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有-新增排桩双层支挡结构开挖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唐德琪 俞峰 +1 位作者 陈奕天 刘念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9-1048,共10页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桩与新增支护桩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以内外双层支护桩排间距为主要参数,研究其对支护结构性能演变、排间土压力的影响。...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桩与新增支护桩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以内外双层支护桩排间距为主要参数,研究其对支护结构性能演变、排间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排间距减小,新增支护桩位移与弯矩逐渐增大,由嵌固作用转变为主要受力结构。开挖至既有支护桩失效退出工作后,新增支护桩位移与弯矩突增,最大弯矩点下移。既有支护桩背单位土压力随开挖逐渐减小,达到主动极限状态后主动土压力随排间距增大而增大,并接近朗肯主动土压力分布线。通过各试验桩背主动土压力数据分析拟合,建立了以排间距、土体内摩擦角、桩土摩擦角为参数并考虑土拱效应的既有支护桩背主动土压力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增层 模型试验 支挡结构 位移 内力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重要性的增层排桩支挡结构鲁棒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赟 俞峰 《科技通报》 2020年第4期84-90,共7页
在建筑地下增层改扩建工程中,排桩是常用的开挖支护形式之一。为控制增层开挖的风险,评估排桩支挡体系的稳健性(或称鲁棒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地下增层既有(旧)-新增排桩支护体系,建立理论计算模型,以排桩构件基于刚度的重要性系数作... 在建筑地下增层改扩建工程中,排桩是常用的开挖支护形式之一。为控制增层开挖的风险,评估排桩支挡体系的稳健性(或称鲁棒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地下增层既有(旧)-新增排桩支护体系,建立理论计算模型,以排桩构件基于刚度的重要性系数作为指标,开发相应配套的算法,寻找增层下挖过程中关键风险因素。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上述鲁棒性分析,明确关键风险因素为既有支护桩底标高以下的新增支护单元这一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地下增层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增层 构件重要性系数 既有-新增支护排桩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S固化土与水泥土的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鑫 俞峰 +3 位作者 洪哲明 潘黎芳 刘兴旺 李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1-1121,共11页
GS(Gypsum-Slag)土体硬化剂是一种由水泥、钢渣、矿渣和脱硫石膏及其他外加剂组成的新型土体固化材料。将GS土体硬化剂和水泥两种固化剂固化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电镜扫描试验,研究固化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土... GS(Gypsum-Slag)土体硬化剂是一种由水泥、钢渣、矿渣和脱硫石膏及其他外加剂组成的新型土体固化材料。将GS土体硬化剂和水泥两种固化剂固化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电镜扫描试验,研究固化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土质、固化剂掺量、龄期对固化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观察其微观结构,进而对比分析GS土体硬化剂和水泥的特性,并进行现场试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水泥土,GS固化土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明显峰值;GS固化土和水泥土的强度均随着掺量和龄期正增长,且GS固化土的长期强度更高;GS固化土和水泥土变形模量分别是其抗压强度的31.11~77.24倍和23.24~71.62倍;GS固化土现场成桩的完整性优于水泥土。相比水泥土,GS固化土具有强度增长快、后期强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可较好满足地下工程和路基工程等土体加固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土体硬化剂 水泥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变形模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中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楼恺俊 俞峰 +1 位作者 夏唐代 马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97-1705,共9页
以杭州地铁二号线文华路地铁站主体基坑为工程案例,应用PLAXIS 3D数值模拟软件,确定杭州典型黏土地区土体小应变硬化(HSS)模型的土体参数取值方法.基于可靠度理论及稳定性和经济性评价体系,将抗隆起稳定、抗倾覆稳定、支护结构侧向位移... 以杭州地铁二号线文华路地铁站主体基坑为工程案例,应用PLAXIS 3D数值模拟软件,确定杭州典型黏土地区土体小应变硬化(HSS)模型的土体参数取值方法.基于可靠度理论及稳定性和经济性评价体系,将抗隆起稳定、抗倾覆稳定、支护结构侧向位移控制这3种安全性模式分别作为单目标,分析单目标下的结构参数敏感性及其最优解;运用灰色关联度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最优解.结果表明,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适用于杭州典型黏土地区:对于该地区狭长型基坑的内撑式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墙深是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墙深和加固土深度对基坑抗倾覆稳定性的重要性相同,被动区加固土深度在坑底以下较差土层内还是基坑变形的主控参数.当考虑内支撑时,首道支撑对基坑变形控制起决定性作用;由灰色关联度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的结构设计参数最优解与实际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小应变硬化(HSS)模型 地下连续墙 有限元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多目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基坑回弹变形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谢征兵 俞峰 +1 位作者 苟尧泊 刘念武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79-486,共8页
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伴随着坑底土层的回弹,可能对基坑稳定性和既有工程桩造成显著影响。现有的基坑回弹量预测方法有残余应力法和自重应力抵消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测基坑回弹变形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开挖卸荷过程中超固结比与... 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伴随着坑底土层的回弹,可能对基坑稳定性和既有工程桩造成显著影响。现有的基坑回弹量预测方法有残余应力法和自重应力抵消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测基坑回弹变形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开挖卸荷过程中超固结比与静止侧压力系数的联动变化关系,推出卸荷后各土层的初始残余应力以修正偏大的卸荷应力,并将土层的有效自重应力作为残余应力,再结合残余应力法计算回弹模量。通过5个工程实例与现有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匹配,用超固结比能够反映卸荷应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卸荷回弹 残余应力 超固结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矿渣基早强固化剂制备及固化土宏微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厉帅康 俞峰 +1 位作者 陈鑫 余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64-3977,4005,共15页
为提高工业废渣的利用率,选用磷石膏、高炉矿渣、硅酸钠代替部分水泥并对土样进行固化处理。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得出3与7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归方程,并计算得到最优质量配合比。使用最优配方固化土样,测得3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达4... 为提高工业废渣的利用率,选用磷石膏、高炉矿渣、硅酸钠代替部分水泥并对土样进行固化处理。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得出3与7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归方程,并计算得到最优质量配合比。使用最优配方固化土样,测得3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达4.88和5.84 MPa。通过因素间交互分析结果,得出固化材料的最优掺量范围。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固化土微观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固化土相比水泥固化土水化反应更完全,颗粒间连接更密实,结构更稳定。最后通过对最优配方进行环境效益与经济性评价,得出该配方在强度、环境效益、经济性等方面均要优于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早强固化剂 D-最优混料设计 最优配合比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增层支护体系既有支护重要性研究
7
作者 李赟 俞峰 +1 位作者 杨勇 陈自海 《科技通报》 2020年第5期95-101,共7页
增层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存在高风险性,既有支护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偶然事件的发生而失效。为了深入研究既有支护失效对基坑围护体系的影响,通过提出基于变形的重要性系数,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增层开挖过程中既有支护失效过程进行分... 增层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存在高风险性,既有支护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偶然事件的发生而失效。为了深入研究既有支护失效对基坑围护体系的影响,通过提出基于变形的重要性系数,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增层开挖过程中既有支护失效过程进行分析,结合上述结论对既有支护对基坑二次开挖过程的维护稳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表明:既有支护失效后荷载沿基坑长度方向传递,既有支护的重要性与基坑的空间效应相关,坑角支护最小,中部位置最大;不同的土质对增层开挖支挡体系的既有支护重要性影响不同,土质越好构件重要性越高;适当增大新增支护直径可以减小构件的重要性,增加支挡体系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层开挖 既有-新增双层支挡 重要性系数 数值模拟 稳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金桥北路市政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旭东 徐俊 +1 位作者 王宁 陈鑫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8期75-78,共4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不断趋向深、大、密等特征,紧邻建筑物的基坑项目越来越多。结合杭州某综合管廊项目基坑工程,探讨软土环境和富水条件下基坑的围护结构工艺手段,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降水、分层分块开挖、支撑安...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不断趋向深、大、密等特征,紧邻建筑物的基坑项目越来越多。结合杭州某综合管廊项目基坑工程,探讨软土环境和富水条件下基坑的围护结构工艺手段,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降水、分层分块开挖、支撑安装、周边环境保护等工程施工难点,并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对管廊项目实时分析反馈,保护基坑安全施工和邻近结构的正常稳定。该工程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施工技术 环境保护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增层h型双排桩支挡体系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相阁 陈海兵 唐德琪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3期88-92,共5页
针对地下增层基坑支护问题,提出既有-新增排桩组成的h型双排桩支挡体系。建立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以排间距为参数,研究h型双排桩中既有和新增排桩桩身受力随挖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挖施工时新增排桩上部出现正向弯矩,下部出现负向弯... 针对地下增层基坑支护问题,提出既有-新增排桩组成的h型双排桩支挡体系。建立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以排间距为参数,研究h型双排桩中既有和新增排桩桩身受力随挖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挖施工时新增排桩上部出现正向弯矩,下部出现负向弯矩。一定范围内,排间距增加可优化新增排桩桩身受力状态;既有和新增排桩可互相分担荷载,提高支挡结构整体稳定性;总挖深达到既有排桩桩底深度时,既有和新增排桩桩身弯矩前后呈现明显不同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双排桩支挡体系 排间距 模型试验 地下增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式切割水泥土墙内嵌型钢围护结构原位工作性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正之 许明秀 +1 位作者 郭旭东 洪哲明 《浙江建筑》 2021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杭州市富阳区金桥北路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依据,通过选取紧邻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段,利用实测数据,简要分析了该典型施工段内,以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即TRD工法)内插型钢且结合混凝土、钢支撑为核心的基坑围护结构,在管廊顺作法过程... 以杭州市富阳区金桥北路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依据,通过选取紧邻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段,利用实测数据,简要分析了该典型施工段内,以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即TRD工法)内插型钢且结合混凝土、钢支撑为核心的基坑围护结构,在管廊顺作法过程中的变形特征,论证了在施工过程中应尽早完成地下结构的主体部分,同时减少无支撑条件下的基坑暴露时间,并提出相关的施工技术改进建议,可以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D 地下管廊 既有建筑物 实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隧道旁侧深基坑支护结构开挖响应分析
11
作者 廖宇飚 肖杨 +2 位作者 王晓枫 靳鹏 张永超 《浙江建筑》 2022年第5期46-52,共7页
基于广州北站站房工程,对在既有广铁九号线旁基坑开挖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工程的具体位置、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工序等,利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对照基坑墙体侧向变形、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等工程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广州北站站房工程施工支护... 基于广州北站站房工程,对在既有广铁九号线旁基坑开挖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工程的具体位置、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工序等,利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对照基坑墙体侧向变形、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等工程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广州北站站房工程施工支护结构的响应规律。研究得出,墙体侧向变形展现出明显的中部对称性。初期轴力变化较大的点位,呈现出一种跳空陡增而后回落的态势,而靠近广州轨道九号线的点位呈现出一种阶梯状的缓慢爬升态势。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模式呈现为“弓形”,且最大的侧向位移大致发生在开挖面附近,有限土体一侧的墙体水平位移值会随着有限土体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基坑施工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开挖 有限元模拟 基坑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回弹对工程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峰 苟尧泊 谢征兵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6-30,共5页
工程桩施工后的地下空间开挖可能会显著影响既有桩基承载性状。基坑开挖后,受土体回弹效应的影响,桩侧摩阻力呈上部为正、下部为负的分布形式。为了单独分离出这种特殊分布对桩基后续承载的影响,通过建立有限元对比模型的方法进行探究... 工程桩施工后的地下空间开挖可能会显著影响既有桩基承载性状。基坑开挖后,受土体回弹效应的影响,桩侧摩阻力呈上部为正、下部为负的分布形式。为了单独分离出这种特殊分布对桩基后续承载的影响,通过建立有限元对比模型的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基坑开挖回弹对工程桩的影响,会低估桩趋于极限状态时的桩顶沉降量,而桩的极限承载力几乎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基坑开挖 工程桩 回弹效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口管型桩压入对既有受荷桩基承载性状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磊 俞峰 潘静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3-2251,共9页
基于经典桩侧摩阻力公式和圆孔扩张理论,优化考虑土压力系数、土塞增长率、扩孔塑性半径等问题,计算新增管桩的植入对在役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对比分析有限元的软件与理论计算结果,发现管型桩贯入引致的桩间土挤土效应,使在役桩侧摩阻力... 基于经典桩侧摩阻力公式和圆孔扩张理论,优化考虑土压力系数、土塞增长率、扩孔塑性半径等问题,计算新增管桩的植入对在役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对比分析有限元的软件与理论计算结果,发现管型桩贯入引致的桩间土挤土效应,使在役桩侧摩阻力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增加,且桩长越长、桩间距越小,贡献越明显.新增桩与在役桩的距离小于3倍桩径,会形成局部群桩效应,使群桩协同工作时的桩顶沉降增加;距离大于6倍桩径,管型桩压入对既有桩侧摩阻力、群桩协同工作效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增层 敞口管型桩 在役桩 承载性状 群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双层悬臂排桩承载性状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德琪 俞峰 +2 位作者 黄祥国 刘念武 谢征兵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82-192,共11页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与新增支护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该特殊支挡结构承载机理和破坏模式,以及既有-新增支护桩排间距、长度...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与新增支护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该特殊支挡结构承载机理和破坏模式,以及既有-新增支护桩排间距、长度比等参数对基坑安全系数和支挡结构受力分担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排间距减小,基坑安全系数不断增大,新增支护桩由主动区土置换体转变为主要受荷结构,双层支挡结构产生整体倾覆破坏;排间距较大时,既有支护桩单独发生倾覆破坏,土体滑移面被限制于排间土体,而新增支护桩及其桩背土体受影响较小。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新增支护桩桩长的增加可明显提升基坑安全系数及其受力分担效果,且排间距越小其作用越明显。通过对新增-既有两级支护桩的弯矩最大值差值、总和及支护安全系数的综合评价,得到新增支护桩布置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增层 有限元 支挡结构 破坏模式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诱发坑内既有基桩附加内力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德琪 俞峰 +2 位作者 黄祥国 陈海兵 夏唐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57-1466,共10页
既有建筑下挖改造引起的基坑被动区土体侧移会对坑内基桩承载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坑内基桩在被动区土体侧移作用下的桩身受力特性,重点分析支护结构与坑内基桩距离、开挖深度、桩顶竖向荷载及承台约束高度对基桩弯矩和... 既有建筑下挖改造引起的基坑被动区土体侧移会对坑内基桩承载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坑内基桩在被动区土体侧移作用下的桩身受力特性,重点分析支护结构与坑内基桩距离、开挖深度、桩顶竖向荷载及承台约束高度对基桩弯矩和剪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悬臂式支护开挖条件下,被动区土体位移模式呈倒三角形,基桩弯矩和剪力沿桩身分布具有多个异号峰值,桩身自上而下可分为开挖裸露段、被动受荷段和主动作用段.基桩与支护水平间距越小、基坑下挖深度越大,基桩各部位弯矩和剪力越大,且竖向受荷和桩身侧向变形的耦合效应将使桩身弯矩变大.桩顶约束高度的改变会对基桩弯矩和剪力产生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约束高度越大,基桩弯矩和剪力越小.研究结果可为地下增层工程的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增层 模型试验 基桩 弯矩 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型农村仓储空间的集约化利用
16
作者 俞峰 杨东明 +1 位作者 罗寰 张世民 《科技智囊》 2020年第6期8-12,共5页
文章介绍了我国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瓶颈,并根据我国土地资源情况提出农田与地下仓储空间集约化利用的方案,为解决"三农"问题、打造更好的农业环境献计献策。
关键词 农田 地下仓储 集约型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卸荷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勇 陈海兵 俞峰 《科技通报》 2020年第6期39-44,52,共7页
开挖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的影响正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在土体不同开挖深度工况下,桩顶荷载、坑内工程桩与挡土墙的距离因素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内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开挖引起坑内受荷桩的... 开挖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的影响正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在土体不同开挖深度工况下,桩顶荷载、坑内工程桩与挡土墙的距离因素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内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开挖引起坑内受荷桩的有效桩长减小和开挖深度的增加,桩身最大弯矩点下移,距离越小土体侧向位移作用越明显,挖深越大作用越明显。而既有轴向荷载会增加最大弯矩值,但对位置影响有限;当坑内既有受荷桩有效桩长减少到开挖前有效桩长的约一半时,土体新增挖深会显著增加桩身侧向位移,最大侧向位移点下移,随着桩与支护排桩距离减小,桩身弯曲效应相应增加,而既有轴向荷载也会增加弯曲效应,但对最大位移点的位置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既有受荷桩 室内模型试验 土体侧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地铁隧道旁侧基坑开挖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廖宇飚 肖杨 +2 位作者 王晓枫 靳鹏 张永超 《科技通报》 2021年第11期91-97,共7页
基于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广清城际铁路广州北站站房工程,对在既有广铁九号线旁进行基坑开挖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工程与地铁的位置关系、周边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工序等,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模,对照基坑墙顶水平位移、地表沉... 基于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广清城际铁路广州北站站房工程,对在既有广铁九号线旁进行基坑开挖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工程与地铁的位置关系、周边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工序等,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模,对照基坑墙顶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等工程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广清城际广州北站站房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研究发现,墙顶水平位移相对较大的点位往往位于基坑围护的中部,较小的点位往往位于基坑围护的角点部位,基坑的时序开挖会引起周围土体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叠加增大,因此基坑开挖时的后开挖区域往往是基坑的最大影响区,地表沉降与墙体的变形规律密切相关。随着基坑施工的进行,地铁产生靠近基坑移动的结构变形趋势,并有轻微上浮,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最大变形发生在站房基坑中心。研究成果可为合理制定邻近施工的施工方式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开挖 有限元模拟 基坑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深基坑逆作法工程的变形分析及验证
19
作者 陈智勇 肖杨 《浙江建筑》 2023年第2期49-53,共5页
对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陆侧交通中心基坑的支护结构侧移进行了深入分析,验证了坑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FS值与地下连续墙归一化最大水平位移之间的关联性,得出FS值较之其他工程在相同条件下偏大。发现基坑支护结构最大变形所处深度大致位于... 对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陆侧交通中心基坑的支护结构侧移进行了深入分析,验证了坑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FS值与地下连续墙归一化最大水平位移之间的关联性,得出FS值较之其他工程在相同条件下偏大。发现基坑支护结构最大变形所处深度大致位于开挖面附近,整体变形位移随着挖深和开挖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并对支护结构最大侧移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实际工况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其合理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逆作法 变形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廊基坑工程鲁棒性分析及风险评估
20
作者 黄柏 孙靖涵 +1 位作者 林统 楼恺俊 《浙江建筑》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基于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以杭州市富阳区金桥北路市政综合管廊基坑为工程案例,应用PLAXIS 2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富阳典型黏土地区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的土体参数取值方法;基于鲁棒性设计理论,对确定性设计方法、可靠度设计方法以及鲁棒性... 基于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以杭州市富阳区金桥北路市政综合管廊基坑为工程案例,应用PLAXIS 2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富阳典型黏土地区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的土体参数取值方法;基于鲁棒性设计理论,对确定性设计方法、可靠度设计方法以及鲁棒性设计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比较。结果表明: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适用于杭州富阳地区;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中的各岩土参数比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岩土力学参数变异系数及变异系数的标准差对地下综合管廊围护墙支护结构各破坏模式的失效概率均有影响,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中运用岩土鲁棒性设计可降低工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 地下综合管廊 有限元分析 岩土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