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白瑞珍 浦勇 +2 位作者 吴文娟 齐晓薇 薛德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75-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1例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镜下可见梭形细胞围绕单个或多个扩张的导管呈袖...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1例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镜下可见梭形细胞围绕单个或多个扩张的导管呈袖套状增生,并浸润于脂肪组织中形成多个结节。免疫组化:vimentin、CD34(+),CD10、CD117可以(+),SMA、desmin和S100(-)。结论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与其它肿瘤鉴别,临床上扩大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周围间质肿瘤 导管周围间质肉瘤 叶状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孕药在预防宫颈微波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宁玉梅 李瑞兰 陈秀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避孕药对宫颈微波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作用。方法76例宫颈中重度糜烂微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36例,术后抗生素治疗同时口服避孕药。术后1、1.5、2、3、4、8个月行妇科检查及... 目的探讨避孕药对宫颈微波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作用。方法76例宫颈中重度糜烂微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36例,术后抗生素治疗同时口服避孕药。术后1、1.5、2、3、4、8个月行妇科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可疑病灶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1个月愈合率77.5%,1.5个月愈合率95%,2个月愈合率100%;观察组1个月愈合率80.56%,1.5个月愈合率97.23%,2个月愈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宫颈微波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15%;观察组无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孕药是否可预防宫颈微波治疗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药 微波治疗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WHO(2014)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外阴)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三高 薛德彬 +2 位作者 肖华亮 石群立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1-247,共7页
外阴肿瘤在WHO(2014)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中位列最后一章;与WHO(2003)第3版《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2](简称旧版)相比,新版增加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简化及重新命名一些... 外阴肿瘤在WHO(2014)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中位列最后一章;与WHO(2003)第3版《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2](简称旧版)相比,新版增加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简化及重新命名一些疾病,用二分法的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代替旧版的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系统,并与非HPV感染相关的外阴SIL——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differentiated.typevul.vat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VlN)分开。将皮肤附属器肿瘤整节删除,使之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WHO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子宫颈腺癌标准和分类(IECC)及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方三高 魏建国 +2 位作者 王巍伟 薛德彬 李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09,共5页
近年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因其前驱病变的有效防治发病率下降,子宫颈腺癌(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ECA)比例逐年上升。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未能完全及时地反映其发病机制,因此2018年国际子宫... 近年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因其前驱病变的有效防治发病率下降,子宫颈腺癌(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ECA)比例逐年上升。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未能完全及时地反映其发病机制,因此2018年国际子宫颈腺癌标准与分类(International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Criteria and Classification,IECC),利用免疫组化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根据显微镜下(200倍)相关形态特征如腺腔顶端核分裂与凋亡小体的有无,将ECA分为HPV相关性(HPV-associated,HPVA)和非HPV相关性(non HPV-associated,NHPVA)两大类,由于其在WHO分类的连续性,再按胞质特点对HPVA进行细分,而NHPVA则根据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已经确定标准进行。IECC分类方法简单实用,临床一致性及诊断可重复性更好,有望在未来替代缺乏强大生物学基础的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癌 标准与分类 病理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芯片检测snail mRNA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莉丽 张布衣 姚根有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8期1014-1015,共2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nail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制作组织芯片,在组织芯片上通过原位杂交检测snail mRNA在25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和10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胃癌中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4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nail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制作组织芯片,在组织芯片上通过原位杂交检测snail mRNA在25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和10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胃癌中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46%,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TNM分期(r=0.176,P=0.027)、淋巴结转移(r=0.299,P=0.003)、脉管转移(r=0.208,P=0.038)、分化程度(r=0.203,P=0.042)呈正相关,与胃癌的病灶大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性。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病例。结论snail mRNA的表达可预测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的有意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原位杂交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阴性的子宫颈癌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怀涛 薛德彬 +2 位作者 陶祥 李再波 赵澄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采用宫颈细胞学筛查已有60多年历史,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降低,现在85%的新发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采用宫颈细胞学筛查已有60多年历史,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降低,现在85%的新发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所以HPV检测已被广泛纳入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案.例如对细胞学诊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患者再进行HPV检测以进一步分类指导治疗;对≥30岁的妇女可以进行细胞学和HPV联合检测[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子宫颈癌 病毒检测 HPV检测 不典型鳞状细胞 细胞学筛查 阴性 发展中国家
原文传递
p38MAPK在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平滑肌中的表达及三七皂苷单体Rb_1的干预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梦晓 宋张娟 +4 位作者 马迎春 宋冬 黄林静 唐兰兰 王万铁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0-1635,共6页
该实验旨在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b。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的作用及其与p38MAP雕号通路的关系。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取第2~5代细胞,随机分为五组: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1%02,6%C02)组... 该实验旨在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b。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的作用及其与p38MAP雕号通路的关系。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取第2~5代细胞,随机分为五组: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1%02,6%C02)组(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8mg/mLRbl组(RbL组)、低氧高二氧化碳+40mg/mLRbl组(RbM组)、低氧高二氧化碳+100mg/mLRb1组(RbH组)。孵育24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p38MAP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38MAPK基因的表达水平。p-p38MAPK蛋白在N组表达弱阳性:较之H组,Rbl干预组(RbL、RbM、Rbn组)表达均不同程度减弱,以RbM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妒〈0.01);p38MAPKmRNA在N组表达较弱;与H组相比,RbL、RbM和RbH组中p38MAPK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以RbM组最为显著俨〈0.01)。上述结果表明,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介导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三七皂苷单体Rbl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高二氧化碳 肺动脉高压 P38MAPK信号通路 三七皂苷单体Rb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