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王燕玲 王丽娜 +5 位作者 黄巧玲 王燕燕 宋娜娜 刘旭蓉 吴静 蔡兴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治疗后7、14、21 d)的药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评分平均值,50%DASI(DASI50)、75%DASI(DASI75)、90%DASI(DASI90)所占比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体温下降时间、皮疹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21 d后,TEN患者中,显效18例(90.00%),有效2例(10.00%)。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DASI评分分别为(30.44±5.68)、(5.28±2.31)、(2.04±1.1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52.34±7.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21 d后的DASI50(100.00%)、DASI75(100.00%)、DASI90(90.00%)的改善比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2.73±5.58)、(15.99±4.60)、(4.44±1.10)pg/mL,均低于治疗前[(33.63±17.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体温下降时间为(2.49±0.81)d,皮疹控制时间为(5.19±1.90)d,住院时间为(11.92±4.20)d。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终止治疗或失访,均未出现急性不良反应,随访期间病情未见复发,定期复查结果显示并无合并症、活动性肝炎与结核疾病等。结论rhTNFR:Fc作为治疗TEN疾病的药物其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与DASI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生物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肿瘤23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光清 张建辉 +1 位作者 黄利 曾江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该院收治的转移性肝肿瘤患者23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完全灭活率为92.11%,2年内肿瘤复发率为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该院收治的转移性肝肿瘤患者23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完全灭活率为92.11%,2年内肿瘤复发率为13.1%,1年存活率为78.2%。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可对转移性肝肿瘤进行有效治疗,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肝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肿瘤胸腹腔积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桑圣刚 郝新宝 +4 位作者 荣红 曾江正 何志惠 毛艳娜 周忠林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级联激活的免疫细胞(cascade primed immune cells,Capri)治疗恶性肿瘤胸腹腔积液的效果。方法收集伴胸腹腔积液的恶性肿瘤82例,分别观察Capri治疗组(试验组)41例及常规化疗组41例治疗的有效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T淋... 目的探讨级联激活的免疫细胞(cascade primed immune cells,Capri)治疗恶性肿瘤胸腹腔积液的效果。方法收集伴胸腹腔积液的恶性肿瘤82例,分别观察Capri治疗组(试验组)41例及常规化疗组41例治疗的有效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角质蛋白(CK)19 mRNA变化。另选择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试验组积液改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NK细胞含量明显降低,CD8+细胞含量升高,CK19 mRNA基因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细胞含量升高,CD8+细胞含量及CK19 mRNA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组间同期比较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CD3+、CD4+、NK细胞、CK19 mRNA与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治疗后1个月CD3+、CD4+细胞与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K细胞含量升高,化疗组下降,组内不同期、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apri细胞治疗恶性肿瘤胸腹腔积液,可通过改善其免疫功能,增加NK细胞数量,清除外周血循环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抗肿瘤的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激活的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CK19 mRNA 恶性肿瘤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4b靶向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CIK杀伤肿瘤细胞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芬 曾江正 +3 位作者 卢彦达 洪涛 何志惠 雷俊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724-4726,共3页
目的探讨miR-374b在增强细胞因子诱导杀细胞(CIK)抗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培养CIK,用流式细胞确定CIK细胞群且分选出CIK;流式分析Hep G2、PLC、H1299、A549的程序性坏死蛋白(PD)-L1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miR-374b... 目的探讨miR-374b在增强细胞因子诱导杀细胞(CIK)抗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培养CIK,用流式细胞确定CIK细胞群且分选出CIK;流式分析Hep G2、PLC、H1299、A549的程序性坏死蛋白(PD)-L1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miR-374b在PD-1上的结合,siRNA技术干扰降低miR-374b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CIK的γ干扰素(IFN-γ)表达;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IK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过继回输检测CIK体内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双荧光素酶系统显示miR-374b可以直接作用于PD-1基因上;Hep G2、PLC、H1299、A549肿瘤细胞系都有比较高的PD-L1表达;miR-374b抑制剂会降低CIK分泌IFNr的水平,抑制CIK在体内和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PD-1 siRNA会提高CIK分泌IFN-γ的水平,增强CIK在体内和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 miR-374b可以直接作用于PD-1基因的表达,抑制miR-374b可以增强CIK杀伤肿瘤能力,干扰PD-1表达可以提高CIK抑制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PD-1/PD-L1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嘱点评对肿瘤患者抗菌药物MCNEI管理模式的成效 被引量:7
5
作者 韩俊 桂玲 +3 位作者 张程亮 贡雪芃 刘东 黄琰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进行医嘱点评,验证抗菌药物“监测(monitoring)-点评(comment)-通报(notification)-宣教(education)-改进(improvement)”(MCNEI)管理模式的短期成效。方法逐月随机抽取该院肿瘤相关科室2021年4—9...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进行医嘱点评,验证抗菌药物“监测(monitoring)-点评(comment)-通报(notification)-宣教(education)-改进(improvement)”(MCNEI)管理模式的短期成效。方法逐月随机抽取该院肿瘤相关科室2021年4—9月含抗菌药物医嘱的住院肿瘤患者病历共330份,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分析住院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并提供改进措施。结果2021年4—9月该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总体合格率逐月上升,分别为48.00%、56.67%、81.25%、88.33%、83.33%、88.00%(P<0.01)。结论积极开展抗菌药物MCNEI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并干预,可显著提高肿瘤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肿瘤患者 医嘱点评 管理模式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相关肿瘤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海艺 周丽妃 张玉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链抗原125(CA125)、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LACC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链抗原125(CA125)、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LACC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同步放化疗(28 d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予以尼妥珠单抗治疗,每周1次,使用6周。治疗后,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并测定血清SCC、CA125、TSGF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6.67%vs.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SCC、CA125和TS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T细胞较均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属于I~Ⅱ级,未见Ⅲ~Ⅳ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可降低LACC患者血清肿瘤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力,疗效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局部晚期 放化疗 尼妥珠单抗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HER2阳性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庄晓虹 孟杰 +1 位作者 林舒 郭南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7期702-706,共5页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HER2阳性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6例HER2阳性胃癌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取曲妥...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HER2阳性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6例HER2阳性胃癌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取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比较两组肿瘤缓解率、治疗前与治疗6个周期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两组均随访比较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62.79%,显著高于对照组39.53%(P<0.05)。实验组治疗6个月周期后的血清CEA、CA199、CA724、MCP-1、IL-1β、VEG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曲妥珠单抗 顺铂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建荣 郑阿秀(综述) +1 位作者 罗泊涛 揭伟(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和宿主免疫的调节分子,在机体免疫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MIF具有癌基因特性,其高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存活、增殖、迁移、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并抑制凋亡。MIF与抗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基于...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和宿主免疫的调节分子,在机体免疫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MIF具有癌基因特性,其高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存活、增殖、迁移、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并抑制凋亡。MIF与抗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基于MIF为靶点的特异性抑制剂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MIF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基于MIF为靶点的抑制剂运用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肿瘤 免疫 靶向治疗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 rs1535045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群肺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文军 闫其星 +2 位作者 王天柱 林海锋 薛丽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8期1657-1663,共7页
目的:探讨CD40 rs1535045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群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58例肺癌患者和27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CR,AS-PCR)法和焦磷... 目的:探讨CD40 rs1535045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群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58例肺癌患者和27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CR,AS-PCR)法和焦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非吸烟女性组中,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1),相对于T等位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非吸烟女性的肺腺癌发病风险增加(OR=2.58,95%CI 1.50~4.45);吸烟男性组中,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T等位基因(P=0.043),携带C等位基因吸烟男性的肺鳞癌发病风险增高(OR=1.93,95%CI 1.02~3.65)。结论:CD40 rs1535045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对吸烟男性的肺鳞癌和非吸烟女性的肺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肺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反应因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阿秀 袁建玲 +1 位作者 罗泊涛 揭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552-2557,共6页
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的异常表达与癌症密切相关,SRF的高表达增强了癌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此外,SRF与肿瘤干细胞的生存、自我更新和肿瘤耐药有关。SRF具有致癌基因特性,一些针对SRF的特异性抑制剂备... 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的异常表达与癌症密切相关,SRF的高表达增强了癌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此外,SRF与肿瘤干细胞的生存、自我更新和肿瘤耐药有关。SRF具有致癌基因特性,一些针对SRF的特异性抑制剂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SRF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癌症中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SRF作为靶点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反应因子 肿瘤发病学 肿瘤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63 rs6790167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唐文军 闫其星 +3 位作者 王天柱 易国辉 薛丽 林海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探讨TP63 rs6790167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258例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和27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 目的:探讨TP63 rs6790167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258例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和27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CR,AS-PCR)法检测肺癌组和对照组人群的TP63 rs6790167位点的多态基因型。结果:肺癌组中TP63 rs6790167位点的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肺腺癌组中,非吸烟男性的GG基因型分布和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携带GG基因型的非吸烟男性的肺腺癌发病风险与AA基因型相比明显升高(OR=6.66,95%CI为2.16~20.41),相对于TP63 rs6790167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非吸烟男性的肺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54,95%CI为1.42~4.56)。结论:TP63 rs6790167多态性与肺腺癌的发生有关,对非吸烟男性人群肺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63 肺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K1A-AS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2
作者 王发辉 罗靖茹 +1 位作者 方秋满 贾利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PK1A反义RNA 1(UPK1A-AS1)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调控E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tarBase数据库或qPCR法检测UPK1A-AS1在EC中的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si-NC组(阴性对照)、si-UPK1A-...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PK1A反义RNA 1(UPK1A-AS1)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调控E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tarBase数据库或qPCR法检测UPK1A-AS1在EC中的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si-NC组(阴性对照)、si-UPK1A-AS1组(下调UPK1A-AS1表达)和si-UPK1A-AS1+Wnt组(下调UPK1A-AS1表达联合激活Wnt信号通路)。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Wnt1、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结果UPK1A-AS1在EC组织中的表达异常上调。与hEEC细胞相比,UPK1A-AS1在RL-952、KLE、HEC-1B和Ishikawa细胞中高表达。与si-NC组比较,si-UPK1A-AS1组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降低(P<0.01)。与si-UPK1A-AS1组相比,si-UPK1A-AS1+Wnt组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增加(P<0.01)。si-UPK1A-AS1组Wnt1、β-catenin、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si-NC组(P<0.01)。si-UPK1A-AS1+Wnt组Wnt1、β-catenin、c-Myc的表达均高于si-UPK1A-AS1组(P<0.01)。结论UPK1A-AS1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了EC的进展和转移。UPK1A-AS1/Wnt/β-catenin/c-Myc轴可能是EC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UPK1A反义RNA 1 侵袭 迁移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来源的circ_0003759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杜艾浓 唐妮 +2 位作者 陈旭祥 周爽 曾江正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外泌体来源的circ_000375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对HCC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GSE97332联合HCC患者血清外泌体环状RNA(cirRNAs)测序数据筛选出circ_0003759。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及检测... 目的探讨外泌体来源的circ_000375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对HCC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GSE97332联合HCC患者血清外泌体环状RNA(cirRNAs)测序数据筛选出circ_0003759。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及检测外泌体,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泌体circ_0003759表达水平。PKH26标记HCC外泌体与人巨噬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2型极化标记物CD206和CD209。构建sh_circ_0003759慢病毒并转染至肝癌HCCLM3细胞,抽提外泌体与人巨噬细胞共培养,检测巨噬细胞M2型极化情况。CIBERSORT分析HCC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丰度,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2型巨噬细胞对HCC预后的影响。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circ_0003759在HCC组织和HCC血清外泌体中表达显著增加(P<0.05)。将HCC外泌体与人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后,巨噬细胞CD206和CD209阳性细胞比率显著上升(P<0.05)。肝癌HCCLM3细胞转染sh_circ_0003759,将其外泌体与人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后,巨噬细胞CD206和CD209阳性细胞比率显著下降(P<0.05)。此外,HCC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M2型巨噬细胞相对丰度高的HCC患者预后较差(P<0.05)。GSEA分析显示巨噬细胞M2型极化与补体、炎性反应、干扰素γ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核因子κB免疫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结论HCC外泌体高表达circ_0003759并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与HCC预后差、免疫抑制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泌体 circ_0003759 巨噬细胞M2型极化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生存的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羊海露 许薇 黄琰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9-643,共5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HER2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善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的临床结局,甚至一些患者可能达到长期生存。目前,长期缓解的原因未明,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停药后复发风...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HER2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善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的临床结局,甚至一些患者可能达到长期生存。目前,长期缓解的原因未明,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停药后复发风险的证据有限。本文报告1例HER2扩增的MBC患者,经过6个周期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后达到临床部分缓解(cPR)。后患者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测结果显示病理完全缓解(pCR)。术后先后使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ET)联合靶向治疗。截至目前,尚无疾病进展的临床证据。该例治疗模式为MBC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ER2靶向治疗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 长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PDC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15
作者 卢宏全 黄国定 +1 位作者 林明利 张诚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EPDC1反义RNA 1(DEPDC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侵袭迁移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和实时定量PCR分析DEPDC1-AS1在NSCL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将H1975细胞分为pcDNA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EPDC1反义RNA 1(DEPDC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侵袭迁移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和实时定量PCR分析DEPDC1-AS1在NSCL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将H1975细胞分为pcDNA3.1组和pcDNA3.1-DEPDC1-AS1组(过表达DEPDC1-AS1);SPC-A-1细胞分为siRNA-NC组和si-DEPDC1-AS1组(干扰表达DEPDC1-AS1)。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和c-Myc的蛋白表达。结果DEPDC1-AS1在NSCLC组织和细胞明显高表达。siRNA-DEPDC1-AS1组SPC-A-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cDNA3.1-DEPDC1-AS1组H197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siRNA-DEPDC1-AS1组β-catenin、p-gsk-3β和c-Myc的表达低于siRNA-NC组,pcDNA3.1-DEPDC1-AS1组上述因子的表达高于pcDNA3.1组(P<0.01)。结论DEPDC1-AS1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NSCLC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DEPDC1反义RNA1 迁移 侵袭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CD8^(+)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
16
作者 彭婷 张天蔚 +2 位作者 钟业腾 林明冠 李永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31-534,共4页
目的 探讨治疗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CD8^(+)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将109例NSCLC患者根据疗效分为疾病控制组(DC组,75例)及疾病进展组(PD组,34例),收集其一般资料、... 目的 探讨治疗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CD8^(+)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将109例NSCLC患者根据疗效分为疾病控制组(DC组,75例)及疾病进展组(PD组,34例),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治疗前后T细胞占比、T细胞占比差值、比值、变化率及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DC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1%比例低于PD组,而PD-L1>50%比例高于PD组;治疗后DC组CD3^(+)T细胞占比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同期PD组,而PD-1^(+)CD8^(+)T细胞占比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同期PD组;DC组患者治疗前后PD-1^(+)CD8^(+)T细胞占比差值、比值及变化率均低于同期P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1^(+)CD8^(+)T细胞占比治疗前后变化率及PD-L1是影响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D-1^(+)CD8^(+)T细胞治疗前后变化率联合PD-L1对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01)。结论 PD-1^(+)CD8^(+)T细胞动态变化情况与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培他滨治疗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雷俊华 洪涛 +3 位作者 曾江正 黄芬 何志惠 苏群豪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2197-2199,共3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培他滨治疗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因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共48例,将其分为GP组和GX组,每组24例,两组临床资...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培他滨治疗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因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共48例,将其分为GP组和GX组,每组24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8,顺铂25mg/m^2d1-3,21d为一个周期;GX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8,卡培他滨2000mg/m^2d1-14,21d为一个周期。吉西他滨静滴30min,卡培他滨分两次餐后30min温开水送服。结果GP组患者的CR0例,PR8例,SD11例,PD5例,有效率为33.3%(8/24)。GX组患者的CR1例,PR9例,sD9例,PD5例,有效率为41.7%(10/24),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临床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吉西他滨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雷俊华 刘韵 +1 位作者 曾江正 卢彦达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随机分成单纯化疗组(n=29)和联合用药组(n=29),单纯化疗组中分别有16、8和5例...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随机分成单纯化疗组(n=29)和联合用药组(n=29),单纯化疗组中分别有16、8和5例接受TP、GP和PC方案,联合用药组分别有15、10和4例接受TP、GP和PC方案,联合用药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2个周期后采用RECIST 1.1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及2个周期治疗后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及NK细胞水平以评价免疫功能,同时评估治疗前后的KPS评分。结果全组58例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297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数5个。58例患者获CR 1例、PR 31例、SD 13例和PD 13例,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5.2%和77.6%。联合用药组29例中获CR 1例、PR 17例、SD 6例和PD 5例,RR和DCR分别为62.1%和82.8%,而单纯化疗组29例中未有获CR者,PR 14例、SD 7例和PD 8例,RR和DCR分别为48.3%和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分别(41.97±8.14)%、1.76±1.71和(17.38±7.41)%,较单纯化疗组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为(24.07±5.20)%,较单纯化疗组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KPS评分为(82.07±4.91)分,高于单纯化疗组的(74.83±5.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榄香烯注射液 疗效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量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燕玲 李领 +2 位作者 李文 符秋蓉 王丹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4期184-188,共5页
目的研究极量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接受极量肝切除术,B组... 目的研究极量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接受极量肝切除术,B组接受肝大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影响因素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天数长于B组,住院费用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复发例数、死亡例数、体重指数、适应性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韦氏测试、适应能力测试以及SF-36测试数据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极量肝切除术式可通过降低疾病复发率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来优化患者生活质量,但高额手术费用可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极量肝切除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辅助化疗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性激素和月经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志惠 洪涛 +3 位作者 苏群豪 曾江正 黄芬 雷俊华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919-1921,共3页
目的观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性激素和月经周期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将97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按年龄不同分成3组,Ⅰ组:12例,年龄≤30岁;Ⅱ组:34例,年龄在31~40岁之间;... 目的观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性激素和月经周期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将97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按年龄不同分成3组,Ⅰ组:12例,年龄≤30岁;Ⅱ组:34例,年龄在31~40岁之间;Ⅲ组:51例,年龄≥41岁。分析不同组别在化疗过程中外周血血清雌激素(Eestrogen,E2)、孕激素(Progestin,P)、总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及其月经周期的变化。结果患者第一次接受化疗前,Ⅰ组患者血清E2、P、T浓度分别为:(283.73±53.12)pg/ml、(13.98±5.67)ng/ml、(48.64±16.73)ng/dl;Ⅱ组分别为:(278.86±59.36)pg/ml、(13.01±6.21)ng/ml、(46.32±17.09)ng/dl;Ⅲ组分别为:(243.11±90.12)pg/ml、(14.01±6.45)ng/ml、(43.89±18.88)ng/dl,各组E2、P或T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患者接受化疗次数的增加,其血清中E2、P浓度在不同周期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即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E2、P浓度逐渐降低;总睾酮(T)浓度在不同化疗周期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即T并没有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化疗周期结束后,患者发生闭经率为41.2%,未闭经组E2、P、T浓度分别为:(53.66±37.91)pg/ml、(5.34±4.22)ng/ml、(43.32±22.04)ng/dl;闭经组分别为:(12.21±5.64)pg/ml、(0.5±0.2)ng/ml、(103.2±29.88)ng/dl,两组E2、P或T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即化疗诱导闭经后,患者血清E2、P浓度明显降低,血清T浓度显著升高。不同年龄组间闭经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不同,患者年龄与化疗诱导的闭经发生率呈强正线性相关(r=1,P=0.016),年龄越大的患者接受化疗后,其发生的闭经可能性越大。患者年龄与闭经发生的时间呈强负直线相关(r=-0.99,P=0.031),患者年龄越大,其在化疗期间发生闭经的时间越早。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性化疗后,其血清E2、P浓度降低,T浓度反馈性增高,最终可引起患者闭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性激素 闭经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