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一群博物馆:“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浙江温州翔宇中学校园博物馆群的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志文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2,共4页
浙江省温州翔宇中学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在校园建设博物馆群,依托博物馆开设各类课程。校园博物馆建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立足本土,连接古今,有限陈列,无限拓展;是物质空间更是精神栖息之所。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考量展品的挑选、展厅环... 浙江省温州翔宇中学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在校园建设博物馆群,依托博物馆开设各类课程。校园博物馆建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立足本土,连接古今,有限陈列,无限拓展;是物质空间更是精神栖息之所。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考量展品的挑选、展厅环境的打造、场馆功能的设置以及博物馆课程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课程 场馆学习 校园博物馆 博物馆课程 翔宇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校园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翔宇未来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卢志文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6年第6期23-25,共3页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亚里士多德说“人皆生而欲知”,杜威说“一切浪费都是由于学校和现实隔离开来”,朱永新老师说“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2012年11月,浙江省永嘉县决定将即将建成的欧北高级中学作为民...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亚里士多德说“人皆生而欲知”,杜威说“一切浪费都是由于学校和现实隔离开来”,朱永新老师说“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2012年11月,浙江省永嘉县决定将即将建成的欧北高级中学作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办学主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举办民办学校,翔宇教育集团在众多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办学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校 实践 事物 美好 校园 综合改革试点 优质教育资源 翔宇教育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书,一辈子的马拉松 被引量:1
3
作者 袁爱国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学习者是离乡别井者,不恋恋不舍地栖息于熟悉的故乡共同体,而是远游他乡,作为一个异邦人,持续地进行他的孤独之旅”——这是十二世纪法国一位修道院附属学校的校长在《学习论》中的叙述。身处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教师,理应也是... “学习者是离乡别井者,不恋恋不舍地栖息于熟悉的故乡共同体,而是远游他乡,作为一个异邦人,持续地进行他的孤独之旅”——这是十二世纪法国一位修道院附属学校的校长在《学习论》中的叙述。身处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教师,理应也是一位“学习者”,一个优秀的读者,不断地与书籍展开内心世界的美好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松 读书 信息时代 内心世界 学习者 共同体 学习论 修道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教学:关注对话与倾听——话题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教学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爱国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4年第11期48-52,共5页
写作是一段旅程,这段旅程,是文化苦旅,也是幸福之旅,其间有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苦痛,也有“凌绝顶”后的喜悦与敞亮。写作教学如果能够引领学生踏上这样的情感之旅、思想之旅,课堂上自然“天光云影共徘徊”,学生的作文也会如渠水一... 写作是一段旅程,这段旅程,是文化苦旅,也是幸福之旅,其间有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苦痛,也有“凌绝顶”后的喜悦与敞亮。写作教学如果能够引领学生踏上这样的情感之旅、思想之旅,课堂上自然“天光云影共徘徊”,学生的作文也会如渠水一样清澈、欢悦、灵动。本课围绕“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热点话题,师生共同回忆时间长河中的生命映像,同时结合流行歌曲视频、歌词等艺术元素,引导学生在对话与倾听的过程中,获取写作素材,借鉴写作技巧,抒发人生感悟,表达内心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话题作文 教学探索 时间 对话 引导学生 内心情感 文化苦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课程选择需要“五维”关照
5
作者 周霞 一丘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5年第7期7-10,共4页
一、初中课程选择的现实追问 美国课程史专家布鲁巴克在系统回顾了西方课程发展的历史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课程发展史上一贯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基本问题无非是:如何选择课程?”课程选择一直是课程发展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课程 初中 五维 在系统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坚 《教师》 2015年第12期60-62,共3页
物理习题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对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做法,指出教师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生活化、实验演示、讨论归纳、讲练结合、板演评议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物理习题课 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措施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步振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6年第2期68-69,共2页
文章选取高中同年级两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优化教学方法和常规教学方法,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措施。结果发现优化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值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层次化教学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与水机:相遇则深相得——《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8
作者 袁爱国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67,共3页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掌握“之”“而”等虚词的用法,能够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全文。2.把握文本个性化写景抒情的特色,体悟作者“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情感意蕴。
关键词 《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文心 词的用法 写景抒情 情感意蕴 “而” “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芬芳
9
作者 方沫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6-76,共1页
淡淡一袭白衣,温柔恬静的栀子花在五月的初夏开了! 夏意渐浓的清晨,散落在墙头院角的栀子树的枝角上便娉婷出一朵朵待放的花蕾。它们是春天结成的茧,是从绿里透出的白,在初夏的早晨破茧成花。它们带着昨夜夜会时的清露,如同刚刚沐浴过... 淡淡一袭白衣,温柔恬静的栀子花在五月的初夏开了! 夏意渐浓的清晨,散落在墙头院角的栀子树的枝角上便娉婷出一朵朵待放的花蕾。它们是春天结成的茧,是从绿里透出的白,在初夏的早晨破茧成花。它们带着昨夜夜会时的清露,如同刚刚沐浴过的处子,将发髻拨过鬓角,露出嫩白的肤色站在枝头,偷偷用眼角窥看着来往的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树 夜会 停辛伫苦 一朵朵 夏意 花语 香蓼 山栀子 身易 离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心的萌动与意象的撷取——以写作课《菁菁校园 抒写诗情》为例
10
作者 袁爱国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5年第5期46-51,共6页
春到校园,行走其间,学生很少能驻足欣赏花容草色,更难得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校团委给每位学生派送了一张校园风光图,让每一位学生给照片配一首小诗。有了这样的契机,我便开设了写作课《菁菁校园抒写诗情... 春到校园,行走其间,学生很少能驻足欣赏花容草色,更难得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校团委给每位学生派送了一张校园风光图,让每一位学生给照片配一首小诗。有了这样的契机,我便开设了写作课《菁菁校园抒写诗情》,试图激发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以及培养其选择、描摹与提炼意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课 校园 诗情 意象 学生写作 诗心 开学典礼 新学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一个“看见”的过程——以写作课《鸟巢的联想》为例
11
作者 袁爱国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5年第2期48-54,共7页
写作,就是写生活、写思想,作家如此,学生亦如此。生活中的风花雪月、人情故事,都需要用慧眼捕捉、用慧心领悟。在写作课《鸟巢的联想》上,我尝试着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深入地联想。
关键词 写作课 联想 鸟巢 引导学生 生活 领悟 慧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溯横联:让思绪走出眼前所见的桎梏
12
作者 胡景成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34期0214-0214,共1页
平时改学生作文,发现学生写作上最大的问题是思路打不开,不善于纵向追溯、横向关联,思绪跳不出眼前所见的圈子,难以从日常生活素材中挖掘比较深刻新颖的立意。我认为让立意深刻新颖有两条路径:一是多角度构思立意,角度新颖了,立意自然... 平时改学生作文,发现学生写作上最大的问题是思路打不开,不善于纵向追溯、横向关联,思绪跳不出眼前所见的圈子,难以从日常生活素材中挖掘比较深刻新颖的立意。我认为让立意深刻新颖有两条路径:一是多角度构思立意,角度新颖了,立意自然也就新颖深刻了;二是打开视野,去关注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于是,我试着上了一堂作文课,意图帮助学生学习从纵横两个方向打开思维的闸口,形成一定的思维图式,学会从日常生活素材中挖掘比较深刻新颖的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态 共时态 关联 纵溯横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研究
13
作者 陈活泼 《东西南北(教育)》 2018年第17期236-236,共1页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关注最后的学习结果、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关注最后的学习结果、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等问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内容、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以改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具体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高效的教学准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改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艺术
14
作者 赵晓龙 《成功》 2018年第13期142-142,共1页
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问题情境是思维的本源。本文诠释了问题情境的内涵要素,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重点论述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与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 问题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高考呼唤彩色试卷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瑛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49,共2页
高考地理非常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表述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其中,地理表述主要包括... 高考地理非常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表述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其中,地理表述主要包括景观图、地图、GIS图、统计图表、原理过程示意图等几大类,这些图表表达准确与否往往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高考地理 试卷 彩色 统计图表 语言形式 景观图 GIS
原文传递
培养计算思维的高中Python课程的教学思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元聪 《高考》 2022年第16期129-131,共3页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更是“互联网+”时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Python课程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笔者在研习《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更是“互联网+”时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Python课程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笔者在研习《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的基础上,阐述了计算思维的含义,并结合Python课程的本质特征与班级内学生的认知需求,探讨了高中Python课程的教学思路,推动计算素养切实贯穿Python课程课堂的各环节,为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高中Python课程 教学思路
原文传递
乡土地理原创试题
17
作者 罗瑛 李树广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4,共2页
人文地理的学习分两最境界:第一蓖境界为能够枚举生活中的鲜活案例,使课本上抽象的学科原理变得立体、生动;第二重境界为能够探讨生活中尚未解释的地理现象。
关键词 乡土地理 试题 原创 人文地理 地理现象 生活 学习 学科
原文传递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品鉴人文地理佳作《应用区位论》
18
作者 罗瑛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1,共1页
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新教师通过一两轮的教学实践,自然地理教学便可得心应手;而人文地理教学,往往十年八载之后,感觉还是在隔靴搔痒。一方面,陷入脱胎于专业论文的模拟试题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基于真实世界... 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新教师通过一两轮的教学实践,自然地理教学便可得心应手;而人文地理教学,往往十年八载之后,感觉还是在隔靴搔痒。一方面,陷入脱胎于专业论文的模拟试题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基于真实世界地理现象的追问,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究其原因,自然地理理科特性较为明显,一旦理清逻辑框架,脉络便井然有序。而人文地理,特别是城市与产业活动,牵涉区位分析,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需要教师密切关注现实案例,才能把握区位分析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区位论 应用 佳作 品鉴 活水 源头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小议“逆温”——谈一道经典试题的定义错误
19
作者 罗瑛 钱海林 康同杰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1,共2页
近年来,雾霾天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形成关联较大的“逆温”现象,也频频出现在高考中,成为命题的素材。不过,笔者却发现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对“逆温”现象的定义存在很大纰漏。例如,有些教辅给出的定义是:“1.海拔上升,气... 近年来,雾霾天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形成关联较大的“逆温”现象,也频频出现在高考中,成为命题的素材。不过,笔者却发现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对“逆温”现象的定义存在很大纰漏。例如,有些教辅给出的定义是:“1.海拔上升,气温升高。2.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摄氏度。这就是逆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义 试题 道经 海拔 气温
原文传递
消解无谓沟通
20
作者 邱华国 《当代教育家》 2015年第5期44-45,共2页
学校宿舍拐角处多了一个"吐槽墙",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上面发牢骚,可能有人会觉得这都是负能量。但是我认为,一个学校能够出现吐槽墙,这本身是最大的正能量。沟通真的很重要吗?当然重要!不然的话我们就没必要专门组织一个板块来... 学校宿舍拐角处多了一个"吐槽墙",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上面发牢骚,可能有人会觉得这都是负能量。但是我认为,一个学校能够出现吐槽墙,这本身是最大的正能量。沟通真的很重要吗?当然重要!不然的话我们就没必要专门组织一个板块来谈沟通问题。然而,是不是所有沟通都重要?我把沟通分两种,一种叫有意义的沟通,还有一种叫无谓的沟通。言下之意,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努力消除无谓的沟通。昨天在宾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问题 言下 杰克·韦尔奇 中层干部 校级领导 告诉我 课程结构 北海道大学 大管家 高考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