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游戏化不插电的计算思维活动课堂研究
1
作者 冯祖扬 朱彩凤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第19期109-111,共3页
在无机环境下,开展不插电的计算思维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编程教学。文章分析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生学习数据,采用假设论证、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不插电编程教学对于学生计算机科学知识、计算思维和编程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揭... 在无机环境下,开展不插电的计算思维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编程教学。文章分析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生学习数据,采用假设论证、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不插电编程教学对于学生计算机科学知识、计算思维和编程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编程学习的成效与性别无关,而数学能力的高低与之有非常大的相关性。对不插电的计算思维活动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机制,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 不插电 计算思维 计算机科学 编程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指挥棒”的导向价值——借助命题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2
作者 来晓春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1年第1期79-82,共4页
测试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往往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命题的形式、内容、关注点常常会成为教师今后教学的导向。教研员一般都是区域内学科评价检测的命题者,同时也是学科教学的引领者,工作中将两者有机整合,可以借助命题充分... 测试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往往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命题的形式、内容、关注点常常会成为教师今后教学的导向。教研员一般都是区域内学科评价检测的命题者,同时也是学科教学的引领者,工作中将两者有机整合,可以借助命题充分发挥测试的导向作用,引领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具体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通过对常规题目进行变式改编内容,引导教师从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走向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通过挖掘题目的多元价值,引导教师从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走向关注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通过强调辨析命题方式,引导教师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走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 思维灵活 经验积累 学习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习课教学当彰显“新”意——兼评两节《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
3
作者 顾志能 《教育视界》 2024年第23期67-68,共2页
好的复习课,学生既能巩固旧的知识,又可得到新的收获。要教好复习课,可在四个方面彰显“新”意:教学目标上挖掘新的内涵,学习材料上体现新的元素,教学过程中组织新的探究,学教方式上展现新的面貌。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 学教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成为教学常态
4
作者 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4年第11期1-1,共1页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理念。自2001年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至2011年进一步强调“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再到2022年指...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理念。自2001年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至2011年进一步强调“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再到2022年指出“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教育的焦点越发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亦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情境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 数学探究 教育理念 教学常态 逐步提升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实践作业的目标、内容与评价
5
作者 胡耿民 彭喜盈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4年第11期43-47,共5页
单元实践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主要形式,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从目标、内容、评价三个维度出发,基于核心素养建构横纵联合的单元实践作业目标体系,基于学力融通设计螺旋上升的单元实践作业内容梯度,基于以评... 单元实践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主要形式,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从目标、内容、评价三个维度出发,基于核心素养建构横纵联合的单元实践作业目标体系,基于学力融通设计螺旋上升的单元实践作业内容梯度,基于以评促学完善合力闭环的单元实践作业评价机制,系统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单元实践作业,从而提升作业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实践作业 作业设计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算算法和算理切勿混淆
6
作者 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4年第4期63-64,共2页
笔者近期连听了几节口算课,发现多位授课教师对口算算法和算理的认识不清晰,导致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出现明显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具体课例,对口算中的算法和算理作一些详细说明,期待能引起一线教师的思考。一算法,即计算的方法,也就是怎... 笔者近期连听了几节口算课,发现多位授课教师对口算算法和算理的认识不清晰,导致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出现明显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具体课例,对口算中的算法和算理作一些详细说明,期待能引起一线教师的思考。一算法,即计算的方法,也就是怎么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教师 算理 课例 口算 设计及实施 多位授课教师 对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真实情境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晓燕 顾娟 +3 位作者 顾志能 陈晶 孔令春 沙国祥 《教育视界》 2023年第29期11-21,共11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一年多来,教师对其中一些理念、概念、内容要求和教学方式等仍然不易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少困惑、疑问和误区,这给新课标落实带来了困难。7月28日、8月5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一年多来,教师对其中一些理念、概念、内容要求和教学方式等仍然不易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少困惑、疑问和误区,这给新课标落实带来了困难。7月28日、8月5日,《教育视界》编辑部组织了两次线上数学沙龙,邀请了大学、小学和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几位教师,聚焦“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真实情境”,针对情境教学实践中具体存在的问题,从真实情境的内涵、价值、创设和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讨,现整理出来,以期对读者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真实情境 新课标下 情境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方式 教学实践 理解和把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整体建构 素养有效提升——六年级“图形的运动(练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兴谱 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2年第11期23-27,共5页
不少学生到六年级总复习时,还不能清楚地认识轴对称也是图形的运动方式。教师可创设合适情境,开展综合练习,巧妙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轴对称是一种运动,实现轴对称、平移、旋转三个知识的整体建构,并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 不少学生到六年级总复习时,还不能清楚地认识轴对称也是图形的运动方式。教师可创设合适情境,开展综合练习,巧妙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轴对称是一种运动,实现轴对称、平移、旋转三个知识的整体建构,并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空间观念、创新意识等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的运动 练习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轴对称彰显“运动”本色——小学“轴对称”知识的内容分析与教学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顾志能 倪森鹤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2年第11期9-14,27,共7页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涉及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缩小)等知识。学生不把轴对称看作是图形运动的方式,是因为受到相关数学名词的干扰和教材编排带来的影响。教师要准确把握轴对称知识的数学本质,基于现有教材创新教学思路,初次教...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涉及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缩小)等知识。学生不把轴对称看作是图形运动的方式,是因为受到相关数学名词的干扰和教材编排带来的影响。教师要准确把握轴对称知识的数学本质,基于现有教材创新教学思路,初次教学时引入“翻折”,再次教学时强调“找点”,综合练习时引导“建联”。如此,能让轴对称知识的教学彰显本质,并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深刻理解,实现认知的切实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 翻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看“教参”是极重要的事
10
作者 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3年第1期103-104,共2页
最近,在一次区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位年轻教师上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推理”教学。年轻教师,有理念,会动脑,敢创新。教学活动情境新颖有趣,过程生动活泼。课后交流时,我鼓励了他创新求变的教研精神,但更多地是向他建议“要理解教材,把... 最近,在一次区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位年轻教师上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推理”教学。年轻教师,有理念,会动脑,敢创新。教学活动情境新颖有趣,过程生动活泼。课后交流时,我鼓励了他创新求变的教研精神,但更多地是向他建议“要理解教材,把握内涵,不要盲目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颖有趣 创新求变 教研活动 人教版教材 教参 年轻教师 理解教材 课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要充分且有效
11
作者 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3年第3期63-64,共2页
在一次教研员下校调研活动中,听了一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的教学课,教学效果总体不错。但是,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在概念教学中的“感知”环节,若能在教学理论的指引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就会获得... 在一次教研员下校调研活动中,听了一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的教学课,教学效果总体不错。但是,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在概念教学中的“感知”环节,若能在教学理论的指引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就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学片段】1.情境引入,初步感知。(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白萝卜图片和胡萝卜图片,并提出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在白萝卜图片上圈画,引导学生理解“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2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2倍”(如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员 初步感知 师生交流 情境引入 白萝卜 人教版教材 概念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懂教材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12
作者 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3年第5期63-64,共2页
在一次教研员到学校随堂听课的活动中,有两位年轻教师同上一个内容。她们准备充分,课堂上也很投入,教学任务都能按计划在40分钟内完成。但遗憾的是,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以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请先看人教版教... 在一次教研员到学校随堂听课的活动中,有两位年轻教师同上一个内容。她们准备充分,课堂上也很投入,教学任务都能按计划在40分钟内完成。但遗憾的是,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以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请先看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内容。其中,例1(1)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如图1);例1(2)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口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员 人教版教材 教学有效 年轻教师 口算 读懂教材 教学重点 教学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括号的算式怎么读?
13
作者 顾志能 《教育视界》 2022年第35期73-74,共2页
下面的算式,您会怎么读?12×(5+3)。读法1:12乘小括号5加3小括号——读出括号。读法2:12乘5与3的和——不读出括号。也许您会说,读法1是“土读法”,得按照读法2才严谨、规范。但采用读法1的又会觉得很冤——这么读为什么就不行呢?... 下面的算式,您会怎么读?12×(5+3)。读法1:12乘小括号5加3小括号——读出括号。读法2:12乘5与3的和——不读出括号。也许您会说,读法1是“土读法”,得按照读法2才严谨、规范。但采用读法1的又会觉得很冤——这么读为什么就不行呢?怎么读含有括号的算式,一直以来是小学(尤其是第一、第二学段)数学教师纠结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师 读法 括号 算式 第二学段 小学 读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法更分明 教学更合理
14
作者 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3年第10期63-64,共2页
笔者一次下校随堂听课,连听了4节都是计算课,有2节还是同一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在听课后与教师的交流中,笔者发觉计算教学有个“要点”,值得提出来和大家分享。请大家先细细品读一个“口算除法”的教学片段,并... 笔者一次下校随堂听课,连听了4节都是计算课,有2节还是同一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在听课后与教师的交流中,笔者发觉计算教学有个“要点”,值得提出来和大家分享。请大家先细细品读一个“口算除法”的教学片段,并想一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什么亮点,有什么不足?【教学片段1】教师创设情境: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手工纸 计算课 创设情境 计算教学 教学片段 口算除法 随堂听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慎对“笔算式口算”
15
作者 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1年第12期60-62,共3页
“笔算式口算”是学生做口算题时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违口算该有的教学价值,需要慎对。学生喜欢“笔算式口算”,跟教材的编排、师生的心理等有关。口算教学,新授课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练习要关注形式,加强引导;测评要合理开展,注... “笔算式口算”是学生做口算题时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违口算该有的教学价值,需要慎对。学生喜欢“笔算式口算”,跟教材的编排、师生的心理等有关。口算教学,新授课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练习要关注形式,加强引导;测评要合理开展,注重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算式的口算 口算 心算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为基”到“素养为本”
16
作者 蒋徐巍 顾志能 +7 位作者 钟立 王娟 吴新江 吴晶晶 潘青青 张萍 杨维芳(整理) 林佳蓉(整理) 《小学数学教师》 2025年第3期47-50,共4页
一、教者聊课蒋徐巍:请两位上课老师聊一聊对方的课有什么亮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吴晶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沈括小学):潘老师的这堂课,以其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长方体特征的机会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更深刻。其中... 一、教者聊课蒋徐巍:请两位上课老师聊一聊对方的课有什么亮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吴晶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沈括小学):潘老师的这堂课,以其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长方体特征的机会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更深刻。其中,尤为亮眼的环节是“至少留下几个部分就能还原出长方体”的逆向操作这一环节通过破坏长方体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让他们对长、宽、高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进一步加深了对棱与面之间关系的理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些材料,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施过程 堂课 教学材料 逆向操作 杭州市余杭区 长方体 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原文传递
深夜,那残缺的书页
17
作者 顾志能 《小学数学教师》 2025年第3期81-83,共3页
那是去年寒冬的一个晚上,夜已很深,我还在网络上搜索资源。反复搜索无果,让我倍感疲劳和失望。哎!白耗了一个晚上。就在我点开最后一个网页,随手往下一拉,想着就此关机休息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张残缺的书页图片,被撕去的书页下面赫然显示... 那是去年寒冬的一个晚上,夜已很深,我还在网络上搜索资源。反复搜索无果,让我倍感疲劳和失望。哎!白耗了一个晚上。就在我点开最后一个网页,随手往下一拉,想着就此关机休息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张残缺的书页图片,被撕去的书页下面赫然显示着我苦苦寻觅的信息。真是如有神助!那一瞬间,我只觉热血上涌,身体都紧张得颤抖起来。我知道,我所研究的话题又获得了一个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缺 网络 白耗
原文传递
两搭两画:助力特征把握和观念发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与思考
18
作者 陈青萍 顾志能 《教育视界》 2025年第11期78-81,共4页
按照教材编排思路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过程清楚、目标明确,但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通过两次拼搭活动和两次画图活动的创新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关联,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能力基础... 按照教材编排思路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过程清楚、目标明确,但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通过两次拼搭活动和两次画图活动的创新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关联,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能力基础,并获得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两搭两画 空间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算法引问 探教学新路——以两节典型计算课的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志能 《小学教学设计》 2024年第26期16-18,共3页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内容比重是最高的,因此计算课是教师最为熟悉、最有体验的一类课。计算课的基本目标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力素养目标是“发展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如下的教学路径来达成上...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内容比重是最高的,因此计算课是教师最为熟悉、最有体验的一类课。计算课的基本目标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力素养目标是“发展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如下的教学路径来达成上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路径 小学数学 计算课 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 运算能力 实际教学 推理意识
原文传递
运算教学的要点解析与策略推荐
20
作者 顾志能 蒋国芬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9期77-82,共6页
数的运算教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目标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算理、算法的含义不是很清楚,对它们的价值也不是很明晰,导致教学设计及实施时目标模糊、过程紊乱,未能获得运算教学该有的效果。为此,本文对算理... 数的运算教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目标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算理、算法的含义不是很清楚,对它们的价值也不是很明晰,导致教学设计及实施时目标模糊、过程紊乱,未能获得运算教学该有的效果。为此,本文对算理、算法这两个运算的基本元素作一番解析,并介绍运算教学的一些常用策略,希望能带给一线教师们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教师 运算教学 常用策略 要点解析 算理 数的运算 设计及实施 实际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