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噻菌灵诱导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心脏毒性研究
1
作者 管盛 胡彬 +3 位作者 朱浙宁 王斌杰 王继业 郑若楠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0-1117,共8页
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浓度噻菌灵(TBZ)溶液(0.06、0.6和6mg/L)暴露下心脏的发育情况;检测其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ROS)水平以及心脏发育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高浓度的TBZ(6mg... 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浓度噻菌灵(TBZ)溶液(0.06、0.6和6mg/L)暴露下心脏的发育情况;检测其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ROS)水平以及心脏发育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高浓度的TBZ(6mg/L)暴露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严重的心脏毒性,出现心包水肿和心率下降等现象,同时在心脏部位诱发了较强的氧化应激反应,造成大量细胞凋亡,且心脏发育相关基因gate4、nppa、sox9b和vmhc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uma和p53表达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TBZ可能通过破坏心脏发育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诱导细胞凋亡,引发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菌灵 斑马鱼 心脏毒性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膜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选六味地黄汤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灿 许平翠 +3 位作者 姚伟宣 寿旦 朱岩 王娜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312,共8页
采用成骨细胞建立了细胞膜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MC/UPLC-TOF/MS)的分析方法。该法可快速筛选中药方剂六味地黄汤中潜在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通过细胞试验和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试验验证了筛选结果梓醇的体内外药效作用。... 采用成骨细胞建立了细胞膜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MC/UPLC-TOF/MS)的分析方法。该法可快速筛选中药方剂六味地黄汤中潜在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通过细胞试验和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试验验证了筛选结果梓醇的体内外药效作用。以六味地黄汤水提物(90 g/L)为样品,通过CMC/UPLC-TOF/MS分析,快速鉴别细胞膜色谱柱保留成分群,高选择性获取六味地黄汤中16种潜在活性成分。该文以前沿色谱法分析梓醇、丹皮酚、齐墩果酸与细胞膜色谱固定相的亲和强度,选择亲和强度和含量较高的梓醇进行体内外药效验证,发现梓醇在对小鼠成骨细胞有显著促生长作用,能提高骨质疏松斑马鱼头部骨矿化面积。CMC/UPLC-TOF/MS筛选方法能在复杂中药方剂中快速得到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骨质疏松症 六味地黄汤 中药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杀硫磷对斑马鱼心脏发育毒性及氧化损伤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盛众 陈家乐 +3 位作者 王斌杰 吴元钊 姚伟宣 王继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57-1966,共10页
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评价伏杀硫磷急性暴露对幼鱼心脏发育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1和3mg/L的伏杀硫磷导致斑马鱼胚胎孵化率分别下降10.37%和22.96%,体长分别缩短11.77%和19.40%,心率显著下降,产生心包水肿等胚胎发育畸形.抗氧化酶... 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评价伏杀硫磷急性暴露对幼鱼心脏发育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1和3mg/L的伏杀硫磷导致斑马鱼胚胎孵化率分别下降10.37%和22.96%,体长分别缩短11.77%和19.40%,心率显著下降,产生心包水肿等胚胎发育畸形.抗氧化酶(SOD,CAT)活性检测显示伏杀硫磷造成斑马鱼幼鱼体内SOD活性随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CAT活性显著下降;活性氧(ROS)检测表明伏杀硫磷对幼鱼的心脏部位造成氧化损伤;Tg(cmlc2:EGFP)转基因斑马鱼证明伏杀硫磷诱导幼鱼的心房和心室过度分离;吖啶橙(AO)染色显示幼鱼心脏部位发生细胞过度凋亡;心脏发育相关的基因中nppa和sox9b显著上调,gata4和vmhc显著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uma、Mdm2的表达均显著下调.伏杀硫磷暴露造成的心脏发育毒性与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平衡的破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杀硫磷 斑马鱼 氧化损伤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BZP及TFMPP拉曼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国萍 胡辰辰 +1 位作者 陆腾 吴元钊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64-1372,共9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优化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1-苄基哌嗪(BZP)和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TFMPP)的几何构型,结合实验测得的拉曼谱图对标准品拉曼谱图的振动模式进行指认和归属,并与低浓度样品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谱图进行比较;使用...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优化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1-苄基哌嗪(BZP)和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TFMPP)的几何构型,结合实验测得的拉曼谱图对标准品拉曼谱图的振动模式进行指认和归属,并与低浓度样品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谱图进行比较;使用自制纳米金、NaCl溶液为助剂,优化BZP和TFMPP的SERS检测条件。在最优条件下,BZP和TFMPP的检出限分别为10 ng/mL和1μg/mL;重复性实验中2种样品的主要特征峰强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4.5%~14%和4.0%~16%。运用基于Matlab自行开发的设计分子光谱数据分析系统的BP神经网络模块,对模拟未知样品进行预测,30份BZP样品和26份TFMPP样品的预测值与真实值比值的平均值(AVG)分别为1.21和0.99,RSD分别为22%和14%。本文可为BZP和TFMPP的拉曼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快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BP神经网络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