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_(2)CO_(3)/KOH协同醇解废弃涤纶纺织品及其制备再生DMT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斌杰 朱子旭 +3 位作者 官军 吕维扬 王秀华 姚玉元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7,共10页
废弃涤纶纺织品囤积量逐年上升,而对废弃涤纶纺织品的综合利用回收率却较低。化学法回收中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法是一种回收废弃涤纶纺织品的方法,然而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工艺过程中存在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乙酯(BHET)单体产率低、低... 废弃涤纶纺织品囤积量逐年上升,而对废弃涤纶纺织品的综合利用回收率却较低。化学法回收中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法是一种回收废弃涤纶纺织品的方法,然而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工艺过程中存在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乙酯(BHET)单体产率低、低聚物含量高的问题。文章采用K_(2)CO_(3)/KOH协同醇解废弃涤纶纺织品,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醇解工艺参数,通过甲醇酯交换法制得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研究了K_(2)CO_(3)/KOH协同醇解对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OH添加量的增加,醇解产物中BHET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KOH的添加量达到2%时,BHET含量达到最高70.2%。同时,优化后的醇解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120 min、K_(2)CO_(3)质量分数2.0%、KOH质量分数2.4%。此时BHET的收率为73.1%;醇解产物与甲醇酯交换得到再生DMT产率为80.1%,通过减压升华纯化后得到再生DMT含量高于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涤纶纺织品 K_(2)CO_(3)/KOH协同醇解 酯交换 减压升华 再生D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类芬顿技术在分离膜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焦卓 李成才 +2 位作者 刘国金 朱海霖 郭玉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190,共9页
非均相类芬顿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均相芬顿受困于低pH和含铁污垢累积的问题,且易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制备出高效、应用环境广泛的自清洁膜。文中将国内外类芬顿膜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将其概括为“催化剂-铸膜液共混”成膜和“后负载催化... 非均相类芬顿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均相芬顿受困于低pH和含铁污垢累积的问题,且易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制备出高效、应用环境广泛的自清洁膜。文中将国内外类芬顿膜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将其概括为“催化剂-铸膜液共混”成膜和“后负载催化剂”成膜两大类方法,介绍了各自优缺点,并详细概括了类芬顿膜在各类废水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最后对类芬顿膜的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类芬顿 分离膜 类芬顿膜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布谷鸟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
作者 吕炜彬 何利力 郑军红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近年来,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系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在减少物流配送成本、提高服务响应效率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针对供应链环节中因多源多点造成的配送成本增加、库存周转率低等痛点,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近年来,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系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在减少物流配送成本、提高服务响应效率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针对供应链环节中因多源多点造成的配送成本增加、库存周转率低等痛点,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布谷鸟算法用于解决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该算法在传统的布谷鸟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将两者有效地组合起来进行求解,并在求解过程中增加自适应参数,以避免出现局部最优现象,增加全局搜索能力。实验表明,相较于其他启发式算法,在解决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上,改进布谷鸟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加快求解速度,提高库存周转次数,为企业物流的预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布谷鸟算法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自适应参数 库存周转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降膜增黏反应过程模拟
4
作者 陈世昌 曹峻华 陈文兴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物料参数,考察了PET分子量与端基量等品质指标随降膜增黏反应进程的变化,讨论了降膜反应器内温度和压力对聚合产物分子量与端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增黏反应的进行,可顺利得到特性黏度为1.0 dL/g以上、端羧基量为16 mmol/kg的产品;所建立的降膜反应器模型能够对增黏效果进行灵敏分析,高温低压有利于提升增黏反应效率,但过低的压力导致高黏熔体变得难处理和转移,且会增加设备成本和提高工艺精确控制的难度,温度过高则会显著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对降膜反应器选择压力为0.1 kPa左右、温度区间为285~290℃进行工艺参数调优,采用优化后的连续生产工艺流程最终反应器出口PET的分子量在39000 g/mol左右;模拟结果与工业生产值吻合,可运用于分析降膜增黏反应技术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液相增黏 反应器 缩聚 过程模拟 缩聚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
5
作者 陈鑫磊 郑军红 +1 位作者 金耀 何利力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针对现有基于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重照明方法存在纹理噪点、重照明质量不足及特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球面高斯函数和多层感知机,分别模拟环境直射光和服装表面间的间... 针对现有基于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重照明方法存在纹理噪点、重照明质量不足及特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球面高斯函数和多层感知机,分别模拟环境直射光和服装表面间的间接反射光,以构建一个精准的入射光场;接着通过引入梯度引导平滑策略,优化从特征空间中提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的过程。最后,利用简化的反射率方程,结合入射光场、双向反射分布模型及特征空间,成功地渲染出高质量的服装重照明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服装纹理噪点,显著降低了服装重照明的失真现象。相较于先进方法,该方法在生成服装新视角图像方面,各项评估指标的平均提升约9.922%;在服装重照明结果方面,各项评估指标的平均提升约4.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张量辐射场 特征空间 服装重照明 3D维重建 图像生成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色素光敏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织物中的变色性能
6
作者 鲁辉 蔡钦泽 +3 位作者 张国庆 周岚 刘国金 邵敏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为解决光敏变色染料颜色变化单一且局限于无色与有色可逆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宽光敏变色染料显色范围的方法。以光敏变色染料螺噁嗪和相变溶剂硬脂酸丁酯复配物作为初始芯材,以酸性染料作为扩展染料,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 为解决光敏变色染料颜色变化单一且局限于无色与有色可逆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宽光敏变色染料显色范围的方法。以光敏变色染料螺噁嗪和相变溶剂硬脂酸丁酯复配物作为初始芯材,以酸性染料作为扩展染料,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多元色素光敏变色微胶囊,并采用丝网印花工艺将其应用在棉织物上。借助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表征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特征官能团和热性能,研究了印花织物的光敏变色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优选螺噁嗪、硬脂酸丁酯与酸性染料的质量比为0.05∶50∶0.1,控制芯壁比为1∶1,制得的微胶囊具有圆球形外观,平均粒径约为3μm,包覆率可达73.4%;该变色微胶囊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可在不同环境温度的紫外和可见光辐照下实现粉红色与蓝色的可逆颜色变化,可赋予织物良好的光敏变色性和变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染料 扩展染料 变色微胶囊 丝网印花 光敏变色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FeSnS_(4)/PES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朱俊杰 刘高峰 +3 位作者 洪馨怡 李成才 朱海霖 刘国金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相转化多孔膜材料具有孔洞多、比表面积大等特性,除了被用作分离膜外,还可充当含油废水处理的载体材料,表现出多用途性。本研究提出将金属硫化物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于聚醚砜(PES)树脂组成铸膜液,经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良好的PE... 相转化多孔膜材料具有孔洞多、比表面积大等特性,除了被用作分离膜外,还可充当含油废水处理的载体材料,表现出多用途性。本研究提出将金属硫化物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于聚醚砜(PES)树脂组成铸膜液,经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良好的PES多孔膜。分析Cu_(2)FeSnS_(4)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能,研究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对Cu_(2)FeSnS_(4)/PES膜孔结构和油水分离效能的影响,并基于Cu_(2)FeSnS_(4)纳米粒子的光芬顿特性探究了Cu_(2)FeSnS_(4)/PES膜的通量恢复性能及Cu_(2)FeSnS_(4)/PES膜对亚甲基蓝染料(MB)染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_(2)FeSnS_(4)/PES膜相比于纯PES膜水接触角由80.31°降低到56.52°;渗透通量提高48.2%,达到321.63 L/(m2·h);油水分离率高达97%。经光芬顿处理的Cu_(2)FeSnS_(4)/PES膜通量恢复率高达93%。此外,Cu_(2)FeSnS_(4)/PES膜对MB的降解效率可在9 min内达到99%。该研究为多功能PES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化 多孔膜 PES Cu_(2)FeSnS_(4) 分离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粘胶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
8
作者 李逢春 孙辉 +2 位作者 于斌 谢有秀 张德伟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为制备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粘胶水刺非织造布(VSN),用稀盐酸对VSN进行预处理后,以1,3,5-三(4-氨基苯基)苯(TAP)和2,6-吡啶二甲醛(DFP)为原料、以乙腈为溶剂、以乙酸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在VSN表面原位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材... 为制备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粘胶水刺非织造布(VSN),用稀盐酸对VSN进行预处理后,以1,3,5-三(4-氨基苯基)苯(TAP)和2,6-吡啶二甲醛(DFP)为原料、以乙腈为溶剂、以乙酸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在VSN表面原位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材料(Pyridine-COF),得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粘胶水刺非织造布(Pyridine-COF/VSN)。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表征了Pyridine-COF/VSN的外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组成,并测试了其吸附性能、循环使用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yridine-COF在VSN纤维表面呈球形结构,粒径为400 nm左右;且制得的Pyridine-COF/VSN对水中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MB和RhB)以及阴离子染料刚果红和甲基橙(CR和MO)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中对RhB吸附效率最高,在染液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吸附温度为25℃、吸附溶液pH值为7的条件下,Pyridine-COF/VSN对RhB的吸附效率可达98.06%,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Pyridine-COF/VSN具有重复吸附使用性能,经6次循环使用后对RhB的吸附效率可保持在64.60%左右;相比于VSN,Pyridine-COF/VSN的拉伸强度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粘胶水刺非织造布 吸附性能 吸附机制 染料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顿氧化技术在膜上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丹 李成才 +3 位作者 刘国金 朱海霖 郭玉海 高达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81,共7页
将芬顿氧化技术应用在膜上,不仅可以解决膜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膜污染问题,而且克服了芬顿试剂不易回收、难以重复利用等缺点,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中综合国内外芬顿催化膜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芬顿催化膜的制备方法及优缺点,并将... 将芬顿氧化技术应用在膜上,不仅可以解决膜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膜污染问题,而且克服了芬顿试剂不易回收、难以重复利用等缺点,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中综合国内外芬顿催化膜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芬顿催化膜的制备方法及优缺点,并将其概括为“一步法”和“两步法”;详细概述了芬顿膜在含油废水、印染废水、医疗废水、焦化废水和农药废水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最后对芬顿膜的进一步应用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顿氧化技术 膜分离 废水处理 制备方法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加张力热处理下尼龙66工业丝的结构性能演变
10
作者 黄鑫鑫 陈康 +1 位作者 殷亚然 张先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为了解在热处理条件下尼龙66工业丝结构与性能的变化机理,使用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多尺度微观结构表征方法,对不同预加张力热处理下尼龙66工业丝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尼龙66工业丝在... 为了解在热处理条件下尼龙66工业丝结构与性能的变化机理,使用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多尺度微观结构表征方法,对不同预加张力热处理下尼龙66工业丝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尼龙66工业丝在短时间热处理中,适当施加一定预加张力可降低非晶区解取向程度,减小在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损失。当预加张力在0.001~0.200 cN/dtex范围内,较小的预加张力不足以对尼龙66工业丝的分子链段运动进行限制,随着预加张力的减少,非晶区分子链段解取向占主导,取向程度较低的非晶区分子链段自由收缩,相比于原样,反式构象含量和片晶厚度均显著减少;尼龙66工业丝α主转变峰温度显著下降,断裂伸长率和Easl-4明显增加,断裂强度与Lase-5显著下降。预加张力在0.200 cN/dtex及以上时,随着预加张力的增加,尼龙66工业丝非晶区链段重排比例大于解取向比例,非晶区链段重排成有序结构,导致反式构象含量增加,进而部分补偿了尼龙66工业丝短时间热处理过程中的性能损失;相比于PA-0.001,片晶厚度和非晶区厚度均有所增加。其中预加张力在0.300 cN/dtex及以上时,随着预加张力的增加,相比于原样,片晶直径呈现减小的趋势,尼龙66工业丝热收缩率为负值,反式构象含量显著增加,断裂强度略有增加,Easl-4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工业丝 热处理张力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热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工业丝在不同负荷下的蠕变响应机制
11
作者 何灏 张迎亮 +3 位作者 刘宸君 殷亚然 陈康 张先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究不同负荷条件下尼龙6工业丝的蠕变性能差异及其形变机理,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红外、双折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尼龙6工业丝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差异和蠕变前后的多层次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龙6工业丝的... 为探究不同负荷条件下尼龙6工业丝的蠕变性能差异及其形变机理,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红外、双折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尼龙6工业丝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差异和蠕变前后的多层次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龙6工业丝的蠕变形变率随着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当蠕变负荷不超过40%平均断裂负荷(ABL)时,样品的弹性回复率和蠕变速率参数基本保持不变,当蠕变负荷大于40%ABL时,样品的弹性回复率明显降低,蠕变速率参数提高。蠕变回复后样品的结晶度、晶区取向和晶粒尺寸等晶区结构参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构变化主要发生在非晶区结构。样品非晶区取向、片晶厚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蠕变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尤其当蠕变负荷大于40%ABL时,蠕变后样品非晶区结构参数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取向程度较低的部分无定形分子链在蠕变负荷的作用下沿纤维轴有序排列生成取向非晶区结构,取向非晶区结构在蠕变负荷撤去后无法完全回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工业丝 蠕变机理 微观结构 WAXD SAX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CO_(3)催化醇解酯交换再生DMT的制备及减压升华提纯
12
作者 李小军 官军 +1 位作者 吕维扬 姚玉元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在醇解-酯交换法回收废旧聚酯纺织品过程中,重金属盐类醇解催化剂易引发环境污染,且强碱性酯交换催化剂NaOH易引起设备腐蚀。为了改善该问题,采用K_(2)CO_(3)催化醇解废旧聚酯纺织品制得醇解产物,以K_(2)CO_(3)为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将醇... 在醇解-酯交换法回收废旧聚酯纺织品过程中,重金属盐类醇解催化剂易引发环境污染,且强碱性酯交换催化剂NaOH易引起设备腐蚀。为了改善该问题,采用K_(2)CO_(3)催化醇解废旧聚酯纺织品制得醇解产物,以K_(2)CO_(3)为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将醇解产物转化为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通过单因素实验协同响应面法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酯交换反应时间、甲醇与醇解产物投料比、催化剂K_(2)CO_(3)添加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再生DMT收率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参数组合,并采用减压升华法对含杂再生DMT进行提纯。结果表明:醇解产物主要成分为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伴含微量BHET低聚体及对苯二甲酸单羟乙酯;酯交换最佳反应参数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18 min、甲醇与醇解产物质量投料比2.13∶1、K_(2)CO_(3)添加量为醇解产物质量的0.94%,该工艺条件下再生DMT实际收率为88.50%;经3次减压升华提纯,再生DMT中2-羟乙基甲基对苯二甲酸酯、对苯二甲酸单甲酯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等杂质均得到有效去除,再生DMT纯度高达9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酯 醇解 酯交换 再生DMT 减压升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MAA)@PDA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白色丝绸光子晶体结构生色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佳佳 向娇娇 +4 位作者 张耘箫 蔡仪新 刘国金 周岚 柴丽琴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为实现白色底色丝绸的结构生色,以黑色的聚多巴胺(PDA)为壳,以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St-MAA))微球为核,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型”P(St-MAA)@PDA微球;并以该微球为结构基元,采用真空辅助过滤方式,在丝绸基底上构筑光子晶体生色结... 为实现白色底色丝绸的结构生色,以黑色的聚多巴胺(PDA)为壳,以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St-MAA))微球为核,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型”P(St-MAA)@PDA微球;并以该微球为结构基元,采用真空辅助过滤方式,在丝绸基底上构筑光子晶体生色结构。考察多巴胺(DA)用量对P(St-MAA)@PDA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分析P(St-MAA)@PDA微球的基本性能,探究PDA层厚度对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的影响,并对白色丝绸上构筑所得P(St-MAA)@PDA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P(St-MAA)微球粒径确定的情况下,随着DA用量的增加,P(St-MAA)@PDA微球的粒径不断增大;制备所得P(St-MAA)@PDA微球分布均匀,球形度及单分散性良好,适宜构筑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当PDA的厚度为3.5~9.0 nm时,P(St-MAA)@PDA微球在白色丝绸上可显现出明显且均匀的光子晶体结构色,且随微球粒径的增大结构色发生红移现象;P(St-MAA)@PDA微球所构筑的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具有优异的稳固性。该研究为白色底色丝绸上光子晶体生色结构的构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丝绸 光子晶体 结构生色 聚多巴胺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彭罗斯铺砌的数字艺术图形生成算法
14
作者 杨璐 金耀 《软件工程》 2025年第3期29-33,共5页
为丰富数字艺术图形的空间结构以及纹理细节的变化形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彭罗斯铺砌的数字艺术图形生成算法。该算法引入具有丰富纹理细节和艺术美感的准规则斑图作为纹理生成模型,将彭罗斯铺砌结构与准规则斑图的着色方法相结合,实现了... 为丰富数字艺术图形的空间结构以及纹理细节的变化形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彭罗斯铺砌的数字艺术图形生成算法。该算法引入具有丰富纹理细节和艺术美感的准规则斑图作为纹理生成模型,将彭罗斯铺砌结构与准规则斑图的着色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图形空间结构的构建与精细着色。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同类算法如周期铺砌的动力系统方法,该方法生成的数字艺术图形展现出4种空间结构的变换,并通过数千种准规则斑图模型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和纹理,具有显著的美学特征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图形 准规则斑图 彭罗斯铺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梳状共聚物增容改性PLA/PBAT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分析
15
作者 邬豪益 朱曜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增强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LA/PBAT)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提高PLA/PBAT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韧性,制备了PBAT接枝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梳状共聚物(BSGE)反应性增容剂,进一步通过反应性挤出的方式制备得到改性PLA... 为增强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LA/PBAT)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提高PLA/PBAT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韧性,制备了PBAT接枝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梳状共聚物(BSGE)反应性增容剂,进一步通过反应性挤出的方式制备得到改性PLA/PBAT共混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BSGE对PLA/PBAT共混材料的化学结构、流变特性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改性PLA/PBAT共混材料热性能,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摆锤冲击试验机测试改性PLA/PBAT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BSGE后,PLA/PBAT共混材料内部形成了双接枝共聚物,双组分共混物的相区结构由明显的海-岛结构转变为共连续相结构,界面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且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346.2%和35 kJ/m^(2),力学性能优异,应力在材料内得以有效传递,充分发挥了PBAT的增韧效果。该研究可为开发高性能PLA/PBAT可降解共混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反应性增容剂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聚酯的化学解聚技术及其高值化产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志阳 官军 +5 位作者 吕维扬 王秀华 陈林江 潘江峰 程强 姚玉元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55-62,共8页
介绍了废弃聚酯的化学解聚方法,以及近年来化学解聚单体下游高值化产品的开发进展。废弃聚酯的化学解聚法主要包括水解法、醇解法、胺解法,醇解法中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技术是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得到高纯度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 介绍了废弃聚酯的化学解聚方法,以及近年来化学解聚单体下游高值化产品的开发进展。废弃聚酯的化学解聚法主要包括水解法、醇解法、胺解法,醇解法中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技术是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得到高纯度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目前废弃聚酯化学解聚法产业化中的主流工艺路线。水解法解聚单体精对苯二甲酸(PTA)能开发高附加值化工中间体、吸附催化多功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偶氮分散染料等;甲醇醇解法产物DMT可制备烃类燃料、光学聚酯、抗菌聚酯等产品;乙二醇醇解法产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可制备不饱和聚酯树脂、阻燃聚氨酯泡沫、水溶性聚酯等材料;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法再生单体DMT纯度高,能开发与原生聚酯媲美的各种差别化、功能性聚酯产品,是制备高附加值聚酯产品最具前途的工艺路线;胺解法的解聚产物更具多样化,可以开发增塑剂、热固性树脂、高性能薄膜等产品。化学解聚技术今后的发展仍需进一步向缩短工艺流程、提高产物收率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向改进,加大功能多元化、品质高端化再生聚酯新材料的开发力度,并重点开发与之配套的实际生产设备,从而真正发挥化学法回收废弃PET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聚酯 化学法解聚 水解法 醇解法 胺解法 再生产品 高附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实化方式对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醇解及酯交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志阳 官军 +3 位作者 顾日强 吕维扬 王秀华 姚玉元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废弃聚酯纺织品的密实化方式是影响聚酯醇解、酯交换过程中反应效率及成本的关键因素。采用强力搅拌摩擦、高温熔融和螺杆加热挤出3种不同密实化方式将废弃聚酯纺织品制成泡料、熔融料和熔融挤出料,使用乙二醇解聚3种废弃聚酯原料,将醇... 废弃聚酯纺织品的密实化方式是影响聚酯醇解、酯交换过程中反应效率及成本的关键因素。采用强力搅拌摩擦、高温熔融和螺杆加热挤出3种不同密实化方式将废弃聚酯纺织品制成泡料、熔融料和熔融挤出料,使用乙二醇解聚3种废弃聚酯原料,将醇解产物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研究不同密实化方式对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醇解及酯交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醇解条件下,泡料、熔融料、熔融挤出料在120 min内分别达到了99.2%、99.0%和98.2%的最大解聚率以及69.7%、68.8%和65.2%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收率,醇解产物的主要成分为BHET及其二聚体,低聚物的含量随着解聚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醇解产物与甲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泡料、熔融料和熔融挤出料的DMT收率在2.5h内分别达到81.2%、76.8%和72.2%,3种酯交换产物经4次甲醇重结晶纯化后DMT的含量均高于99%,能够满足下游高性能再生聚酯产品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再生聚酯行业中选择适宜原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聚酯 密实化 醇解 酯交换 再生D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承天 董廷尉 +4 位作者 付晨昕 余彤倩 徐雨 叶翔宇 王来力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9,共9页
为系统解析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标准,对现行的相关绿色标准进行了统计归类、绿色评价指标梳理和绿色指标限值比对,结果表明:现行的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包括3种限制类标准(取水定额、水污染物排放限额、能耗限额)和5种鼓励类标准(节... 为系统解析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标准,对现行的相关绿色标准进行了统计归类、绿色评价指标梳理和绿色指标限值比对,结果表明:现行的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包括3种限制类标准(取水定额、水污染物排放限额、能耗限额)和5种鼓励类标准(节水型企业评价、绿色工厂评价、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绿色园区评价和绿色供应链评价);前四类标准的评价指标只针对某一方面绿色性能设定要求,后四类标准则为取水量、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在单位产品取水量限额、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限额方面,取水定额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要求最低;在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方面,能耗限额标准、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对于同类产品的限额值差距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服装行业 绿色标准 水耗 能耗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熔融缩聚增黏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涛 王勇军 +4 位作者 林启松 戴钧明 查全亮 吕汪洋 陈文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3-5670,共8页
为解决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长期正常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降解而导致分子量下降的难题,通过熔融缩聚增黏方法实现了PBS分子量的提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特性黏度以及熔体膜厚等对PBS特性黏度、分子量、热性能和流... 为解决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长期正常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降解而导致分子量下降的难题,通过熔融缩聚增黏方法实现了PBS分子量的提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特性黏度以及熔体膜厚等对PBS特性黏度、分子量、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S分子量随熔融缩聚增黏温度升高而升高;220℃反应60min,PBS特性黏度即可从1.049dL/g升至2.072dL/g;PBS初始黏度越低其增黏速率越高;而PBS的熔体膜厚与其增黏反应速率呈反比;PBS特性黏度的升高导致结晶困难,进而使其熔点下降。流变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特性黏度升高,PBS熔体强度与热稳定性均提升,能满足重新加工和使用的需求,通过熔融再聚合方法可有效解决PBS因降解而无法满足其后续加工和使用需求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聚合 聚合物加工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熔融缩聚 热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行业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20
作者 何承天 董廷尉 +3 位作者 李昕 张颖 刘瑞东 王来力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2-86,共5页
为解决纺织行业低碳园区缺少具有行业特点评价方法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构建纺织行业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指标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权重分配和赋分。采用包括基本要求、低碳管理、低碳生产和鼓励性指标... 为解决纺织行业低碳园区缺少具有行业特点评价方法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构建纺织行业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指标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权重分配和赋分。采用包括基本要求、低碳管理、低碳生产和鼓励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明确低碳园区评价的基础条件,又可以体现园区在绿色低碳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基本要求采用一票否决制,重点考核园区是否发生安全污染事故、各类设施是否合法合规等;低碳管理和低碳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打分法考核,低碳管理从低碳规划、组织管理、低碳宣传三个方面对园区低碳建设成效进行考核,低碳生产则考核园区碳排放、生产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发展、审核认证等五个方面;鼓励性指标用于展现园区新、改、扩项目是否首选绿色建筑以及园区内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园区 评价 层次分析法 低碳管理 低碳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