用肠道微生态技术。本文主要从上述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着手,总结肠道微生态在相关疾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肝硬化 肝细胞癌 肝衰竭 肠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伟 戴伊宁 +13 位作者 孙楠楠 尹乔乔 吴青青 惠田辰 吴文昊 黄海军 童永喜 黄益澄 汪明珊 陈美娟 张家杰 严蓉 高海女 潘红英 《预防医学》 2021年第7期722-725,共4页
目的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的影响因素,为COVID-19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17日—2月17日浙江省6家医院收治的COVID-19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基础... 目的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的影响因素,为COVID-19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17日—2月17日浙江省6家医院收治的COVID-19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基础疾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肺部影像学表现等,分别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86例COVID-19疑似病例,其中确诊病例336例,占42.75%。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发病的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胸部影像学表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聚集性发病、发病前14天内接触来自疫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乏力、发病前14天内有疫区旅居史、呼吸困难、鼻塞流涕和肌肉酸痛。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14天内有疫区旅居史(OR=8.440,95%CI:4.204~16.944)、发病前14天内接触来自疫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OR=2.967,95%CI:1.630~5.402)、聚集性发病(OR=25.164,95%CI:11.833~53.516)、乏力(OR=2.710,95%CI:1.490~4.930)、呼吸困难(OR=5.276,95%CI:2.076~13.410)、肌肉酸痛(OR=14.187,95%CI:1.998~100.730)、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OR=1.750,95%CI:1.659~1.852)和胸部影像学表现(OR=6.291,95%CI:4.315~9.171)均与COVID-19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相似,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各个因素在COVID-19发病中的重要程度,Logistic回归模型可直观解释不同因素的风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LOGISTIC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蒋帆荣 颜华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5-1000,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定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VPG与临床常见指标的相关性及发生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SP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组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树人大学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代偿期肝硬... 目的分析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定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VPG与临床常见指标的相关性及发生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SP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组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树人大学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2例, 收集患者基本资料, 实验室检验结果, 肝硬度测定, 胃镜检查等, 并完成HVPG测定,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发生CSP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2例入组患者, HVPG的中位值是9.0(8.3)mmHg, 有31例(27.8%)发生CSPH, 相关性分析发现CSPH与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肝硬度呈正相关, 而与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经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CSPH的因素包括男性、糖尿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白蛋白、血红蛋白、INR、血钠、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硬度及CTP、FIB-4、ALBI等。再经多因素校正, 只有血小板计数、肝硬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CSP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VPG是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 血小板计数、肝硬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CSPH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助于评估门静脉高压, 及早干预,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肝静脉压力梯度 代偿期肝硬化
原文传递
无创检查在社区人群中筛查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诗晴 颜华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5-829,共5页
慢性肝病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经常在出现失代偿事件后才就诊从而导致其死亡率居高不下。肝纤维化无创检查可以帮助慢性肝病患者早期诊断及干预。这些检查在医院人群中得到了广泛验证,但它们在社区人群中的价值尚不清楚。近年来,国外已... 慢性肝病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经常在出现失代偿事件后才就诊从而导致其死亡率居高不下。肝纤维化无创检查可以帮助慢性肝病患者早期诊断及干预。这些检查在医院人群中得到了广泛验证,但它们在社区人群中的价值尚不清楚。近年来,国外已有许多针对社区人群进行无创检查的研究,这些无创检查工具均能在社区人群中筛查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具有肝病危险因素(大量饮酒、2型糖尿病、肥胖)的社区人群进行筛查,能更加高效地筛出社区人群中的慢性肝病患者。总之,相较于传统的依赖于异常肝功能化验的社区筛查,无创检查可以在社区人群中发现到大量之前未被发现的肝病患者。针对无创检查在社区人群中筛查慢性肝病展开讨论,以便于在我国寻找一条开创性的社区无创肝病筛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检查 社区人群 慢性肝病 筛查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