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活动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孙珍珍 崔茜 +4 位作者 楼青青 陈晓栋 方丹 姚平 袁晓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4,共8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可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目的分析不同PA水平与T2DM患者CIMT增厚的关系,为患者推荐个性化活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309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短问卷评估患者的PA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及以下PA组、中度PA组和高强度PA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A与CIMT增厚的关系,并按照不同肥胖程度和血压、血脂及糖化达标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将PA水平作为连续变量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价PA与CIMT增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与轻度及以下PA患者(n=981)相比,中度(n=1389)和高强度(n=729)PA患者的年龄较小,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的风险呈负关联(OR=0.775,95%CI=0.629~0.956,P<0.05),这种关联独立于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一步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PA与CIMT增厚的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非线性)=0.01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质量正常(n=996)和超重(n=1395)的患者中未发现PA与CIMT的关系(P>0.05);而在肥胖患者(n=708)中仅中度PA与CIMT增厚相关(OR=0.614,95%CI=0.382~0.987,P<0.05);血压、血脂及糖化3项指标均不达标(n=324)和仅1项指标达标(n=1416)的患者,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呈负相关(P<0.05)。结论PA水平与CIMT增厚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中度PA与CIMT增厚呈负相关,尤其是在肥胖、血压、血脂及糖化控制较差的人群中,而高强度PA对CIMT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身体活动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横断面研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患者身体活动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相关性的研究
2
作者 方丹 崔茜 +4 位作者 楼青青 孙珍珍 陈晓栋 姚平 袁晓丹 《中国糖尿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7,共8页
目的 探讨HbA_(1)c不达标的T2DM患者身体活动量(PA)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HbA1c不达标的T2DM患者... 目的 探讨HbA_(1)c不达标的T2DM患者身体活动量(PA)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HbA1c不达标的T2DM患者2505例,根据代谢当量(MET)分为轻度PA组(1~599 MET-min/w,n=795)、中度PA组(600~1499 MET-min/w,n=1107)和高强度PA组(≥1500 MET-min/w,n=603)。Logistic回归分析PA与CIMT增厚的关系,分层探讨不同PA的BP和LDL-C达标情况对CIMT增厚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PA与CIMT增厚的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中度PA为对照,高强度PA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OR1.581,95%CI 1.244~2.010,P<0.05)。分层结果显示,轻度PA时,以BP和LDL-C均不达标为对照,任一指标达标及两指标均达标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仅BP达标为对照,两指标均达标和两指标均不达标及仅LDL-C达标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仅LDL-C达标为对照,两指标均不达标和仅BP达标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高强度PA时,两指标均达标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度PA为预防HbA_(1)c不达标T2DM患者CIMT增厚的推荐方案,轻度PA与CIMT增厚风险不相关,高强度PA是CIMT增厚风险的影响因素,关注LDL-C达标对避免CIMT增厚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身体活动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代谢当量
原文传递
授权及计划行为理论对糖尿病自我管理核心行为预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汤芳丽 汪文俊 +5 位作者 罗娇红 张丹毓 竺蕾蕾 贾竹敏 刘欢欢 楼青青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0-755,共6页
目的 探讨授权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对T2DM自我管理4项核心行为的预测效果,并分析TPB模型和行为意图对行为的影响路径.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不同省份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T2DM患者500例.采用分层回归探讨授权和... 目的 探讨授权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对T2DM自我管理4项核心行为的预测效果,并分析TPB模型和行为意图对行为的影响路径.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不同省份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T2DM患者500例.采用分层回归探讨授权和TPB模型对行为的预测效果,Bootstrap法分析TPB模型和行为意图对行为的影响路径.结果 授权对行为具有预测作用,加入TPB后预测效果提升,分别为用药R^(2)=0.194,监测血糖R^(2)=0.308,饮食R^(2)=0.337,运动R^(2)=0.343.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控制均可预测行为意图,且三者除通过行为意图间接影响行为外,还直接影响行为.结论 授权可预测行为,在此基础上加入TPB可提升预测效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控制通过行为意图间接影响行为,也可直接影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授权 计划行为理论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变异性与糖尿病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方雍乔 汪文俊 +3 位作者 刘欢欢 汤芳丽 李洮俊 楼青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2-750,共9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体重变异性指标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2—2018年在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进行个案管理的2180例无DKD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女1103例,男1077例,年龄(6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体重变异性指标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2—2018年在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进行个案管理的2180例无DKD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女1103例,男1077例,年龄(64.8±12.4)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至少2年,每年监测其代谢指标,依据患者每年记录的体质指数(BMI)计算其独立于均值的变异性(BMI-VIM)、平均真实变异性(BMI-ASV)、变异系数(BMI-CV)和标准差(BMI-SD)。根据4种体重变异性指标的四分位数,分别将患者分为Q_(1)、Q_(2)、Q_(3)、Q_(4)四组。根据随访结束时是否发生DKD将患者分为DKD组和无DKD组(NDKD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4种体重变异性指标与DKD发病风险的关系,再以BMI<28 kg/m^(2)为非肥胖组,BMI≥28 kg/m^(2)为肥胖组进行亚组分析,探讨4项体重变异性指标对DKD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4.55±2.13)年随访后,904例患者发生DKD。与NDKD组相比,DKD组患者女性较多、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更长、使用胰岛素的比例更高、腰臀比更大,BMI-VIM、BMI-ASV、BMI-CV、BMI-SD、收缩压、舒张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较高,服用降糖药的比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系列影响因素后,T2DM患者发生DKD的风险随着BMI-SD、BMI-CV、BMI-VIM和BMI-ASV的增加而增加。在BMI-VIM分组中,与Q_(1)组相比,Q_(4)组发生DKD的风险增加22.4%[HR=1.224(95%CI:1.008~1.487),P=0.041];在BMI-ASV分组中,与Q_(1)组相比,Q_(4)组发生DKD的风险增加51.1%[HR=1.511(95%CI:1.240~1.841),P<0.01];在BMI-CV分组中,与Q_(1)组相比,Q_(4)组发生DKD的风险增加22.2%[HR=1.222(95%CI:1.006~1.485),P=0.044];在BMI-SD分组中,与Q_(1)组相比,Q_(4)组发生DKD的风险增加22.2%[HR=1.222(95%CI:1.002~1.490),P=0.048]。亚组分析显示,非肥胖组中以BMI-ASV分组时,在校正系列影响因素后,与Q_(1)组相比,Q_(4)组发生DKD风险最高[HR=1.551(95%CI:1.228~1.958),P<0.001];肥胖组中以BMI-ASV分组时,在校正系列影响因素后,与Q_(1)组相比,Q_(4)组发生DKD风险最高[HR=1.703(95%CI:1.168~2.485),P=0.006]。结论BMI-VIM、BMI-ASV、BMI-CV、BMI-SD的升高会使T2DM患者发生DKD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体重变异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其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肾脏病的影响
5
作者 邢丽丽 汤芳丽 +3 位作者 汪文俊 刘欢欢 李洮俊 楼青青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及其变异性对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影响。方法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台湾地区李氏联合诊所6个中心定期就诊且基线时无DKD的198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及其变异性对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影响。方法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台湾地区李氏联合诊所6个中心定期就诊且基线时无DKD的198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前瞻性随访。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肌酐、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并计算TyG指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依据基线和随访年每年1次的TyG指数,计算TyG指数的均值和TyG指数变异性。根据《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的诊断标准诊断DKD。根据随访结束时患者是否发生DKD将其分为DKD组和无糖尿病肾脏病(NDKD)组,按照TyG指数的均值将患者分为T_(1)组(TyG指数均值<8.67)、T_(2)组(8.67≤TyG指数均值<9.09)和T_(3)组(TyG指数均值≥9.09),根据TyG指数的变异性将患者分为T′_(1)组(TyG指数变异性<0.29)、T′_(2)组(0.29≤TyG指数变异性<0.43)和T′_(3)组(TyG指数变异性≥0.43)。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KD组和NDKD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TyG指数及其变异性与DKD之间的关系,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探讨TyG指数等因素对DKD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7.27±3.48)年。随访结束时,1986例T2DM患者中,DKD组676例,NDKD组1310例。与NDKD组相比,DKD组T2DM患者的UACR、TyG指数均值及TyG指数变异性均更高,而eGFR更低(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变量后,相较于T_(1)组,T_(3)组T2DM患者发生DKD的风险最高,较T 1组升高68.9%(HR=1.689,95%CI 1.376~2.073,P<0.001);相较于T′1组,T′3组T2DM患者发生DKD的风险最高,较T′_(1)组升高74.2%(HR=1.742,95%CI 1.421~2.135,P<0.001)。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随访过程中每年的TyG指数对DKD的发生有明显影响(β=0.244,95%CI 0.111~0.376,P<0.001)。结论TyG指数及其变异性的升高都会增加T2DM患者的DKD发病风险,TyG指数及其变异性均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2型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变异性
原文传递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坤 云川 +5 位作者 陈小盼 刘欢欢 袁晓丹 孙珍珍 李洮俊 楼青青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26-730,共5页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DR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入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并随访的T2DM患者4689例。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Q1组(TyG<8.79,n=1169)、Q2组(8.79≤TyG<9.23,n=1...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DR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入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并随访的T2DM患者4689例。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Q1组(TyG<8.79,n=1169)、Q2组(8.79≤TyG<9.23,n=1172)、Q3组(9.23≤TyG<9.71,n=1186)及Q4组(TyG≥9.71,n=1162),分析其与DR的关系,并探讨诊断DR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与Q1组比较,Q2、Q3、Q4组DR风险升高,Q4组最高(HR3.888,95%CI 3.060~4.94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4组非增殖期DR和增殖期DR的OR值为8.210(95%CI 5.981~11.271)、7.194(95%CI 3.010~17.19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预测D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0(95%CI 0.641~0.680),诊断DR的最佳截断值为9.46。结论 TyG指数与DR发生发展相关,TyG指数为9.46时应及时检查眼底以预防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