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X线摄影术结合螺旋CT在腰椎真假性滑脱诊断鉴别及疗效判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强 李如雪 叶凤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2935-2937,共3页
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可分为腰椎真性滑脱和腰椎假性滑脱[1]。前者多因腰椎椎弓峡部裂或先天发育不良致椎体滑移,后者一般是退行性滑脱,多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所致,两者均以腰痛等症状入院,但其治疗方... 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可分为腰椎真性滑脱和腰椎假性滑脱[1]。前者多因腰椎椎弓峡部裂或先天发育不良致椎体滑移,后者一般是退行性滑脱,多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所致,两者均以腰痛等症状入院,但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截然不同[2,3]。因此认为寻找一种准确的检查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关于腰椎滑脱检查主要以影像学为主,包括数字化X线摄影术(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先天发育不良 疗效判断 数字化X线摄影术 腰椎退变 诊断鉴别 退行性滑脱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对脊椎结核与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强 李如雪 +1 位作者 王大川 于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4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螺旋CT对脊椎结核与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6月30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脊椎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过程中是否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 目的分析螺旋CT对脊椎结核与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6月30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脊椎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过程中是否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确诊率和常规CT与螺旋CT对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的诊断表现。结果使用螺旋CT进行检查的观察组的脊椎肿块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脊柱结核诊断中,螺旋CT对于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椎体改变、死骨形成等诊断方面均优于常规CT;在脊柱肿瘤诊断方面,螺旋CT在骨质破坏、骨性椎管受累、椎旁软组织受累等诊断出例数及比率均多于常规CT。结论螺旋CT可以大幅增加脊椎结核与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且不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脊椎结核 脊椎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检查对肝脏囊性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如雪 徐宏庆 +2 位作者 王志强 王大川 张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630-631,共2页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问我院收治的肝脏囊性转移瘤患者CT和MR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肝脏瞧性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肝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肾癌的CT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玲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0期1114-1115,共2页
关键词 囊性肾癌 CT诊断 病理证实 囊性病变 表现特点 诊断水平 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
5
作者 孔祥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5期2389-2389,共1页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曾做过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PVNS病例进行总结。结果发生在膝关节4例,踝关节1例,腕关节1例,病变可以是弥漫性的或结节样的,在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上...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曾做过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PVNS病例进行总结。结果发生在膝关节4例,踝关节1例,腕关节1例,病变可以是弥漫性的或结节样的,在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上均以低信号为主。结论 MRI对PVNS具有特征性的表现,能准确评价关节累及范围,是诊断本病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磁共振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志强 李如雪 王大川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及磁共振波谱(1H-MRS)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B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价值。方法:选取60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均于急性期、慢性期行MRI及1H-MRS检查,随访1年评价患儿预后。比较各期MRI、1H-MRS的征象,分析其与患儿预后...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及磁共振波谱(1H-MRS)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B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价值。方法:选取60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均于急性期、慢性期行MRI及1H-MRS检查,随访1年评价患儿预后。比较各期MRI、1H-MRS的征象,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1H-MRS、MRI及临床诊断BE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35.00%、25.00%。在急性期苍白球区T1WI呈高信号,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慢性期,T2WI多呈等信号,部分患儿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未见DWI上有特殊改变。1H-MRS表现为NAA/Cr下降,Cho/Cr、Cho/NAA增高;急性期、慢性期苍白球区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患儿,均预后不良。结论:苍白球区T1WI高信号可作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特征性表现,慢性期T2WI高信号预示预后不良,1H-MRS的改变早于MRI,表现为NAA/Cr下降,Cho/Cr、Cho/NAA增高,常规MRI与1H-MRS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率,对其早期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磁共振波谱(1H—MRS) 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