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双极电凝镊联合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建明 李志安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0期1615-1617,共3页
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ngealnerve,RLN)及甲状旁腺(parathyroidgland)损伤是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4%-5.0%,国内报道0.3%-9.0%。近年来,超声刀作为一种既能凝固止血又能切割的手术工具被用... 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ngealnerve,RLN)及甲状旁腺(parathyroidgland)损伤是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4%-5.0%,国内报道0.3%-9.0%。近年来,超声刀作为一种既能凝固止血又能切割的手术工具被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甲状旁腺血管很细,超声刀头较粗,且切割时间较长,易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造成热损伤。双极电凝镊电极很细,适宜处理甲状旁腺的细小血管,有很好的凝闭止血功能。作者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联合高频双极电凝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根治术 高频双极电凝 甲状旁腺 双极电凝镊 喉返神经 手术中 超声刀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拉司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AC方案化疗患者止吐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阮国栋 李志安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6期896-897,共2页
化疗是乳腺癌主要辅助治疗措施之一,但其所引起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肿瘤化疗中引起患者不安的最常见副作用。作者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预防乳腺癌... 化疗是乳腺癌主要辅助治疗措施之一,但其所引起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肿瘤化疗中引起患者不安的最常见副作用。作者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首次行AC方案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并与使用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针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患者 格拉司琼 AC方案 乳腺癌 地塞米松针 止吐 恶心呕吐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叶登峰 李志安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1期2083-2084,共2页
目的分析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尤其是多灶性患者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行不同形式手术。单灶性与多灶性患者分别1284例、46例,颈... 目的分析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尤其是多灶性患者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行不同形式手术。单灶性与多灶性患者分别1284例、4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29.7%、52.2%,侵犯甲状腺包膜发生率分别为9.4%、21.7%。多灶性患者较单灶性患者更容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x^2=8.26,P〈0.05),多灶性患者较单灶性患者更容易出现侵犯甲状腺包膜(X^2=4.68,P〈0.05)。结论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及侵犯甲状腺包膜发生率较高,手术应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单灶性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也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多灶性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分析
4
作者 叶登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592-1593,共2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56例MPTc的临床资料。结果56NMPTC中单纯MPTC27-N,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15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NG)14例,分别占48.2%,26...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56例MPTc的临床资料。结果56NMPTC中单纯MPTC27-N,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15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NG)14例,分别占48.2%,26.8%及25.0%。所有患者均行不同形式手术,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颈淋巴结转移率55.4%(31/56),甲状腺包膜侵犯发生率21.4%(12/56),13例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行颈侧区淋巴结改良清扫术。随访56例,无复发或死亡。结论MPTC常合并其它甲状腺病变,其颈淋巴结转移率及甲状腺包膜侵犯发生率较高,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手术后复发和再次手术的发生。术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多灶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预防乳腺癌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5
作者 钱小英 《海峡药学》 2012年第12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应用氨磷汀及相应护理措施对预防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给予使用氨磷汀治疗并辅以护理。对照组44例给予患者于化疗后使用皮下注射粒生素治疗。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应用氨磷汀及相应护理措施对预防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给予使用氨磷汀治疗并辅以护理。对照组44例给予患者于化疗后使用皮下注射粒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在骨髓抑制程度以及抑制时间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氨磷汀再联合护理措施对预防乳腺癌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护理 乳腺癌 白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淋巴结转移N分级方法对结肠癌的预后比较
6
作者 沈茂荣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淋巴结转移N分级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的预后预测。方法收集78例淋巴结转移结肠癌手术患者,按淋巴结转移数量不同分为pN1组(1-3枚转移)54例和pN2组(≥4枚转移)24例,按站别不同分为Ⅰ站组(沿边缘动脉的结肠旁淋巴... 目的比较不同淋巴结转移N分级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的预后预测。方法收集78例淋巴结转移结肠癌手术患者,按淋巴结转移数量不同分为pN1组(1-3枚转移)54例和pN2组(≥4枚转移)24例,按站别不同分为Ⅰ站组(沿边缘动脉的结肠旁淋巴结转移)40例和Ⅱ站组(沿肠系膜动脉的结肠系膜及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38例,分别计算pN1组、pN2组及Ⅰ站组、Ⅱ站组的3.5年生存率。结果78例淋巴结转移结肠癌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1%(57/78)、65.4%(51/78),其中pN1组和pN2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2/54)、62.5%(15/24)和72.2%(39/54)、50.0%(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Ⅰ站组与Ⅱ站组3、5年生存率[77.5%(31/40)、68.4%(26,38)和67.5%(27/40)、63.2%(24/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结论在淋巴结转移结肠癌中,淋巴结转移数量分级比淋巴结转移站别分级能更好地预测结肠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淋巴转移 淋巴结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