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练青平 原居林 +4 位作者 张爱菊 姚子亮 王凯伟 陆君 宓国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1-357,共7页
2009年3月、2009年6月—2010年2月,作者在瓯江干流丽水段设3个采样点,每月一次对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共采集鱼类标本2 579尾,分别隶属于5目,13科,41属,53种。其中,鲤形目鱼类种数最多,鲤科鱼类37种,占样本总数的... 2009年3月、2009年6月—2010年2月,作者在瓯江干流丽水段设3个采样点,每月一次对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共采集鱼类标本2 579尾,分别隶属于5目,13科,41属,53种。其中,鲤形目鱼类种数最多,鲤科鱼类37种,占样本总数的69.81%,其次是鲇形目和鲈形目;鳗鲡目和合鳃鱼目种数较少,仅1种。全年优势种为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3.00%、12.52%和11.36%;Margalef丰富度指数(D)2009年7月~翌年1月呈递减趋势,其中2009年7月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月变化幅度不大,只是2009年7月和8月稍高。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较恒定。瓯江干流丽水段主要经济鱼类有唇鱼骨、鮠科鱼类(黄颡鱼等)、斑鳜和鳜等。2009年6月平均密度最高为15.53尾/网,全年在st.2采到的鱼类种数最多(40种),在st.3采到的鱼类种数最少(2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干流丽水段 渔业资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练青平 张任驰 +5 位作者 宓国强 姚子亮 刘士力 黄富有 陆君 吴燕琴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409-413,共5页
于2016~2017年进行了人工养殖条件下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人工养殖的马口鱼亲本注射混合催产激素,可以促使成熟的雌鱼产卵,在水温17~24.5℃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7.5~20.5h,在孵化水温(23±... 于2016~2017年进行了人工养殖条件下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人工养殖的马口鱼亲本注射混合催产激素,可以促使成熟的雌鱼产卵,在水温17~24.5℃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7.5~20.5h,在孵化水温(23±1)℃条件下,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需52.17 h,孵化积温需要1 199.91 h·℃,胚胎发育过程经过卵裂-原肠、器官形成和出苗期等三个阶段。试验共获得受精卵44万粒,初孵仔鱼29万尾,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3.13%、80.23%和80.95%。马口鱼的卵为圆形,呈桔黄色或浅黄色。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的成功可为该鱼的人工养殖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充足的苗种,也为其它溪流性鱼类规模化繁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现状分析与修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原居林 练青平 +4 位作者 王凯伟 姚子亮 陆君 张爱菊 宓国强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126,共5页
根据2009年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调查,运用数学统计法对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渔业资源修复措施。结果表明,丽水段浮游生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相对于1972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组成发生了... 根据2009年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调查,运用数学统计法对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渔业资源修复措施。结果表明,丽水段浮游生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相对于1972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底栖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减少,水丝蚓所占比例增大;鱼类的种类、数量和可捕量较1972年大幅降低,珍稀鱼类种类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许多鱼类出现低龄化和小型化问题。水工设施的大量建造、环境污染和过度采砂被认为是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通过建立溪流性鱼类保护区、设立增殖放流站和繁育基地、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措施来实现瓯江丽水段渔业资源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修复 致危原因 瓯江干流丽水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干流丽水段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韦肖杭 练青平 +4 位作者 原居林 张爱菊 姚子亮 陆君 宓国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7-50,共4页
2009年3月、5月、8月、11月在全长41.7 Km的瓯江干流丽水段设10个站点,对DO、CODMn、NH3-N、TN、TP等5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营养状态指数对水体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2个站点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5个... 2009年3月、5月、8月、11月在全长41.7 Km的瓯江干流丽水段设10个站点,对DO、CODMn、NH3-N、TN、TP等5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营养状态指数对水体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2个站点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5个站点水体水质为Ⅳ类标准,3个站点为Ⅴ类标准。评价结果显示2009年全江段水体水质的营养水平全部为中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干流 富营养化评价 营养状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富友 苏小平 +1 位作者 赵书贤 梅金满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田螺 池塘养殖 池塘消毒 种螺选择 种螺放养 饲料投喂 水质调节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彩鲤网箱养殖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淑红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瓯江彩鲤 网箱养殖技术 网箱制作 网箱设置 鱼种放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网箱养殖倒刺鲃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淑红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水库养殖 网箱养殖 倒刺鲃 养殖技术 网箱制作 鱼种放养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网箱养殖倒刺鲃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淑红 姚子亮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水库养殖 网箱养殖 倒刺鲃 网箱设置 鱼种放养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池塘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9
作者 陈跃军 陆君 《河北渔业》 2015年第9期31-33,共3页
泥鳅类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s)、鳅科(Cobitidae)、泥鳅属(Misgurnus lacepede),国内已知品种多达10余种,其中适合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黄鳅)。泥鳅... 泥鳅类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s)、鳅科(Cobitidae)、泥鳅属(Misgurnus lacepede),国内已知品种多达10余种,其中适合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黄鳅)。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兼具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一类分布广、适应性强、食性杂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素有“山中水,水中鳅”、“水中人参”等美誉,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不仅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水产名品,而且也已成为近年来国内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属 Misgurnus 水质管理 大鳞副泥鳅 鲤形目 鳅科 池塘养殖 泥鳅养殖 水产技术推广 池塘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鱼骨、花鱼骨及其杂交F_1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练青平 宓国强 +3 位作者 胡廷尖 王雨辰 沈土山 姚子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3-499,共7页
运用3种多元分析法分析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花鱼骨H.maculates及其杂交F1(唇鱼骨♀×花鱼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在体形和体色上完全偏向于母本唇鱼骨,仅背部的小黑点是继承了花鱼骨的形态特征;唇鱼骨、花鱼骨和... 运用3种多元分析法分析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花鱼骨H.maculates及其杂交F1(唇鱼骨♀×花鱼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在体形和体色上完全偏向于母本唇鱼骨,仅背部的小黑点是继承了花鱼骨的形态特征;唇鱼骨、花鱼骨和杂交种F1的可数性状中背鳍、臀鳍、胸鳍和腹鳍条数基本上一致,各项差异均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9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的形态与唇鱼骨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6.7%~100%(P1)、87.9%~100%(P2),综合判别率为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 花[鱼骨] 杂交F1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和唇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吕耀平 曹明富 +1 位作者 姚子亮 王慕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3-848,共6页
利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花(Hemibarbus maculates)和唇(Hemibarbu labeo)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花和唇含肉率分别是70.61%7、1.52%;花肌肉(鲜样)中蛋白质(18.41%)和脂肪含量(2.46%)显著高于唇的,... 利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花(Hemibarbus maculates)和唇(Hemibarbu labeo)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花和唇含肉率分别是70.61%7、1.52%;花肌肉(鲜样)中蛋白质(18.41%)和脂肪含量(2.46%)显著高于唇的,而花的灰分含量要显著低于唇;水分含量分别是78.35%、78.51%,两者无显著差异。花和唇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饱和脂肪酸(SFA)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7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种;其中DHA含量高达5.00%和14.32%。花和唇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是63.07%和67.63%,呈味氨基酸分别为25.96%和26.30%。缬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鱼骨] 唇[鱼骨] 含肉率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光唇鱼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练青平 宓国强 +4 位作者 姚子亮 胡廷尖 刘士力 李倩 王雨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利用养殖条件下的瓯江光唇鱼亲鱼通过人工干法授精获得瓯江光唇鱼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成熟的卵呈卵圆形,为金黄色或者桔黄色,弱粘性,沉性卵,卵径1.20~1.50mm。在孵化水温(24±1)℃条件下... 利用养殖条件下的瓯江光唇鱼亲鱼通过人工干法授精获得瓯江光唇鱼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成熟的卵呈卵圆形,为金黄色或者桔黄色,弱粘性,沉性卵,卵径1.20~1.50mm。在孵化水温(24±1)℃条件下,受精后1.08h,胚盘形成;1.58h,进入卵裂期;4.75h,进入囊胚期;10.5h,进入原肠期;15.75h,进入神经胚期;22.50h,进入器官形成期;65h,仔鱼开始出膜。瓯江光唇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即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和器官形成,其中包括27个时期。本研究旨在为该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光唇鱼 胚胎 发育 仔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不同水体指标影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爱菊 宓国强 +2 位作者 练青平 原居林 姚子亮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05-210,216,共7页
研究了铜锈环棱螺对2种不同水体中CODMn、叶绿素a、NH3-N、NO3-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于水体中的CODMn、叶绿素a、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对其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 研究了铜锈环棱螺对2种不同水体中CODMn、叶绿素a、NH3-N、NO3-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于水体中的CODMn、叶绿素a、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对其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放养铜锈环棱螺密度与其耗氧速率呈正相关;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呈现同步降低的规律,但在培养后期(7 d后),2组不同肥瘦度水样中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不明显,即消除率降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水样中的COD含量普遍有所增加;NH3-N和NO3-N的去除率在一定条件下与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以及培养时间存在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肥瘦度的水体,不同的水质指标,应该选择不同的投放密度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去除效率 密度 水体肥瘦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刺鲃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吕耀平 黄旭雄 +2 位作者 杨燕波 姚子亮 夏理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测定了瓯江刺鲃[Barbodes(Spinibarbus)caldwelli(Nichol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瓯江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9.50%,粗脂肪含量1.91%,水分含量74.74%,灰分含量1.72%,该鱼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66.19%(质量分数,干样)... 测定了瓯江刺鲃[Barbodes(Spinibarbus)caldwelli(Nichol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瓯江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9.50%,粗脂肪含量1.91%,水分含量74.74%,灰分含量1.72%,该鱼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66.19%(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是25.33%,占氨基酸总量的38.27%。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6.61,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26.57%(干重)。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分别为0.72%和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全红”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SRAP及SCAR分子标记 被引量:9
15
作者 吕耀平 胡则辉 +4 位作者 王成辉 项松平 苏小平 姚子亮 王凯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0,共6页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筛选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从88个SRAP引物组合筛选出的12个引物组合共获得扩增条带104个,...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筛选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从88个SRAP引物组合筛选出的12个引物组合共获得扩增条带104个,并筛选出1个SRAP特异扩增带,即"全红"瓯江彩鲤家系SR2,7173 bp带。该条SRAP特异扩增条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该片段在GenBank中与斑马鱼的POl多蛋白基因和尿红素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4对正、反向引物(22—26 bp)。用4对引物分别在"全红"瓯江彩鲤F2和"粉玉"瓯江彩鲤F2群体中进行PCR扩增,仅发现SC-3(154 bp)能够在"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中特异扩增,而且在"粉玉"瓯江彩鲤F2群体中未出现此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该SC-3标记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中呈现阳性,而在"粉玉"瓯江彩鲤群体中为阴性,可以区分这两种群体。因此SC-3标记可以作为"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红” “粉玉” 瓯江彩鲤 SRAP标记 SCA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唇(♂)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练青平 宓国强 +3 位作者 胡廷尖 王雨辰 姚子亮 秦丹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花(Hemibarbus maculatus)(♀)×唇(H.labeo)(♂)杂交子一代(F1)胚胎发育过程中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强黏性卵,卵径为1.60~1.80 mm。在...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花(Hemibarbus maculatus)(♀)×唇(H.labeo)(♂)杂交子一代(F1)胚胎发育过程中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强黏性卵,卵径为1.60~1.80 mm。在孵化水温为(20±1)℃条件下,受精后1 h胚盘隆起;1 h20 min进入卵裂期;6 h 20 min进入桑椹期;8 h 20 min进入囊胚期;13 h 10 min进入原肠期;16 h 20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8 h进入胚孔封闭期;21 h 30 min进入肌节出现期;27 h 20 min进入眼基出现期;28 h 40 min进入眼囊期;30 h 40 min进入尾芽期;32 h 30 min进入晶体出现期;34 h 40 min进入肌肉效应期;36 h 40 min进入耳石出现期;44 h进入心跳期;53 h 40 min进入眼色素形成期;60 h 40min进入血液循环期;68 h 30 min后开始出膜。杂交F1胚胎发育时序及形态特征均偏向母本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Hemibarbus maculatus) 唇(H.labeo)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花(♂)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 被引量:7
17
作者 宓国强 练青平 +2 位作者 姚子亮 胡廷尖 王雨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37-543,共7页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5 min,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卵裂期;5 h 05 min,囊胚层形成,进入囊胚期;10 h 30 min,胚层下包,形成胚环,进入原肠期;17 h 25 min,神经板形成,胚体侧卧,进入神经胚期;19 h 15 min,胚孔关闭,进入胚孔封闭期;22 h 25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研究认为唇[鱼骨](♀)×花[鱼骨](♂)杂交F1受精卵与母本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 花[鱼骨]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流域唇和花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吕耀平 胡则辉 +1 位作者 叶丽平 姚子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5,共6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唇(Hemibarbus labeo)和花(H.maculat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4种取自GenBank的属鱼类同一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唇(Hemibarbus labeo)和花(H.maculat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4种取自GenBank的属鱼类同一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在实际分析的600bp序列中,序列A+T含量(56.9%~57.8%)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11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46个;唇和花2个地理种群间变异位点均为11个,唇种群间碱基替换均为转换,花的转换/颠换为8/3.以COⅡ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作外群,构建了属鱼类的系统发生树,其拓扑结构显示2个地理种群浙江花单倍体Ⅰ(H1)与江苏花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浙江花单倍体Ⅱ(H2)形成一个单系群.韩国唇和日本为姐妹群,然后与中国花(浙江和江苏)相聚为一支.长吻和朝鲜单独聚为一支,表明2者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同时表明,韩国唇与江苏花、日本和浙江花(H1)的遗传距离均为0.0084,结合形态特征鉴定,推测韩国唇和日本是中国花(浙江和江苏)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属鱼类 COⅡ基因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干流“玉溪电站~开潭大坝”段底栖动物现状及水质生物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爱菊 练青平 +3 位作者 原居林 姚子亮 陆君 宓国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5,共6页
2009年,对瓯江干流"玉溪电站-开潭大坝"段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应用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理化指标对此干流段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0种(属),隶属于19科。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126&... 2009年,对瓯江干流"玉溪电站-开潭大坝"段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应用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理化指标对此干流段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0种(属),隶属于19科。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126±630)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183±10.645)g/m^2,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随站位变化明显。生物评价显示,3、5、7、8号采样点水体已污染或轻度污染;化学评价显示,大多数采样点水质基本处于Ⅲ类至Ⅴ类水水质水平。结果表明,"玉溪电站-开潭大坝"段水质已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且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 底栖动物 水质评价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红”瓯江彩鲤不同世代间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吕耀平 王成辉 +5 位作者 胡则辉 胡金强 劳沈颖 叶丽平 项松平 苏小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1,共7页
利用ISSR技术对"全红"瓯江彩鲤(Cyprinus car pio var. colo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筛选的15个ISSR引物从4个世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到120、118、101和110条扩增谱带,全部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500bp之间。... 利用ISSR技术对"全红"瓯江彩鲤(Cyprinus car pio var. colo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筛选的15个ISSR引物从4个世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到120、118、101和110条扩增谱带,全部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500bp之间。根据扩增结果,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为51.49%—67.80%,Shannon信息指数(Ho)为0.2176—0.2745之间,并随着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有7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结合遗传分化指数Gst、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全红"瓯江彩鲤4个世代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即任意两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达到较大的水平(Gst均为0.1588—0.2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红” 瓯江彩鲤 ISSR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