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陈丽燕 王雪娇 +1 位作者 冯冰霞 邱秀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12月的35例急诊护士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38例急诊护士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12月的35例急诊护士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38例急诊护士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评分为(94.25±16.01)分、工作质量评分为(97.27±16.39)分、综合能力评分为(98.12±1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工作能力评分[(78.54±20.77)分]、工作质量评分[(77.26±18.58)分]及综合能力评分[(72.17±21.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加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急诊科的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层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院前急救解读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静 陈松 +4 位作者 吕传柱 王伟 张伟 吴毅峰 曹增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46-949,共4页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我国每年约有240万人新发脑卒中,每年110万人死于脑卒中,现存的脑卒中患者1100多万人。目前专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技术手段的发展趋于成熟,但AIS的溶栓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改...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我国每年约有240万人新发脑卒中,每年110万人死于脑卒中,现存的脑卒中患者1100多万人。目前专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技术手段的发展趋于成熟,但AIS的溶栓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改观,大多数AIS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窗”。本文对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的脑卒中院前急救部分进行解读,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院前急救 溶栓 重组组织型溶酶原激活剂(r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急诊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的应用推荐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军 朱华栋 +7 位作者 赵晓东 张国强 吕传柱 于学忠 张秋彬 孙峰 尹路 金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7-1128,共12页
推荐意见:1.拟行ECMO患者,建议超声评估ECMO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推荐床旁超声评估影响ECMO流量状态因素,协助制定ECMO治疗策略;3.ECMO实施前推荐床旁超声对穿刺血管进行探查,选择最佳置管路径和方式;4.经皮穿刺ECMO置管时,建议超声... 推荐意见:1.拟行ECMO患者,建议超声评估ECMO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推荐床旁超声评估影响ECMO流量状态因素,协助制定ECMO治疗策略;3.ECMO实施前推荐床旁超声对穿刺血管进行探查,选择最佳置管路径和方式;4.经皮穿刺ECMO置管时,建议超声引导下进行;5.推荐超声确定导管尖端/引流孔的位置,以便获得最佳引流/回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导管尖端 经皮穿刺 穿刺血管 治疗策略 ECMO 禁忌证 推荐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万思远 李乐辉 +1 位作者 廖薇薇 林志星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接受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分为预...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接受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28例)和预后良好组(预后良好,5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对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IL-6、hs-CRP、PCT、MD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GSH-Px、SOD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hs-CRP、PCT、MDA均是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SH-Px、SOD均是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预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大于hs-CRP、PCT、MDA、GSH-Px、SOD等指标(P<0.05)。结论血清IL-6、hs-CRP、PCT、MDA、GSH-Px、SOD与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监测相关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对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支架置入术 急性胰腺炎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L-13单抗抑制上呼吸道杯状细胞增生缓解急性声门下喉炎的疗效及分子机制研究
5
作者 万思远 林志星 +1 位作者 廖薇薇 李乐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讨抗白细胞介素(IL)-13单抗通过缓解杯状细胞化生及增生在急性声门下喉炎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临床急性声门下喉炎患儿的外周血标本,根据Westley哮喉评分将患儿分为轻度组(Mild gr... 目的探讨抗白细胞介素(IL)-13单抗通过缓解杯状细胞化生及增生在急性声门下喉炎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临床急性声门下喉炎患儿的外周血标本,根据Westley哮喉评分将患儿分为轻度组(Mild group)和中-重度组(Moderate-Severe group)。体外在气/液界面(ALI)培养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细胞),细胞实验分组:Group-1(对照组,NHBE细胞维持培养)、Group-2(纤毛细胞诱导组)、Group-3(IL-13处理组)、Group-4(IL-13+抗IL-13单抗处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血清或细胞培养上清液炎症因子IL-10、干扰素γ(IFN-γ)和IL-13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杯状细胞分化标志物麦芽凝集素(WGA)和纤毛细胞分化标志物乙酰化-α-微管蛋白(AAT)的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p-)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ERK1/2的表达水平,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细胞直径。在体动物实验中,将3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使用卵清蛋白(OVA)+脂多糖(LPS)诱导哮喘小鼠模型]和Model+anti-IL-13 antibody组(鼻滴法给予Model组小鼠抗IL-13单抗治疗),每组10只。结果与Mild group相比,Moderate-Severe group外周血血清IL-10、IFN-γ和IL-13水平均升高(P<0.05)。与Group-1细胞相比,Group-2 AAT表达水平上调(P<0.05);Group-3 WGA表达水平上调(P<0.05),IL-10、IFN-γ和IL-13水平升高(P<0.05),杯状细胞直径增大(P<0.05),p-ERK1/2水平上调(P<0.05);与Group-3相比,Group-4 WGA表达水平下调(P<0.05),IL-10、IFN-γ和IL-13水平降低(P<0.05),杯状细胞直径减小(P<0.05),p-ERK1/2水平下调(P<0.05)。4组细胞ERK1/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支气管炎症评分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anti-IL-13 antibody组小鼠支气管炎症评分降低(P<0.05)。结论抗IL-13单抗可抑制气道杯状细胞化生和增生,或许可用于缓解急性声门下喉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声门下喉炎 杯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13 抗IL-13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rp联合血氨检测提高急诊ICU肝性脑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乐辉 吴国平 林润 《肝脏》 2019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讨论分析血清色氨酸(Trp)联合血氨检测提高急诊科肝性脑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ICU接受治疗的85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患有肝性脑病将其分为观察组(肝性脑病)45... 目的讨论分析血清色氨酸(Trp)联合血氨检测提高急诊科肝性脑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ICU接受治疗的85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患有肝性脑病将其分为观察组(肝性脑病)45例,对照组(非肝性脑病)4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第一时间肘静脉血血氨、血清游离色氨酸(FT)、总色氨酸(TT)水平以及2 h内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ALT、AST,TP、Alb、TBil、DBil、GGT、ALP)水平。结果观察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ALT、AST,TP、Alb、TBil、DBil、GGT、ALP)、血氨、FT及TT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氨、血清FT及TT联合检测其敏感度、符合率以及正确诊断指数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且漏诊率显著降低(P<0.05),其特异度与三者单独测定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Trp(FT&TT)联合血氨检测ROC曲线AUC高于单独测定的血氨AUC、血FT的AUC以及TT的AUC(P<0.05)。结论血清Trp联合血氨检测能够提高急诊科肝性脑病引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肝性脑病的灵敏度、符合率和诊断指数,且具有较低的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精神障碍 血清色氨酸 血氨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成人经典型与劳力型热射病病例系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攀豪 胡志华 +4 位作者 何碧凝 赵智梅 杜鹏举 李艳 陈晓松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第5期966-973,共8页
目的探讨我国最热省份海南居民经典型与劳力型热射病患病基本特征,为科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近十年来,海南省部分地区医院(海口、三亚、儋州、文昌、万宁、琼中、白沙、东方等)2010-2019年经典型与劳力型热射病病人完整资料,对... 目的探讨我国最热省份海南居民经典型与劳力型热射病患病基本特征,为科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近十年来,海南省部分地区医院(海口、三亚、儋州、文昌、万宁、琼中、白沙、东方等)2010-2019年经典型与劳力型热射病病人完整资料,对符合资料收集要求的共计122例热射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排除与纳入标准,具有完整资料的122例热射病患者中:(1)经典型热射病41例,男性3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54±17.84)岁,劳力型热射病81例,男性7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0.30±14.22)岁;两种热射病类型在年龄、预后、住院时间、有无合并慢性疾病、籍贯、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性别、生命体征、意识情况、是否有并发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者在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尿酸(Uric Acid,U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钾(Potassium,K)、钠(Sodium,Na)、氯(Chlorine,C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好发暴露于热环境、从事强体力劳动职业、无特殊慢性病史的健康成年男性,且劳力型热射病好发于外地人;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好发暴露于热环境、通风条件差、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且经典型热射病好发于本地人。(2)发病较迅速、脱水更敏感、内环境波动愈剧烈的劳力型热射病,血液浓缩更加明显,肾小球滤过率受损更加严重。(3)健康成年人,年龄较小、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且无相应并发症、器官功能损伤相对较小、血钙水平相对较平稳的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相较于经典型热射病,住院时间更短、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劳力型热射病 经典型热射病 患病人数 病例系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96-5p、miR-486-5p水平与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焕祥 龚焕楷 +2 位作者 吕传柱 黎建康 张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564-1569,共6页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miR)-96-5p、miR-486-5p水平与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5例创伤患者,根据治疗期间是否进展为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77例)...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miR)-96-5p、miR-486-5p水平与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5例创伤患者,根据治疗期间是否进展为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77例)与非脓毒症组(12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血清miR-96-5p、miR-486-5p相对表达水平,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组血清miR-96-5p、miR-486-5p表达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创伤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根据住院期间的存活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96-5p、miR-486-5p对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miR-96-5p相对表达水平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miR-486-5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CRP、PCT、IL-6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组miR-96-5p相对表达水平与CRP、PCT、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miR-486-5p相对表达水平与CRP、PCT、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77例创伤后脓毒症患者生存67例,死亡1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96-5p相对表达水平升高为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升高、miR-486-5p相对表达水平升高为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SS、miR-96-5p、miR-486-5p三者联合预测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0、0.821,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miR-96-5p低表达、miR-486-5p高表达,且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上升;miR-96-5p、miR-486-5p表达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二者也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对其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脓毒症 微小RNA-96-5p 微小RNA-486-5p 炎症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LR4 mRNA及IL-22、NLR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赵芳 陈才利 黄琪锋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747-750,755,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白细胞介素-22(IL-2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白细胞介素-22(IL-2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治疗日起1月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与预后不良组(37例)。收集入组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入院时感染情况、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血管疾病史、使用血制品、机械通气、是否多器官衰竭等及实验室指标TLR4 mRNA、IL-22、NLR。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4 mRNA、IL-22、NLR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有无高血压史、心血管疾病史、机械通气、多器官衰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7、5.698、4.618、6.948、7.300,P<0.05),预后不良组TLR4mRNA、IL-22、NL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9、4.205、8.2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械通气、多器官衰竭、TLR4 mRNA、IL-22、NLR水平升高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TLR4 mRNA、IL-22、NLR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毒症患者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747、0.669、0.914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TLR4 mRNA、IL-22、NLR脓毒症患者预后有关,且均对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mRNA 白细胞介素-22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模式用于教学查房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丽燕 冯冰霞 +1 位作者 邱秀媚 王雪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3期1918-1920,共3页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对本科护生核心能力的价值及影响。方法将2015-2017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08例本科护生选为研究对象,按照年度将学生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的本科护生,采用...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对本科护生核心能力的价值及影响。方法将2015-2017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08例本科护生选为研究对象,按照年度将学生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的本科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试验组为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的本科护生,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2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前2周进行教学查房核心能力的调查。比较2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分。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362.79±40.14)分]、临床决策能力[(103.24±10.72)分]、沟通能力[(93.77±8.63)分]、自主学习能力[(106.28±5.4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10.11±30.85)、(84.49±12.31)、(81.25±4.32)、(92.88±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可优化护理教学流程,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思维判断、决策、沟通、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均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本科护生 教学查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松 袁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705-3707,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他汀洛尔组和他汀常规组,每组50例,他汀常规组给予洋地黄、抗血小板、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他汀洛尔组和他汀常规组,每组50例,他汀常规组给予洋地黄、抗血小板、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和10 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他汀洛尔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差值高于50 ms部分占比(RNN50)、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连续5 min R-R间期差值均方根(r MSS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B型利钠肽(BNP)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SDNN、RNN50、SDANN、r MSSD和血清CRP、IL-6、BNP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他汀洛尔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他汀常规组(P<0.05),但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他汀洛尔组患者SDNN、RNN50、SDANN、r MSSD水平明显高于他汀常规组(P<0.05);他汀洛尔组血清CRP、IL-6、BNP水平明显低于他汀常规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有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及机体炎症状态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美托洛尔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氯呲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NP、cTnT、CK-M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及血清BNP、cTnT、CK-M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82.22%,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再梗死以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V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cTnT、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BNP、cTnT、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HRV,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尿激酶 氯吡格雷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因子在恶性肿瘤与炎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琪锋 邓堂 +5 位作者 李丽华 钱进 李奇 徐双琴 汪航飞 刘笑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4期1111-1115,1120,共6页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最初发现MK仅在胚胎时期表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MK在许多疾病中均有表达,如肿瘤疾病(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等)、急慢性炎症性疾病(ARDS、慢性肾衰竭、COPD等),这与MK的分...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最初发现MK仅在胚胎时期表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MK在许多疾病中均有表达,如肿瘤疾病(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等)、急慢性炎症性疾病(ARDS、慢性肾衰竭、COPD等),这与MK的分子结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作用有关。尽管MK的信号通路机制尚未完全阐述,但研究其信号通路机制十分必要,对临床上一些疾病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MK的分子结构及MK与相关疾病的相关机制归纳总结了MK如何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为MK可能会成为疾病诊断及治疗重要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因子(MK) 信号通路 生物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乐辉 杨远征 +1 位作者 林润 洪丽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617-162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9年11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合并ALI患者11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低剂量...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9年11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合并ALI患者11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低剂量组(29例)、中剂量组(30例)、高剂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30万单位,q8 h,连续5 d;低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 mL,bid,连续7 d;中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 L,bid,连续7 d;高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qid,连续7 d。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呼吸功能指标[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相关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和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呼吸功能指标和相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ELWI、相关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中剂量组(P<0.05);4组患者的PaO2、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中剂量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各剂量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均可显著降低脓毒症合并ALI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肺功能,减轻其器官衰竭程度;加用高剂量血必净注射液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不影响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乌司他丁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剂量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斑块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耿仟 吴国平 +1 位作者 王光余 李乐辉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斑块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OSAH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斑块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OSAH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Epworth嗜睡量表(ESS)]、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数量、颈总动脉距分叉2cm处中层内膜厚度(IMT)]、同室伴侣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SAQL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HI、ODI、ESS显著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LSpO;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ET-1、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功能、情感、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能较好的改善OSAHS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减轻其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斑块风险,促进患者及其同室伴侣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颈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miR-126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风险及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联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润 李乐辉 +2 位作者 吴国平 罗凌青 饶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83-1588,共6页
目的:评估血浆微小RNA(microRNA,miR)-126表达水平对脓毒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及其与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炎症水平和患者预后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172例脓毒症患... 目的:评估血浆微小RNA(microRNA,miR)-126表达水平对脓毒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及其与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炎症水平和患者预后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172例脓毒症患者。患者入院24 h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血浆,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浆miR-126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17]表达量。同时记录患者28 d死亡率。结果:住院期间共50例(30.8%)患者发生ARDS,血浆miR-126在ARD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ARDS患者(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显示,血浆miR-126表达水平可以区分ARDS患者和非ARDS患者,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AUC)为0.741(95%CI=0.666~0.81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miR-126高表达(P<0.001)是较高ARDS发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总体脓毒症患者中,血浆miR-126表达量与血清肌酐(P=0.004)、C反应蛋白(P<0.001)、降钙素原(P<0.001)、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II评分(P<0.001)、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P<0.001),以及炎性因子TNF-α(P=0.001)、IL-1β(P=0.002)、IL-6(P=0.011)和IL-17(P=0.002)水平均成正相关。此外,血浆miR-126在死亡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其可以预测脓毒症患者较高的28 d死亡风险,AUC为0.686(95%CI=0.601~0.771)。结论:本研究表明,较高的循环miR-126表达量可以预测脓毒症患者中较高的ARDS发病率,并且可以作为辅助脓毒症疾病监测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MIR-126 发病风险 疾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师培养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陈丽燕 白芳 韦吉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21-23,共3页
探讨导师培养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40例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与观察组(导师带教制度),对比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综合能力评分高,其诶满意度更... 探讨导师培养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40例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与观察组(导师带教制度),对比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综合能力评分高,其诶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培训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导师培养在提高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中优势突出,可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且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值得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培训 导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奇 钱进 +6 位作者 黄琪锋 邓堂 李丽华 汪航飞 徐双琴 吴欣欣 刘笑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09-314,320,共7页
百草枯是一种联吡啶二氯化物非选择性除草剂,上世纪风靡全球。因中毒死亡率极高且没有特效解毒药物而被大多数国家禁止使用,但其中毒死亡病例仍时常发生,因此对百草枯中毒的分子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百草枯中毒引起... 百草枯是一种联吡啶二氯化物非选择性除草剂,上世纪风靡全球。因中毒死亡率极高且没有特效解毒药物而被大多数国家禁止使用,但其中毒死亡病例仍时常发生,因此对百草枯中毒的分子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百草枯中毒引起肺、肝、肾、心、脑等多脏器功能障碍;分子机制复杂,有过度炎症反应学说、氧化还原反应失衡、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钙超载、NO分子损伤、细胞凋亡等。针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近几年新研发的有百草枯抗体、通路靶点阻断剂及相关因子抗体应用等,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救治有效率没有明显改善。本文就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涉及信号传导通路的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肺损伤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汤对脓毒症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哲耀 林文燕 邓小彦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601-605,共5页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汤灌肠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对脓毒症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94例脓毒症病人,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入西医...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汤灌肠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对脓毒症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94例脓毒症病人,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入西医组(n=47)、中西医结合组(n=47)两组内。其中西医组实施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包括早期液体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抗感染、辅助通气、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血液净化等;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汤灌肠治疗。治疗1周后判定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 Ⅱ评分、血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白介素6)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西医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 Ⅱ评分[西医组:(14.47±2.16)分比(19.91±3.86)分,中西医结合组:(10.50±1.78)分比(20.38±4.21)分]、血清降钙素原[西医组:(7.12±1.45)μg/L比(16.25±3.39)μg/L,中西医结合组:(3.21±1.04)μg/L比(16.79±3.65)μg/L]、白介素6水平及EVLWI和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均明显较西医组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MAP、CI和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高(均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均明显较西医组高(均P<0.05)。结论 与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相比,对脓毒症病人联合扶正解毒汤灌肠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有效下调病人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病人中医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APACHE Ⅱ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扶正解毒汤 灌肠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柰酚通过下调PARP-1抑制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鄞晓斌 邱名耀 +1 位作者 吴海琴 林明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观察山柰酚(KMP)对心肌梗死(MI)大鼠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组)、KMP组(给予KMP)、DPQ组[给予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和KMP+DPQ组... 目的:观察山柰酚(KMP)对心肌梗死(MI)大鼠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组)、KMP组(给予KMP)、DPQ组[给予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和KMP+DPQ组(给予KMP联合PARP-1抑制剂),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模型。各组进行对应药物处理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大鼠心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活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蛋白以及PARP-1蛋白表达。结果:与MI组相比,KMP组、DPQ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心肌组织炎症因子相关蛋白、PARP-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MP+DPQ组对MI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KMP组、D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MP可能通过下调PARP-1表达抑制心肌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进而改善MI大鼠心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柰酚 心肌梗死 PARP-1 炎症 细胞凋亡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