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徐瑜蔚 唐晓洁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4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服用抗血小板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两...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服用抗血小板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两组均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联合生长抑素,均连续治疗5d。比较两组血止情况、凝血功能、血清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4h内血止率[59.5%(25/42)]高于对照组[27.5%(11/40)];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及脑钠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水平,且未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生长抑素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汤舟 王建华 朱建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2期89-91,共3页
目的 探究莫沙必利和帕罗西汀结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浙江省舟山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用莫沙必利和帕罗西汀进... 目的 探究莫沙必利和帕罗西汀结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浙江省舟山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用莫沙必利和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定.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A得分为(8.86±3.15)分,对照组为(16.82±3.24)分;治疗后实验组HAMD得分为(7.18±2.84)分,对照组为(14.47±3.3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莫沙必利和帕罗西汀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总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帕罗西汀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RMS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3
作者 徐汤舟 邱冰峰 +1 位作者 毛吉波 徐骐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 探究改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舟山医院收治的60例R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 探究改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舟山医院收治的60例R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行改良ARMS治疗,对照组行ARMS治疗。记录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根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评估临床疗效。应用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和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估患者的咽喉反流和吞咽情况。比较2组的C反应蛋白(CRP)、IL-6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胃镜检查,对患者的胃食管阀瓣进行Hill分级。应用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HRQL)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于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RSI指数均较低,而MDADI评分均较高,术后1周和2周的血清CRP、IL-6和WBC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6个月的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Ⅰ级占比为46.67%,高于对照组(3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GERD-HRQL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仅对照组出现2例吞咽困难,该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结论 改良ARMS治疗RGERD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术后炎症性应激反应,减少咽喉反流,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改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全面优质护理体会 被引量:28
4
作者 鲁汉锋 潘海燕 +1 位作者 鲍红波 郑晔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738-1740,共3页
结肠息肉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肠道疾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概率,且患者在发病期间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导致结肠癌的病变发生,也可以将结肠息肉视作结肠癌早期病症[1-2].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式为息肉切除,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腹... 结肠息肉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肠道疾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概率,且患者在发病期间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导致结肠癌的病变发生,也可以将结肠息肉视作结肠癌早期病症[1-2].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式为息肉切除,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的广泛运用,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得以实现,为了进一步提升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治疗效果,本文特此展开了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全面优质护理效果的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息肉切除 无痛肠镜 优质护理 治疗效果 腹腔镜技术 肠道疾病 发病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综合护理措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鲍红波 潘海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718-1720,共3页
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高,且复发率高,一定程度增加了治疗困难[1].研究认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不仅与感染因素、免疫异常和遗传因素相关,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也具有密切关联.基于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2].本院对康... 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高,且复发率高,一定程度增加了治疗困难[1].研究认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不仅与感染因素、免疫异常和遗传因素相关,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也具有密切关联.基于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2].本院对康复综合护理措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及免疫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特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综合护理 心理因素 免疫状况 患者 康复 感染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扎联合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徐汤舟 邱冰峰 +2 位作者 徐骐 毛吉波 曲俊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套扎联合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治疗的难治性GERD患者42例,其中21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套扎联合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治疗的难治性GERD患者42例,其中21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套扎联合PECC(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反流次数和时间、症状评分情况、反流发生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最长反流时间、酸反流时间、反流总次数、酸反流次数、非酸性反流次数及弱酸反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2.14±0.12)min比(4.23±1.03)min、(49.22±5.13)min比(60.15±6.21)min、(25.13±2.11)次比(30.53±3.52)次、(8.11±0.63)次比(9.84±0.85)次、(6.11±0.51)次比(8.01±0.72)次、(10.11±1.12)次比(23.14±1.2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GERD健康生命质量量表、反流性疾病问卷及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19±0.42)分比(11.34±1.35)分、(4.15±0.34)分比(10.66±1.63)分、(3.27±0.24)分比(7.51±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液气混合反流、液体反流、气体反流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10.14±1.15)次/24 h比(14.39±1.33)次/24 h、(5.12±0.42)次/24 h比(6.06±0.74)次/24 h、(7.62±0.72)次/24 h比(10.43±1.34)次/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48%(19/21)比57.14%(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结论难治性GERD患者应用套扎联合PECC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反流发生频率和症状评分情况,同时可以降低反流次数和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内镜下贲门缩窄术 体征和症状 消化系统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胆碱酯酶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郗健伟 邱冰峰 +2 位作者 陈伟依 王运发 徐琪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3年第3期334-335,共2页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水平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腹泻型32例,便秘型28例,选取健康体检...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水平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腹泻型32例,便秘型28例,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特征将其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组和对照组。抽取3组受检查者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进行胆碱酯酶水平检测。结果 IBS-D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为(11053±647)U/L,IBS-C组为(8470±538)U/L,对照组为(8721±715)U/L,IBS-D组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IBS-C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C组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胆碱酯酶水平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胆碱酯酶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郗健伟 陈伟依 +1 位作者 王运发 徐琪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18期10-14,共5页
目的 探讨菲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51例NAFLD合并初诊T2DM患者(NAFLD合并T2DM组),与43例单纯NAFLD患者(NAFLD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各组... 目的 探讨菲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51例NAFLD合并初诊T2DM患者(NAFLD合并T2DM组),与43例单纯NAFLD患者(NAFLD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各组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NAFLD合并T2DM组、NAFLD组的体质指数及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7.25±3.16)、(26.31±2.63) kg/m2比(23.12±3.44) kg/m2,43.1%(22/51)、37.2%(16/43)比1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于NAFLD组及对照组[66.7%(34/51)比32.6%(14/43)、8.9%(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AFLD合并T2DM组、NAFLD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高[(5.39±0.85)、(5.12±0.77) mmol/L比(4.11±0.64) mmol/L,(2.77±1.11)、(2.32±1.04) mmol/L比(1.21±0.52)mmol/L,(2.98±0.93)、(2.76±0.78) mmol/L比(2.15±0.57) mmol/L,(48.4±18.9)、(43.3土16.5) U/L比(21.4±13.6) U/L,(46.2±16.7)、(42.1±17.5) U/L比(20.5±12.6) U/L,(1.95±0.93)、(1.26±0.51)咖比(0.71±0.22)mm],高密度脂蛋白胆圆醇(HDL-C)明显降低[(1.01±0.35)、(1.13±0.22)mmol/L比(1.31±0.2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与NAFLD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空腹蛊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P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和NAFLD组[(8.15±1.48) mmol/L比(5.10士1.32)、(5.62±0.88) mmol/L,(13.67±1.59) mmol/L比(7.31±1.25)、(8.64±1.35) mmol/L,(7.03±0.84)%比(5.16±0.72)%、(5.53±0.61)%,(13.32±4.55) mU/L比(6.06±3.11)、(9.13士4.37) mU/L,(106.37±21.45) mU/L比(33.21±18.87)、(46.34±16.39) mU/L,3.88±2.14比1.13±0.36、2.23±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及斑块Crouse积分高于NAFLD组[(1.95±0.93) mm比(1.26±0.51) mm、64.7%(33/51)比30.2%(13/43)、(3.11±0.57) mm比(1.35±0.4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FBG、2 hPBG、FINS、2 hPINS与NAFLD患者发生T2DM有关(P<0.05).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FBG、2 h PBG、FINS、2 h PINS是NAFLD患者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NAFLD合并T2DM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