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及TRPV1、SP、CGRP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魏周园 郑雨 +9 位作者 江民健 池恒愉 康玉蓉 何晓芬 李晓宇 周姝婷 杜俊英 邵晓梅 方剑乔 蒋永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58,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41只雄性SD大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假手术组(11只)、模型组(15只)、电针组(15只),电针组取大鼠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7天。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患侧MWT,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第1天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MWT显著降低(P<0.01);电针治疗后第1、3、5、7天,电针组大鼠患侧MWT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阳性细胞数表达均升高(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表达均降低(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促使MWT升高,有效抑制CCD大鼠痛觉敏化,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DRG中TRPV1、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PV4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江民健 池恒愉 +8 位作者 康玉蓉 蒋永亮 郑崯沐 李斯苡 周姝婷 刘伯宇 邵晓梅 方剑乔 何晓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目的 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DNP)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热痛阈、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蛋白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 目的 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DNP)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热痛阈、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蛋白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的影响。方法 采用向腹腔注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构建DNP大鼠模型。第15~21天,在大鼠双侧足三里(ST36)和昆仑(BL60)穴予以每日一次30 min的2 Hz EA治疗。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和热痛阈。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L4~L6 DRG中TRPV4和神经元(neuron, NeuN)共标的表达。检测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对EA干预DNP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热痛阈的影响。结果 第7天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01);第21天,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电针组热痛阈明显提高(P<0.01);大鼠L4~L6 DRG上的TRPV4和NeuN共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的阳性细胞表达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电针组大鼠L4~L6 DRG TRPV4和NeuN共标的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01);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可翻转EA对DNP大鼠热痛阈下调作用(P<0.01)。结论 EA能减轻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N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DRG中TRPV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电针 背根神经节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海马在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晓洁 孙燕婷 +4 位作者 孙秀健 程甜甜 彭惠生 徐驰 刘景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共6页
抑郁症是全球最常见精神类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慢性疼痛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存在迁延不愈的身体不适感,往往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疼痛与抑郁往往互为因果,共同出现,其共病机... 抑郁症是全球最常见精神类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慢性疼痛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存在迁延不愈的身体不适感,往往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疼痛与抑郁往往互为因果,共同出现,其共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众所周知,海马是调节慢性疼痛和抑郁症神经通路和神经递质的共同区域,疼痛和情绪障碍的产生可能通过海马进行联系。此外,趋化因子家族在神经炎症及海马神经元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均有重要的参与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抑郁情绪产生的关键过程。本文从近年来疼痛与抑郁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病理联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慢性疼痛伴发的抑郁情绪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抑郁症 神经炎症 趋化因子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疗法干预神经性皮炎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4
作者 刘伯宇 聂慧敏 +4 位作者 尹诚语 李晓洁 陈瑞香 金婷 刘伯一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4期126-130,共5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火针疗法干预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所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神经性皮炎...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火针疗法干预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所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神经性皮炎病例共550例。火针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95%CI:1.89~6.20,P<0.0001),不仅火针联合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神经性皮炎(P=0.0005),单纯火针治疗也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P=0.03);且火针疗法有效降低患者的瘙痒评分(95%CI:-0.87~-0.10,P=0.01);火针疗法与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神经性皮炎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45~2.23,P=1.00);火针疗法不能降低治疗完成3个月后神经性皮炎的复发率(95%CI:0.08~1.15,P=0.08)。结论火针疗法能有效治疗神经性皮炎,提高治疗有效率,但不能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3个月后的复发率。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过少,尤其缺少高质量、多中心的文献,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神经性皮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蛋白激酶Ⅱ在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及其痛觉调控通路概况 被引量:2
5
作者 邰昭霞 费雪瑜 +4 位作者 何晓芬 瞿思颖 王涵芝 方剑乔 蒋永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2,共6页
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aMKⅡ)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神经元中大量存在,广泛参与疼痛调制。神经病理痛是一种由疾病或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引起的慢性难治性疼痛。钙调蛋白激酶Ⅱ... 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aMKⅡ)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神经元中大量存在,广泛参与疼痛调制。神经病理痛是一种由疾病或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引起的慢性难治性疼痛。钙调蛋白激酶Ⅱ在中枢、外周神经病理痛、代谢型神经病理痛和药物引起神经病理痛等各种类型的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将从钙调激酶Ⅱ介导的各型神经病理痛及其上下游的调控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钙调蛋白激酶Ⅱ在神经病理痛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蛋白激酶 神经病理痛 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针灸大成》浅析抑郁症针灸诊治思路 被引量:3
6
作者 金俊彦 涂明琦 +6 位作者 郑思懿 吴晓婷 瞿思颖 陈妮桑 熊桑桑 方剑乔 邵晓梅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索《针灸大成》抑郁症针灸诊治思路。方法:纳入《针灸大成》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条文,对相关腧穴从穴位使用、分布部位、穴位归经、穴位关联性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条文117条,涉及穴位117个,穴位频次共计253次。其中高... 目的:探索《针灸大成》抑郁症针灸诊治思路。方法:纳入《针灸大成》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条文,对相关腧穴从穴位使用、分布部位、穴位归经、穴位关联性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条文117条,涉及穴位117个,穴位频次共计253次。其中高频穴位为心俞、神门、百会、内关、后溪等,常涉及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督脉、手阳明大肠经等;穴位分布部位上肢部腧穴分布频次最多;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两组相关性较高的穴位组合分别为“内关-通里-心俞”和“鱼际-神门”。结论:书中以五脏为中心论治,重视从心论治,巧用俞募配穴等特定穴配伍,调畅脏腑气机;运用标本根结理论,重用心经“标本”(心俞、神门),安神定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大成 抑郁症 针灸 五脏 标本根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阳 史欣怡 +4 位作者 何丽兰 田鸿芳 蔡劲 杜俊英 高宏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34-836,共3页
目的比较恢刺联合温针灸与温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66例颈肩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2例,脱落1例)。治疗部位均为激痛点(TrP)。观察组采用恢刺针法后,针尾接艾柱,灸2壮。对照组采用直... 目的比较恢刺联合温针灸与温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66例颈肩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2例,脱落1例)。治疗部位均为激痛点(TrP)。观察组采用恢刺针法后,针尾接艾柱,灸2壮。对照组采用直刺进针,针尾接艾柱,灸2壮。两组均留针40 min,隔日治疗1次,3次/周,共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及2周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超声检测杨氏模量(E_(mean))及剪切波速度(V_(mean))。结果两组VAS评分及NDI在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VAS评分及NDI在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NDI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_(mean)及V_(mean)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E_(mean)及V_(mean)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恢刺联合温针灸与温针灸疗法,均可改善颈肩MPS患者的疼痛及颈椎的活动度,其疗效可能与降低TrP的组织硬度、恢复肌肉弹性有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恢刺联合温针灸在改善颈肩MPS患者的疼痛、颈椎活动度,降低TrP的组织硬度、改善肌肉弹性方面优于温针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刺 温针灸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可滢 寿升芸 +1 位作者 毛伟波 何晓芬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9期72-75,共4页
痛经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妇女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的痉挛性疼痛、坠胀,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现代医学根据生殖器官是否发生器质性病变,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最常见,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 痛经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妇女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的痉挛性疼痛、坠胀,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现代医学根据生殖器官是否发生器质性病变,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最常见,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为主,不良反应诸多。针灸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治疗痛经方法多样,且疗效佳、见效快、安全性高,现将近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中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妇人腹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机及针灸治疗思路
9
作者 李阳 杜俊英 +4 位作者 周杰 田鸿芳 陆凤燕 高宏 方剑乔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3期97-101,共5页
经筋分布具有“结、聚、交、合”的整体性。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存在着“点-线-面-体”的联动规律;经筋藏护经脉,其功能的发挥依赖经脉运行气血的濡养与经气的调节。基于经筋理论,可明确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机乃横络痹阻经脉... 经筋分布具有“结、聚、交、合”的整体性。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存在着“点-线-面-体”的联动规律;经筋藏护经脉,其功能的发挥依赖经脉运行气血的濡养与经气的调节。基于经筋理论,可明确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机乃横络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经筋失荣,进一步横络结聚,致局部经筋失能,整体经筋失衡,远端代偿经筋受累。针灸治疗应局部“解结”与整体“复原”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经筋 病机 针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痛诱发痛焦虑抑郁样情绪动物模型及其行为学评价概述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邵芳冰 房军帆 +4 位作者 王思思 项璇儿 孙海榉 方剑乔 杜俊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3-768,共6页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包含了感觉、认知、情绪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学者们对痛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升温。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痛情绪发生和治...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包含了感觉、认知、情绪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学者们对痛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升温。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痛情绪发生和治疗机制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从动物模型、行为学检测、混杂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建立公认、稳定且重复性好的慢性疼痛诱发痛焦虑抑郁样情绪的动物模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焦虑 抑郁 动物模型 行为学评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干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NLRP3表达及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位会娜 曾丹怡 +10 位作者 尹诚语 刘伯宇 李园园 聂慧敏 徐若瑶 张韵文 台燕 胡奇妙 邵晓梅 方剑乔 刘伯一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9-257,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模型小鼠机械痛超敏的干预作用,并研究电针对模型小鼠踝关节组织中炎性小体3(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AGA疼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PF级C57B...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模型小鼠机械痛超敏的干预作用,并研究电针对模型小鼠踝关节组织中炎性小体3(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AGA疼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PF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SU)、模型+电针组(MSU+EA)、模型+电针+溶剂组(MSU+EA+Veh)、模型+电针+尼日利亚菌素组(MSU+EA+NG),每组5只。MSU+EA+NG组于电针前半小时右踝关节局部注射尼日利亚菌素。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患侧踝关节肿胀程度;von Frey法测定小鼠患侧足底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印迹观察NLRP3信号通路(NLRP3、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SU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明显肿胀,机械痛阈显著降低,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高,HE染色显示局部有广泛炎性细胞浸润;与MSU组相比,MSU+EA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机械痛阈明显升高,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与MSU+EA+Veh组相比,MSU+EA+NG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机械痛阈明显降低,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结论:电针干预可明显改善AGA模型小鼠痛觉超敏及踝关节肿胀,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踝关节组织中NLRP3通路有关。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可用做一种缓解AGA的“绿色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疼痛 炎症 电针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性痛电针镇痛频率优选及其DRG TRPV1活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项璇儿 邵芳冰 +3 位作者 许颖龄 杜俊英 房军帆 方剑乔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349-1353,1362,共6页
目的:筛选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的优势频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DRG p-TRPV1的干预情况,探讨优势频率电针的DRG p-TRPV1活化干预机制。方法:所有实验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 目的:筛选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的优势频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DRG p-TRPV1的干预情况,探讨优势频率电针的DRG p-TRPV1活化干预机制。方法:所有实验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CFA造模。电针组选用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0.5 mA^1.5 mA,30 min/次。采用Von Frey Hair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患侧PWT和PWL;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DRG p-TRPV1的表达。结果:100 Hz电针对CFA大鼠的PWT提升最为显著( P <0.05),100 Hz、2/100 Hz电针均能有效提高CFA大鼠的PWL( P <0.05, P <0.05);CFA模型大鼠L4-6 DRG p-TRPV1蛋白表达均有上调,其中L4水平上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L5、L6水平上升较为显著( P <0.05),100 Hz电针能有效抑制CFA大鼠L5 DRG p-TRPV1蛋白的过表达( P <0.05),对L4、L6 DRG p-TRPV1蛋白的过表达虽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100 Hz电针对慢性炎性痛的镇痛效应最佳,这可能与其能有效下调CFA大鼠L5 DRG p-TRPV1蛋白的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频率 优选 炎性痛 镇痛 DRG TRPV1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受体介导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费雪瑜 邰昭霞 +5 位作者 王涵芝 瞿思颖 严伟 何晓芬 方剑乔 蒋永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363-1367,共5页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较大的负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P2X受体在神经...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较大的负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癌痛及内脏痛等慢性疼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2X介导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P2X受体 ATP 神经病理性疼痛 炎性痛 癌痛 内脏痛 痛觉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及其焦虑情绪与海马不同区域GABA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俊言 何金霞 +4 位作者 郑千姿 邱梦婷 房军帆 方剑乔 杜俊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945-956,共12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s)、焦虑行为,以及双侧海马角1(Cornu Ammonis 1,CA1)、海马角3(Cornu Ammonis 3,CA3)、齿状回(Dentate...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s)、焦虑行为,以及双侧海马角1(Cornu Ammonis 1,CA1)、海马角3(Cornu Ammonis 3,CA3)、齿状回(Dentate Gyrus,DG)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SOM)、谷氨酸脱羧酶65/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67,GAD65/67)及原癌基因蛋白(cellular protooncogene Fos,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假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并对空白对照组以外的其他3组足底注射CFA,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于造模后26 d分别对电针治疗组和假电针治疗组进行电针和假电针干预,并观察各组大鼠的PWTs及高架O迷宫(elevated zero maze,EZM)中的焦虑行为。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A1、CA3和DG区NPY、PV、SOM、GAD65/67及c-Fos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造模后1 d,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假电针治疗组的PWTs显著降低,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电针治疗第3天,电针治疗组大鼠的PWTs相较模型对照组和假电针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在EZM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停留时间和开放臂进入次数显著减低(P<0.01),电针干预后可改善上述指标,而假电针无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双侧CA1、CA3、DG区NPY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P<0.01,P<0.05),c-Fos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1,P<0.05,P<0.01);电针干预后,电针治疗组大鼠双侧CA1、DG区、患侧CA3区NPY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减少(P<0.01),假电针无此作用(P>0.05)。双侧CA1、CA3和DG区,四组大鼠PV、SOM以及双侧CA1、CA3区GAD65/67阳性细胞表达或阳性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能改善CFA大鼠的疼痛及其相关焦虑行为,该作用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NPY的阳性细胞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痛 电针 焦虑行为 海马 Γ-氨基丁酸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通过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缓解炎性痛伴发焦虑样行为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思琦 吴泽民 +6 位作者 沈醉 孙海榉 朱怡晨 吴梦薇 朱希潇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4-501,共8页
目的:探讨吻侧前扣带皮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是否与慢性炎性痛伴发焦虑样行为相关,明确电针是否通过调控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起到抗焦虑样行为作用。方法: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 目的:探讨吻侧前扣带皮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是否与慢性炎性痛伴发焦虑样行为相关,明确电针是否通过调控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起到抗焦虑样行为作用。方法: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0.1 ml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通过注射化学遗传病毒调控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并使用动态足底触觉仪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分别检测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焦虑样行为改变;观察调控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是否对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足三里、三阴交穴的抗焦虑样行为作用产生影响。结果:特异性激活生理状态大鼠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可以诱发焦虑样行为;特异性抑制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可缓解CFA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电针缓解CFA大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被特异性激活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逆转。结论:电针通过下调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缓解慢性炎性痛大鼠的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侧前扣带皮质 谷氨酸能神经元 慢性疼痛 焦虑样行为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涵芝 瞿思颖 +5 位作者 邰昭霞 费雪瑜 邵晓梅 何晓芬 方剑乔 蒋永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40-54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L4~L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高脂高糖饲养组(20只),高脂高糖饲养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L4~L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高脂高糖饲养组(20只),高脂高糖饲养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联合单次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DN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DNP模型组、EA组,每组6只。EA组造模后7周开始以EA针刺"足三里""昆仑",每次30min,1次/d,持续1周,余组仅予相同固定,不作干预。各组于造模前和造模后5、7、8周分别测量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造模后8周处死大鼠,以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L4~L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磷酸化(phospho-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B subunit,p-NR2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7周DNP模型组大鼠PWT明显降低(P<0.01),出现痛觉过敏;造模后8周,EA组PWT较DNP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8周,DNP模型组L4~L6脊髓背角GFAP和p-NR2B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P<0.01),EA组L4~L6脊髓中GFAP和p-NR2B阳性表达明显低于DNP模型组(P<0.01,P<0.05)。[结论]EA对DNP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下调p-NR2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糖尿病神经痛 大鼠 星形胶质细胞 活化 NR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痛觉敏化及脊髓小胶质细胞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瞿思颖 王涵芝 +5 位作者 胡群祺 邰昭霞 费雪瑜 蒋永亮 方剑乔 何晓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L4-L6脊髓背角中小胶质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干预作用,探讨小胶质细胞和BDNF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 SD大...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L4-L6脊髓背角中小胶质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干预作用,探讨小胶质细胞和BDNF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A组),每组10只。EA组于第6周开始电针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每次30 min,隔日1次,干预7次。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基础(base)、4周(4 weeks)、6周(6 weeks)、8周(8 week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热痛阈(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变化;于8 weeks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L4-L6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 (1) 6 weeks、8 weeks时,M组和EA组FBG较N组显著升高,EA组FBG较M组无明显变化;(2) 6 weeks、8 weeks时,M组PWL和PWT较N组显著下降;8 weeks时,EA组PWL和PWT较M组显著升高;6 weeks时,EA组PWL和PWT与M组无明显差异;(3) M组大鼠L4-L6脊髓背角CD11b(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BDNF平均光密度值较N组显著升高,EA组大鼠L4-L6脊髓背角CD11b(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BDNF平均光密度值较M组显著下降。结论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BDNF可能参与了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产生与维持,电针可能通过减少DNP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表达和BDNF的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电针 免疫荧光 小胶质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替普拉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疼痛和炎症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丹怡 尹诚语 +11 位作者 刘伯宇 聂慧敏 李晓洁 陈瑞香 王洁 李园园 徐若瑶 位会娜 台燕 邵晓梅 王萍 刘伯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5-592,共8页
目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小鼠模型,观察并研究奥替普拉(Oltipraz)能否改善模型小鼠出现的关节炎症和疼痛。方法把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溶剂组(MSU+Veh)、模型+奥替普拉高剂量组(MSU+100 mg/kg Oltip... 目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小鼠模型,观察并研究奥替普拉(Oltipraz)能否改善模型小鼠出现的关节炎症和疼痛。方法把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溶剂组(MSU+Veh)、模型+奥替普拉高剂量组(MSU+100 mg/kg Oltipraz)、模型+奥替普拉低剂量组(MSU+30 mg/kg Oltipraz)以及模型+吲哚美辛组(MSU+10 mg/kg Indo)。除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以外,其余各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尿酸钠(MSU),制备AGA小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前后,模型+奥替普拉组小鼠腹腔注射奥替普拉,模型+吲哚美辛组同一时间点腹腔注射吲哚美辛,其余组腹腔注射等量溶剂。采用游标卡尺对五组小鼠造模前后踝关节肿胀程度进行测量;用von Frey丝检测小鼠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50%PWT);病理学分析踝关节滑膜组织切片;Digi Gait成像系统检测小鼠步态,并分析造模前后步态行为学变化;氧化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踝关节氧化应激反应;q PCR技术检测踝关节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踝关节明显肿胀,50%PWT显著降低(P<0.01)。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小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相较于对照组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P<0.05)。步态分析显示模型组小鼠相较对照组小鼠步幅长度显著缩短,脚爪触地面积显著减小(P<0.01)。与模型+溶剂组相比,模型+100 mg/kg奥替普拉组小鼠患侧50%PWT显著上升(P<0.01);踝关节肿胀程度显著减轻;步态相关参数出现显著改善(P<0.05);踝关节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炎性因子IL-1β、TNF-α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其效果和吲哚美辛类似,而30 mg/kg无明显效果。结论奥替普拉可缓解AGA模型小鼠踝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这一治疗作用很可能与其降低AGA小鼠踝关节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增加抗氧化物质表达并减少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氧化应激 疼痛 奥替普拉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邰昭霞 费雪瑜 +5 位作者 瞿思颖 王涵芝 陈卢杭 蒋永亮 方剑乔 何晓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脊髓背角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蛋白的干预作用,以探讨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的部分镇痛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or...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脊髓背角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蛋白的干预作用,以探讨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的部分镇痛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和造模型,分别用常规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5周,喂养5周后造模组大鼠予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将造模组中糖尿病神经痛模型成功的大鼠再进一步随机分为模型组(DNP group)和模型+电针组(DNP+EA group)。穴位选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穴",频率为2 Hz,强度为1 m A干预15 min后2 m A干预15 min,于第7周开始,每天1次,干预7次。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高糖喂养5周后予以STZ单次腹腔注射2周后大鼠血糖上升,机械痛阈、热痛阈下降,表明大鼠DNP模型造模成功;电针可上调DNP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但对血糖没有明显的干预作用。HE染色结果显示DNP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肿胀,髓鞘密度不均匀,空泡变性,电针干预对DNP大鼠坐骨神经形态无明显的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NP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电针可下调DNP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低频电针对DNP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DNP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电针 脊髓背角 核转录因子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华枝 吕立江 +4 位作者 刘祯 吕智桢 黄玉波 吴虹娇 高祥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19-524,共6页
目的:观察推拿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痛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选用32只体重180~220g SPF级别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处理)、假手术... 目的:观察推拿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痛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选用32只体重180~220g SPF级别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不结扎坐骨神经)、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和推拿组(结扎坐骨神经后予以手法干预)。通过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制备CCI模型,于造模第3天开始对推拿组大鼠推拿按揉环跳穴干预,连续干预14 d,观察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7、10、14、17天大鼠机械痛域(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热痛阈(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和17天右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的变化;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的变化;并观察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在造模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的PWT、PWL和S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和推拿组的PWT、PWL和SFI显著下降(P<0.01)。在手法干预后,推拿组大鼠的痛阈值上升,在手法干预第8天(即造模第10天),推拿组较模型组PWT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手法干预第5天(即造模第7天),推拿组PWL较模型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组大鼠痛阈值随着手法干预持续而继续上升。手法干预14天后,推拿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髓鞘密度不均匀;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神经纤维逐渐连续,轴索、髓鞘较模型组均匀。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推拿按揉环跳穴能恢复神经纤维的排列;并通过降低脊髓背角的NF-κB p65蛋白表达来提高CCI模型的PWT、PWL和SFI,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并改善大鼠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按揉法 脊髓背角 NF-κB p65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