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性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邵泰明 廖海霞 +1 位作者 罗旭健 李小宝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4期118-118,120,共2页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实验课。为有效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针对目前有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本校实际,浅谈地方性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药海南九节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坚 杨健妮 +3 位作者 周秀悄 张宇瑶 惠阳 陈文豪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研究黎药海南九节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并运用NM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南九节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3-表齐墩... 目的:研究黎药海南九节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并运用NM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南九节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3-表齐墩果酸(2)、黑麦交酯(3)、吐叶醇(4)、吴萸素B(5)、3-羰基熊果酸(6)、刺囊酸(7)、桦木酮酸(8)、3-甲氧基槲皮素(9)、(22E)-5,8-epidioxyergosta-6,22-dien-3-ol(10)、咖啡因(11)、2,6-二甲氧基对苯醌(12)、山柰酚(13)。结论:其中,化合物3~10、12和13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九节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九节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Pb^(2+)和Cd^(2+)与海南木榄叶DNA的相互作用
3
作者 陈婉慧 宋媛 +1 位作者 陈光英 何文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13-319,共7页
木榄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红树植物,对沿海地区的生态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2种重金属离子Pb^(2+)和Cd^(2+)与海南木榄叶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2+)和Cd^(2+)的存在对木榄叶DN... 木榄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红树植物,对沿海地区的生态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2种重金属离子Pb^(2+)和Cd^(2+)与海南木榄叶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2+)和Cd^(2+)的存在对木榄叶DNA的结构有一定影响,且均以沟槽结合的模式与木榄叶DNA相互作用;热力学参数表明Pb^(2+)与木榄叶DNA可自发反应,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的相互作用力,而Cd^(2+)与DNA为非自发反应,其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该研究可为从分子层面深入了解红树植物耐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叶 DNA 重金属离子 光谱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来源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4
作者 王越 周学明 +3 位作者 杜金风 林叶 陈惠苹 宋鑫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了从红树内生真菌中寻找具有农用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株来源于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内生真菌T.assiutensis sp.的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2... 为了从红树内生真菌中寻找具有农用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株来源于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内生真菌T.assiutensis sp.的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2D NMR、旋光以及高分辨质谱对纯化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5个次级代谢产物:5-乙酰氨基戊酸(1),4-乙酰氨基丁酸甲酯(2),pyrophen(3),(E)-6-hydroxy-5-(1-propenyl)-1,2-dihydropyrano[3,2-b]pyrrole-3,7-dione(4),N-乙酰基酪胺(5),fonsecinone A(6),aurasperone A(7),asperpyrone D(8),aurasperone F(9),isoherqueinone(10),ergosterdiacids B(11),曲酸(12),L-1-柠檬酸甲酯(1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4)和对羟基苯乙酸(15).化合物1和2为首次报道1H/13C NMR数据的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化合物1~15进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测试,发现聚酮类化合物6~10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内生真菌 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花酚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秀悄 李文杏 +2 位作者 惠阳 孙伟 陈文豪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花酚类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技术结合文献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南美蟛蜞菊花中分离得到15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花酚类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技术结合文献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南美蟛蜞菊花中分离得到15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芫花素(1)、紫铆花素(2)、4,2′,4′-三羟基-3-甲氧基查尔酮(3)、甘草素(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7,4′-二羟基-3′-甲氧基二氢黄酮(6)、7,3′,4′-三羟基-8-甲氧基二氢黄酮(7)、芫花素(8)、4′-甲氧基棉花素(9)、硫磺菊素(10)、异甘草素(11)、E-对羟基桂皮酸(12)、Z-对羟基桂皮酸(13)、Z-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14)、咖啡酸乙酯(15)。结论:除化合物3、6、8和1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蟛蜞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8、1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南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化学成分 硫磺菊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千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林浩 林芳霞 +4 位作者 杨静雨 张斌 胡兵 吴昊 周学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19-2822,共4页
目的:研究白千层枝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对白千层枝叶的8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鉴定。结果:从白千层枝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白桦脂... 目的:研究白千层枝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对白千层枝叶的8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鉴定。结果:从白千层枝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白桦脂醇(2)、白桦酮酸(3)、羽扇豆醇(4)、算盘子酮(5)、lup-20(29)-en-1β,3β-diol(6)、3-O-乙酰基白桦脂酸(7)、齐墩果酸(8)、30-norlupan-28-oic acid(9)、槲皮素(10)、异鼠李素(11)、木犀草素(12)、芹菜素(13)。结论:其中,化合物3~11、13为首次从白千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千层 三萜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花蕾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匡鑫 杨静雨 +3 位作者 蔡瑾 廖启英 廖珊 周学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57-2560,共4页
目的:研究棕榈科棕榈属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花蕾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ODS柱层析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各种色谱技术并结合HPLC-DAD-MS技术,对棕榈花蕾进... 目的:研究棕榈科棕榈属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花蕾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ODS柱层析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各种色谱技术并结合HPLC-DAD-MS技术,对棕榈花蕾进行系统的追踪分离和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对纯化的单体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棕榈花蕾95%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苯丙素类化合物以及一个苯衍生物,分别为:5-O-caffeoylshikimic acid(1)、咖啡酸(2)、咖啡酸甲酯(3)、trans-ferulic acid(4)、trans-isoferulic acid(5)、lcariside H1(6)、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7)、3′,4′,5′-trimethoxycinnamyl alcohol(8)、sinapyl alcohol(9)、反式肉桂酸(10)、香草酸(11)。结论:除化合物2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棕榈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表明化合物1对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NO生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棕榈属 棕榈花 化学成分 苯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丽酵素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8
作者 况家才 赵婷 +2 位作者 张斌 余章昕 陈光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86-391,共6页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诺丽酵素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运用NMR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blumenol A(1)、(6R,7E)-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2)、4-allyl-2-hydrox...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诺丽酵素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运用NMR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blumenol A(1)、(6R,7E)-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2)、4-allyl-2-hydroxyphenyl 1-O-β-D-api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2-methoxy-4-vinylphenyl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4-hydroxyphenethyl-2′-R-hydroxypropanoate(5)、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6)、trans-4-hydroxy cinnamic acid(7)、对羟基苯丙酸甲酯(8)、p-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9)、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0)、香草酸(11),化合物11~2及55~11为首次从诺丽酵素中分离得到。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全部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化合物2对蜡状芽孢杆菌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活性(MIC值为2.5μg/mL),其他化合物未显示明显抗菌活性(MIC值>2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酵素 化学成分 酚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蕉花化学成分研究
9
作者 韩荞光 唐敏敏 +3 位作者 蔡瑾 韩正林 杨幸 周学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5-1379,共5页
目的:研究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et Zucc.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并结合HPLC-DAD-MS技术,对芭蕉花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以及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芭蕉花的... 目的:研究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et Zucc.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并结合HPLC-DAD-MS技术,对芭蕉花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以及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芭蕉花的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musalenone(1)、环桉烯酮(2)、cycloeucalanone(3)、cycloeucalenol(4)、3-epicyclomusalenol(5)、cycloeucalanol(6)、24-烯-环阿尔廷酮(7)、euphorbol(8)、lanosta-7,9(11)-diene-3-one(9)、11-keto-β-boswellic acid(10)、2-methoxy-9-(3′,4′-di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11)、2-methoxy-9-(3′-methoxy-4′-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12)、2-hydroxy-1H-phenalen-1-one(13)、2-methoxy-1H-phenalen-1-one(14)、格链孢醇(15)、4,10-二甲氧基链格孢酚(16)。结论:除化合物1、2、4和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芭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属 芭蕉花 化学成分 环阿屯烷型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长花龙血树叶的主要蛋白鉴定及其功能分析
10
作者 何璇 黄宇昕 +3 位作者 吴茂霞 焦晚琪 赵振东 何文英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50-59,共10页
长花龙血树是海南黎族药用植物之一,为深入研究开发长花龙血树叶的价值和功能,针对其含有的植物蛋白种类,采用基于BPP+酚提取法的双向电泳技术,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对海南产长花龙血树叶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分离,获得蛋白指纹图谱;利用Image ... 长花龙血树是海南黎族药用植物之一,为深入研究开发长花龙血树叶的价值和功能,针对其含有的植物蛋白种类,采用基于BPP+酚提取法的双向电泳技术,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对海南产长花龙血树叶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分离,获得蛋白指纹图谱;利用Image Master 5.0软件分析凝胶图像筛选出高表达蛋白;再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对这些蛋白酶解产物进行质谱鉴定,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蛋白功能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长花龙血树叶有60个高表达的蛋白,通过生物质谱鉴定出ATP合酶、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大链、叶绿体等45个蛋白,涉及长花龙血树叶生长、发育及植物抗逆等多种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长花龙血树叶中的植物蛋白提供理论依据,对理解海南岛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效益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花龙血树叶 蛋白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腺萼木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11
作者 傅小雅 胡佳怡 +5 位作者 于婧苏 刘延智 江科金 孙冰燕 刘艳萍 付艳辉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692-6698,共7页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腺萼木属植物海南腺萼木Myceti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腺萼木属植物海南腺萼木Myceti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已经报道的相应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从海南腺萼木枝叶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2个化合物,分别为mycehainanic acid(1)、11-methoxyviburtinal(2)、isovaltrate acetoxyhydrin(3)、jatamanvaltrate K(4)、jatamanin C(5)、sarmentol F(6)、4,5-dihydroblumenol A(7)、petasitolone(8)、xylaguaianol D(9)、aristolan-9-en-1-one(10)、3α-hydroxycostic acid(11)、ilicic acid(12)。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12为首次从腺萼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采用MTS法通过测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12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活性评价了化合物1~12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6~12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它们对MH7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IC_(50)为(5.27±0.07)~(172.68±0.32)μmol·L^(-1),它们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与阳性药甲氨蝶呤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相当[IC_(50)为(132.39±0.21)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腺萼木 降倍半萜 环烯醚萜 倍半萜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原文传递
有机环金属铂(Ⅱ)配合物深红到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程 边雨竹 +3 位作者 李怡茹 孙伟 熊雯婧 彭明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92-300,347,共10页
近年来,近红外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材料在军工、航天、照明、显示器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在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发现电子产生磷光现象,且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过渡金属配合物能同时利用单... 近年来,近红外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材料在军工、航天、照明、显示器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在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发现电子产生磷光现象,且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过渡金属配合物能同时利用单、三线态激子,将器件的内量子效率提高至100%,因此,研究过渡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其中,有机环金属铂(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且发光颜色多色可调,已在电致发光器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基于铂(Ⅱ)配合物的深红到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为研究具有出色性能的近红外有机环金属铂(Ⅱ)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环金属铂(Ⅱ)配合物 有机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脲沙雷菌(Serratia ureilytica)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13
作者 魏艳梅 张东辉 +2 位作者 莫土香 李鹏 陈光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31-337,共7页
本研究对一株海洋来源细菌(Serratia ureilytica)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系统分离。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从该菌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运用NMR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分别为:环(色氨酸-丝氨酸)(1)、环(甘氨酸-色氨酸)(2)、环(苯丙氨酸-谷... 本研究对一株海洋来源细菌(Serratia ureilytica)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系统分离。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从该菌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运用NMR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分别为:环(色氨酸-丝氨酸)(1)、环(甘氨酸-色氨酸)(2)、环(苯丙氨酸-谷氨酰胺)(3)、环(亮氨酸-谷氨酰胺)(4)、环(L-酪氨酸-4-羟基-D-脯氨酸)(5)、环(L-苯丙氨酸-4-羟基-D-脯氨酸)(6)、环(L-苯丙氨酸-4-羟基-L-脯氨酸)(7)、环(L-4-羟基-脯氨酸-L-亮氨酸)(8)、环(脯氨酸-酪氨酸)(9)、环(D-脯氨酸-L-酪氨酸)(10)、环(S-脯氨酸-S-亮氨酸)(11)、环(L-脯氨酸-L-缬氨酸)(12)、环(酪氨酸-甘氨酸)(13)、环(R-苯丙氨酸-S-丝氨酸)(14)、环(L-苯丙氨酸-甘氨酸)(15)和环(甘氨酸-亮氨酸)(16)。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解脲沙雷菌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显示,粗提物对青枯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而单体化合物对青枯菌以及5株人体致病菌均无明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沙雷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藁本中丁基苯酞类化学成分研究
14
作者 刘航 周学明 +5 位作者 郑婷 吴美珠 冯硕 林叶 宋鑫明 易继凌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43,共5页
在抗炎活性指导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ODS柱色谱等技术对藁本地上部分中具有抗炎活性的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对纯化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藁本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丁基苯酞类化合... 在抗炎活性指导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ODS柱色谱等技术对藁本地上部分中具有抗炎活性的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对纯化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藁本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丁基苯酞类化合物:洋川芎内酯K(1)、洋川芎内酯N(2)、正丁基苯酞(3)、洋川芎内酯I(4)、洋川芎内酯H(5)、(Z)-丁烯基苯酞(6)、(Z)-藁本内酯(7)、3-丁基-7-羟基苯酞(8)。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藁本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对鉴定的8个丁基苯酞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的NO具有生成抑制活性,其IC50为19.34~42.16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 化学成分 丁基苯酞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海藻酸辛酯衍生物载药微纳米胶束的合成及释药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美西 王艳芳 +3 位作者 陈秀琼 窦文杰 颜慧琼 林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0-1786,1856,共8页
为了拓宽海藻酸盐的应用范围,以1-溴辛烷为疏水改性剂,采用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制备海藻酸辛酯衍生物(OAD),通过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并采用TGA、XRD、荧光光谱(FM)、表面张力(SFT)、TEM、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其... 为了拓宽海藻酸盐的应用范围,以1-溴辛烷为疏水改性剂,采用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制备海藻酸辛酯衍生物(OAD),通过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并采用TGA、XRD、荧光光谱(FM)、表面张力(SFT)、TEM、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辛基侧链的接枝使OAD的分子内氢键断裂,热稳定性下降,失重率增大,同时伴随微晶结构的改变。并且海藻酸钠(SA)与OAD的临界聚集质量浓度(CAC)分别为1.09和0.34 g/L,其SFT也随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相比SA,OAD胶束的水动力学粒径(dH)由446.7 nm变为342.0 nm,Zeta电位由-36.4 mV降为-39.3 mV,说明OAD具有一定的胶体界面活性。OAD胶束对负载的布洛芬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药物的释放过程属于Non-Fickian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海藻酸辛酯衍生物 临界聚集浓度 微纳米胶束 缓释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法球磨改性蒙脱土构建可负载疏水药物的海藻酸盐/有机蒙脱土复合凝胶微球及其释药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朝玲 陈秀琼 +4 位作者 雷梦圆 柯超然 张威 颜慧琼 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1-10176,共6页
为了构建良好的有机疏水药物载体,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作为改性剂,采用湿法球磨的方法对蒙脱土(MMT)的强极性和结构进行修饰,以提高其与疏水有机药物分子的亲和力。进而以海藻酸盐作为包覆材料,在钙离子的外源交... 为了构建良好的有机疏水药物载体,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作为改性剂,采用湿法球磨的方法对蒙脱土(MMT)的强极性和结构进行修饰,以提高其与疏水有机药物分子的亲和力。进而以海藻酸盐作为包覆材料,在钙离子的外源交联作用下构建了具有缓控释性能的海藻酸盐/有机蒙脱土复合凝胶微球(SA/OMMT HB)。通过FTIR、XRD、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药物吸附实验、TGA和SEM对所制备的有机蒙脱土(OMMT)和SA/OMMT HB的结构、性能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A/OMMT HB对疏水性抗炎药物布洛芬的控制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湿法球磨机械作用下,Np-10成功地插入钠基蒙脱土(Na-MMT)的片层间。改性后OMMT的比表面积由67.69 m^2/g增长至208.31 m^2/g。Na-MMT和OMMT对布洛芬的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OMMT对疏水性药物的亲和力优于Na-MMT,更利于布洛芬的负载。在SA/OMMT HB中,OMMT片层与海藻酸盐以氢键的作用相互结合,该结合方式有助于提高SA/OMMT HB的热稳定性能。同时,OMMT与疏水药物分子良好的亲和力使SA/OMMT HB表现出较好的控释性能。通过Peppas模型方程拟合可知,SA/OMMT HB对布洛芬的释放过程属于Non-Fickian扩散机制,说明药物的自身扩散和复合凝胶微球的溶胀降解共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 湿法球磨 有机蒙脱土 复合凝胶 微球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狗牙花化学成分及其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若超 石倪霏 +5 位作者 王然 陈子昭 梁财欢 邓猛妮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36-2043,共8页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药用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bovin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药用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bovin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相应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对比,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过对分离得到化合物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测试以评价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结果从药用狗牙花枝叶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苏门树脂酸(1)、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2)、6α-羟基齐墩果酮酸(3)、19α-羟基齐墩果酮酸(4)、garcinielliptone Q(5)、阿里二醇(6)、款冬二醇(7)、taraxast-20-ene-3β,30-diol(8)、马尼拉二醇(9)、16β-羟基羽扇豆烷-20(29)-烯-3-酮(10)、eupha-8,24-diene-3β,11β-diol-7-one(11)、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2)、busaliol(13)、tripterygiol(14)、polystachyol(15)、rosalaevin B(16)、cephafortin B(17)、burselignan(18)和latifoliamide A(19)。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3~18对MH7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IC50值为(6.49±0.08)~(123.58±0.23)μmol/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药用狗牙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8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花属 药用狗牙花 三萜 木脂素 生物碱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苏门树脂酸 busaliol tripterygiol
原文传递
海南虎刺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蓝创 谢珍 +4 位作者 石倪霏 符永泉 熊舒荭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656-7663,共8页
目的 研究茜草科虎刺属植物海南虎刺Damnacanthus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 目的 研究茜草科虎刺属植物海南虎刺Damnacanthus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波谱数据进行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S法通过对分离得到化合物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进行测试以评价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结果 从海南虎刺枝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ucleidinal(1)、1,2,3,4-tetrahydronorharman-1-one(2)、19-O-methyl-3,14-dihydroangustoline(3)、latifoliamide B(4)、latifoliamide D(5)、bacilsubteramide A(6)、vinmajine I(7)、naucleofficine D(8)、1-甲氧甲酰-β-咔巴啉(9)、naphthisoxazol A(10)、1,6-dihydroxy-2-methyl-9,10-anthraquinone(11)、rubiadin-1-methylether(12)、1,3,6-trihydroxy-2-meth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13)、3,6-d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 quinone(14)、7-羟基色原酮(15)、5,7-二羟基色原酮(16)、6,4’-dihydroxy-3’-methoxyaurone(17)和farnisin(18)。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1~14、17和18对滑膜成纤维MH7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8.93±0.09)~(152.58±0.32)μmol/L。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虎刺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4、17和18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虎刺 naucleidinal rubiadin-1-methyl ether farnisin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原文传递
离子液体辅助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环碳酸酯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传海 董超凡 +1 位作者 林强 朱林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35-1638,共4页
Zn-Fe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通过清洁高效的机械球磨法来制备,并以咪唑类低共熔溶剂为助催化剂,通过协同催化二氧化碳(CO2)与1,2-环氧丙烷(PO)的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碳酸酯(PC)。利用一系列技术表征手段对主催化剂与环加成产物PC的结构... Zn-Fe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通过清洁高效的机械球磨法来制备,并以咪唑类低共熔溶剂为助催化剂,通过协同催化二氧化碳(CO2)与1,2-环氧丙烷(PO)的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碳酸酯(PC)。利用一系列技术表征手段对主催化剂与环加成产物PC的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可有效辅助主催化剂催化CO2与PO的环加成反应,离子液体可改善该进程的催化活性和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离子液体 Zn-Fe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环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叶黄檀心材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妙铃 杨健妮 +1 位作者 周秀悄 陈文豪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14-17,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斜叶黄檀心材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53%,其中榄香素为主要成分,含量为50.58%。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结合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完成榄香素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分离榄香...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斜叶黄檀心材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53%,其中榄香素为主要成分,含量为50.58%。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结合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完成榄香素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分离榄香素后的精油再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榄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