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玉梅 蔡珍玉 傅高航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至11月在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的MOJ患者60例,记录一次性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至11月在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的MOJ患者60例,记录一次性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血清生化指标[包括γ-谷氨酰转肽酶(γ-GT)、ALP、TBil、DBil]。结果一次性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为100.0%,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PTCD治疗后1周γ-GT、ALP、TBil和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MOJ的临床效果确切,一次性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高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 超声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索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IFN-γ、IL-2、IL-12等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建霞 王金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716-723,共8页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胃溃疡的患者临床疗效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12等炎症因子的影响,为H.pylori阳性的胃溃疡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胃溃疡的患者临床疗效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12等炎症因子的影响,为H.pylori阳性的胃溃疡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杭州医院从2016-06/2017-06收治的120例H.p y l o r i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观察组60例,给予兰索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兰索拉唑四联疗法).两组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总有效率,H.pylori根除率,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IFN-γ、IL-2、IL-12,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随访6 mo后,观察两组H.pylori根治患者复燃率,总有效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1 mo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和1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5.0%和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嗳气及便血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FN-γ、IL-2及IL-12等炎症因子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SOD、VEGF及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随访6 mo后,两组H.pylori根治患者复燃率分别为17.65%和3.44%,两组总有效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5.09%和3.33%,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胃黏膜修复.此外,还能降低复发,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兰索拉唑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D2L1/CAMK2A/PTTG1基因簇失调维持子宫内膜癌干性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菁 张轶雯 潘宗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5-695,共11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UCEC)的干性特征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UCEC转录组测序数据。在R3.5.1环境下,采用edgeR包对基因表达谱进行标准化。基于一类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各UCEC样本的mRNA干性指数(mRNAsi)...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UCEC)的干性特征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UCEC转录组测序数据。在R3.5.1环境下,采用edgeR包对基因表达谱进行标准化。基于一类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各UCEC样本的mRNA干性指数(mRNAsi)。采用survival包和survminer包计算mRNAsi和候选基因的预后意义。基于高频子通路挖掘算法(HiFreSP)对差异基因进行子通路预后识别。通过WGCNA包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关键基因模块。利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注释及通路富集分析。利用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UCEC样本mRNAsi显著高于正常组织(t=25.095,P<0.001),分化程度越低,mRNAsi越高,mRNAsi随肿瘤分期逐渐上调。预后分析表明,mRNAsi评分越高,UCEC患者总生存期越短(χ^(2)=6.864,P=0.0088),mRNAsi高低组别之间存在570个特异变化差异基因。通过HiFreSP算法富集并识别出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子通路及细胞周期子通路具有显著预后意义。这些通路共包含MAD2L1、CAMK2A、PTTG1、PLK1、CCNE1、CCNE2、ESPL1、CDC20、CCNB1、CCNB2、SMC1B等11个差异基因,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显示,mRNAsi与3个基因模块密切相关,MAD2L1、CAMK2A、PTTG1也分别与上述模块高度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MAD2L1及PTTG1在UCEC组织中高表达,而CAMK2A在UCEC中下调,该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刻画了UCEC的干性特征,识别预后相关子通路,并发现MAD2L1、CAMK2A、PTTG1等基因簇与UCEC的干性特征密切相关,为揭示UCEC干性特征调控机制及发现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干细胞 干性指数 生物标志物 共表达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孔海英 左亚林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17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仑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仑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密度、SF-36评分及显效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提高疗效,增加骨密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天格胶囊 阿仑膦酸钠 碳酸钙D3片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前安 姚松强 李展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78-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止...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止咳、祛痰、退烧、补液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给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霉素给药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对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患儿血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儿TNF-α、IL-6和IL-8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IL-10表达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各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可降低TNF-α、IL-6、IL-8表达和提高IL-10表达,且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序贯疗法 儿童肺炎 血清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cGMP通路研究七氟烷对CCI大鼠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彩美 徐春红 +1 位作者 吴翔 程明宝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6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基于一氧化氮(NO)/环鸟苷酸(cGMP)通路研究七氟烷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大鼠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七氟烷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组、... 目的:基于一氧化氮(NO)/环鸟苷酸(cGMP)通路研究七氟烷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大鼠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七氟烷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组、七氟烷+L-NAME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CCI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以药物处理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以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脊髓组织中NO/cGMP通路相关因子NOS、NO、cGMP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染色较深,出现肿胀、萎缩、损伤,细胞核浓缩、丢失等病理变化,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脊髓组织中NOS、NO及cGM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七氟烷组、L-NAME组、七氟烷+L-NAME组大鼠上述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升高,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脊髓组织中NOS、NO及cGM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七氟烷、L-NAME组分别相比,七氟烷+L-NAME组大鼠上述病理变化进一步改善,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升高,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脊髓组织中NOS、NO及cGM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可抑制CCI模型大鼠炎症反应,修复其神经传导功能,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下调NO/cGMP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 疼痛 一氧化氮/环鸟苷酸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改善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施王萍 姚松强 +1 位作者 邵倩 纪峻峰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2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含0. 75%腺嘌呤的饲料饲喂6周诱导肾衰竭,随机选取10只作为肾衰竭组,其余大鼠再用高钙饲料饲喂2周,建立肾...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含0. 75%腺嘌呤的饲料饲喂6周诱导肾衰竭,随机选取10只作为肾衰竭组,其余大鼠再用高钙饲料饲喂2周,建立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肾衰竭血管钙化组、辛伐他汀组(2 mg·kg^(-1))、缬沙坦组(1 mg·kg^(-1))和联合治疗组(2 mg·kg^(-1)的辛伐他汀和1 mg·kg^(-1)的缬沙坦)。均行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肾衰竭组和肾衰竭血管钙化组分别给予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治疗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钙(Ca)含量,von Kossa染色和主动脉烤干法检测动脉血管C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核结合因子α1(cbfα1)表达情况。结果:肾衰竭血管钙化模型组血清中Ca的浓度、动脉血管中的Ca含量以及cbfα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各给药组动脉血清中Ca的浓度、动脉血管中的Ca含量以及cbfα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肾衰竭血管钙化组(P <0. 05);联合治疗组血清中Ca的浓度、动脉血管中的Ca含量以及cbfα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和缬沙坦组(P <0. 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能够改善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推测这一作用是通过下调cbfα1表达水平实现的,为肾衰竭血管钙化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缬沙坦 肾衰竭 血管钙化 核结合因子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Nomogram模型预测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敏感性
8
作者 郑菁 金情政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 构建预测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敏感性的Nomogram模型。方法 选取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且规律随诊的患者,根据对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将患者分为敏感... 目的 构建预测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敏感性的Nomogram模型。方法 选取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且规律随诊的患者,根据对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将患者分为敏感组与非敏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规律降尿酸药物治疗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校正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分别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的评估。结果 共纳入451例患者,敏感组343例、非敏感组108例。BMI(≥25.53 kg/m^(2))、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家族史、每日平均体育锻炼时间(≤30 min)以及治疗前血尿酸值(≥670μmol/L)是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模型的C-index为0.819(95%CI:0.703~0.921),其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的几乎趋于一致,并且当风险阈值分别>0.3时,此Nomogram模型可提供显著附加临床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敏感性的Nomogram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且临床净收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药物治疗 影响因素 Nomogram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