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子水自然发酵条件对细菌纤维素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志国 钟春燕 +1 位作者 王锡彬 郑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4,共3页
将不同来源的椰子水(露置与密封、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前加水稀释等)制备成木醋杆菌产纤维的培养基,考察椰子水对纤维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子水在20℃、露置、自然发酵20d后最适合用于木醋杆菌生产细菌纤维素,椰子水自然发酵... 将不同来源的椰子水(露置与密封、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前加水稀释等)制备成木醋杆菌产纤维的培养基,考察椰子水对纤维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子水在20℃、露置、自然发酵20d后最适合用于木醋杆菌生产细菌纤维素,椰子水自然发酵前不要对其进行稀释,自然发酵椰子水中乙酸含量是决定纤维素产量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水 自然发酵 细菌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水与菠萝汁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斌 钟春燕 +2 位作者 王锡彬 王志国 向东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6期27-30,共4页
以发酵的椰子水和菠萝汁作为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木醋杆菌HN001作为菌种生产细菌纤维素,对2种培养基进行了前期发酵产酸、标准规格厚度细菌纤维素凝胶的生产周期以及细菌纤维素纤维密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菠萝汁发酵后总酸量大于椰子... 以发酵的椰子水和菠萝汁作为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木醋杆菌HN001作为菌种生产细菌纤维素,对2种培养基进行了前期发酵产酸、标准规格厚度细菌纤维素凝胶的生产周期以及细菌纤维素纤维密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菠萝汁发酵后总酸量大于椰子水产酸量,将其作为培养基能加快木醋杆菌分泌细菌纤维素的速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但以菠萝汁作为培养基生产细菌纤维素凝胶,纤维素密度要低于椰子水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水 菠萝汁 细菌纤维素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纤果发酵液中降解细菌纤维素酵母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斌 钟春燕 +2 位作者 王锡彬 王志国 向东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7期51-54,共4页
从被微生物污染的椰纤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13株能够降解细菌纤维素的酵母菌株,并对这些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粗酶液进行了酶活测定。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和滤纸酶活(FPA)较高的酵母菌株3-1进行了鉴定,鉴定酵母菌株3-1为东方伊萨酵... 从被微生物污染的椰纤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13株能够降解细菌纤维素的酵母菌株,并对这些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粗酶液进行了酶活测定。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和滤纸酶活(FPA)较高的酵母菌株3-1进行了鉴定,鉴定酵母菌株3-1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orientalis),菌株培养液CMCA为71.48IU,FPA为81.07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伊萨酵母 纤维素酶 分离 细菌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果地方卫生标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礼明 潘先海 +5 位作者 韩彩轩 易美华 王锡彬 符振华 钟春燕 马永忠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制定椰子发酵产品椰果的地方卫生标准。方法对12家椰果企业进行了卫生学调查,采集68份样品对20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生产菌种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毒力试验。结果生产菌种为木醋杆菌,属非产毒菌;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并参考我国相关污染物... 目的制定椰子发酵产品椰果的地方卫生标准。方法对12家椰果企业进行了卫生学调查,采集68份样品对20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生产菌种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毒力试验。结果生产菌种为木醋杆菌,属非产毒菌;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并参考我国相关污染物限量卫生标准,确定铅、总砷、铬、亚硝酸盐、过氧化氢残留量、菌落总数、大肠茵群、霉菌、酵母、致病菌和感官11项卫生指标,制定了椰果地方卫生标准。结论椰果卫生标准可作为卫生安全检测和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果 木醋杆菌 卫生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纳米细菌纤维素增强聚乳酸耐热和阻隔性能
5
作者 鲁传虎 李子豪 +3 位作者 魏健 钟宇光 王慧庆 钟春燕 《安徽化工》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生物基材料聚乳酸因耐热性差、阻隔性差,限制了其替代传统材料,探索了以高结晶度高阻隔性的生物发酵纳米细菌纤维素作为改性剂,研究其对聚乳酸(PLA)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长链硅烷(HDTMS)对亲水性纳米细菌纤维素(BC)进行改性获得疏水性M... 生物基材料聚乳酸因耐热性差、阻隔性差,限制了其替代传统材料,探索了以高结晶度高阻隔性的生物发酵纳米细菌纤维素作为改性剂,研究其对聚乳酸(PLA)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长链硅烷(HDTMS)对亲水性纳米细菌纤维素(BC)进行改性获得疏水性MBC,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密炼造粒,获得PLA-MBC复合材料。疏水改性使BC接触角达到115°,DSC显示添加1%的MBC即可使PLA结晶度从21.8%升高到56.57%,偏光显微镜观察到疏水改性使MBC可在PLA基体均匀分散,增加了PLA的成核位点,使球晶尺寸减小且晶粒分散均匀,加速了PLA结晶;复合材料维卡软化点从64.6℃提升到162.8℃,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分别从143.77 cm^(3)/(cm^(2)·24 h·0.1 MPa)和27.19 g/(m^(2)·24 h)降低至10.21 cm^(3)/(cm^(2)·24 h·0.1 MPa)和1074 g/(m^(2)·24 h)。说明MBC是PLA有效多功能纳米添加剂,同时充当了成核剂、阻隔剂和增强剂的作用。该高耐热、阻隔、高强的PLA改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将促进PLA在包装、容器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细菌纤维素 结晶 耐热 阻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胶体处理椰纤果的感官评价及质构仪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钟春燕 陈芳 +1 位作者 向东 李斌 《轻工科技》 2014年第11期1-2,24,共3页
本研究对不同胶体处理椰纤果的质构特性进行感官评定和仪器分析。选用9种不同的胶体对椰纤果进行处理,采用质地剖面检验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简写为TPA)对椰纤果进行感官评定,质构仪对椰纤果进行仪器分析,对感官评定和质构仪测... 本研究对不同胶体处理椰纤果的质构特性进行感官评定和仪器分析。选用9种不同的胶体对椰纤果进行处理,采用质地剖面检验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简写为TPA)对椰纤果进行感官评定,质构仪对椰纤果进行仪器分析,对感官评定和质构仪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质构仪测定的硬度、弹性与对应的感官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纤果 质构 质地剖面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纤果蜜饯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钟春燕 柳东 +1 位作者 向东 王锡彬 《轻工科技》 2013年第8期9-11,13,共4页
以椰纤果为主要原料,以蔗糖、淀粉糖浆、卡拉胶为辅料,研究椰纤果蜜饯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糖煮1h后静置糖渍1h,60℃干燥温度下非鼓风热风干燥7h,产品口感及外观最佳;由L(934)正交试验最后确定椰纤果果脯生产的原辅料的最佳配比为:料液... 以椰纤果为主要原料,以蔗糖、淀粉糖浆、卡拉胶为辅料,研究椰纤果蜜饯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糖煮1h后静置糖渍1h,60℃干燥温度下非鼓风热风干燥7h,产品口感及外观最佳;由L(934)正交试验最后确定椰纤果果脯生产的原辅料的最佳配比为:料液比1∶1,糖液浓度40%,其中蔗糖与淀粉糖浆的比为5:1,卡拉胶添加量为1.2%,所得产品能得到最佳的口感与外观,研制出的椰纤果组织状态良好,软硬适中,色泽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纤果 蜜饯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胶体脆化椰纤果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春燕 李斌 +2 位作者 向东 王锡彬 王志国 《轻工科技》 2014年第5期1-2,8,共3页
以食用胶体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海藻酸钠、瓜儿豆胶和魔芋胶对椰纤果进行脆化处理。结果表明,CMC-Na脆化效果最佳,随着CMC-Na浓度的提高,其脆化时间逐步缩短,但CMC-Na浓度超过0.4%时,完全脆化椰纤果的时间出现显著减少。添加蔗糖... 以食用胶体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海藻酸钠、瓜儿豆胶和魔芋胶对椰纤果进行脆化处理。结果表明,CMC-Na脆化效果最佳,随着CMC-Na浓度的提高,其脆化时间逐步缩短,但CMC-Na浓度超过0.4%时,完全脆化椰纤果的时间出现显著减少。添加蔗糖可以提高椰纤果的脆化效果,缩短脆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纤果 食用胶体 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减轻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邱竣 柳大烈 +6 位作者 张阳 王晋煌 奚廷斐 张志雄 赖琛 钟春燕 盛高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4597-4601,共5页
背景: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细菌纤维素对皮肤创伤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其对增生性瘢痕是否有治疗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对每只兔耳5个不... 背景: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细菌纤维素对皮肤创伤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其对增生性瘢痕是否有治疗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对每只兔耳5个不同瘢痕面随机给予5种不同处理方式:持水性分别为1:5,1:6,1:8细菌纤维素组、阳性对照组(贴敷瘢痕贴)、阴性对照组(未贴任何敷料且瘢痕自然生长)。观察不同处理后第0,14,21,28,42,56天瘢痕面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持水性1:5,1:6,1:8细菌纤维素组瘢痕增生厚度低于阴性对照组,但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持水性1:5,1:6,1:8细菌纤维素组瘢痕组织中真皮层薄,成纤维细胞少,胶原纤维较细、排列较整齐;与阳性对照组组比较,持水性1:5,1:6,1:8细菌纤维素组成纤维细胞数稍多,胶原也稍粗、排列也稍不整齐。3种细菌纤维素组间瘢痕厚度及成纤维细胞数量为1:5细菌纤维素组>1:6细菌纤维素组>1:8细菌纤维素组(P<0.05)。说明细菌纤维素有效抑制了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并且持水性越高,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纳米生物材料 动物模型 增生性瘢痕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氧方式对木醋杆菌培养中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东 王锡彬 钟春燕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8期873-876,共4页
分别采用静置、底部供氧、间歇式供氧、改进供氧系统等4种培养方式,用10 L发酵罐培养木醋杆菌菌株HN001,研究供氧方式对木醋杆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发酵罐培养木醋杆菌,生物量的变化并未随溶氧量增大而增大。不同供氧方式发酵... 分别采用静置、底部供氧、间歇式供氧、改进供氧系统等4种培养方式,用10 L发酵罐培养木醋杆菌菌株HN001,研究供氧方式对木醋杆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发酵罐培养木醋杆菌,生物量的变化并未随溶氧量增大而增大。不同供氧方式发酵液中的溶氧量不同,底部供氧方式溶氧量最大,但这种培养方式形成了较大的搅拌和剪切力,生产菌株容易产生负突变,木醋杆菌生物量最小;改进供氧系统培养方式通过发酵罐底部盘旋至顶部的硅胶管供氧,对培养液的搅拌和剪切力较小,培养7 d后,木醋杆菌生物量可达14.80×104 cfu/mL。比生产中常用的静置培养方式增加了近10倍,同时也优于底部供氧、间歇式供氧培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杆菌 生物量 发酵罐 供氧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细菌纤维素影响兔耳创面愈合的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高铭 柳大烈 +4 位作者 张阳 奚廷斐 张志雄 赖琛 钟春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A组)、BC(1∶5)实验(B组)、BC(1∶6)实验(C组)、BC(1∶8)实验(D组)、纳米银对照(E组)、油纱对照(F组),建立兔耳皮肤创面愈合模型,通过不同时...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A组)、BC(1∶5)实验(B组)、BC(1∶6)实验(C组)、BC(1∶8)实验(D组)、纳米银对照(E组)、油纱对照(F组),建立兔耳皮肤创面愈合模型,通过不同时间点观察创面愈合的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①形态学观察:实验(B、C、D)组能够有效促进兔耳创面愈合,对照组间疗效并无显著区别;②HE染色:创面愈合期(0~14天)同一时间点,实验组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生长较对照组丰富;③Masson三色法胶原染色:对照(A、E、F)组创面的胶原纤维稍粗大,排列稍紊乱;B、C、D实验组创面的胶原纤维较细,排列较整齐;④免疫组化染色:α-SMA特异性阳性表达的程度为:D组>B组>C组>A组>E组>F组。结论:BC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且细菌纤维素(1∶8)组是促进创面愈合的最适敷料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创面愈合 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及乙醇对木葡糖酸醋杆菌种子液活力的影响
12
作者 康丽茹 钟春燕 +2 位作者 王锡彬 向东 王志国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8期58-61,共4页
为评估糖及乙醇对种子液活力的影响,制备含不同糖源无乙醇和添加乙醇的种子液,将种子液接种至生产培养基中,通过测定纤维素产量来评价其活力;同时将这种影响分为静置和振荡培养2种模式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种子液代数增加,无论是静置... 为评估糖及乙醇对种子液活力的影响,制备含不同糖源无乙醇和添加乙醇的种子液,将种子液接种至生产培养基中,通过测定纤维素产量来评价其活力;同时将这种影响分为静置和振荡培养2种模式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种子液代数增加,无论是静置方式还是振摇方式,种子液活力随转接次数增加而下降,但这种下降的趋势因糖的种类不同而异,以2%葡萄糖为糖源时,下降趋势更缓,如果添加1%vol的乙醇,因为乙醇有增菌作用,下降趋势得到缓解。静置方式与振摇方式相比,更能保持菌种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葡糖酸醋杆菌 糖源 乙醇 种子液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网对木葡糖醋杆菌变异的控制
13
作者 王志国 李从发 +2 位作者 钟春燕 向东 王锡彬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1期67-69,共3页
以1 000 m L烧杯为容器,木葡糖醋杆菌在静置培养时,培养液体积为100 m L时,没有变异;增至300 m L时,发生变异,纤维素产量下降38.8%,培养液体积增至700 m L时,变异菌数量高达1.3×106 CFU/m L,纤维素产量下降76.3%;120 r/min振荡培... 以1 000 m L烧杯为容器,木葡糖醋杆菌在静置培养时,培养液体积为100 m L时,没有变异;增至300 m L时,发生变异,纤维素产量下降38.8%,培养液体积增至700 m L时,变异菌数量高达1.3×106 CFU/m L,纤维素产量下降76.3%;120 r/min振荡培养更易发生变异,两种方式培养下的变异现象通过筛网使用而得到控制,从而提高了纤维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葡糖醋杆菌 变异 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对Komagataeibacter xylinus自发变异的控制
14
作者 王志国 钟春燕 张伟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07,201,共6页
本文研究Komagataeibacter xylinus静态及动态培养中琼脂对其自发变异和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产量及结构的影响。采用涂布法对变异菌率,称重法对纤维素产量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粘度法分别对BC的结晶度和聚合度进... 本文研究Komagataeibacter xylinus静态及动态培养中琼脂对其自发变异和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产量及结构的影响。采用涂布法对变异菌率,称重法对纤维素产量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粘度法分别对BC的结晶度和聚合度进行分析,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静态和动态培养中皆出现变异菌,BC产量分别为0.16和0.09 g/L;而静态培养中添加0.05%琼脂和动态培养中添加0.10%琼脂的培养液中没有分离到变异菌株,BC产量分别提高至0.38和0.34 g/L。0.05%琼脂静态培养液连续转接九次过程中没有分离到变异菌株,0.10%琼脂动态培养液连续转接至第二次时,出现变异菌株。以未添加琼脂静态培养为对照,静态培养中,0.05%琼脂使BC的聚合度和结晶度分别下降4.0%和12.9%,动态培养中,0.10%琼脂使BC的结晶度下降了51.2%。尽管纤维素酶活力不受培养方式和琼脂的影响,但动态条件下,因琼脂显著下降了BC的结晶度,纤维素酶易水解BC,因此,BC的聚合度下降了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agataeibacter xylinus 自发变异 琼脂 静态培养 动态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细菌纤维素/SiO_2复合隔膜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雷 聂瑜 +2 位作者 余晴春 钟春燕 蒋峰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2,共3页
在细菌纤维素水凝胶中,用酸催化正硅酸乙酯水解,原位生成纳米级Si O2粒子,压缩干燥后,得到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Si O2复合隔膜,并对该复合膜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热重分析(TGA)及热... 在细菌纤维素水凝胶中,用酸催化正硅酸乙酯水解,原位生成纳米级Si O2粒子,压缩干燥后,得到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Si O2复合隔膜,并对该复合膜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热重分析(TGA)及热收缩测试表明该BC/Si O2复合膜在200℃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零收缩);BC/Si O2复合膜的锂离子电导率在常温下(25℃)可以达到2.10×10-4 S/cm;此外,BC/Si O2复合膜在Li/Li Fe PO4半电池中表现出很好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所制备的BC/Si O2复合膜有望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细菌纤维素 细菌纤维素/SiO2复合膜 锂离子电导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透明、紫外屏蔽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英姿 赵轩 +4 位作者 刘堂龙 黄小芳 彭新文 钟春燕 钟林新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共11页
本研究以细菌纤维素(BC)为主要原料,通过折射率匹配原理制备具有高透明度的聚乙烯醇(PVA)/BC复合膜,并进一步与环氧树脂(EP)复合,减小复合膜表面的粗糙度,从而降低其雾度,制备了高强、高透明且疏水的PVA/BC/EP复合膜。结果表明,PVA/BC/E... 本研究以细菌纤维素(BC)为主要原料,通过折射率匹配原理制备具有高透明度的聚乙烯醇(PVA)/BC复合膜,并进一步与环氧树脂(EP)复合,减小复合膜表面的粗糙度,从而降低其雾度,制备了高强、高透明且疏水的PVA/BC/EP复合膜。结果表明,PVA/BC/EP复合膜比纯BC膜具有更光滑的表面和更致密的结构,雾度低,光透过率达90%;由于PVA、BC和EP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复合膜的拉伸强度高达177.1 MPa,表面疏水性也得到明显提高。引入碳量子点可赋予复合膜良好的紫外光屏蔽性能,为高强度、高透明度及紫外屏蔽多功能膜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透明 疏水 紫外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在电池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边文杰 钟宇光 +1 位作者 钟春燕 蒋峰景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48-54,共7页
介绍了细菌纤维素的特点,阐述了细菌纤维素在电池应用中的进展,重点叙述了细菌纤维素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以及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细菌纤维素/无机物复合以及细菌纤维素/有机聚合物复合,以制... 介绍了细菌纤维素的特点,阐述了细菌纤维素在电池应用中的进展,重点叙述了细菌纤维素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以及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细菌纤维素/无机物复合以及细菌纤维素/有机聚合物复合,以制备电池用纳米复合膜的相关研究。同时介绍了复合中应用到的工艺,包括原位复合法、溶胶凝胶法等。最后,对细菌纤维素在电池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评价了其作为电池隔膜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透明、高疏水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小芳 赵轩 +2 位作者 何英姿 钟春燕 钟林新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3期1-8,67,共9页
细菌纤维素(BC)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纯纤维素纳米纤维,具有各种优异的性能,但由于亲水性强,限制了其在高湿度、接触水环境中的应用。以细菌纤维素为基体,聚乙烯醇(PVA)为光学匹配填充材料,通过浸渍法制备了高强度、高透明复合膜;随后... 细菌纤维素(BC)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纯纤维素纳米纤维,具有各种优异的性能,但由于亲水性强,限制了其在高湿度、接触水环境中的应用。以细菌纤维素为基体,聚乙烯醇(PVA)为光学匹配填充材料,通过浸渍法制备了高强度、高透明复合膜;随后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含氟硅烷(PFDTES)对复合膜进行疏水改性制备了高疏水、高透明的复合膜。结果表明,当PVA质量分数为0.3%时,经疏水处理后的复合薄膜的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可达244.9 MPa,在800 nm处光透射率可达90.3%,接触角为114.3°,为BC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疏水改性 透明 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terial Cellulose Templated p-Co3O4/n-ZnO Nano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VOCs Response Performance 被引量:2
19
作者 Ling-li Qi Chun-yan Zhong +5 位作者 Zan-hong Deng Tian-tian Dai Jun-qing Chang Shi-mao Wang Xiao-dong Fang Gang M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77-484,I0002,共9页
In this work,p-type Co3O4 decorated n-type ZnO(Co3O4/ZnO)nanocomposite was design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bacterial cellulose template.Phase composition,morphology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SE... In this work,p-type Co3O4 decorated n-type ZnO(Co3O4/ZnO)nanocomposite was design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bacterial cellulose template.Phase composition,morphology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SEM,HRTEM,EDS mapping and XP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sensing measurements indicated a noticeable improvement of response and decrease of working temperature for Co3O4/ZnO sensor,in comparison with pure ZnO,i.e.,the response towards 100 ppm acetone was 63.7(at a low working temperature of 180℃),which was 26 times higher than pure ZnO(response of 2.3 at 240℃).Excellent VOCs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ascribed to increased surface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revealed by defect characterizations),catalytic activity of Co3O4 and the special p-n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and bacterial cellulose provides a facile template for designing diverse functional heterojunctions for VOCs detection and other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cellulose HETEROJUNCTION Metal oxide composite ZNO Gas s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