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范立北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5期941-9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影响学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1.62%,观察组手术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后凸角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明显高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角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0天,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
5
2
作者
范立北
李建军
汪立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复位并外侧有限切开单钢板植骨内固定术。胫骨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22例,...
目的探讨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复位并外侧有限切开单钢板植骨内固定术。胫骨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22例,Ⅵ型10例;左侧18例,右侧14例。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切口处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以减少关节及切口肿胀。未合并韧带损伤者不用任何外固定,患者术后48~72h做膝关节被动活动,第3天开始膝关节主动活动,通常7~10d膝关节屈曲达到90°,不负重功能练习6~8周,8周后扶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摄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可负重行走。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6.62±2.4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4~8(5.48±1.57)个月。无骨不连、关节面塌陷、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手术疗效评价采用Rasmussen胫骨骨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e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能降低软组织损伤的并发症,单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固定牢靠、稳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微创治疗Se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胫骨平台骨折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1
3
作者
范立北
金宪政
贾斌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
目的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者在入院后超过3周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IKDC评分的差异,术后采用Kt2000测量仪测量手术前后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并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定期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Kt2000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6%(1/35)vs.12.20%(5/41);log-rankχ~2=3.891,P=0.048]。结论伤后3周内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避免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
胫骨
原文传递
题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范立北
机构
浙江金华广福医院骨外科
出处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5期941-94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影响学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1.62%,观察组手术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后凸角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明显高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角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0天,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
5
2
作者
范立北
李建军
汪立平
机构
浙江金华广福医院骨外科
出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复位并外侧有限切开单钢板植骨内固定术。胫骨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22例,Ⅵ型10例;左侧18例,右侧14例。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切口处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以减少关节及切口肿胀。未合并韧带损伤者不用任何外固定,患者术后48~72h做膝关节被动活动,第3天开始膝关节主动活动,通常7~10d膝关节屈曲达到90°,不负重功能练习6~8周,8周后扶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摄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可负重行走。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6.62±2.4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4~8(5.48±1.57)个月。无骨不连、关节面塌陷、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手术疗效评价采用Rasmussen胫骨骨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e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能降低软组织损伤的并发症,单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固定牢靠、稳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微创治疗Se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胫骨平台骨折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1
3
作者
范立北
金宪政
贾斌
机构
浙江
省
金华
广福
医院
骨
外科
出处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基金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2017C37121)
文摘
目的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者在入院后超过3周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IKDC评分的差异,术后采用Kt2000测量仪测量手术前后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并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定期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Kt2000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6%(1/35)vs.12.20%(5/41);log-rankχ~2=3.891,P=0.048]。结论伤后3周内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避免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
胫骨
Keywords
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
Knee joint function
Arthroscope
Tibia
分类号
R686.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1.8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究
范立北
《浙江创伤外科》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
范立北
李建军
汪立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5
原文传递
3
不同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范立北
金宪政
贾斌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2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