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院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偏离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叶丽君 蔡淑帆 +1 位作者 林能明 王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61-1765,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下简称机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偏离的情况,为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2019年度该机构运行的18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案偏离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方案...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下简称机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偏离的情况,为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2019年度该机构运行的18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案偏离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方案偏离的类别、例次、责任方、对受试者及对关键数据的影响,分析产生方案偏离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18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筛选受试者137例,入组受试者75例,出现120例次方案偏离情况。发生的方案偏离类别主要为研究程序/评估不符合流程占42.50%(51/120)、研究药物使用或管理不当占16.67%(20/120)、SAE报告不及时占15.00%(18/120)、受试者访视/检查超窗占14.17%(17/120)。显著影响受试者权益/安全的方案偏离占3.33%(4/120),显著影响关键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方案偏离占0.83%(1/120)。研究者责任占56.67%(68/120)、受试者责任占29.17%(35/120)、申办方责任1.67%(2/120)、申办方和研究者共同承担责任占12.50%(15/120)。结论该研究分析了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常见的方案偏离情况,提出有效减少方案偏离的措施,为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临床试验 方案偏离 预防纠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香茶菜属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及药效物质的快速发现 被引量:2
2
作者 滕飞 杨波 林能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比较香茶菜属植物体外抗肿瘤成分及作用的差异,初步阐明其抗肿瘤药效物质。[方法]制备香茶菜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以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及其不同入药部位的成分差异;MT... [目的]比较香茶菜属植物体外抗肿瘤成分及作用的差异,初步阐明其抗肿瘤药效物质。[方法]制备香茶菜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以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及其不同入药部位的成分差异;MTT法研究不同样品对人源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的香茶菜属植物种类及入药部位;以有效乙酸乙酯提取物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共同孵育,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分析孵育前后成分的变化,推测其可能的抗肿瘤药效物质的化学结构类别。[结果]TLC分析显示,浙江香茶菜属不同种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之间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其中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Bentham)H.Hara]、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Miquel)Kud觝]与本属其他植物对比成分明显不同;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最好的是大萼香茶菜的地上部分,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为8.29μg·m L-1;UPLC分析显示,该样品中存在能够与GSH结合的成分,可能为迈克尔受体分子型二萜类成分。[结论]浙江产大萼香茶菜的地上部分具有较强抗肿瘤作用,初步确定其抗肿瘤药效物质为迈克尔受体分子型二萜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菜属 迈克尔受体分子 抗肿瘤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 成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胆道镜联合经皮胆道穿刺引流会师术治疗Beger术后胆瘘1例报告
3
作者 王语馨 顾伟刚 +1 位作者 金正 张筱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6,共4页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局部切除术(Beger术)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较高,而胆管损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损伤严重程度,内镜治疗在胆管损伤严重的情况下较困难。近期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因Beger术后出现胆瘘的患者,通过经口胆道镜...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局部切除术(Beger术)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较高,而胆管损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损伤严重程度,内镜治疗在胆管损伤严重的情况下较困难。近期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因Beger术后出现胆瘘的患者,通过经口胆道镜联合经皮胆道穿刺引流会师术成功诊治,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瘘 穿刺抽液术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柏玉蓉 陆一丹 +2 位作者 孙杨承 马胜林 郑松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06-313,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预防性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性性。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20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发表的比较胃癌根治术后预...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预防性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性性。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20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发表的比较胃癌根治术后预防性HIPEC与单纯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以胃癌根治术后行HIPEC的患者为HIPEC组,术后未行HIPEC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Stata1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类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以及腹膜转移率;次要研究终点为2年DFS率、3年OS率以及安全性分析。结果纳入14项研究共1506例患者,其中HIPEC组582例,对照组924例。综合分析显示,HIPEC组3年DFS率高于对照组(OR=2.66,95%CI:1.88~3.77,P<0.01),5年OS率高于对照组(OR=1.76,95%CI:1.02~3.54,P=0.043),腹膜转移率低于对照组(OR=0.21,95%CI:0.11~0.41,P<0.01)。HIPEC组2年DFS率(OR=2.41,95%CI:1.47~3.95,P=0.001)和3年OS率(OR=2.33,95%CI:1.58~3.43,P<0.01)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1,95%CI:0.666~1.595,P=0.891)。结论预防性HIPEC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DFS和OS,降低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率,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温 诱发 腹腔热灌注化疗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被引量:72
5
作者 楼江 王刚 +4 位作者 李晴宇 陈玲 王林 易成 严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索处方前置审核模式,保障患者合理和安全用药。方法通过合理用药系统制定审方规则,对不同问题处方进行分级管理,比较门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单用系统审核与及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与单用系... 目的探索处方前置审核模式,保障患者合理和安全用药。方法通过合理用药系统制定审方规则,对不同问题处方进行分级管理,比较门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单用系统审核与及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与单用系统审核相比,系统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模式能降低门急诊处方假阳性率6.27%,降低住院医嘱假阳性率8.40%。结论系统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是当前较为合理的模式,既可有效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又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处方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 系统审核 人工审核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晓莉 高越 +4 位作者 宋清 陈玲 吴梅君 王丛瑶 王彬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分析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大黄素溶液组:T_(1/2)(0.85±0.32)h、T_(max)(1.00±0.01)h、MRT_(0→... 目的:分析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大黄素溶液组:T_(1/2)(0.85±0.32)h、T_(max)(1.00±0.01)h、MRT_(0→∞)(2.71±0.20)h、CL(4.84±0.41)L/(h·kg);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组:T_(1/2)(8.01±2.31)h、T_(max)(7.00±0.01)h、MRT_(0→∞)(16.42±3.19)h^(-1)、CL(4.01±0.85)L/(h·kg)。结论:制备的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具有缓释特性,延长了血中滞留时间,药效持久,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特性,为后续结肠肿瘤治疗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pH依赖-时滞型 微丸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用药方案现状及潜在靶点药物治疗方案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章欢琪 林旭 +1 位作者 沈姝颖 李杨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39-2043,共5页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和侵袭性均较强。依托泊苷联合铂类是广泛期SCLC标准一线治疗的基础,但存在易耐药、易复发的问题。近年来,新型免疫药物和新型细胞毒性药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CLC患者的生存率,...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和侵袭性均较强。依托泊苷联合铂类是广泛期SCLC标准一线治疗的基础,但存在易耐药、易复发的问题。近年来,新型免疫药物和新型细胞毒性药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CLC患者的生存率,为复发/难治型SCLC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本文通过综述SCLC临床用药方案的现状和潜在靶点药物治疗方案的新进展发现,目前SCLC一、二、三线方案包括依托泊苷+卡铂、阿替利珠单抗+依托泊苷+铂类药物、阿得贝利单抗、拓扑替康、多西他赛等,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拓扑异构酶Ⅱ/Ⅰ、DNA、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微管蛋白等;潜在靶点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阿立塞替+紫杉醇、洛伐妥珠单抗、APG-1252等,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DNA损伤应答通路和免疫通路,可通过极光激酶A等多种潜在靶点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实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化疗 免疫治疗 作用靶点 潜在靶点药物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筋活血片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林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7期1326-1331,共6页
目的:建立舒筋活血片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 目的:建立舒筋活血片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8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以4-甲氧基水杨醛为参照,绘制13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年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2.0软件对13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测定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紫丁香苷、绿原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4-甲氧基水杨醛、α-香附酮、山柰素9种成分的含量。结果:13批舒筋活血片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24个,指认了其中9个化学成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紫丁香苷、绿原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4-甲氧基水杨醛、α-香附酮、山柰素9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2~0.9998),平均回收率在97.8%~100.8%之间。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可为舒筋活血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活血片 指纹图谱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紫丁香苷 绿原酸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芦丁 4-甲氧基水杨醛 Α-香附酮 山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肾功能不全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药学监护
9
作者 李永陈 史长城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1期42-43,56,共3页
截至2023年2月28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超过7.5亿,死亡病例已逾680万^([1])。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是美国首个治疗COVID-19的口服药物,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接受Paxlovid治疗的COVID... 截至2023年2月28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超过7.5亿,死亡病例已逾680万^([1])。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是美国首个治疗COVID-19的口服药物,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接受Paxlovid治疗的COVID-19患者住院或死亡的风险可降低89%^([2])。2022年2月,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该药进口注册,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COVID-19患者。Paxlovid具有特殊的包装设计和药动学特性,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为普遍^([3]),应加强药学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敏敏 徐伟 +2 位作者 张博 叶丽冰 林能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4-1651,共8页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肿瘤的药物治疗中,化疗是常用手段之一,但由于其特异性低、不良反应大、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基于DNA损伤修复机制开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肿瘤的药物治疗中,化疗是常用手段之一,但由于其特异性低、不良反应大、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基于DNA损伤修复机制开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PARP抑制剂是一类靶向抑制PARP-1蛋白,诱导BRCA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发生“合成致死”现象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已成功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治疗。近年来PARP抑制剂更是与各类一线化疗药、靶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进行联合治疗,扩大了临床适用范围。本文将对PARP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耐药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PARP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合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ARP抑制剂 耐药 DNA损伤修复
原文传递
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安罗替尼浓度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楼江 江洪 +5 位作者 劳俊杰 陈玲 易成 邬欣梅 汪静 王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5-1523,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安罗替尼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mass spectrum,UPLC-MS/MS)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以泽布替尼为内标物,血浆用乙腈蛋白沉...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安罗替尼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mass spectrum,UPLC-MS/MS)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以泽布替尼为内标物,血浆用乙腈蛋白沉淀,使用Ultimate XB-C_(18)(100 mm×2.1 mm,3.0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10 mmol·L^(-1)醋酸胺+0.1%甲酸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1),进样量为5μL。应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下用多反应模式监测安罗替尼(m/z 408.1→339.1)和内标物(m/z 472.2→290.1)的浓度,考察该方法学的专属性、定量下限与标准曲线、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与稳定性。结果安罗替尼在1.0~10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精密度RSD<9%,萃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分别是104.81%~107.32%和102.54%~105.26%,该方法稳定性良好,血浆基质对安罗替尼测定结果影响较小。采集52例服用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第43天的血浆谷浓度,并对其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发现所有患者安罗替尼的血药浓度均>1.0 ng·mL^(-1)(最低定量下限),血药浓度为(11.38±4.29)ng·mL^(-1),变异系数是37.66%,表现出较大的个体间差异。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适用于人血浆中安罗替尼的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安罗替尼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晚期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侃 杨邵瑜 +3 位作者 李鑫 朱鲁程 陈雪琴 马胜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探索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84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治疗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immune r...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探索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84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治疗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immun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iRECIST)进行最佳疗效评估,Kaplan-Meier法统计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84例晚期肺癌患者中,免疫完全缓解1例,免疫部分缓解25例,免疫疾病稳定34例,免疫疾病进展24例。中位总生存期为25.9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0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大剂量激素治疗史(HR=2.518,P=0.004)、二线及以上治疗(HR=2.394,P=0.003)和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HR=2.682,P=0.001)是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大剂量激素治疗史(HR=3.216,P=0.002)和高NLR(HR=4.125,P<0.01)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晚期肺癌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一线尽早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能够增加生存获益,首次最佳疗效时NLR水平有一定的预后价值,使用大剂量激素与预后不佳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糖皮质激素 治疗线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长城 叶健 +3 位作者 卓广超 楼江 李晴宇 林能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25-2529,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利鲁唑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8∶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利鲁唑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8∶62,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5 nm,进样量为20μL。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10例使用伏立康唑患者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伏立康唑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20.0μg/mL(r=0.9996),定量下限为0.2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7%(n=6或n=18),准确度平均值为98.59%~106.18%,提取回收率平均值为86.77%~89.86%(RSD<4%,n=6),稳定性试验实测结果与理论值的偏差在±15%内。10例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为0.34~5.04μg/m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快速、高效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HPLC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多参数磁共振定量指标在膀胱癌肌层浸润分析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玫 李宁 +4 位作者 张祁 石峰 吴交交 冯琪 丁忠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组学的多参数MRI定量指标在膀胱癌肌层浸润分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膀胱癌患者225例,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00例。在MR T2WI、DWI及增强图像上测量肿瘤-壁界面,并运用影...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组学的多参数MRI定量指标在膀胱癌肌层浸润分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膀胱癌患者225例,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00例。在MR T2WI、DWI及增强图像上测量肿瘤-壁界面,并运用影像组学软件对肿瘤区域进行勾画及特征筛选,然后基于3组特征的概率值构建单参数及多参数联合模型,选择最优概率值与肿瘤-壁界面构建诺模图模型,在外部验证集中测试其诊断性能。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最终选用基于6个特征的多参数联合概率值,与肿瘤-壁界面联合构建Nomogram模型,在ROC曲线上训练集和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92、0.875,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较单独的组学模型或肿瘤-壁界面模型有更好的准确性。外部验证模型的AUC为0.846,进一步证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和肿瘤-壁界面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膀胱癌是否有肌层浸润的鉴别上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及可重复性,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型综合医院ERCP感染防控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海斌 杨建锋 +8 位作者 张啸 吕文 袁庆丰 黄海涛 金杭斌 楼奇峰 楼立兰 金正 张筱凤 《健康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481-485,共5页
文章回顾医院2020年1月24—2月24日的ERCP开展情况,总结疫情期间ERCP院内感染防控的策略,认为在严格执行防控流程前提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行ERCP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ERCP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长城 李晴宇 +1 位作者 朱洁瑾 林能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48-2753,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推动了COVID-19疫苗的研发速度。目前,已有99个COVID-19疫苗处于临床评价阶段,其中22个已进入临床III或IV期,许多疫苗已获紧急使用授权。本文对COVID-19疫苗的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进行综述,旨在加深人们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推动了COVID-19疫苗的研发速度。目前,已有99个COVID-19疫苗处于临床评价阶段,其中22个已进入临床III或IV期,许多疫苗已获紧急使用授权。本文对COVID-19疫苗的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进行综述,旨在加深人们对COVID-19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肿瘤热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妍妍 许雅思 +2 位作者 吴琼 马胜林 张仕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2-866,共5页
肿瘤疾病的热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且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有协同作用,近年来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和生物治疗后的一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热疗主要通过直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和热诱导的放射增敏效应来发挥提高... 肿瘤疾病的热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且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有协同作用,近年来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和生物治疗后的一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热疗主要通过直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和热诱导的放射增敏效应来发挥提高放化疗效果的作用,故现在热疗正逐渐应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本文主要对肿瘤热疗在联合传统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新材料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热疗法 肿瘤/化学疗法 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免疫疗法 生物材料
原文传递
人肺腺癌辐射耐受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放射抵抗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静静 马胜林 吴琼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4,共12页
背景与目的 放疗是肺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40%-50%的患者在放疗后会出现局部肿瘤未控或复发,放射抵抗是导致肺癌局部控制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体外放疗抵抗模型的缺乏是阻碍其机制研究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人肺腺癌H... 背景与目的 放疗是肺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40%-50%的患者在放疗后会出现局部肿瘤未控或复发,放射抵抗是导致肺癌局部控制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体外放疗抵抗模型的缺乏是阻碍其机制研究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人肺腺癌H1975和H1299辐射耐受细胞株,为未来开展肺癌放射抵抗相关性研究创建体外模型,并初步探索其放射抵抗机制。方法 对H1975和H1299细胞进行等剂量的X射线分次照射,构建辐射耐受细胞株H1975DR和H1299DR;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H1975和H1975DR细胞、H1299和H1299DR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线性二次模型拟合细胞存活分数曲线;DNA损伤修复能力的检测采用彗星实验,并计算DNA尾部百分比(Tail DNA%);利用光学显微镜、CCK-8、FACS、细胞划痕和侵袭等方法比较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水平和周期分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DNA-PKcs、53BP1、RAD51、p-ATM等DNA损伤修复因子的表达。结果 历经5个月的照射及持续培养获得稳定的辐射耐受细胞株H1975DR和H1299DR。X射线照射下,两株辐射耐受株的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DNA损伤修复能力均显著提高;细胞周期G2期/M期比例均显著下调,G0期/G1期比例上调;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增强。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NHEJ)修复通路的p-DNA-PKcs(Ser2056)、53BP1及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修复通路的p-ATM(Ser1981)、D51相对蛋白表达量较H1975及H1299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 通过等剂量分次照射可诱导H1975和H1299细胞株分化为肺腺癌辐射耐受细胞株H1975DR和H1299DR,为肺癌患者放疗抵抗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体外细胞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DNA损伤修复 辐射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人血浆中美罗培南的浓度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玲 楼江 +3 位作者 史长城 严伟 李晴宇 林能明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2556-2559,2572,共5页
目的观察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人血浆中美罗培南浓度的效果。方法采用HPLC-DAD检测人血浆中美罗培南浓度,以雷尼替丁为内标物,以甲醇为蛋白沉淀剂进行前处理去除血浆蛋白,使用Agilent C18(4.6 mm×100 mm,3.... 目的观察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人血浆中美罗培南浓度的效果。方法采用HPLC-DAD检测人血浆中美罗培南浓度,以雷尼替丁为内标物,以甲醇为蛋白沉淀剂进行前处理去除血浆蛋白,使用Agilent C18(4.6 mm×100 mm,3.6μm)色谱柱分离,同时去除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干扰,流动相25 mmol/L KH2PO4溶液-乙腈(92∶8,V/V),流速0.8 ml/min,进样量50μl,检测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是308、380 nm。观察其专属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结果美罗培南在0.515~103.1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8),定量下限为0.515μg/ml。美罗培南在低、中、高浓度质控(2.06、20.6和82.5μg/ml)方法回收率在94.21%~107.61%,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4%。结论HPLC-DAD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适用于人血浆中美罗培南的药物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美罗培南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亚群在顺铂肾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欣欣 吴珊珊 +5 位作者 马俊杰 王若琦 朱海鑫 朱奕潜 林能明 谭笔琴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84-2892,共9页
顺铂(cisplatin,DDP)作为临床最常用抗肿瘤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癌症,但同时因为其不良反应而受到诸多限制,如肾毒性、耳毒性、骨髓抑制等。其中,DDP的肾毒性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临床表现为血尿... 顺铂(cisplatin,DDP)作为临床最常用抗肿瘤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癌症,但同时因为其不良反应而受到诸多限制,如肾毒性、耳毒性、骨髓抑制等。其中,DDP的肾毒性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临床表现为血尿、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管损伤等。目前的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凋亡、自噬、氧化应激以及铁死亡等机制均在DDP肾毒性中发挥作用。本文重点从炎症反应中免疫细胞亚群入手,分别阐述了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在DDP肾毒性中的作用机制,并对近年来基于免疫治疗DDP肾毒性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DP肾毒性的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肾毒性 炎症 巨噬细胞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