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针疗法治疗关节病举隅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喜德 张金禄 +2 位作者 叶丽红 王芳 王云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37-1639,共3页
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临床运用蜂针疗法治疗关节病的体会:取阿是穴为主,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蜂针散刺治疗腱鞘囊肿;蜂毒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蜂针围刺治疗网球肘。
关键词 蜂针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腱鞘囊肿 肩周炎 网球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化蠲痹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NFα-及IL-1β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喜德 张金禄 +2 位作者 叶丽红 刘风云 陈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7-79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其减少西药用量及稳定病情作用,初步探讨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RA的机制。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目的观察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其减少西药用量及稳定病情作用,初步探讨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RA的机制。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温化蠲痹方(每天1剂,分两次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变化、西药用量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优于对照组(76.0%,P<0.05);在改善症状体征积分〔关节疼痛度(0.61±0.59)分、肿胀度(1.49±1.20)分、压痛度(0.90±0.69)分、活动度(0.68±0.62)分、握力(68.56±6.50)mm Hg、晨僵时间(23.26±9.26)min],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美洛昔康[(108.85±16.13)mg]及MTX[(82.11±11.35)mg]用量、病情复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189.63±18.44)mg,(94.75±10.23)mg,P<0.05,P<0.01]。两组TNF-α、IL-1β、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免疫球蛋白(Ig)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具有减少西药用量,减少病情复发率,稳定病情作用。温化蠲痹方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化蠲痹方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喜德 张金禄 +2 位作者 郑汉光 刘风云 陈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的作用。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蜂针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的作用。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蜂针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蜂针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蜂针疗法,根据RA发病部位,以局部取阿是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西药用量、不良反应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蜂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和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方面,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蜂针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病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P<0.05,0.01)。结论: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蜂针疗法不良反应少,具有促进西药减量、减少病情复发率和稳定病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蜂针疗法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NF-α IL-1β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喜德 张金禄 +4 位作者 郑汉光 李召东 蔡龙 刘风云 陈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996-997,共2页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影响,以初步探讨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50例,西...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影响,以初步探讨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改善TNF-α、IL-1β、抗CCP抗体、RF、ESR、CRP、PLT、I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蜂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蜂针疗法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TNF—α IL-1Β 抗CCP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组方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施治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喜德 叶丽红 +3 位作者 杜静 刘敏 王安琪 杨梦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组方之法主要涉及到,寒热并用,扶正祛邪,和解少阳;寒热错杂,泄热温阳,治痞安蛔;上热下寒,清上温下,止利止呕;热伤气阴,滋阴清热,护胃存津;真寒假热,回阳佐寒,以防格拒。基于该组方之法,总结出类风湿关节...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组方之法主要涉及到,寒热并用,扶正祛邪,和解少阳;寒热错杂,泄热温阳,治痞安蛔;上热下寒,清上温下,止利止呕;热伤气阴,滋阴清热,护胃存津;真寒假热,回阳佐寒,以防格拒。基于该组方之法,总结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痰瘀痹阻,并进行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法 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喜德 洪旭涛 +3 位作者 王云卿 王芳 蔡龙 冯莹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采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建立CIA模型。选取造模成功...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采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建立CIA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g/(kg·d)灌胃,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30天。给药结束后,提取两组大鼠滑膜总RNA,运用Illumi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每个样本基因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化蠲痹方干预后大鼠滑膜差异表达基因有222条,其中上调基因76条,如防御素3b(RatNP-3b)等;下调基因146条,如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黏蛋白1(Muc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等。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素、防御素基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癌基因等。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对多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发挥多靶点治疗CI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化蠲痹方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滑膜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表达研究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增效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喜德 杨梦霞 +7 位作者 叶丽红 蔡龙 周红娟 王珊珊 杜静 刘敏 王安琪 贺利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27-2731,共5页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RA患者耐药基因P-糖蛋白(P-g P)表达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RA的增效机制。方法: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RA患者耐药基因P-糖蛋白(P-g P)表达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RA的增效机制。方法: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温化蠲痹汤(每天1剂,分2次口服)治疗,观察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包括中医症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P-g P表达、安全性指标等,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g P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DAS28、HAQ评分、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P-g P、ESR、CRP、RF、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现肝酶升高、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压升高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温化蠲痹方可降低RA患者多药耐药基因P-g P表达,改善患者对DMARDs多药耐药,可能是其治疗RA提高临床疗效机制之一,该方治疗RA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化蠲痹方 类风湿关节炎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146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喜德 冯莹莹 +6 位作者 蔡龙 周红娟 叶丽红 余建明 王云卿 杜静 杨梦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微小RNA-146a(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微小RNA-146a(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低剂量组(n=10,简称中药1组)、温化蠲痹方中剂量组(n=10,简称中药2组)、温化蠲痹方高剂量组(n=10,简称中药3组)。中药1、2、3组分别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45.8 g/kg·d、68.7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 d。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结束后,提取各组大鼠外周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6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X组比较,中药1、2、3组大鼠足趾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X比较,中药1、2、3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2、3组比较,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升高。中药温化蠲痹方下调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无剂量依赖性,其可能通过下调miRNA-146a表达,而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等达到治疗CI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化蠲痹方 大鼠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微小RNA-14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风云 刘喜德 陈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8期1768-1771,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以慢性、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近年RA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喜德 张金禄 +1 位作者 刘风云 陈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472-1474,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关键词 蜂针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化蠲痹方作用于鸟嘌呤释放蛋白1影响微小RNA-146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甲基化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喜德 冯莹莹 +6 位作者 蔡龙 周红娟 王珊珊 叶丽红 王云卿 杜静 郑琳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鸟嘌呤释放蛋白1(RASGRP1)在中药温化蠲痹方影响微小RNA-146a(miRNA-146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DNA甲基化调控中的作用,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造模... 目的:研究鸟嘌呤释放蛋白1(RASGRP1)在中药温化蠲痹方影响微小RNA-146a(miRNA-146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DNA甲基化调控中的作用,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n=10,正常组),造模组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3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组如下:模型组(n=10)、甲氨蝶呤组(n=10,MTX组)及中药温化蠲痹方组(n=10,中药组)。中药组大鼠按22.9 g/(kg·d)灌胃中药温化蠲痹方,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两组大鼠都是每天1次,MTX组灌胃MTX混悬液(0.78 mg/kg),每周1次,共观察30 d。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结束后,对正常组、模型组PBMC细胞培养,模型组加入ras-MARKs阻断剂,阻断剂①SB230580、阻断剂②PD98059、阻断剂③SP600125,模型组加中药,正常组转染miRNA-146a,模型组转染反义miRNA-146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6a、DNMTs(DNMT1、DNMT3a、DNMT3b)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ASGRP1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X组与中药组比较,大鼠足趾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内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RASGR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MTX组RASGRP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正常转染miRNA-146a组PBMC RASGR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中药组、模型转染反义miRNA-146a组RASGRP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阻断剂①组、加阻断剂②组、加阻断剂③组PBMC RASGRP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模型组、模型加阻②、③、加中药组、转染miRNA-146a组、转染反义miRNA-146a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水平与DNMT1、DNMT3a、DNMT3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温化蠲痹方可能作用于RASGRP1影响ras-MARKs通路,发挥对微小RNA-146a调控CIA大鼠PBMC DNA甲基化作用,是其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DNA甲基化转移酶 miRNA-146a RASGRP1 温化蠲痹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喜德 刘风云 +3 位作者 陈滢 蔡龙 张金禄 叶丽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893-1896,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n=10,简称中药组)、MTX组(n=10)。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1·d-1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1·w-1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中药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减少,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化蠲痹方 大鼠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细胞凋亡 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喜德教授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精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莹莹 刘喜德 伍一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145-1147,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历代医家共同认识到其发病机制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喜德教授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病因病机为寒热错杂、痰瘀互结;并根据其病因病机制定出温经...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历代医家共同认识到其发病机制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喜德教授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病因病机为寒热错杂、痰瘀互结;并根据其病因病机制定出温经清化的治疗大法。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证用药以轻灵平和、顾护脾胃为主,随症加减为辅。特别善用虫药,治疗顽痰痹阻日久所见诸证屡获奇效。附录临床典型医案一则,遣方用药充分体现刘教授临证用药之心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病因病机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金禄教授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喜德 张金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715-1716,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从蜂针疗法的作用、试针、操作手法、副反应处理及心理护理等几方面介绍张金禄教授运用蜂针疗法治疗RA的经验。
关键词 名老中医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 蜂针疗法 张金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喜德 蔡龙 +1 位作者 李召东 张金禄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91例RA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观察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6...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91例RA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观察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6个月后转归情况。结果:A-CCP抗体对RA及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5%、95.6%和52.2%、95.6%;6个月后随访,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患者中有32例为早期RA;A-CCP抗体在早期RA的阳性率为71.9%(23/32),95.8%(23/24)的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A-CCP抗体阳性患者为早期RA;RA组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A-CCP抗体(P=0.759),A-CCP抗体特异性明显高于RF(P=0.007);联合检测A-CCP抗体和R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7.8%),较单独检测RF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P=0.026)。而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A-C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PPV明显高于RF,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34、0.007、0.003)。结论:与RF比较,A-CCP抗体对早期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RA早期诊断,可作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喜德 洪旭涛 +2 位作者 王云卿 王芳 蔡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1990-1993,共4页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特征,探讨CIA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n=8,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特征,探讨CIA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n=8,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在造模成功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模型组(n=8)。于造模成功后30天,提取各大鼠滑膜总RNA,运用Illumi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每个样本基因变化。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滑膜差异表达基因有271条,其中上调基因131条,下调基因140条。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癌基因、热休克蛋白、骨桥蛋白、细胞周期、代谢、信号传导通路、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结论:CIA是一涉及多基因表达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到的差异基因如上调表达基因Map3k11、Mmp8、OPN5、Rgs5、Hsph1、Ccl20、Robo4、Hyal4及下调表达基因Cabp1等,有利于阐释RA分子机制,提供RA防治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大鼠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细胞凋亡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喜德 蔡龙 +3 位作者 陈滢 刘风云 叶丽红 张金禄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995-997,1125,共4页
目的研究滑膜细胞凋亡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模... 目的研究滑膜细胞凋亡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模型组。观察4周后,取各组滑膜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及增生情况,并运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TUNEL)法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结果HE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程度积分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可见滑膜细胞核膜皱缩,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模型组可见滑膜细胞呈梭形,细胞膜皱缩,细胞体积变小与邻近细胞分离,核内见染色质浓缩。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滑膜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导致CIA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细胞凋亡 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喜德(综述) 张金禄(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发现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是RA早期诊断的新的血清学标志物。A-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RA早期诊断;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RF)可提高RA早期诊断率。A-CCP...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发现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是RA早期诊断的新的血清学标志物。A-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RA早期诊断;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RF)可提高RA早期诊断率。A-CCP抗体与HLA-DR4及RA的预后相关,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待研究。现从以上几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 关节炎 类风湿 肽类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喜德温清并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安琪 刘敏 +1 位作者 贺利勤 刘喜德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2期191-192,共2页
刘喜德教授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病科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对中医治疗风湿病具有丰富经验,尤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治具有独到之处,擅长寒热并用。笔者有幸随师待诊,现整... 刘喜德教授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病科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对中医治疗风湿病具有丰富经验,尤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治具有独到之处,擅长寒热并用。笔者有幸随师待诊,现整理刘教授温清并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以飧同道。1寒湿痹阻,兼有阴虚,法当温清并用例1:严某,女,66岁,2011年2月7日初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温清并用 寒热错杂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温经清化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喜德 叶丽红 +3 位作者 冯莹莹 王云卿 杨梦霞 余建明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3期4-6,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顽痹范畴。病本禀赋不足,邪凑正虚致痹。临床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治疗法当温清并用,痰瘀同治。拟温化蠲痹方,温经清化法为基本治法。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寒热错杂 痰瘀痹阻 温经清化法 温化蠲痹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