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雷龙 丁玲芳 +6 位作者 赵文华 傅建明 伍学民 李琦 倪云建 杜炎芳 肖旺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观察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有交感症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期间颈项疼痛明显的患者,按视... 目的观察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有交感症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期间颈项疼痛明显的患者,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进行不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进行自我康复,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仅适当教授患者颈椎病的知识及合理的颈椎保健锻炼方法。治疗后1~3、4~6个月时通过电话、门诊或家庭会见随访,询问并记录患者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使用情况、Mc Gill疼痛问卷简化量表(Mc Gill简化量表)评分及复发次数,对颈椎病再次复发时VAS评分、PPI评分及症状分布、药物治疗情况进行统计,记录患者对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PP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及复发次数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复发次数均较治疗后1~3个月降低(P〈0.05)。两组患者症状分布及药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综合满意度评分为(81.2±4.6)分。结论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交感症状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康复 物理治疗技术 交感症状 颈椎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躯体传感系统的远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彩虹 时美芳 +6 位作者 傅建明 吴华 李岩 李亮 陶林花 李小龙 李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躯体传感系统的远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中心脑卒中偏瘫的出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9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出院用药及日常生活... 目的探讨基于躯体传感系统的远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中心脑卒中偏瘫的出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9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出院用药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指导,每月门诊复诊强化。干预组在出院用药的同时采用躯体传感系统进行远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及指导,两组训练均为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12周。训练前及训练12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及SS-QO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SS-QOL各项评分,组内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SS-QOL评分中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工作/劳动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躯体传感系统的远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能提高除视力外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躯体传感系统 远程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5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俊国 金剑 沈雅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托吡酯每日0.5mg/kg起始,每晚1次或分成2次口服,每周增加0.5~1mg/kg,若在加量期头痛已缓解则停止加量。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2.5~5mg/d,睡前服。用...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托吡酯每日0.5mg/kg起始,每晚1次或分成2次口服,每周增加0.5~1mg/kg,若在加量期头痛已缓解则停止加量。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2.5~5mg/d,睡前服。用药12周时评定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偏头痛后患儿头痛发作的频率均有明显减少和缩短,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7%和61%,但服用托吡酯治疗头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时用量明显少于治疗癫痫,最小剂量在每日0.5mg/kg即可达到控制发作。(3)服用托吡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桂利嗪。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托吡酯 儿童 氟桂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敏初 姚云海 余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组合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组合针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评定1次。结果治...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组合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组合针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Assessment(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和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组合针刺疗法可改善急性脑梗性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组合针刺 急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辅助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涛 江迪锦 +4 位作者 许志生 李扬政 董燕 李建华 顾旭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一大顽疾。据相关数据统计,大约80%的脑卒中幸存者遗留步行功能障碍,并且主要表现为步行速度减慢及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异常。减重结合运动平板的运动控制训练早已在康复临床中广泛开展,经临... 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一大顽疾。据相关数据统计,大约80%的脑卒中幸存者遗留步行功能障碍,并且主要表现为步行速度减慢及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异常。减重结合运动平板的运动控制训练早已在康复临床中广泛开展,经临床实践证明对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效果确切,但具有费时、费力等不足,而且不同治疗者间治疗方法不,缺乏定量评价指标,难以进行横向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康复 训练 机器人 应用 下肢 步行功能障碍 脑卒中幸存者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被引量:21
6
作者 谢娟 陈刚 +4 位作者 曾明 黄成龙 朱美红 时美芳 顾旭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进行肩袖修补术...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组在术后采用包括康复教育、物理因子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的系统化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包括牵伸和肌力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的关节活动度(ROM)、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并与治疗前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8~24个月)。治疗前2组各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VAS疼埔评分为(1.7±1.5)分,前屈和外旋的ROM分别为(168.3±31.3)°和(47.2±11.2)°,UCI.A和ASES评分分别为(30.7±4.13)和(85.1±15.67)分,较对照组[(3.8±2.2)分、(121.2±53.6)°、(32.9±14.9)°、(18.3±4.94)分、(36.4±17.70)分]有明显改善(P〈0.05),且2组治疗后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可以使接受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行肩袖修补术后的患者恢复良好的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 双排缝合桥技术 康复
原文传递
养老院居住者300例生活和健康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一建 俞旦红 徐志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养老院 生活质量 老年人 健康现状
原文传递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雷龙 倪云建 +3 位作者 付建明 周清河 路建 肖旺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8-509,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明确手术指征及患者不愿接受微创治疗时,可通过骶管阻滞2~3次,并配合腰椎牵引2周左右、卧床休息及口服药物的保守方式治疗,多数病人症状改善较明显,但仍有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研究表明,脉冲射频对于周围神经痛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明确手术指征及患者不愿接受微创治疗时,可通过骶管阻滞2~3次,并配合腰椎牵引2周左右、卧床休息及口服药物的保守方式治疗,多数病人症状改善较明显,但仍有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研究表明,脉冲射频对于周围神经痛治疗效果较好,对背根神经节或脊神经施行脉冲射频可起到较长时间的镇痛作用。本研究拟评价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自重颈椎牵引装置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雷龙 丁玲芳 +6 位作者 赵文华 倪云建 杜炎芳 肖旺频 傅建民 伍学民 张新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8-309,共2页
多数学者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关节增生、骨关节炎或其邻近软组织劳损病变均可导致颈椎病发生,其可使周围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影响,继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病率约为3.8%~17.6%,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 多数学者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关节增生、骨关节炎或其邻近软组织劳损病变均可导致颈椎病发生,其可使周围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影响,继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病率约为3.8%~17.6%,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目前,电脑及智能手机广泛普及,颈椎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患者多以颈项部、肩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症状通常持续存在,呈间断加重状态。为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患者展开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重颈椎牵引装置 颈型颈椎病 临床症状 发病年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