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原料药企业的战略转型——浅谈海正药业的战略转型
1
作者 蔡秀云 《生物产业技术》 2009年第1期90-92,共3页
“百年海正,百亿海正”,这是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个中长期发展目标。这对于一个刚过50周年的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远大而宏伟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正药业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实施... “百年海正,百亿海正”,这是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个中长期发展目标。这对于一个刚过50周年的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远大而宏伟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正药业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实施企业战略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企业 药业 中国 原料药 “十一五” 企业战略 股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正药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与国际化发展
2
作者 朱康勤 《辽宁医药》 2006年第2期20-22,共3页
从我们海正的发展历程来看,近几年来,海正药业在创新能力建设、国际化的发展、EHS体系的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建设 国际化 海正药业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中SM1、中间体1、中间体2残留研究
3
作者 雒金霞 赵二强 +1 位作者 邵伍军 和燕玲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鉴于基因毒性杂质对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制定科学合理的杂质研究控制策略,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药物杂质研究方法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采用UPLC-MS/MS测定吉非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SM1[2-氨基-4-甲氧基-5-(3-氯丙氧基)苯甲腈]、中间体1[... 鉴于基因毒性杂质对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制定科学合理的杂质研究控制策略,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药物杂质研究方法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采用UPLC-MS/MS测定吉非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SM1[2-氨基-4-甲氧基-5-(3-氯丙氧基)苯甲腈]、中间体1[3-(3-氯丙氧基)-4-甲氧基苯甲腈]和中间体2[2-硝基-4-甲氧基-5-(3-氯丙氧基)苯甲腈]的残留量,采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2%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质谱检测器,流速0.4 mL/min。结果显示,SM1、中间体1、中间体2的线性范围为3.6~36.0 ng/mL,相关系数r为0.9998~1.0000,定量限浓度为3.6 ng/mL,检测限浓度为1.1 ng/mL;精密度试验和精准度试验中3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3%~101.78%和99.01%~102.07%,RSD均小于5.0%。本方法可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地定量测定吉非替尼中SM1、中间体1和中间体2杂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毒性杂质 吉非替尼 SM1 中间体1 中间体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彭彬倩 沈福苗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5期181-184,189,共5页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近年来,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在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论述了当前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涉及近红外光谱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近年来,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在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论述了当前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涉及近红外光谱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创新化学计量学、挖掘新鲜样本或内含物、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应用等方面,以期为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台州制造业外来操作型员工流失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陶菊云 《人力资源管理》 2013年第7期65-67,共3页
近年来浙江台州制造业的操作工流失现象严重。本文先从人口结构老龄化角度研究,提出以产业内技术革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心理契约违背的理论框架下分析操作工流失的原因,提出以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及员工职... 近年来浙江台州制造业的操作工流失现象严重。本文先从人口结构老龄化角度研究,提出以产业内技术革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心理契约违背的理论框架下分析操作工流失的原因,提出以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措施,提高员工满意度,加强组织承诺,最后解决员工流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流失 劳动力 心理契约 满意度 组织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博麦布结构确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肖杰 陈延安 +4 位作者 李旭飞 张云才 张勇 詹冬凯 潘婷 《波谱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55,共13页
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包含^(1)HNMR、^(13)CNMR、DEPT、^(1)H-^(1)H COSY、^(1)H-^(1)HNOESY、^(1)H-^(13)CHSQC和^(1)H-^(13)CHMBC)以及单晶衍射等方法对海博麦布进行结构分析,对其所有的^(1)HNMR... 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包含^(1)HNMR、^(13)CNMR、DEPT、^(1)H-^(1)H COSY、^(1)H-^(1)HNOESY、^(1)H-^(13)CHSQC和^(1)H-^(13)CHMBC)以及单晶衍射等方法对海博麦布进行结构分析,对其所有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及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对海博麦布晶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博麦布 核磁共振 质谱 红外吸收光谱 结构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合成原料药国际注册中起始物料选择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燕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19-21,27,共4页
在化学合成类原料药工艺研发中,起始物料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论证是工艺研发人员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化学合成类原料药起始物料如何合理地定义和选择也一直是此类原料药国际注册审评过程中一个热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以ICH... 在化学合成类原料药工艺研发中,起始物料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论证是工艺研发人员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化学合成类原料药起始物料如何合理地定义和选择也一直是此类原料药国际注册审评过程中一个热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以ICH Q11指南和原料药国际注册工作实战经验为基础展开起始物料如何合理选择的问题探讨,以期为国内原料药企业在国际市场注册中起始物料的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类原料药 起始物料 选择和论证 ICHQ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匹罗星高产菌株选育
8
作者 徐浩 徐美冬 +3 位作者 杨小虎 毛亮亮 应灵萍 余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莫匹罗星高产菌株选育,提高发酵水平。方法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技术,对莫匹罗星生产菌种PF16002059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抗自身代谢产物压力进行选育,并通过摇瓶发酵对突变株进行筛选。结果得到1株稳定高产的生产菌株PF22... 目的莫匹罗星高产菌株选育,提高发酵水平。方法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技术,对莫匹罗星生产菌种PF16002059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抗自身代谢产物压力进行选育,并通过摇瓶发酵对突变株进行筛选。结果得到1株稳定高产的生产菌株PF22033156,该菌株摇瓶发酵水平达到7062 mg/L,较出发菌株PF16002059提升98%。结论本研究运用ARTP诱变,结合抗自身代谢产物进行选育,获得新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F22033156(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22033156),其莫匹罗星发酵效价显著提升,且遗传性状稳定,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匹罗星 荧光假单胞菌 ARTP诱变选育 抗性突变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恩拉霉素发酵的影响
9
作者 张瑶瑶 胡杜芬 +2 位作者 江连清 陈璐 胡永良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了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恩拉霉素发酵的影响,首先在恩拉霉素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实验,发现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能使发酵效价显著增长,在此基础上对加入时间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加入时间;其次在最... 为了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恩拉霉素发酵的影响,首先在恩拉霉素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实验,发现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能使发酵效价显著增长,在此基础上对加入时间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加入时间;其次在最优条件下对发酵过程中的糖耗速度、氨基氮和pH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优化后的发酵周期。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恩拉霉素发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添加适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能使恩拉霉素发酵效价达到8958μg/mL,效价提高了58%,发酵周期由240 h降至216 h,缩短了24 h,节省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拉霉素 发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菌体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桂花耳糖脂含量测定方法
10
作者 张俊 李于西 +2 位作者 潘子军 杨凯丽 邵伍军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5期353-358,共6页
桂花耳糖脂是通过匙盖假花耳菌株在合适条件下发酵生产得到的长链糖脂,是一种天然、高效的新型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其优于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聚赖氨酸、丙酸钙、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抑菌活性使它具备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建立... 桂花耳糖脂是通过匙盖假花耳菌株在合适条件下发酵生产得到的长链糖脂,是一种天然、高效的新型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其优于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聚赖氨酸、丙酸钙、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抑菌活性使它具备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建立一个准确、高效的含量分析检测方法,以保证桂花耳糖脂产品质量的稳定。方法将桂花耳糖脂样品酸化水解和衍生处理得到木糖和葡萄糖,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木糖和葡萄糖衍生物含量,从而得到桂花耳糖脂的含量。结果木糖衍生物浓度在0.3009~0.7022 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线性方程为y=1.4406x-0.0162;葡萄糖衍生物浓度在0.3001~0.7003 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线性方程为y=1.4255x+0.0050;在80%~120%范围内,总糖脂的回收率为99.30%~99.69%,相对标准偏差为0.10%~0.17%,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为0.14%。结论该分析方法稳定,定量准确,专属性强,可满足桂花耳糖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耳糖脂 抑菌 防腐剂 衍生 气相色谱法 分析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MS/MS对海博麦布中对甲苯胺、对氟苯胺、邻氟苯胺的残留检测研究
11
作者 和燕玲 杨荷友 +6 位作者 吴春艳 潘妮娜 李于西 邱卫晓 赵燕 苟金霞 邵伍军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基于HPLC-MS/MS法建立海博麦布中对甲苯胺、对氟苯胺、邻氟苯胺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以Waters ACQUITY UPLC^(?)BEH C_(18)(2.1 mm×100.0 mm,1.7μm)为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三重四极... 基于HPLC-MS/MS法建立海博麦布中对甲苯胺、对氟苯胺、邻氟苯胺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以Waters ACQUITY UPLC^(?)BEH C_(18)(2.1 mm×100.0 mm,1.7μm)为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三重四极杆质谱为检测器,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采集数据。结果显示,对甲苯胺、对氟苯胺、邻氟苯胺在1.0000~20.00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75~0.9999;方法检出限为0.33 mg/kg,定量限为1.00 mg/kg;方法加样回收率为85%~95%。本方法建立了海博麦布中对甲苯胺、对氟苯胺、邻氟苯胺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低,回收率高,可为海博麦布制备工艺中对甲苯胺、对氟苯胺、邻氟苯胺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 对甲苯胺 对氟苯胺 邻氟苯胺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MS/MS测定替考拉宁中4种黄曲霉毒素
12
作者 赵二强 雒金霞 +2 位作者 和燕玲 邵伍军 吴春艳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9-82,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测定替考拉宁中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样品经溶解、萃取、氮气吹干、再溶解处理,去除了基质对目标物检测的干扰;处理样品经C_(18)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测定替考拉宁中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样品经溶解、萃取、氮气吹干、再溶解处理,去除了基质对目标物检测的干扰;处理样品经C_(18)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与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三重四极杆质谱数据,对替考拉宁中4种黄曲霉毒素同时进行检测。4种黄曲霉毒素在4.000 0~80.000 0 n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检测限为0.06μg/kg,定量限为0.20μg/kg;回收率为85.3%~95.0%,RSD为3.3%~3.6%。对3批替考拉宁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均未检到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本方法操作简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合于替考拉宁中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 替考拉宁 黄曲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量热(RC1)数据在泄放计算中的应用
13
作者 徐辉 黄明旺 汪洋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84-187,共4页
反应量热仪(RC1)是用来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者吸收的热量,用于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评价,为反应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反应换热面积的计算、反应传热媒介种类的选择、冷/热媒消耗量的计算、反应时间的计算、泄放量的计算等都会用到反... 反应量热仪(RC1)是用来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者吸收的热量,用于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评价,为反应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反应换热面积的计算、反应传热媒介种类的选择、冷/热媒消耗量的计算、反应时间的计算、泄放量的计算等都会用到反应量热(RC1)数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小试检测时关键物料的加入速率与大生产时关键物料的加入速率并不一样;相同的反应在由不同人员检测时其关键物料的加入速率也会有所差别,其所获得的检测结果也会有差别;因此如何正确的将反应量热(RC1)数据用于工程计算对工程设计人员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反应量热(RC1)数据在反应过度型泄放计算中的使用方法并列举了计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量热(RC1)数据 ASPEN模拟 反应过度型泄放 比放热功率 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规范和风险控制研究
14
作者 冯秀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8期153-156,共4页
药品作为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商品,其注册管理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药品注册是指药品注册申请人按照法定程序和相关规定提交申请,对上市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可行性进行审核,并作出行政批准的过... 药品作为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商品,其注册管理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药品注册是指药品注册申请人按照法定程序和相关规定提交申请,对上市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可行性进行审核,并作出行政批准的过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是我国现行药品注册管理的基本法律,对指导药品注册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我国药品注册管理的标准和风险控制,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注册管理 规范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施树云 周长新 +13 位作者 徐艳 陶巧凤 白骅 卢付生 林文燕 陈海永 郑威 王丽薇 伍义行 曾苏 黄可新 赵昱 李校堃 瞿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7-1157,共11页
目的:研究蒙古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蒙古蒲公英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4个化合物,包括16个黄酮类衍生物(1~16),15个酚酸类化合物(17~31),1个香豆素... 目的:研究蒙古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蒙古蒲公英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4个化合物,包括16个黄酮类衍生物(1~16),15个酚酸类化合物(17~31),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32),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33~34),4个倍半萜(35~38),3个三萜类化合物(39~41),1个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42),2个甾体类化合物(43~4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5,34,3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O-a-L-arabinopyranoside(14),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0-a-D-glucopyranoside(15),蒙古蒲公英素A(6,9,10-trihydroxy-benzoxanthene-1,2-dicarboxylicacid,mongolicumin A,34),蒙古蒲公英素B(11-hydroxy-2-oxo-guaia-1(10),3,5-trien-8,12-lactone,mongolicuminB,35);化合物1,3,6~13,20~22,30,3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23~29,32,37~4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蒲公英 化学成分 黄酮 酚酸 香豆素 木脂素 倍半萜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丝形态分化与头孢菌素C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万平 冀志霞 +4 位作者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罗家立 白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1,共7页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顶头孢霉菌的菌丝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统计分析了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的菌丝形态的变化规律,具体对菌丝长度、菌丝宽度和菌丝生长单位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菌丝形态分化与头孢菌素C合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头孢菌素...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顶头孢霉菌的菌丝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统计分析了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的菌丝形态的变化规律,具体对菌丝长度、菌丝宽度和菌丝生长单位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菌丝形态分化与头孢菌素C合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头孢菌素C的合成是在细长菌丝分化成膨大菌丝片段后才启动的,头孢菌素C可能主要是在膨大菌丝分化成节孢子的过程中被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头孢霉菌 图像分析 菌丝形态分化 菌丝生长单位 头孢菌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化合物天维菌素的杀虫杀螨活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波 张绍勇 +3 位作者 陈振 黄隽 王继栋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浸渍法)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的室内毒力,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的盆栽药效。结果表明:天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粘虫和棉铃虫的LC50值分别为22.21、19.66和22.09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为1.94 mg/L,毒力显著高于米尔贝霉素(P〈0.05);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得天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LC50值分别为0.005 1和0.008 9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0.2 mg/L的天维菌素药后5 d对朱砂叶螨的防效最高,达97.42%;药后7 d,尽管天维菌素与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但天维菌素不同浓度(0.01250.2 mg/L)处理防效仍保持在80.23%91.96%之间。研究表明,天维菌素对供试的有害生物均具有较高活性,具有研究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维菌素 阿维菌素 杀虫活性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考星在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继瑜 李建勇 +6 位作者 苗小楼 周绪正 李金善 李宏胜 董鹏程 徐忠赞 严新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0-564,共5页
5只健康小尾寒羊,采用静脉和皮下注射2种途径以替米考星10mg/kg体重剂量给药,进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给药后在96h内分点采血,血浆样品处理采用甲醇沉淀,离心去蛋白,调节pH值并用氯仿提取替米考星;样品测定采用苯基柱,以反向HPLC... 5只健康小尾寒羊,采用静脉和皮下注射2种途径以替米考星10mg/kg体重剂量给药,进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给药后在96h内分点采血,血浆样品处理采用甲醇沉淀,离心去蛋白,调节pH值并用氯仿提取替米考星;样品测定采用苯基柱,以反向HPLC测定绵羊血清中的替米考星浓度。结果表明,绵羊静注和皮下注射替米考星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替米考星皮下注射和静脉给药在羊体内具有吸收和分布较迅速,消除缓慢,体内分布容积大,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特点。结果对了解替米考星在绵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及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绵羊 药代动力学 二室开放模型 皮下注射 静脉给药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连续发酵生产胞外灵芝多糖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雪洪 胡洪波 +2 位作者 唐涌濂 黄瑞珊 陈正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0-674,共5页
产物灵芝多糖在间歇深层发酵稳定期存在浓度下降现象.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能够及时分离产物,控制产物的积累,有效防止灵芝多糖的消耗.而灵芝菌丝体在反应器中不断循环,浓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不断分泌灵芝胞外多糖,可延长产多糖时间,从... 产物灵芝多糖在间歇深层发酵稳定期存在浓度下降现象.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能够及时分离产物,控制产物的积累,有效防止灵芝多糖的消耗.而灵芝菌丝体在反应器中不断循环,浓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不断分泌灵芝胞外多糖,可延长产多糖时间,从而提高了胞外多糖的总产量.研究了不同稀释率0~0.24hr-1下连续发酵的多糖生成和菌丝体生长状况; 连续发酵时发酵液中灵芝多糖的浓度比间歇发酵要低,并随稀释率的增大而下降,菌丝体浓度则随稀释率的增大而增大.总的菌丝体干重可比间歇发酵增加20%以上,多糖总产量可达到间歇发酵的5倍以上.连续发酵也有利于灵芝多糖与菌丝体的分离.结果表明利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液体连续发酵是生产和分离胞外灵芝多糖的一条有效途径, 并可为其它真菌胞外多糖的深层发酵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发酵 生产 胞外灵芝多糖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和微波结合诱变选育lipstatin产生菌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娟 陈正杰 +2 位作者 冯军 郑玉果 赵文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以紫外和微波结合诱变选育lipstatin产生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SIPI-HJ-80,获得高产突变株SIPI-UM-5,其lipstatin摇瓶发酵单位是出发株的3.25倍。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稳定。
关键词 脂肪酶抑制剂 紫外 微波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