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因素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及对血嗜酸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娇妹 林建军 +6 位作者 徐勇 樊慧苏 吕建飞 雷后兴 胡丽娅 黄淑美 付小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120-12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及对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2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干预Ⅰ组2...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及对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2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干预Ⅰ组28例、干预Ⅱ组32例、干预Ⅲ组35例.四组治疗包括常规的抗病毒、抗感染、解痉、平喘、必要时吸痰等对症治疗.临床治愈后,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干预Ⅰ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1次/d,疗程1个月;干预Ⅱ组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次/d,睡前口服,疗程3个月;干预Ⅲ组在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1支/次,1次/d,疗程2个月.随访1年,记录各组喘息次数及哮喘发生情况,同时监测血清总IgE和EOS计数的变化.结果 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于预Ⅰ、Ⅱ、Ⅲ组的喘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哮喘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随访12个月,干预Ⅲ组喘息次数[(0.8±0.3)次]低于干预Ⅰ组[(1.7±0.4)次]、干预Ⅱ组[(1.6±0.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2.93,P<0.05),干预Ⅲ组哮喘发生率(11.42%)低于干预Ⅰ组(32.14%)、干预Ⅱ组(2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5,3.88,P<0.05).干预Ⅰ、Ⅱ、Ⅲ组血清总IgE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干预Ⅲ组低于干预Ⅰ、干预Ⅱ组(均P< 0.05),其中随访12个月,干预Ⅰ、Ⅱ、Ⅲ组血清总IgE[(123.55±122.43)、(126.69±95.81)、(65.30±68.20) 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290.21±122.12)、(291.10±142.25)、(286.20±152.10)μ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40,3.62,5.32,均P<0.01);对照组随访前后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05).EOS计数干预后有下降,仅干预Ⅲ组随访6、12个月[(0.34±0.11)×10^9/L、(0.29±0.07)×10^9/L]低于治疗前[(0.56±0.0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差义(t=2.34,2.72,P< 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雾吸、孟鲁司特和匹多莫德口服等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血清IgE水平,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临床治愈后发生反复喘息和哮喘的概率,有效改善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孟鲁司特 匹多莫德 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建军 徐勇 +6 位作者 樊慧苏 吕建飞 雷后兴 胡利娅 黄淑美 刘春香 付小丽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多因素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12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干预Ⅰ组28例、干预Ⅱ组32例、干预Ⅲ组35例。四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抗炎、解痉、平喘、必要... 目的:观察多因素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12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干预Ⅰ组28例、干预Ⅱ组32例、干预Ⅲ组35例。四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抗炎、解痉、平喘、必要时吸痰等对症治疗。临床治愈后,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干预Ⅰ组予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日1次,疗程1个月;干预Ⅱ组予以睡前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次/天,疗程3个月;干预Ⅲ组在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一次1支,疗程2个月。随访6个月、12个月,记录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气促发作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再次住院时间。结果:6个月时随访,干预Ⅰ组、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气促发作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再次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干预Ⅲ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气促发作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再次住院时间较干预Ⅰ组、干预Ⅱ组明显缩短(P<0.01)。12个月随访,干预Ⅰ组、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气促发作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再次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干预Ⅲ组咳嗽消失时间与干预Ⅰ组、干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喘息消失时间、气促发作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需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再次住院时间较干预Ⅰ组、干预Ⅱ组明显缩短(P<0.01)。干预Ⅲ组喘息次数(0.8±0.3)次,低于对照组的(3.4±0.7)次、干预Ⅰ组的(1.7±0.4)次和干预Ⅱ组(1.6±0.3)次(P<0.05);干预Ⅲ组哮喘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的62.96%、干预Ⅰ组的32.14%和干预Ⅱ组21.88%(P<0.05)。结论:采用多因素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可以减少患儿后期咳嗽、喘息时间,减轻气促发作程度,缩短再次住院时间,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孟鲁司特 匹多莫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糖尿病肾病与脾的密切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征宇 张兆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39-1540,共2页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中医学把本病归属于消渴而继发的"肾劳""水肿""关格""尿浊"等范畴,病变虽位于脾、肺、肾三脏,但脾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关系尤为密...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中医学把本病归属于消渴而继发的"肾劳""水肿""关格""尿浊"等范畴,病变虽位于脾、肺、肾三脏,但脾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关系尤为密切。脾失健运为其关键病机,脾虚乃本病之根本并贯穿疾病始末,病理基础由脾及肾。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不可拘泥于单纯地从肾论治,而应辨证辨病论治,并注重病变早期,重用健脾之药,确保气血生化有源,补其后天之本以助先天,惟有脾气健运方能滋生万物,固下脱之阴精,化涸竭之津液,以逆转和延缓病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脾脏 密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椎错缝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新苗 高宏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5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手法 中药 治疗 寰枢椎错缝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虚血瘀证7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慧 张兆和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9年第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肾虚血瘀证 补肾活血 早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浊活血畲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68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祖辉 叶杰清 张兆和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12期695-695,共1页
笔者于2006年2月~2008年5月,选用具有消浊活血作用的畲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畲药 消浊活血 冠心病 心绞痛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调冲化痰汤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50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金珠 潘成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11期812-812,共1页
关键词 疏肝调冲化痰汤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按压时间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
8
作者 麻青芽 麻雪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356-2357,共2页
关键词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钠 按压时间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卢益中 季乃军 +2 位作者 梅益斌 朱春海 陈伟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673-675,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坎地沙坦(8 mg.d-1),贝那普利(10 mg.d-1),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降压谷峰比值(T/P)。结果坎地沙坦...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坎地沙坦(8 mg.d-1),贝那普利(10 mg.d-1),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降压谷峰比值(T/P)。结果坎地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64%和62%,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压谷峰比值:坎地沙坦组SBP/DBP为0.85/0.83;贝那普利组SBP/DBP为0.68/0.6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坎地沙坦(8 mg.d-1),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谷峰比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 贝那普利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E、ECP检测在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中评估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翠珠 吕婕 鲍一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38-639,共2页
关键词 血清 IGE ECP 检测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意治疗急性胰腺炎后尿淀粉酶持续升高验案3则
11
作者 唐婷玉 江松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第10期606-60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尿淀粉酶 医案 陈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与瘦素、胰岛素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益中 季乃军 陈东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瘦素(LEP)和胰岛素(I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6例EH患者(EH组)和4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的血清LEP和IS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EH组血清LEP和I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瘦素(LEP)和胰岛素(I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6例EH患者(EH组)和4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的血清LEP和IS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EH组血清LEP和I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分别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成显著正相关(P均<0.01)。EH组高LEP血症和高IS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7.2%和67.4%,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1、2、3级高血压组间,血清LEP和IS水平均依次递增(方差F检验,P<0.01)。结论:EH患者血清LEP和IS水平显著升高,相互间成正相关,且均与SBP、DBP、BMI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瘦素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益中 季乃军 罗王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80 mg,依那普利10 mg,每天一次,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降压...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80 mg,依那普利10 mg,每天一次,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降压谷峰比值。结果替米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平均总有效率分别为60.8%和57.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压谷峰比值:替米沙坦组SBP/DBP为0.87/0.81;依那普利组SBP/DBP0.67/0.6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80 mg每天用药一次,降压疗效确切,提供平稳控制血压的效果,适合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依那普利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蛇驱风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结节性痒疹4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文伟 吴海燕 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3-53,共1页
目的观察乌蛇驱风汤内服、外洗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采用乌蛇驱风汤内服、药渣煎后熏洗患处并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治疗6周后进行评估。结果痊愈16例,显效2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效率88.1%。结论乌蛇驱风... 目的观察乌蛇驱风汤内服、外洗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采用乌蛇驱风汤内服、药渣煎后熏洗患处并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治疗6周后进行评估。结果痊愈16例,显效2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效率88.1%。结论乌蛇驱风汤内服、外洗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痒疹 乌蛇驱风汤 西替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益中 吴丽燕 季乃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32期4771-4772,共2页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80 mg、依那普利10mg,每天1次,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降压...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80 mg、依那普利10mg,每天1次,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降压谷峰比值。结果替米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61%和5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压谷峰比值:替米沙坦组SBP/DBP为0.87/0.81;依那普利组SBP/DBP为0.67/0.6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80 mg每天用药1次,降压疗效确切,提供平稳控制血压的效果,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依那普利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6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兆和 林祖辉 《山东中医杂志》 2009年第3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针刺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果糖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炎症及肠道通透性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季晓军 王伟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9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及肠道通透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利尿、常规保肝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10 g,2~3次/d,并根据...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及肠道通透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利尿、常规保肝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10 g,2~3次/d,并根据大便情况适当调整乳果糖剂量.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炎症因子、肠道通透性水平和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T、AST和T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IL-8和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高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内毒素、D-乳酸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有13例发生SBP,其中治疗组3例(7.5%),对照组10例(25.0%),治疗组SB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0,P<0.05).结论 乳果糖能促进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恢复,降低肠道通透性和炎症因子的水平,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从而减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乳果糖 肝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阴道出血105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季建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513-1514,共2页
关键词 绝经后阴道出血 老年人疾病 病因 妇女疾病 寿命延长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神道穴透刺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血清IgE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宏 李雪珍 +4 位作者 叶文伟 周柏英 金英杰 邱毅 吴佳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透刺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粗针神道穴透刺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结果]治疗12周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透刺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粗针神道穴透刺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结果]治疗12周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6周、12周后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透刺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水平,且疗程短,中远期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针灸疗法 粗针 神道穴 血清IGE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伟军 邹晓华 周云芳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8期52-53,共2页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片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口服莫西沙星片400mg,1次/d)与对照组(39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片200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片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口服莫西沙星片400mg,1次/d)与对照组(39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片200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9%和90.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和12.8%,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片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安全性与左氧氟沙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