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潘怡丹 郜海燕 +1 位作者 陈杭君 穆宏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5-722,共8页
为探讨以麝香草酚为抗菌剂制备的抗菌包装对蓝莓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灿烂蓝莓为材料,采用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处理,通过感官评价,检测好果率、营养品质、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并与普通聚乙烯(PE)包装进行比较... 为探讨以麝香草酚为抗菌剂制备的抗菌包装对蓝莓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灿烂蓝莓为材料,采用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处理,通过感官评价,检测好果率、营养品质、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并与普通聚乙烯(PE)包装进行比较,评价抗菌包装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0℃贮藏条件下,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能显著延缓蓝莓果实贮藏期间的腐败,贮藏36 d仍能保持100%的好果率,而PE包装仅能保持18 d。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能使蓝莓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减少花色苷、总酚、Vc等营养物质的损失,有效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但在减少果实失水方面劣于PE包装。由此可知,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在蓝莓果实防腐保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结果为抗菌包装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麝香草酚 聚乳酸 抗菌包装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钱浩杰 郜海燕 +2 位作者 穆宏磊 陈杭君 房祥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65-1373,共9页
为优化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以山核桃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木瓜蛋白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酶解温度和料液比对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提取油脂的脂肪酸... 为优化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以山核桃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木瓜蛋白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酶解温度和料液比对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并对比了压榨法、溶剂法和水酶法3种方式对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木瓜蛋白酶量0.17%,酶解时间150 min,pH值6.34,酶解温度54.43℃、料液比1∶5,在此条件下山核桃中油脂提取率为81.3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测出12种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是4种主要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占7.6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69.1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3.29%。对比3种提油方式发现,水酶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油脂提取方法。本研究结果为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油脂 水酶法 提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紫背天葵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施衡乐 吴伟杰 +3 位作者 郜海燕 韩延超 陈杭君 刘瑞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7-1383,共7页
为了减少紫背天葵的采后损失,提高其贮藏品质,采用不同辐照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对采后紫背天葵进行处理,研究短波紫外线对紫背天葵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紫背天葵的失重率和菌落总数,延... 为了减少紫背天葵的采后损失,提高其贮藏品质,采用不同辐照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对采后紫背天葵进行处理,研究短波紫外线对紫背天葵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紫背天葵的失重率和菌落总数,延缓维生素C、叶绿素以及L*值的下降,减少总酚和黄酮的损失,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能较好地保证紫背天葵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中5 k J·m^(-2)UV-C处理效果优于1、3 k J·m^(-2)UV-C处理组。本研究中UV-C处理能有效地提高紫背天葵的采后品质,其在采后紫背天葵贮藏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天葵 短波紫外线 采后品质 活性氧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蓝光对辣椒采后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晓芬 郜海燕 +4 位作者 吴伟杰 徐非非 王绍金 陈杭君 寇莉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为探究LED蓝光处理对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强度为14μmol·m^(-2)·s^(-1)的LED蓝光(470 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对采后新鲜绿辣椒和红辣椒分别进行蓝光照射、避光处理(对照组),测定贮藏过程中辣椒色... 为探究LED蓝光处理对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强度为14μmol·m^(-2)·s^(-1)的LED蓝光(470 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对采后新鲜绿辣椒和红辣椒分别进行蓝光照射、避光处理(对照组),测定贮藏过程中辣椒色泽、叶绿素含量、辣椒红素含量、辣椒碱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和Ccs基因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ED蓝光处理会加速绿辣椒退绿,使其叶绿素含量在第8天时降为初始值(0 d)的17%(P<0.01);LED蓝光处理可有效提高辣椒中辣椒红素的含量,红、绿辣椒中的辣椒红素含量在第8天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60倍和5.59倍(P<0.01);LED蓝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辣椒中辣椒碱含量,处理第8天时红、绿辣椒中的辣椒碱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53倍和1.85倍(P<0.01),Ccs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35倍和4.01倍(P<0.01)。此外,LED蓝光可促使辣椒中Vc含量显著升高,处理第8天时,红、绿辣椒中Vc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5倍和1.58倍(P<0.01)。综上,在采后贮藏过程中,LED蓝光照射可以加速绿辣椒退绿,并促使红、绿辣椒变红,显著提高辣椒红素、辣椒碱和Vc含量。本研究结果为LED蓝光在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保持,尤其是增加辣椒红素含量及改善辣椒色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蓝光 辣椒 叶绿素 辣椒红素 辣椒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