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强 宋世锋 +2 位作者 张伟 吴国志 刘立柱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1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治疗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1~65岁,平均34岁;病程8~4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为开放性创伤导致的慢...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治疗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1~65岁,平均34岁;病程8~4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为开放性创伤导致的慢性骨髓炎,病灶局部有反复红肿及脓液穿破皮肤病史。32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3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存在骨破坏、骨缺损,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Ⅰ期行彻底清创,清除病灶坏死及炎性组织,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完全覆盖创面,以促进创面的修复。Ⅱ期将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为移植骨复合体,均匀填充病灶。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对病灶进行X线检查,了解硫酸钙吸收及新骨生长情况。结果:26例行1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6例行2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3例行3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32例伤口甲类愈合,2例乙类愈合的患者经抗感染、伤口换药等治疗后伤口完全愈合。1例丙类愈合的患者于术后4周时再行清创,伤口正常愈合。所有患者病灶处未再次出现皮肤红肿及破溃,X线片显示植入的硫酸钙4周左右开始逐步吸收,8周左右有新骨生成,6~24个月病灶区骨缺损完全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良好、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万古霉素 硫酸钙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5
2
作者 赵丽 韩云凤 陈艳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应用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屈膝位固定配...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应用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伸直位联合关节训练,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膝关节疼痛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4、30d,观察组膝关节无肿胀率(60.47%、97.67%),膝关节无痛率(13.95%、97.67%)以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3.72%、97.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观察组膝关节轻度肿胀率(2.33%)、膝关节轻度疼痛率(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早期屈膝位固定 关节训练 关节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强 宋世锋 +1 位作者 余斌 任高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评价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二区初次行THA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评价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二区初次行THA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骨折分型、术前骨密度、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状况、隐性出血量、患肢长度变化、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术后疼痛管理、心理干预等资料,并统计术后1年随访记录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髋关节功能的因素,然后将其设置为自变量,Harris评分设置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年随访Harris评分:优24例,良42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为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骨密度、麻醉方式、手术入路、隐性出血量、患肢长度变化、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术后疼痛管理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骨密度、麻醉方式、手术入路、隐性出血量、患肢长度变化、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术后疼痛管理为股骨颈骨折首次TH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首次THA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疗效显著;BMI、骨密度、麻醉方式、手术入路、隐性出血量、患肢长度变化、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术后疼痛管理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强 宋世锋 任高宏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352-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三柱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以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与单、双、三柱骨折比较,单纯压缩性骨...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三柱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以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与单、双、三柱骨折比较,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骨折愈合时间最短,术后10个月HSS评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双、三柱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均无骨折延迟愈合、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以及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14例三柱骨折患者中术后1例切口感染、2例关节僵硬;23例双柱骨折患者中术后2例关节僵硬;32例单柱骨折患者中术后1例关节僵硬;11例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关节僵硬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各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及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春丽 徐志新 +1 位作者 陈定中 黄钰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115例,病人均行椎管内麻醉,分别在术前、术后3 d利用MMSE...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115例,病人均行椎管内麻醉,分别在术前、术后3 d利用MMSE评估病人的认知功能,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认知损害分成认知损害组和非认知损害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认识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血清NLRP3 mRNA、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mRNA表达量及IL-1β、IL-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MMSE评分与NLRP3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及IL-1β、IL-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人术后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22.01±3.62)分比(27.45±1.01)分,P<0.001],术后认知损害发生率为30.43%(35/1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8岁、糖尿病、术中低血压是术后认知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7年是术后认知损害的保护因素。认知损害组术后血清NLRP3 mRNA、Caspase-1 mRNA、IL-1β、IL-8水平均高于术前与非认知损害组(P<0.05),非认知损害组术后上述各指标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人术后MMSE评分与血清NLRP3 mRNA、Caspase-1 mRNA、IL-1β、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601、-0.652、-0.501、-0.519,均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术后出现认知损害的病人NLRP3炎性小体指标水平明显上调,NLRP3炎性小体-IL-1β信号轴可能参与了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椎管内麻醉 认知功能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受体蛋白3 炎性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治疗老年Pilon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立柱 宋世锋 张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9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治疗老年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Pilon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治疗老年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Pilon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踝穴高度、宽度、深度、冠状位角度、矢状位角度变化及踝关节Kofoed评分,参照Burwell Chamley提出的骨折复位影像学标准和Tornetta等提出的Pilon骨折愈合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放射学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穴高度、宽度、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踝穴宽度、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踝穴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位情况(解剖复位+一般复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289,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治疗老年Pilon骨折,患者愈合快,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其踝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有限内固定 腓骨重建 老年 PILON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RT联合PE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关万涛 康福新 +2 位作者 林维 林宏云 黎仕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33-836,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1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65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AKI患者,其中35例接受CRRT联... 目的研究采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1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65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AKI患者,其中35例接受CRRT联合PE治疗,30例接受PE治疗。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清除率(Ccr)和联合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结果联合组患者90 d生存率为54.3%,显著高于PE组的23.3%(P<0.05);在治疗后90 d,联合组19例生产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8.8±11.1)μmol/L,显著低于PE治疗组7例生存者的[(39.4±13.0)μmol/L,P<0.05];在治疗后28 d,联合组25例生存者eGFR水平为(79.4±24.7)mL/min/1.73 m^2,显著高于PE组16例生存者的[(65.75±16.1)mL/min/1.73 m^2,P<0.05],Ccr水平为(77.3±25.7)mL/min,显著高于PE组的[(63.4±20.1)mL/min,P<0.05],MELD-Na水平为(22.4±4.5)分,显著低于PE组的[(29.5±4.1)%,P<0.05],在治疗90 d,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CRRT和PE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AKI患者可提示短期生存率,可能与保护肝肾功能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急性肾损伤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浆置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论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魏巍 陈荣 +1 位作者 张伟 吴国志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DCO)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2~2019-02我院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11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救治,试验组采取DC...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DCO)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2~2019-02我院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11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救治,试验组采取DCO救治。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与术前术后3 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并分析两组不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患者病死情况。结果:(1)手术情况: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病死情况:试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4)凝血功能指标:术后3 d试验组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不同ISS评分患者病死情况:试验组ISS评分为31~50分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O应用于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创伤 多发性 损伤控制理论 常规救治 APTT PT I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并发早期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齐昊 顾运涛 +3 位作者 许春召 任善武 赵海 付昆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手术患者共168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手术患者共168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其中术后并发早期硬膜外血肿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5~69岁,平均(62.40±5.27)岁;术前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术前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析5例患者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出现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再次手术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20±4.32)个月。5例患者早期硬膜外血肿均发生于术后6 h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颈椎MRI检查显示血肿压迫脊髓,手术中证实为硬膜外血肿形成。5例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或优于术前水平。结论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期在术后6 h内。早期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颈椎MRI检查。确诊后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是避免神经功能永久损伤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硬膜外血肿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构起子杆及反螺纹取出螺钉的力学性能测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超艺 刘立柱 +2 位作者 吴国志 张伟 宋世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结构起子杆及反螺纹取出螺钉的力学性能。方法:采集12具成人新鲜尸骨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个。实验组使用反螺纹取出螺钉,对照组使用自攻型锁定螺钉,模拟股骨颈加压螺丝钉单钉固定,比较两组压缩载荷-位移... 目的:研究新型结构起子杆及反螺纹取出螺钉的力学性能。方法:采集12具成人新鲜尸骨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个。实验组使用反螺纹取出螺钉,对照组使用自攻型锁定螺钉,模拟股骨颈加压螺丝钉单钉固定,比较两组压缩载荷-位移。置钉时,实验组使用SW3.0起子杆拧入反螺纹取出螺钉,对照组使用SW3.5起子杆拧入自攻型锁定螺钉;取钉时,实验组使用新型结构起子杆取出螺钉,对照组使用SW3.5起子杆取出螺钉,比较两组最大扭矩、最大扭角及功耗。实验组应用反螺纹取出螺钉,对照组应用常规自攻型锁定螺钉,进行扭转性能测试,比较两组置钉与取钉的失效扭力。结果:实验组在0.1、0.2、0.3、0.4、0.5、0.6kN载荷条件下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实验组最大扭矩、功耗高于对照组,最大扭角小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置钉与取钉的失效扭力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型结构起子杆与反螺纹取出螺钉结构设计合理,起动螺钉幅度小,能够实现高功耗地断钉、弯钉和打滑螺钉,具有较高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起子杆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固定对胫骨骨折术后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超艺 吴国志 +3 位作者 陈荣 张伟 张丕军 唐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3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固定(CRPLPF)对胫骨骨折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4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中下段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固定(CRPLPF)对胫骨骨折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4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中下段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CRPLP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消肿时间、骨折开始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和血流变学指标,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最终纳入71例,对照组最终纳入69例。观察组术后消肿时间、骨折开始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术后即刻,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IGF-1、FGF-2、BGP、BALP水平高于术后即刻,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PLPF后应用恒古骨伤愈合剂可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恒古骨伤愈合剂 闭合复位 锁定钢板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通过调节人髓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IL-1β诱导的分解代谢和凋亡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维松 王隆辉 +3 位作者 顾运涛 赵海 齐昊 吴昌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857-862,共6页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髓核(NP)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NP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Dio 100 ng·mL^(-1)组和IL-1β+Dio 500 ng·mL^(-1)组,用IL-1β和不同浓度的Dio...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髓核(NP)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NP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Dio 100 ng·mL^(-1)组和IL-1β+Dio 500 ng·mL^(-1)组,用IL-1β和不同浓度的Dio分别进行体外培养。采用CCK-8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Griess法、ELISA和RT-PCR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外基质代谢情况、炎症因子及相关信号传导途径。结果Dio能够抑制IL-1β刺激下人NP细胞的PGE2、NO、iNOS和COX-2表达(P<0.05),抑制人NP细胞IL-1β激活的分解代谢活性(P<0.05),抑制IL-1β刺激的人NP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P<0.05),降低炎症介质(IL-6、TNF-α)水平(P<0.05)。结论Dio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以及相关的炎症反应,抑制IL-1β诱导的人NP细胞炎症和分解代谢活性,为临床治疗椎间盘退变(IDD)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分解代谢 薯蓣皂苷 炎症 椎间盘退变 TLR4/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竹醇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顺利 顾运涛 +1 位作者 陈荣 赵海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山竹醇(Gar)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髓核细胞,用含不同浓度山竹醇联合或者不联合IL-1β的新鲜培养基进行培养,根据细胞处理方式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Gar 2.5... 目的探讨山竹醇(Gar)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髓核细胞,用含不同浓度山竹醇联合或者不联合IL-1β的新鲜培养基进行培养,根据细胞处理方式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Gar 2.5μM组、IL-1β+Gar 5μM组。采用MTT法检测大鼠髓核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髓核细胞的基质代谢、炎症因子水平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结果山竹醇在0~10μM剂量下对大鼠髓核细胞无细胞毒性;IL-1β可诱导髓核细胞活力降低(P<0.05),剂量为2.5~10μM的山竹醇能够改善IL-1β刺激下的髓核细胞活力(P<0.05)。IL-1β刺激后髓核细胞中MMP-3、MMP-9、MMP-13、ADAMTS-4和ADAMTS-5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山竹醇能抑制IL-1β刺激后的髓核细胞中MMP-3、MMP-9、MMP-13、ADAMTS-4和ADAMTS-5 mRNA表达水平(P<0.05)。IL-1β下调了髓核细胞中Col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P<0.05),而山竹醇则显著改善了IL-1β刺激下髓核细胞中Col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P<0.05)。IL-1β可显著提高髓核细胞中TNF-α、IL-6、IL-8、COX-2和iNOS mRNA表达水平(P<0.05),而山竹醇可抑制IL-1β诱导的TNF-α、IL-6、IL-8、COX-2和iNOS 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1β激活了髓核细胞中的NF-κB信号通路,而山竹醇逆转了IL-1β对NF-κB p65的活化作用(P<0.05),同时逆转了IL-1β引起的IκBα蛋白水平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IL-1β刺激下髓核细胞核中发生p65核转移,山竹醇显著抑制了p65向核的转移。结论山竹醇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IL-1β诱导的大鼠髓核细胞炎症反应,降低分解代谢水平,具有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IDD)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炎症 山竹醇 椎间盘退行性变 基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髌骨环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超艺 刘立柱 +1 位作者 张伟 吴国志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髌骨环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进行髌骨环内固定术后1年,再回本院行髌骨环内固定取出术的60例患者;按照髌骨环内固定取出术式分成A组(微创术式)、B组(传... 目的探讨微创髌骨环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进行髌骨环内固定术后1年,再回本院行髌骨环内固定取出术的60例患者;按照髌骨环内固定取出术式分成A组(微创术式)、B组(传统术式),每组各3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出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97±6.34)min,明显短于B组的(71.83±6.84)min,术中出血量为(15.63±4.72)m L,明显少于B组的(33.90±6.52)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为(3.09±0.31)cm,明显短于B组的(7.02±0.63)cm,术后出院时间为(2.83±0.69)d,明显短于B组的(4.83±1.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3.33%、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微创髌骨环内固定取出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疤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术后 髌骨环 微创内固定取出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抬高方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5
作者 魏巍 吴国志 陈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994-299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抬高方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下肢抬高方式采取“斜坡卧位”的患者纳入A组(33例),将采取“三角卧位”的患者纳入B组(5例),采取“梯形卧位”...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抬高方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下肢抬高方式采取“斜坡卧位”的患者纳入A组(33例),将采取“三角卧位”的患者纳入B组(5例),采取“梯形卧位”的患者纳入C组(37例)。对比干预后3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7~10 d,3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7,P=0.006)。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及时采取“梯形位”与“斜坡位”,能够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三角形位”抬高方式无法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应避免采取膝下垫软枕的方式使患肢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抬高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离体人膝骨关节炎细胞凋亡及EGFR/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维松 陈荣 +2 位作者 吴国志 王隆辉 吴昌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8-52,共5页
目的探究塞来昔布对离体人膝骨关节炎细胞凋亡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GFR/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膝关节软骨细胞,并以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人正常膝骨关节软骨细胞不做特殊... 目的探究塞来昔布对离体人膝骨关节炎细胞凋亡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GFR/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膝关节软骨细胞,并以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人正常膝骨关节软骨细胞不做特殊处理)、模型组(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不做特殊处理)及塞来昔布低、高剂量组(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分别加入含终浓度为50μmol/L和200μmol/L塞来昔布溶液的培养液)。采用CCK-8法、AnnexinV/PITC双染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EGFR/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人正常膝骨关节软骨细胞、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内见蓝紫色异染颗粒,细胞核呈深蓝色,细胞质呈浅蓝色;与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形态比较,人正常膝骨关节软骨细胞体积较大,形态较规则,蓝紫色异染颗粒较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塞来昔布低、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低、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P<0.05);与塞来昔布低剂量组比较,塞来昔布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塞来昔布低、高剂量组EGFR、MMP-9、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p-P38 MAPK/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塞来昔布低、高剂量组EGFR、MMP-9、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P38 MAPK/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塞来昔布低剂量组比较,塞来昔布高剂量组EGFR、MMP-9、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P38 MAPK/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塞来昔布能促进离体人膝骨关节炎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GFR表达,促进P38 MAPK通路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塞来昔布 软骨细胞 增殖 凋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Hepcidin、s-PⅠNP、s-HJV水平与骨折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维松 陈荣 +1 位作者 王隆辉 吴昌新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s-PⅠNP)、可溶型铁调素调节蛋白(s-HJV)水平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96例,其中...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s-PⅠNP)、可溶型铁调素调节蛋白(s-HJV)水平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96例,其中发生骨折113例(骨折组),未发生骨折83例(无骨折组),另纳入同期于医院门诊体检的绝经后未发生骨质疏松女性92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epcidin、s-PⅠNP、s-HJV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桡骨远端、腰椎(L1~4前后位腰椎均值)、股骨颈、全髋、胫骨的骨密度。分析血清Hepcidin、s-PⅠNP、s-HJV与骨密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epcidin、s-PⅠNP、s-HJV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价值。结果血清Hepcidin水平及桡骨远端、腰椎、股骨颈、全髋、胫骨骨密度比较,骨折组<无骨折组<对照组(F/P=98.210/0.000、26.520/0.000、13.380/0.000、60.210/0.000、63.540/0.000、154.061/0.000);血清s-PⅠNP、s-HJV水平比较,骨折组>无骨折组>对照组(F/P=113.063/0.000、142.968/0.000);血清Hepcidin与桡骨远端、腰椎、股骨颈、全髋、胫骨骨密度呈正相关(P均<0.01),血清s-PⅠNP、s-HJV与桡骨远端、腰椎、股骨颈、全髋、胫骨骨密度呈负相关(P均<0.01)。高腰椎骨密度、高全髋骨密度、高水平Hepcidin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OR(95%CI)=0.655(0.535~0.802)、0.720(0.597~0.867)、0.649(0.509~0.828)],高水平S-PⅠNP、S-HJV是其危险因素[OR(95%CI)=1.664(1.122~2.467)、1.956(1.281~2.987)];血清Hepcidin、s-PⅠNP、s-HJV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658、0.704,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高于单独检测(Z/P=2.412/0.012、2.569/0.010、2.306/0.016)。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降低,s-PⅠNP、s-HJV水平升高,Hepcidin缺乏和s-PⅠNP、s-HJV增加与骨密度下降有关,三者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绝经 铁调素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可溶型铁调素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应用阿仑膦酸钠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莫钟才 李彦 符方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应用阿仑膦酸钠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术后阿仑膦酸钠...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应用阿仑膦酸钠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术后阿仑膦酸钠片应用时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周开始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3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3周开始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3个月。术后2周及3、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应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假体周围感兴趣区(ROI)1、ROI 2、ROI 3、ROI 4、ROI 5、ROI 6、ROI 7的骨密度;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及3、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7.39%(8/46)、73.91%(34/46)、91.30%(42/46);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及3、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5.22%(7/46)、41.30%(19/46)、71.74%(33/46);2组患者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术后2周,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2组患者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ROI 1、ROI 6和ROI 7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术后2周(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ROI 2、ROI 3、ROI 5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术后2周,术后6个月骨密度显著高于术后2周和3个月(P<0.05)。术后2周和3个月,2组患者ROI 1、ROI 2、ROI 3、ROI 4、ROI 5、ROI 6及ROI 7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ROI 1、ROI 2、ROI 3、ROI 5、ROI 6及ROI 7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ROI 4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5/46)、8.70%(4/46),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05)。结论相比术后晚期应用阿仑膦酸钠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阿仑膦酸钠片更有助于改善老年FNF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阿仑膦酸钠片 关节功能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辉虎 何和与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以及对C反应蛋白(CRP)、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甲...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以及对C反应蛋白(CRP)、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和观察组(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10%比80.36%,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生化指标[CRP,PD-1,ESR,丙二醛(MDA)]的水平均更低(P<0.05),生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更高(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7.24%比10.71%,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CRP,PD-1,ESR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C反应蛋白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定中 王隆辉 李超艺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2046-2052,共7页
目的:观察尼斯结弹性固定与螺钉刚性固定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7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其中80例采用全螺纹螺钉(螺钉组)固定下胫腓联合,87例通过尼斯结(NICE结组)固定下胫腓联... 目的:观察尼斯结弹性固定与螺钉刚性固定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7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其中80例采用全螺纹螺钉(螺钉组)固定下胫腓联合,87例通过尼斯结(NICE结组)固定下胫腓联合,比较术中胫腓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两组患者行走与负重时间(下地行走世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足踝评分、踝关节评分、背屈角度、跖屈角度以及随访半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NICE结组下胫腓固定时间显著低于螺钉组(P<0.05),出血量和伤口显著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NICE结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螺钉组(P<0.05);手术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足踝评分(AOFAS)、踝关节评分(Kofoed)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NICE结组评分及评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螺钉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背屈角度、跖屈角度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且NICE结组显著大于螺钉组(P<0.05),跖屈角度变化幅度NICE结组显著高于螺钉组(P<0.05),背屈角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半年内,NICE结组和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0%、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螺钉固定,NICE结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利于患者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E结固定 螺钉固定 下胫腓联合损伤 负重时间 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