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下尿路症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湘英 徐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康复期下尿路症状(LUTS)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康复后出院1个月后的脑卒中患者121例,采取Danish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调查各类型LUTS发生情况。选取7个可能影响LUTS发生的因... 目的:观察脑卒中康复期下尿路症状(LUTS)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康复后出院1个月后的脑卒中患者121例,采取Danish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调查各类型LUTS发生情况。选取7个可能影响LUTS发生的因素,按有、无下尿路症状分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下尿路症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21例患者LUTS发生率56%。各类型症状频度的前三位依次为:夜尿(42%)、尿急(39%)、日间尿频(34%)。各类型症状严重性依次为:尿急、夜尿、日间尿频。在至少有一个症状的患者中,LUTS困扰发生率为81%;使困扰发生的前三位症状依次为:夜尿(29%)、尿急(26%)、日间尿频(21%)。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后显示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1—3期、卒中以来有留置导尿史、服用镇痛药物是发生LUT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LUTS较为常见,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可从促进分离运动、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早期积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避免服用镇痛药物等方面进行干预来控制LUT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症状 危险因素 脑卒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han Zasler教授杭州脑外伤会议讲座内容摘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元标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Nathan D Zasler医学博士目前担任的教职包括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系的临床教授、弗吉尼亚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系临床副教授。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脑震荡后遗症的康复》、《获得性脑损伤的医学康复》、《功能性疾病... Nathan D Zasler医学博士目前担任的教职包括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系的临床教授、弗吉尼亚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系临床副教授。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脑震荡后遗症的康复》、《获得性脑损伤的医学康复》、《功能性疾病的康复》,以及《脑外伤医学:原理与实践》等。目前担任《神经康复》杂志主编及多本医学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主要是获得性脑损伤后神经医学问题(尤其是轻型脑损伤、意识障碍),创伤后疼痛(包括头痛、脊源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医学康复 轻型脑损伤 摘要 讲座 会议 杭州 弗吉尼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贺郁琳 徐月花 +1 位作者 汤阿毛 杨湘英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0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急性脑卒中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急性脑卒中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认知能力(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治疗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提升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急性脑卒中 上肢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次髎和会阳穴结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于向华 高维滨 陈丽娜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用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观察患者的残余尿量、尿潴留次数、临床疗效及一年随访复发情况。结果电针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用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观察患者的残余尿量、尿潴留次数、临床疗效及一年随访复发情况。结果电针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有效率为82.8%;尿潴留次数越少,效果越好;复发率低。结论本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尿潴留 电针疗法 次髂 会阳 感应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于向华 张海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认识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变化,评价其认知功...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认识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变化,评价其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头穴丛刺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丽娜 纵亚 +3 位作者 杨加亮 陈天笑 樊振勇 徐琳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减重组30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减重组30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训练 偏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