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05在恶性肿瘤诊治及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谢伯剑 曹飞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56-758,共3页
CD105是新生血管的标志,与肿瘤组织的浸润、转移有关。本文就CD105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治、预后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CD105 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炎症性肠病
2
作者 周申康 郑永华 徐云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8期872-873,共2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性肠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TNF-α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反应介导 免疫调节因子 促炎症因子 I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返神经显露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飞麟 朱勤录 毕铁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 外科学 喉返神经损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V600E基因检测在术前辅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海红 谢伯剑 +2 位作者 朱优优 张玲娜 甘梅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评价BRAF^V600E基因检测对于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细胞学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甲状腺FNAB检查并有术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 目的评价BRAF^V600E基因检测对于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细胞学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甲状腺FNAB检查并有术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的病例81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结果81例甲状腺结节FNAB患者中,24例为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其中14例发生BRAF^V600E突变;57例为可疑乳头状癌细胞,其中50例发生BRAF^V600E突变。与手术病理金标准比较,BRAF^V600E基因突变判断PTMC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52.9%。结论细胞学诊断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细胞和可疑癌细胞病例联合BRAF^V600E检测可以提高术前PTMC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RAF^V600E突变 细针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窝与经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尚贤文 王存川 +1 位作者 何家驹 王晨曦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腋窝或经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的可能性及方法。方法6例采用经腋窝入路,200例采用经乳晕入路。结果经腋窝组病例全部行一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67 min(45~125 min),术中出血为16 ml(8~20 ml)。经乳晕组病例行... 目的探讨经腋窝或经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的可能性及方法。方法6例采用经腋窝入路,200例采用经乳晕入路。结果经腋窝组病例全部行一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67 min(45~125 min),术中出血为16 ml(8~20 ml)。经乳晕组病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一侧腺叶和峡部切除、一侧腺叶大部分切除及两侧腺叶大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80.5 min(45~270 min) ,术中出血为15 ml(5~28 ml) 。中转开放手术6例。两组病例均无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无皮下气肿的发生;无术后颈部皮肤的粘连,无感觉迟钝及感觉异常。结论经腋窝及乳晕两种途径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一种方法,前者适合于单侧甲状腺手术,后者适合于单侧或双侧甲状腺手术,术后都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肾母细胞瘤蛋白1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教辰 翁寿向 +3 位作者 金晓芬 余文杰 周涛 甘梅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分化及肾母细胞瘤蛋白1( WT-1)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诊断的65例乳腺黏液癌(混合型黏液癌31例、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23例、纯黏...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分化及肾母细胞瘤蛋白1( WT-1)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诊断的65例乳腺黏液癌(混合型黏液癌31例、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23例、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11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WT-1的表达。比较各型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WT-1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混合型黏液癌和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的淋巴结转移率、人表皮生长因子2( HER-2)阳性率高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均P<0.01)。而混合型黏液癌的淋巴结转移率、HER-2阳性率与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黏液癌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和WT-1表达,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的神经内分泌表达高于混合型黏液癌和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均P<0.05),但混合型黏液癌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混合型黏液癌的WT-1表达低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和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均P<0.05),但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组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1), WT-1虽然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较低,但与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比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HER-2扩增率和淋巴结转移率高,因此纯黏液癌有必要进一步分类。检测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WT-1的表达对亚型分类有所帮助。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分泌系统/病理学 乳腺肿瘤/病理学 腺癌 黏液/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 被引量:12
7
作者 尚贤文 王存川 +1 位作者 何家驹 王瑞琨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8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6例患者在以6 mmHg CO2气灌注条件下行腋窝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结果均成功地施行了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7 min,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颈部...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6例患者在以6 mmHg CO2气灌注条件下行腋窝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结果均成功地施行了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7 min,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颈部皮肤粘连、感觉迟钝及感觉异常;术后无皮下气肿、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对术后的快速恢复及极佳的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经腋窝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块是一安全可行的方法,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D44v6、nm2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谢伯剑 徐东 周申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31-2633,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CD44v6、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中survivin、CD44v6和nm23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survivin、CD44v6、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中survivin、CD44v6和nm23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0%(6/15)、72.5%(37/51)(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Survivin与CD44v6表达正相关,而与nm23表达负相关。结论:Survivin、CD44v6、nm23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乳腺癌的诊断、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SURVIVIN CD44V6 NM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意外切除甲状旁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崔斌斌 陆艳艳 王林波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813-1814,共2页
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的两大主要并发症。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文献报道在1.6%~50.0%之间,其中持... 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的两大主要并发症。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文献报道在1.6%~50.0%之间,其中持续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达到1.5%~4.0%。本文对台州医院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意外切除甲状旁腺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等作一分析,并探讨避免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损伤 外切除 临床分析 低钙血症 喉返神经损伤 切除术后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EGFR和Ki-67在青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余文杰 沈孝坤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VEGF、EGFR和Ki-67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岁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EGF、EGFR和Ki-6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VEGF、EGFR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VEGF、EGFR和Ki-67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岁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EGF、EGFR和Ki-6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VEGF、EGFR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患者(P<0.01或P<0.05)。VEGF、EGFR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VEGF、EGFR和Ki-67在青年乳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并且其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非组蛋白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紫杉醇对NK-92MI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飞麟 郑瑞 +3 位作者 周申康 马兆生 林辉 徐东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31-434,437,共5页
目的 探讨低浓度肿瘤化疗药物紫杉醇对人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92MI)细胞系生长及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K-92MI,加入不同浓度(1、0.5、0.25、0.125、0.06、0.03、0.015、0.008、0.004μmol/L)的紫杉... 目的 探讨低浓度肿瘤化疗药物紫杉醇对人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92MI)细胞系生长及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K-92MI,加入不同浓度(1、0.5、0.25、0.125、0.06、0.03、0.015、0.008、0.004μmol/L)的紫杉醇培养72h,MTS法检测NK-92MI细胞的增殖;以低浓度(0.02μmol/L)的紫杉醇预培养NK-92MI细胞48h,杀伤试剂盒检测NK-92MI 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MI细胞表面NKG2D受体的表达,RT-PCR检测NK-92MI受体NKG2D、NKG2A/B以及效应分子颗粒酶、穿孔素及IFN-γ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IFN-γ分泌的改变.结果 高浓度(0.06~1μmol/L)紫杉醇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P<0.05),且呈浓度梯度依赖性;低浓度(0.008~0.06μmol/L)紫杉醇能相对促进NK-92MI细胞的增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低于0.008μmol/L时,对NK-92MI细胞的增殖不影响(P>0.05).0.02μmol/L紫杉醇能增强NK-92M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效靶比为10∶1、5∶1、2.5∶1、1.25∶1时,实验组细胞毒效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紫杉醇处理组NK-92MI细胞高表达穿孔素、颗粒酶及IFN-γ(均P<0.05),而抑制性受体NKG2A/B基因表达下调(P<0.05),未发现表面杀伤性受体NKG2D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上调(P >0.05).结论 低浓度紫杉醇能促进NK-92MI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细胞毒活性的增强可能与紫杉醇处理后NK-92MI细胞活化能力增强以及相关基因(穿孔素和颗粒酶)的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NK-92MI细胞 干扰素-γ NKG2D受体 NKG2A/B受体 颗粒酶 穿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28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伯剑 林辉 +1 位作者 金英英 曹飞麟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HD)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可并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且有发展成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倾向,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易误诊和漏诊。台...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HD)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可并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且有发展成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倾向,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易误诊和漏诊。台州医院肿瘤外科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收治HD患者132例,其中合并甲状腺癌28例,现就其有关外科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恶性肿瘤 诊治 肿瘤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袋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贤文 王存川 何家驹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12-13,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对排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按TME原则,在腹腔镜下对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结果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袋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对排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按TME原则,在腹腔镜下对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结果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袋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35min,术中平均出血20ml.术后无吻合口漏的发生,术后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能从容控制排便.结论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不仅能达到根治目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又具有明显改善排便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 直肠癌 结肠J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蛋白A在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小丽 胡金喜 金敏雅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6期1729-1732,1741,共5页
目的分析淀粉样蛋白A(SAA)在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在浙江省台州医院首诊为OA6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3例、类风湿关节炎(RA)131例患者及体检健康人群139例(健康对照组... 目的分析淀粉样蛋白A(SAA)在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在浙江省台州医院首诊为OA6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3例、类风湿关节炎(RA)131例患者及体检健康人群139例(健康对照组)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OA、SLE、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SAA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SAA与OA、SLE及RA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AA对OA的诊断价值。结果SAA在OA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SLE、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SAA与OA呈正相关(r=0.472,P<0.001)。以健康对照组为对照,SAA诊断OA的AUC为0.887(95%CI:0.829,0.946),最佳cut-off值为9 mg/L,灵敏度为0.820,特异度为0.877,阳性预测值为74.6%,阴性预测值为91.7%,以SLE和RA患者为对照,SAA诊断OA的AUC为0.748(95%CI:0.676,0.820),最佳cut-off值为37 mg/L,灵敏度为0.607,特异度为0.808,阳性预测值为47.4%,阴性预测值为87.8%。结论OA患者血清中SAA表达上调,且SAA与OA呈正相关,SAA可作为OA有效筛查和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A 骨关节炎 表达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云峰 毕铁男 尚贤文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bcl-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45例乳腺癌进行bcl-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45例乳腺癌中,bel-2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8.9%。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与组... 目的 探讨bcl-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45例乳腺癌进行bcl-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45例乳腺癌中,bel-2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8.9%。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学Ⅰ级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占90.9%,显著高于Ⅱ级(62.5%)和Ⅲ级(33.3%,P<0.01)。生存≥5年组bel-2蛋白表达阳性为79.3%,显著高于生存<5年级(50.0%P<0.05)。结论 乳腺癌bel-2蛋白表达阳性提示肿瘤分化程度高,患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蛋白 乳腺癌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文杰 曹飞麟 沈超君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哺乳期 妊娠期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早期诊断 发病率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乳腺癌12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文杰 曹飞麟 戴岳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3、C4对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小丽 胡金喜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分析补体C3、C4对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台州医院首诊为pSS的女性患者346例为pSS组,选取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2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用RO... 目的分析补体C3、C4对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台州医院首诊为pSS的女性患者346例为pSS组,选取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2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用ROC曲线分析补体C3、C4对女性pSS的诊断价值。结果pSS组补体C3、C4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体C3、C4与pSS呈显著负相关(r=-0.526,P<0.001;r=-0.528,P<0.001)。补体C3诊断pSS的最佳截断值为0.92 g/L,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95%CI:0.792~0.859),约登指数49%;补体C4诊断pSS的最佳截断值为0.22 g/L,AUC为0.826(95%CI:0.791~0.861),约登指数51%;补体C3联合补体C4诊断pSS的AUC为0.861(95%CI:0.831~0.891),约登指数57%。结论补体C3、C4可作为诊断女性pSS的有效血清学指标,二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补体C3 补体C4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清尿酸对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评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金喜 朱小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7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血清尿酸(SUA)对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评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597例于2012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体检的成年人MS相关指标及实验室检测数据,以该人群1645例MS者为实验组(MS组)和8952例非MS者为对...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血清尿酸(SUA)对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评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597例于2012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体检的成年人MS相关指标及实验室检测数据,以该人群1645例MS者为实验组(MS组)和8952例非MS者为对照组(非MS组),用决策树CRT法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HbA1c联合SUA对MS的患病风险及诊断价值。结果该人群MS患病率为15.5%(男性:18.5%,女性:7.4%)。MS组与非MS组相比HbA1c和SUA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01)。男性G6组(HbA1c>6.65%且SUA>5.14 mg/dL)相对于G1组(HbA1c≤6.05%且SUA≤7.15 mg/dL)患MS的风险(OR)是17.9(95%CI:14.35~22.31),女性G5组(HbA1c>7.65%)相对于G1组(HbA1c≤6.15%且SUA≤4.85 mg/dL)患MS的风险(OR)是78.93(95%CI:41.61~149.72)。ROC曲线得到HbA1c诊断男性和女性MS的最佳cut-off值均为5.7%,SUA诊断男性和女性MS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6.4 mg/dL和4.9 mg/dL。HbA1c和SUA联检可以显著提高特异性(男性:90.9%,女性:93.9%)。结论HbA1c和SUA可作为MS潜在的标志物,二者联合可有效评估MS患病风险,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诊断MS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尿酸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文杰 沈孝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nexinⅡ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原位癌以及侵袭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测定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及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中Anne...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nexinⅡ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原位癌以及侵袭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测定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及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中AnnexinⅡm RNA(RT-PCR法)以及蛋白(蛋白印记技术)的表达情况。结果 AnnexinⅡ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主要表达在间质内,在乳腺导管上不表达,在导管原位癌以及侵袭性导管癌组织中间质、血管、肿瘤组织上均有表达。AnnexinⅡ在正常乳腺组织表达的IOD值为(6.5±1.0)×106,在导管原位癌中表达的IOD值为(27.5±3.0)×106,在侵袭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的IOD值为(40.0±11.0)×10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原位癌、侵袭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而侵袭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导管原位癌(均P<0.01)。AnnexinⅡm RNA在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中的表达灰度值(0.83±0.11)显著高于MCF-7株中的表达(0.07±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nnexinⅡ蛋白在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中的表达(1.47±0.08)显著高于MCF-7株中的表达(0.11±0.0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nexinⅡ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瘤细胞侵袭性越强,其表达也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增殖 膜联蛋白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