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筛选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从88个SRAP引物组合筛选出的12个引物组合共获得扩增条带104个,...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筛选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从88个SRAP引物组合筛选出的12个引物组合共获得扩增条带104个,并筛选出1个SRAP特异扩增带,即"全红"瓯江彩鲤家系SR2,7173 bp带。该条SRAP特异扩增条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该片段在GenBank中与斑马鱼的POl多蛋白基因和尿红素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4对正、反向引物(22—26 bp)。用4对引物分别在"全红"瓯江彩鲤F2和"粉玉"瓯江彩鲤F2群体中进行PCR扩增,仅发现SC-3(154 bp)能够在"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中特异扩增,而且在"粉玉"瓯江彩鲤F2群体中未出现此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该SC-3标记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中呈现阳性,而在"粉玉"瓯江彩鲤群体中为阴性,可以区分这两种群体。因此SC-3标记可以作为"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花(Hemibarbus maculatus)(♀)×唇(H.labeo)(♂)杂交子一代(F1)胚胎发育过程中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强黏性卵,卵径为1.60~1.80 mm。在...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花(Hemibarbus maculatus)(♀)×唇(H.labeo)(♂)杂交子一代(F1)胚胎发育过程中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强黏性卵,卵径为1.60~1.80 mm。在孵化水温为(20±1)℃条件下,受精后1 h胚盘隆起;1 h20 min进入卵裂期;6 h 20 min进入桑椹期;8 h 20 min进入囊胚期;13 h 10 min进入原肠期;16 h 20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8 h进入胚孔封闭期;21 h 30 min进入肌节出现期;27 h 20 min进入眼基出现期;28 h 40 min进入眼囊期;30 h 40 min进入尾芽期;32 h 30 min进入晶体出现期;34 h 40 min进入肌肉效应期;36 h 40 min进入耳石出现期;44 h进入心跳期;53 h 40 min进入眼色素形成期;60 h 40min进入血液循环期;68 h 30 min后开始出膜。杂交F1胚胎发育时序及形态特征均偏向母本花。展开更多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5 min,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卵裂期;5 h 05 min,囊胚层形成,进入囊胚期;10 h 30 min,胚层下包,形成胚环,进入原肠期;17 h 25 min,神经板形成,胚体侧卧,进入神经胚期;19 h 15 min,胚孔关闭,进入胚孔封闭期;22 h 25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研究认为唇[鱼骨](♀)×花[鱼骨](♂)杂交F1受精卵与母本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基本相似。展开更多
利用ISSR技术对"全红"瓯江彩鲤(Cyprinus car pio var. colo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筛选的15个ISSR引物从4个世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到120、118、101和110条扩增谱带,全部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500bp之间。...利用ISSR技术对"全红"瓯江彩鲤(Cyprinus car pio var. colo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筛选的15个ISSR引物从4个世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到120、118、101和110条扩增谱带,全部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500bp之间。根据扩增结果,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为51.49%—67.80%,Shannon信息指数(Ho)为0.2176—0.2745之间,并随着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有7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结合遗传分化指数Gst、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全红"瓯江彩鲤4个世代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即任意两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达到较大的水平(Gst均为0.1588—0.2766)。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花(Hemibarbus maculatus)(♀)×唇(H.labeo)(♂)杂交子一代(F1)胚胎发育过程中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强黏性卵,卵径为1.60~1.80 mm。在孵化水温为(20±1)℃条件下,受精后1 h胚盘隆起;1 h20 min进入卵裂期;6 h 20 min进入桑椹期;8 h 20 min进入囊胚期;13 h 10 min进入原肠期;16 h 20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8 h进入胚孔封闭期;21 h 30 min进入肌节出现期;27 h 20 min进入眼基出现期;28 h 40 min进入眼囊期;30 h 40 min进入尾芽期;32 h 30 min进入晶体出现期;34 h 40 min进入肌肉效应期;36 h 40 min进入耳石出现期;44 h进入心跳期;53 h 40 min进入眼色素形成期;60 h 40min进入血液循环期;68 h 30 min后开始出膜。杂交F1胚胎发育时序及形态特征均偏向母本花。
文摘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5 min,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卵裂期;5 h 05 min,囊胚层形成,进入囊胚期;10 h 30 min,胚层下包,形成胚环,进入原肠期;17 h 25 min,神经板形成,胚体侧卧,进入神经胚期;19 h 15 min,胚孔关闭,进入胚孔封闭期;22 h 25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研究认为唇[鱼骨](♀)×花[鱼骨](♂)杂交F1受精卵与母本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基本相似。
文摘利用ISSR技术对"全红"瓯江彩鲤(Cyprinus car pio var. colo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筛选的15个ISSR引物从4个世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到120、118、101和110条扩增谱带,全部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500bp之间。根据扩增结果,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为51.49%—67.80%,Shannon信息指数(Ho)为0.2176—0.2745之间,并随着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有7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结合遗传分化指数Gst、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全红"瓯江彩鲤4个世代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即任意两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达到较大的水平(Gst均为0.1588—0.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