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以浙江科技大学为例
1
作者 宋雪萍 包卫党 陈静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48-356,共9页
为了更好地开展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以浙江科技大学为例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思考和应对策略。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听课等方式进行现状调查,其次查阅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文件、参考其他... 为了更好地开展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以浙江科技大学为例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思考和应对策略。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听课等方式进行现状调查,其次查阅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文件、参考其他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情况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与思考。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教学管理、学生基础、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提升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拓展课外活动、深化评价改革等。本研究结果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及美育的更好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公共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计划翻译模式”研究
2
作者 钦佩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8,共14页
“十七年”时期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和外文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家翻译机构翻译实践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即“计划翻译模式”。首先,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的组织者与业务负责人,叶君健经过“下乡”完成知识分子身份认... “十七年”时期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和外文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家翻译机构翻译实践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即“计划翻译模式”。首先,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的组织者与业务负责人,叶君健经过“下乡”完成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和思想认识的改造。其次,作为冷战时期中国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中国文学》精心设计翻译策略,开展国家文学翻译实践。再次,作为国家翻译机构和国家文化单位,外文出版社服务于国家对外宣传的翻译目的。最后,翻译界经过组织化、计划化的整合,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具,中国文学对外翻译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国家文化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翻译模式” 《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叶君健 对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科技中文教育研究的集群化模式——以“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会议”为例
3
作者 胡云晚 吕慧军 王佳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4期65-71,共7页
“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会议”通过数智化科技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模式的全球化呈现,实现了科技赋能条件下教科研人员、科学研究、学术思想等的可扩展、高可用、高性能性的集群化模式,使国际中文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 “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会议”通过数智化科技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模式的全球化呈现,实现了科技赋能条件下教科研人员、科学研究、学术思想等的可扩展、高可用、高性能性的集群化模式,使国际中文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视可感可扩展可模仿,完成了从国际中文教育到国际科技中文教育的蜕变,为数智化科学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经验,探出了新路径。这种数智化、集群化的国际会议是更高层次的新型学术平台和学术资源。资源功能角度,国际科技中文教育必将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中文教育 学术资源 数智化 集群化 高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淳安方言俗语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4
作者 程雅婷 陶绍清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6期179-183,共5页
口口相传、结构固定以及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语,烙印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印记。历代人民利用智慧,进行对其传承、发展与创新。浙江淳安方言别具特色,语音多样,含有丰富语汇,这些方言俗语折射出地域的民俗文化。淳安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民俗、... 口口相传、结构固定以及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语,烙印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印记。历代人民利用智慧,进行对其传承、发展与创新。浙江淳安方言别具特色,语音多样,含有丰富语汇,这些方言俗语折射出地域的民俗文化。淳安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以及礼仪民俗中暗含着多样的方言俗语,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以及思想意识都密切相关,反映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发挥着化育世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淳安 方言俗语 民俗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叙事在国际中文口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陈惠静 黄冠 王倩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研究针对当前汉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化叙事的教学实验对策,以此考察数字化叙事对汉语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两个语言班的留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口语成绩有显著提... 研究针对当前汉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化叙事的教学实验对策,以此考察数字化叙事对汉语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两个语言班的留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口语成绩有显著提升,且在二语产出的三个衡量维度(流利度、准确度以及复杂度)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叙事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促学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数字化叙事在汉语口语教学中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This paper addressed the existing challenge in Chinese oral language instruction and proposed a teaching experimental strategy based on digital storytelling to examine its impact on the oral expression skills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Through a two-month empirical study involv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two language class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ral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table effects across three dimensions of second language (L2) production: fluency, accuracy, and complexity.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digital storytell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abilities an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learning, thereby confirming the significant research value of digital storytelling in Chinese oral language i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叙事 国际中文教育 口语教学 口语能力 输入与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五行”说的两种类型及其发展轨迹
6
作者 张涅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五行”说是基于“金木水火土”五个“类”的系统性经验认识。其最早源于方位认识:即“中”与“四方”结合,构成“五方”,为最早的“五行”认识。“行”的甲骨文“■”,金文“■”,是一个图示文字,就有指示“中”与“四方”关系的意义... “五行”说是基于“金木水火土”五个“类”的系统性经验认识。其最早源于方位认识:即“中”与“四方”结合,构成“五方”,为最早的“五行”认识。“行”的甲骨文“■”,金文“■”,是一个图示文字,就有指示“中”与“四方”关系的意义。在这种“五行”中,“中”是政治中心所在,占据核心地位,由此发展而形成的是有中心的思想系统。随后,“五材”的认识对“五行”说作了发展,形成无中心的“五行”说,包括相和、相变和相生相克三种关系。故而先秦“五行”说是由有中心发展出了无中心,这两种类型都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思想形式。约在战国中晚期以后,“五星”认识的出现,又使“五行”说由地舆世界扩展至整个宇宙世界,并与“阴阳”结合形成“阴阳五行”说。由此,其既为一般性的思想模式,也成为一种文化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经验性 无中心系统 有中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语者与高级汉语学习者同情语语用策略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王倩 李方圆 黄冠 《现代语言学》 2025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其中同情语言作为语用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社会关系和促进情感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不同文化语境下,交际者使用的同情语策略不仅反映了其个人情感表达方式,更折射出其背后...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其中同情语言作为语用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社会关系和促进情感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不同文化语境下,交际者使用的同情语策略不仅反映了其个人情感表达方式,更折射出其背后受文化影响的面子观念。基于Erving Goffman的面子理论,分析高级汉语学习者与母语者在五种同情语语用策略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母语者更倾向于使用情感化和人际导向的策略,而学习者更倾向于理性化和问题解决策略,二者在语用策略的多样性和适当性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旨在揭示语言学习者在同情表达中的语用挑战,为跨文化语用研究及汉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inevitable. Sympathetic speech, a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pragmatic interac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facilitating emotional exchanges.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the pragmatic strategies of sympathetic speech not only reflect individuals’ personal emotional expressions but als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ly shaped face perceptions. Drawing upon Erving Goffman’s face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five pragmatic strategies of sympathetic speech between advanced Chinese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native speakers prefer emotional and relationally oriented strategies, whereas learners tend to adopt rational and problem-solving approach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diversit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pragmatic strategi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cover the pragmatic challenges faced by language learners in expressing sympathy,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语 语用策略 语言行为 汉语学习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海经》神话的创造力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8
作者 黄冠 王倩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259-265,共7页
本研究基于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需求,以《山海经》神话为教学素材,探索通过创造力教学模式提升外国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通过对22名留学生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研究基于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需求,以《山海经》神话为教学素材,探索通过创造力教学模式提升外国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通过对22名留学生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神话元素的融入,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还深化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创新的教学思路。This study, based on the needs of cultur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explores the use of the myths in Shanhai Jing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as teaching material through a creativity-based teaching model to enhance foreign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volving 22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is model effectively stimulates students’ creativity, increases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s their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lear learning pla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ythological elements not only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but als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providing innovative teaching idea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创造力教学模式 《山海经》神话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智技术的“中华文化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瑞 林萍香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5-141,150,共8页
为了解决“中华文化经典”课程难以营造意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华文化经典”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重心是基于数智技术,创新“多模态语境”教学模式。课前搜集多模态资料,借助新技术,制作古诗词意境... 为了解决“中华文化经典”课程难以营造意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华文化经典”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重心是基于数智技术,创新“多模态语境”教学模式。课前搜集多模态资料,借助新技术,制作古诗词意境图等数字资源,将资源嵌入讲义中,为学生提供自学资源;课堂上通过数智技术还原古诗文意境,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深入理解古诗文,并进行输入、输出反馈与训练;课后引导学生“云端”交际,应用拓展。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数智技术优化教学模式,辅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打通理解壁垒,课后拓展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对利用数智技术进行国际中文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经典” 数智技术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现实(XR)技术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中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俊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2期60-70,共11页
在元宇宙概念下的Web3.0时代,沉浸式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大势所趋,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XR是有效实现沉浸式学习所不可或缺的技术。为厘清它的概念,探讨其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我们... 在元宇宙概念下的Web3.0时代,沉浸式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大势所趋,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XR是有效实现沉浸式学习所不可或缺的技术。为厘清它的概念,探讨其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我们从发表时间、文献来源分布、主题内容等方面对1999年至2023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现有的应用平台展开调查。我们发现在理论研究方面,本领域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关注起步较早,对其特征、优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论述,但其整体持续性、现阶段投入程度及研究动力稍显不足;教学应用层面,由于受到技术和使用成本等限制,过去的模式多为基于计算机3D图形的非沉浸式类型,近几年开发的虚拟仿真平台在沉浸感方面有所增强,但尚处于小规模实验阶段。要推动XR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需在教学设计、技术合作和教师角色转型三方面着手:遵循认知学习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元化教学设计;促进各类资源共享、技术融合与合作;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数字素养,运用XR技术实现更便捷有效的沉浸式泛时空国际中文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XR技术 元宇宙 科技赋能 沉浸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影视+国情教育”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雨薇 舒安娣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0-126,134,共8页
调研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课程现状,分析其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国情教育融合影视的创新课程。“影视+国情教育”课程融合了影视艺术和国情教育理念,为提升国情教育质量提供了实用性的创新思路。创新课程的研究不仅能提升国情教... 调研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课程现状,分析其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国情教育融合影视的创新课程。“影视+国情教育”课程融合了影视艺术和国情教育理念,为提升国情教育质量提供了实用性的创新思路。创新课程的研究不仅能提升国情教育的教学效果,还为国情教育课程创新提供了有效建议。基于布鲁姆认知分类学理论,通过遴选当代优秀影视作品,搭建数字影视资源库,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学习社群,旨在构建具有时代性、共情性、多元性的“影视+国情教育”创新课程,实现国情教育和新时代同频共振,构建多元互动的课程大纲,提升国情教育的有效输入,激发学生对中国故事的创造性表达,助力传播中国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情教育 影视作品 课程建设 数字资源库 虚拟现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中的《论语》文化教学研究——关于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琴 郭嘉慧 贾子康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文章回应“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传承”“孔子文化走向世界”的主题呼声,顺应“双创”的时代趋势,以国际中文教育的《论语》文化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自有调查、已有成果的调研为信息来源,以跨文化传播为考察视域,以推进《论语》文化教学... 文章回应“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传承”“孔子文化走向世界”的主题呼声,顺应“双创”的时代趋势,以国际中文教育的《论语》文化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自有调查、已有成果的调研为信息来源,以跨文化传播为考察视域,以推进《论语》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指导《论语》文化教学的实践活动为研究目的,对《论语》文化教学中教学主体的文化主体性建构、文化自觉、身份认同及教学客体的文化误解、刻板印象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树立“和而不同”文化观,促进文化教学的不同学科视域融合,构成文化理解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教学主体的文化主体性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跨文化传播 文化教学 教学主体 教学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探究——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13
作者 李丽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I0009-I0009,共1页
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定性和定量是两大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对于深入理解和探究语言现象、语言使用以及语言变化等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如何恰当选择并运用... 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定性和定量是两大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对于深入理解和探究语言现象、语言使用以及语言变化等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如何恰当选择并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及如何整合它们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是研究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探究 应用语言学研究 如何整合 定性和定量 优势和应用 深入理解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BCI)在国际中文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这个信息时代,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也必须紧跟科技发展步伐。随着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教学改革的兴起...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这个信息时代,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也必须紧跟科技发展步伐。随着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教学改革的兴起,如何将传统教育与智能技术相融合,不断拓展创新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汉字教学依然是个重难点,文章旨在探讨国际中文汉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借助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或应用程序,解决学生在学习汉字的音、形、义以及词汇理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BCI) 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 汉字教学 国际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超语知识库推动澳洲中文教学本土化
15
作者 赵昆鹏 李伟 王丹萍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385-394,共10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例如,澳洲当地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创办了各种有特色的中文教学项目,以培养学生对中文的兴趣和为当地劳动力市场提供有能力的双语人才。然而,这些项目中的中文教师大多数是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例如,澳洲当地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创办了各种有特色的中文教学项目,以培养学生对中文的兴趣和为当地劳动力市场提供有能力的双语人才。然而,这些项目中的中文教师大多数是来自中国,在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上很难适应和满足当地学生的特点及需求。鉴于此,当前案例研究者参与了澳洲当地一项中文教学研究项目,并且结合观察、照片启发式访谈与文件方法收集了相关数据。研究者通过激活和利用其汉语语言与文化中的相关概念与隐喻,作为已有的知识库,体现了其强有力的超语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互动白板科技,提高了当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效。因此,这样不仅为构建澳洲本土化的中文课程做出了相应的贡献,而且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re has been a wave of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ll over the world. For example, in Australia, the lo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as established various distinctive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gram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interests in Chinese and to provide capable bilingual talents for its labour market. However, most teachers in these programs are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that are from China.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m to adapt to and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local students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cepts, content and methods. In view of this, the teacher-researcher in this case study participated in a local 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gra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observations, photo-elicitation interviews and documents for data collection. By activating and utilizing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metaphors, originated from the teacher-researcher’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s the existing funds of knowledge, such a process embodied his powerful translanguaging cap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the local school students’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class. It thus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ized Chinese curriculums in the Australian education context, but also brought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direction concerning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教学本土化 汉语语言与文化知识库 超语能力 互动白板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合唱艺术传承畲族民歌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雪萍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4期136-138,共3页
畲族民歌是了解畲族文化的窗口和纽带,是研究畲族人民生活的“活化石”。但目前畲族民歌面临语言濒危、习俗渐少、主体缺失等传承危机。合唱是一种普及程度较高的声乐艺术,它对传承和发展畲族民歌具有较大的可行性。现从四个方面阐述如... 畲族民歌是了解畲族文化的窗口和纽带,是研究畲族人民生活的“活化石”。但目前畲族民歌面临语言濒危、习俗渐少、主体缺失等传承危机。合唱是一种普及程度较高的声乐艺术,它对传承和发展畲族民歌具有较大的可行性。现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合唱艺术传承与发展畲族民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民歌 合唱艺术 艺术传承 声乐艺术 传承与发展 主体缺失 畲族文化 传承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与身体诗学——身体的一场跨学科之旅
17
作者 袁霜霜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2,共8页
身体文化影响了医学的发展,医学对于身体的探索促进身体观的更迭,身体意识与身体文化在医学发展中生长。现代医学助力身体话语在理论界发声,身体理论也渐次应用到文学批评领域,身体诗学逐渐形成。当下身体诗学研究进一步纳入医学理论,... 身体文化影响了医学的发展,医学对于身体的探索促进身体观的更迭,身体意识与身体文化在医学发展中生长。现代医学助力身体话语在理论界发声,身体理论也渐次应用到文学批评领域,身体诗学逐渐形成。当下身体诗学研究进一步纳入医学理论,主要体现在结合生理学、生物学、病理学、神经科学等医学相关学科。从身体诗学理论建构,到身体诗学在批评实践中出现较多医学主题,以及身体诗学与生态批评的交叉融合,医学都在其中提供了必要的跨学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医学 身体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师应对ChatGPT的策略调整
18
作者 向颖萍 赵学德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2-150,共9页
为应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探讨国际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策略的调整,以适应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迅速变革。以ChatGPT等智能语言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了解国际中文教师对ChatGPT技术的看法和体验,重点... 为应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探讨国际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策略的调整,以适应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迅速变革。以ChatGPT等智能语言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了解国际中文教师对ChatGPT技术的看法和体验,重点关注基本态度、教学应用和使用中所遇到的挑战。研究结果揭示了国际中文教师在ChatGPT应用中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ChatGPT背景下教师的应对之道:提升数字素养,加强师生的情感联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深度挖掘文化等。本研究结果对帮助国际中文教师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提高他们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策略调整 ChatGPT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情感变化的叙事研究
19
作者 王阳春 李华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1-17,共7页
教师情感,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如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投入等,以及外界影响教师情感的因素,如学生反馈、教学环境等。本研究立足于本人教学实践,考察教师的教学日志,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师情感,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如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投入等,以及外界影响教师情感的因素,如学生反馈、教学环境等。本研究立足于本人教学实践,考察教师的教学日志,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外汉语新手教师的情感变化,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展现分析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动态变化,助益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情感的正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新手教师 积极心理学 情感变化 叙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猪佩奇》多语动画片对语言教学的价值初探
20
作者 裴双 陶绍清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512-517,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听佩奇学语言”这一社会现象,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研究,探析《小猪佩奇》多语言动画片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的价值。第一,该作品的语言和内容适合作为语言教学素材,并且具有语用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示范作用;第二,在幼儿母语习得... 本文通过分析“听佩奇学语言”这一社会现象,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研究,探析《小猪佩奇》多语言动画片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的价值。第一,该作品的语言和内容适合作为语言教学素材,并且具有语用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示范作用;第二,在幼儿母语习得方面具有多层次和较长久的价值;第三,在二语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具有多重作用和待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猪佩奇》 二语习得 幼儿母语习得 语言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