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理实习状况调查
1
作者 朱良梅 舒苏凤 +1 位作者 金巧萍 陆晓东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焦虑状况,为制定并完善适合本科实际情况的护生导学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科279名护生,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WOT法分析其实习质量,所有数...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焦虑状况,为制定并完善适合本科实际情况的护生导学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科279名护生,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WOT法分析其实习质量,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名专科护生与69名本科护生实习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3年138名专科护生与2013—2014年72名专科护生实习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收入和是否独生子女分组的SA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全面的护理实习管理体系,加强护生实习状况评估,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法律相关知识的教育,强化临床带教老师的培训与考核,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生实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 实习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可视喉镜联合模拟人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气管插管培训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浩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9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HC可视喉镜联合模拟人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气管插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金西分院所有出急诊的专科医师20人,使用HC可视喉镜及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培训,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一年在急... 目的观察HC可视喉镜联合模拟人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气管插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金西分院所有出急诊的专科医师20人,使用HC可视喉镜及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培训,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一年在急诊科行紧急气管插管20例,均由麻醉科医生插管成功。培训后一年在急诊科行紧急气管插管24例,其中由专科医师自行插管成功18例(75.0%),由麻醉师插管成功6例(25.0%)。结论 HC可视喉镜联合模拟人可有效帮助非急诊或麻醉专业人员掌握气管插管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可视喉镜 模拟人 基层医院 急诊科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敏 陈岚 胡润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加强教育;使用识别腕带、制定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加强护理查对力度、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单一...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加强教育;使用识别腕带、制定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加强护理查对力度、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单一的问题。结果护理人员重视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熟悉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护理安全得到保证。结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完善患者安全保障系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及护理安全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身份识别 急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面部创伤Ⅰ期整形美容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金巧萍 胡维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结构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面部创伤整形美容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9月就诊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急诊面部创伤整形美容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早期结构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面部创伤整形美容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9月就诊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急诊面部创伤整形美容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患者的焦虑状态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结构式心理干预,创伤均为Ⅰ期愈合,焦虑状态评分较低,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面部创伤Ⅰ期整形美容修复术患者应用早期结构式心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面部创伤 Ⅰ期整形美容修复术 结构式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滕旭升 张允岭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82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 目的探讨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82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NIHSS评分和B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急救流程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孙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CPR)急救流程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7例,均为院外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采用ECPR急救流程开展急救治疗,分析其自主循环恢复率、终点死亡事件、存...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CPR)急救流程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7例,均为院外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采用ECPR急救流程开展急救治疗,分析其自主循环恢复率、终点死亡事件、存活率,跟踪随访了解其预后情况。结果 27例患者中26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循环恢复率为96.3%。21例(77.8%)患者因疾病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感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6例存活出院,存活率达22.2%。存活的6例患者经跟踪随访1个月后神经系统状态良好5例(18.5%)。结论 ECPR急救流程应用于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治疗对提高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有良好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ECPR急救流程 急救医疗服务 心脏停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7
作者 施学鑫 程江华 +1 位作者 曹勇 孔来法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2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OPP)患者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OP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研究对象分为损伤组(发生心肌损伤,36例)和非...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OPP)患者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OP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研究对象分为损伤组(发生心肌损伤,36例)和非损伤组(未发生心肌损伤,47例)。比较分析损伤组与非损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损伤组与非损伤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C5b-9)及心肌损伤指标[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 ST2)、超敏肌钙蛋白I(hs-c Tn 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损伤组与非损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血液透析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患者的中毒至就诊时间、重度中毒比例均长于或高于非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患者的C3、C4、C5b-9、s ST2、hs-c Tn I、NLR、AST、CK、CK-MB、LDH水平均高于非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毒至就诊时间、中毒程度、s ST2、hsc Tn I、NLR、AST、CK、CK-MB、LDH、C3、C4、C5b-9均为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当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时,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补体C3、C4、C5b-9及中毒至就诊时间、中毒程度、心肌损伤指标等均为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清补体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谢文林 张允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索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ICU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历,评价早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住院生存率和出院总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目的 探索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ICU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历,评价早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住院生存率和出院总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①亚低温组28 d生存率与存活出院率分别为20.8%和17.0%;非早期亚低温组均为8.0%.②复苏后第7天时,亚低温组格拉斯哥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9.1±2.3)分和(1.9±0.4)分,非亚低温组为(6.5±2.8)分和(3.5±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出院后24周,亚低温组活动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为(73.3±10.6)分与(49.3±8.7)分,非亚低温组为(58.3±9.8)分和(34.3±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亚低温 神经功能状况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文林 沈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期112-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尘肺病患者对尘肺病相关知识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尘肺病知识问卷和生存质量表WHO QOL-100对148例尘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和1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健康教育显著改善了...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尘肺病患者对尘肺病相关知识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尘肺病知识问卷和生存质量表WHO QOL-100对148例尘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和1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健康教育显著改善了尘肺病患者对尘肺相关知识的了解(P<0.05),尘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和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表WHO QOL-100评分分别为(10.28±3.04)、(12.86±2.78)和(13.24±1.74)。健康教育后尘肺组的WHO 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健康教育后的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尘肺病患者的尘肺病知识水平、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尘肺病 心理健康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旭灿 程谦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9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钙通... 目的探讨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控释片,将血压控制在(120~140)mmHg/(80~90)mmHg,治疗组根据血压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将血压控制在(140~180)mmHg/(90~110)mmHg,比较两组的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ey)、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结果经过1个疗程(14d)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胆固醇、甘油三酯、Hey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降压治疗对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影响和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旭灿 杨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4期59-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4例,在给予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4例,在给予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1~10.0)mmol/L,比较两组的血糖、餐后2 h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结果经过1个疗程(7 d)治疗后,强化治疗组的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和日需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cy、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显著降低,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HDL-C水平显著增加,与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琨 程江华 +2 位作者 李章平 李惠萍 黄唯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9期671-674,677,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HD)对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BHD组,每组8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测定复苏后早期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复苏24h取样,检测血...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HD)对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BHD组,每组8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测定复苏后早期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复苏24h取样,检测血清心肌酶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和BHD组大鼠心率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0.5h、1h和2h均明显下降(P<0.01),左心室收缩压(LVSP)在ROSC后0.5h和1h明显下降(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在ROSC即刻和0.5h明显上升(P<0.01或P<0.05),左室内压的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在ROSC后0.5h、1h和2h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左室内压的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在ROSC后0.5h、1h和2h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复苏组各时间点比较,BHD组心率、LVSP、LVEDP、+dp/dtmax和-dp/dtmax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和BHD组大鼠的血清CK-MB和cTnI均显著升高(P<0.01);与复苏组比较,BHD组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早期出现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异常,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受损。补阳还五汤不能直接改善血流动力学,但能降低心肌酶学水平,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肺复苏 心脏血流动力学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I 补阳还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粘贴电极多次除颤抢救心室电风暴13例的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巧萍 陈岚 朱良梅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4期89-90,共2页
24小时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称为电风暴(ES,也称室速风暴)[1]。心室电风暴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可导致血流动... 24小时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称为电风暴(ES,也称室速风暴)[1]。心室电风暴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死亡[2]。在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风暴 血流动力学障碍 临床症候群 电除颤 电复律 电转复 心脏性猝死 电极片 窦性心律 操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骤停急救手册(二)
14
作者 陈琨 《药物与人》 2006年第12期59-59,共1页
上期我们说过,心肺复苏处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在第一步开放气道的时候,如果发现气道有异物,该如何紧急处理呢?
关键词 心脏骤停 手册 急救 开放气道 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 人工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骤停急救手册(一)
15
作者 陈琨 《药物与人》 2006年第11期60-60,共1页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急症状,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要争取在5分钟内恢复心跳,否则较难复苏。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和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作出诊断,立即抢救。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一些重大疾患的急救常识,别小看它们,此时您的每一个行动...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急症状,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要争取在5分钟内恢复心跳,否则较难复苏。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和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作出诊断,立即抢救。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一些重大疾患的急救常识,别小看它们,此时您的每一个行动,都与患者的生死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急救常识 手册 危急症状 动脉搏动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6
作者 滕旭升 程谦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6期54-57,6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38例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和脑保护剂的...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38例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和脑保护剂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与BI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NIHSS评分和B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治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期64-65,6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8月98例我院ICU治疗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危重病患者死亡36例,死亡率为36.73%。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较多,住院时间、MAP、pH值、Ca2+水平、APAC... 目的探讨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8月98例我院ICU治疗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危重病患者死亡36例,死亡率为36.73%。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较多,住院时间、MAP、pH值、Ca2+水平、APACHE-II评分、ALT、CRP、Cr、BUN、乳酸、CO2分压、H2S水平、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有创诊疗项目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均为可能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乳酸、APACHE-II评分、Ca2+水平、有创诊疗项目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住院时间的保护性因素,其余是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因素众多,可将住院时间、乳酸、APACHE-II评分、Ca2+水平、有创诊疗项目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根据多种指标的结果及患者病情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预后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模式机械通气在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治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6期55-56,96,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呼吸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面罩给氧呼吸支持,治疗组采用BiPAP模式进行无创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呼吸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面罩给氧呼吸支持,治疗组采用BiPAP模式进行无创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气分析参数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0min、2h及8h后,治疗组PCO2、HCO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H、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h后及8h后,治疗组B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呼吸机相关急性肺损伤发生。结论 BiPAP模式呼吸支持能够改善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呼吸支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支持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洗胃法联合常规洗胃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雪彬 孔来法 楚双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洗胃法联合常规洗胃法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及对胆碱酯酶、氧合指数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洗胃法联合常规洗胃法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及对胆碱酯酶、氧合指数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法,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负压引流洗胃法,比较两组救治指标、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氧合指数。结果 联合组洗胃液总量、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时间、洗胃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95.0%,57/60)、治疗第3天后胆碱酯酶和氧合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5.0%,3/60)优于对照组[80.0%(48/60)、21.7%(1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6.77、3.81、9.49、3.86、4.65、12.90、52.89,χ^(2)=6.17、7.21,P<0.05)。结论 负压引流洗胃法联合常规洗胃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可减少洗胃液总量与阿托品用量,缩短救治时间,改善胆碱酯酶与氧合指数,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洗胃法 常规洗胃法 重症有机磷中毒 疗效 胆碱酯酶 氧合指数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模拟肺细菌污染现况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岚 朱以军 胡爱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7期816-818,共3页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科模拟肺细菌污染状况并进行分析,以减少院内感染率。方法将9个科室的14个模拟肺分别进行内口及外口采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同时调查各科模拟肺管理、存放环境、使用频率、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及呼吸机使...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科模拟肺细菌污染状况并进行分析,以减少院内感染率。方法将9个科室的14个模拟肺分别进行内口及外口采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同时调查各科模拟肺管理、存放环境、使用频率、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及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脱机时连接模拟肺等情况。结果调查样本中有6个模拟肺内口、2个模拟肺外口检测出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念珠地丝菌等为主。各科均未建立规范的模拟肺管理及消毒制度,导致模拟肺存放不规范。结论模拟肺细菌污染率高,消毒及管理不规范,临床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肺 细菌污染 呼吸机管道 消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