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途经下管腔内超声及细胞刷对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平 张皞 +4 位作者 张筱凤 张啸 吕文 范震 黄海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途经下管腔内超声及细胞刷对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72例临床可疑恶性胆管狭窄患者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接着行术中管腔内超声(IDUS),再行胆道细胞刷刷检送病理检查,对单一检... 目的探讨内镜途经下管腔内超声及细胞刷对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72例临床可疑恶性胆管狭窄患者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接着行术中管腔内超声(IDUS),再行胆道细胞刷刷检送病理检查,对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胆管恶性狭窄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作对比分析。结果与ERCP相比,IDUS在敏感性,阳、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而细胞刷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上优势明显(P〈0.05);IDUS与细胞刷相比,各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IDUS与ERCP+细胞刷相比,各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联合IDUS及细胞刷在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上优势明显(P〈0.05),在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RCP过程中联合IDUS及细胞刷有助于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管腔内超声 细胞刷 胆管恶性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林世东 张燕 蔡兆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辅酶QIO胶囊。观察两组的疗效、血浆脑钠肽水平、心室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情况和心肌酶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联合组无效、有效、显效例数分别为8、24、25例,对照组为12、26、19例,秩和检验显示,两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脑钠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6rain步行试验增加明显,且联合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可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减轻心脏工作负荷,明显改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泛醌 酒精性心肌病 心室功能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皞 黄平 +5 位作者 张筱凤 吕文 范震 黄海涛 楼颂梅 王霞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EUS-RV)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CP不成功后改为EUS-RV治疗。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术后1周及1个月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EUS-RV)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CP不成功后改为EUS-RV治疗。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术后1周及1个月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12例患者均通过超声内镜穿刺成功,经胃穿刺者8例,经十二指肠穿刺4例,成功率为100.00%;术后1周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改善,并发症发生率8.33%;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20.68±5.76)d;平均生存期为224 d。结论 EUS-RV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莉丽 沈建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羟乙基淀粉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联合...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羟乙基淀粉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静脉点滴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治疗7、14 d后,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进行评分,采用Rankin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后3、6个月时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良好率为84.21%,对照组良好率为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对照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Rankin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阿托伐他汀 分水岭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蕾 王晓蕾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1月22日—2月20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由120急救车转入内科继续治疗的25例患者。对25例集中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进行观察,给予规范治疗,实施... 目的观察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1月22日—2月20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由120急救车转入内科继续治疗的25例患者。对25例集中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进行观察,给予规范治疗,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消毒隔离与防护、一般护理、加强监测、药物的治疗与护理、中医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25例患者中发热21例,咳嗽、咳痰13例,乏力、肌肉酸痛7例,胃纳差12例,腹泻5例,胸闷12例,头痛5例。23例胸部CT示两肺单发或散在多发的多叶段的高密度斑片状磨玻璃影,2例出现了实变影和支气管充气征等。25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均达治愈标准并予以出院,1个月后随访未出现复发。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初期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发热、咳嗽、胃纳差、恶心、腹泻,部分患者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护理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不仅避免了自身感染风险,而且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情观察 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胶联合金属夹治疗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2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章復龙 朱元东 +7 位作者 徐晶 谢欣城 吴乾能 薛海华 方蕾 周丹 金指望 施言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胃镜下组织胶联合金属夹治疗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胃镜下组织胶联合金属夹治疗肝硬化IGV1型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1患者治疗均顺利完成,第... 目的探讨胃镜下组织胶联合金属夹治疗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胃镜下组织胶联合金属夹治疗肝硬化IGV1型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1患者治疗均顺利完成,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复查胃镜,胃底静脉曲张明显减少,无明显大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组织胶联合金属夹治疗肝硬化IGV1型具有临床意义,可为临床处理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胶 金属夹 胃底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_(12)炎性因子及神经因子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莉丽 罗涟 +1 位作者 李昆 周佳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67-69,共3页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已达到200/10万,且年龄越大,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2].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变化快,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虽可进行准确诊断,但...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已达到200/10万,且年龄越大,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2].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变化快,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虽可进行准确诊断,但无法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因此寻求有效、简便的血清检测指标对辅助判断病情变化具有重要意义[3,4].相关研究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叶酸(FA)、维生素B12(B12)通过参与"叶酸循环"而对Hcy的代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FA、VitB12也可能间接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改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维生素B12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检测分析 神经因子 炎性因子 高同型半胱氨酸 VIT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瑩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492-493,共2页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病例,入选病例随机、开放进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吸氧、止咳化痰、解痉...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病例,入选病例随机、开放进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注射用莫西沙星0.4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持续静脉滴注7~10d;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0.3g静脉滴注,每12h 1次,疗程7~10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7.50%出现了不良反应与对照组1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症状均轻微,未停药,均在疗程结束后缓解,全部病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联合弥可保治疗大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莉丽 郑婉珍 《海峡药学》 2013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弥可保治疗奥沙利铂化疗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大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肿瘤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92例奥沙利铂化疗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大肠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弥可保治疗奥沙利铂化疗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大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肿瘤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92例奥沙利铂化疗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大肠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弥可保治疗,而B组则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弥可保治疗,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78%)明显高于A组的(65.22%),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弥可保治疗大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用弥可保,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病变 氢溴酸西酞普兰 弥可保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10
作者 蒋雨虹 郑丽平 +1 位作者 陆敏 俞海燕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年第4期479-480,共2页
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至今,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手段,核苷(酸)类似药物(... 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至今,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手段,核苷(酸)类似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2]。本次研究对76例采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病毒治疗 心理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药物 阿德福韦酯 调查结果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皞 黄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7-778,共2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量大、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危及患者生命,病死率可达40%以上。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大多数患者对食管静脉套扎、硬化及组织胶注射治疗等较为认...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量大、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危及患者生命,病死率可达40%以上。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大多数患者对食管静脉套扎、硬化及组织胶注射治疗等较为认可,目前内镜治疗已成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救治方案心。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三明治(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法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套扎术 注射治疗 组织胶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疗效观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曲张静脉破裂
原文传递
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金标 罗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7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实施传统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早期实施多次...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7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实施传统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早期实施多次少量经口进水以及肠内营养剂。比较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C-反应蛋白、Ig A、Ig G、Ig M等免疫学指标,比较转铁蛋白(TRF)等营养学指标及两组SF-36生存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224,P=0.006;t=5.851,P=0.009);术后7 d观察组CRP、Ig A、Ig G、Ig M、CD4^+、CD4^+/CD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9 d TRF、ALB、PAB均优于对照组(t=6.114,P=0.005;t=4.267,P=0.019;t=7.885,P=0.001);观察组SF-36总分为78.41±7.55,高于对照组的71.17±6.34(t=4.221,P=0.018)。结论:早期经口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结直肠肿瘤 免疫功能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莉丽 邵森 方天富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3期409-410,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选取45岁以下青年及60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90例,比较其性别、不良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中风家族史、临床症状、CT及MRI影像学改变、心理反应、转归的差异。结果青年组男性占65.56%...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选取45岁以下青年及60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90例,比较其性别、不良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中风家族史、临床症状、CT及MRI影像学改变、心理反应、转归的差异。结果青年组男性占65.56%、存在不良生活方式64.44%、中风家族史24.44%、病变基底节区80.00%、不良心理反应55.56%高于老年组的53.33%、10.00%、52.22%、35.56%(P<0.05);青年组静止发病22.22%、意识障碍11.11%、神经系统功能评分(18.12±7.98)、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4.44%、住院时间(15.19±4.50)d、死亡1.11%低于老年组的66.67%、41.11%、(24.40±6.24)、31.11%、(20.40±6.27)d、11.11%;2组基础疾病66.67%vs 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常见,具有相应临床特点,应予积极治疗,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青年 临床特征 预防
原文传递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晓平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9期1523-1524,共2页
目的思美泰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治疗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郁积,然而其对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疗效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 目的思美泰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治疗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郁积,然而其对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疗效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各100例,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接受思美泰片剂500 mg,2次/d,持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7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经思美泰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ST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思美泰治疗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美泰 酒精性肝硬化 乙型病毒性肝硬化 肝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