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文化对海南人文环境建设的影响
1
作者 温淑窈 欧阳焱 《成长》 2020年第9期31-32,共2页
人文环境是社会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认识和利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物。海洋文化对人文环境建设有着诸多影响,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包容性、多样性等特征。海南海洋文化由于地域特色等,... 人文环境是社会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认识和利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物。海洋文化对人文环境建设有着诸多影响,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包容性、多样性等特征。海南海洋文化由于地域特色等,在具有海洋文化共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相对保守性。在海南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利用海洋文化,在海南精神文化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品位和质量,从而不断提升海南文化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海南人文建设 发展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淑平 邓琼飞 方礼刚 《老区建设》 2018年第14期45-48,共4页
海南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拥有丰富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调查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阐释保护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现实意义,从加强原生态海洋社区保护、社区教育、引导社会组... 海南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拥有丰富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调查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阐释保护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现实意义,从加强原生态海洋社区保护、社区教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海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归国难侨社会文化适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岳朋雪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6-90,共5页
归侨侨眷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侨力资源。为了更好地掌握海南归国难侨的侨情新特点,了解其社会文化需求,发挥其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应结合华侨... 归侨侨眷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侨力资源。为了更好地掌握海南归国难侨的侨情新特点,了解其社会文化需求,发挥其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应结合华侨农场现状和已有难侨安置政策,研究归国难侨通婚、受教育、语言生活、聚居形态、心理认同等社会文化适应问题,避免"被边缘化",增加其国家、地域、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南归国难侨 社会文化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服务海南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
4
作者 梁淑平 《老区建设》 2016年第22期20-22,共3页
在中央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逐步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转变,政府主要负责社会管理,而将社会服务的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来承担。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内容,发挥支... 在中央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逐步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转变,政府主要负责社会管理,而将社会服务的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来承担。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内容,发挥支持和服务政府职能转变的功能,以专业化的服务来满足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并从社会工作视角探讨服务海南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为海南政府职能转变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职能转变 改革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的南海海洋生态全沉浸式体验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嘉敏 张立军 谢杨冰 《特区经济》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南海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床草、海底冷泉与热泉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其壮观瑰丽的景象是基于虚拟现实的全沉浸式展示的绝佳对象,在给人身临其境体验的同时,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海文化... 南海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床草、海底冷泉与热泉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其壮观瑰丽的景象是基于虚拟现实的全沉浸式展示的绝佳对象,在给人身临其境体验的同时,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海文化博物馆与海南诺亦腾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基于虚拟现实的全国首个专业化海洋生态类的全沉浸式展示场景,在南海文化博物馆南海海洋生态全沉浸式展示示范间进行示范。本文通过收集观众体验后的问卷调查数据,调查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南海海洋生态教育、传播、体验方面的应用潜力,其目的是为应用于南海文化博物馆新馆生态展区做前期研发,同时也是为创建海南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南海 海洋生态 全沉浸式展示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疍民妇女身份转变策略
6
作者 晏米扬 田小彪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疍民曾是海上居民,基本不登上陆地活动。由于海洋资源的逐步开发,疍民洗脚上岸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由海洋属性变为陆地属性。依托环境社会学及其理论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匮乏和生产空间压缩等环境问题的凸显严重影响着... 疍民曾是海上居民,基本不登上陆地活动。由于海洋资源的逐步开发,疍民洗脚上岸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由海洋属性变为陆地属性。依托环境社会学及其理论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匮乏和生产空间压缩等环境问题的凸显严重影响着以渔业生产为核心的疍民妇女的社会生产身份、家庭价值身份和社会参与身份的变化,并带来了生活模式差异化明显、生产经验摩擦和生活技能冲突等适应性困境,导致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劳动价值受到影响。结合疍民妇女的切实需求和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提出了解决疍民妇女的实际问题、塑造健康身心、发挥实践经验和提高劳动价值等方面的建议,以期协助疍民妇女克服环境问题带来的制约,完成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疍民妇女 身份转变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当代海洋档案整理与研究——以三亚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考察中心
7
作者 胡爱民 郑力乔 卢和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三亚市档案馆所存海洋档案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航线、造船、海盐、港口码头、海洋灾害等六个方面。三亚当代海洋档案的研究价值在于展现三亚当代海洋发展历程,为研究三亚地方海洋经济提供全新的视角,为探索建立以海洋发展为线索的档案资... 三亚市档案馆所存海洋档案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航线、造船、海盐、港口码头、海洋灾害等六个方面。三亚当代海洋档案的研究价值在于展现三亚当代海洋发展历程,为研究三亚地方海洋经济提供全新的视角,为探索建立以海洋发展为线索的档案资源体系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档案馆 海洋档案 海洋渔业 航线 海洋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淑平 张琴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65,共3页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如何有效落实,贫困农户如何自助脱贫是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自精准扶贫理念提出以来,便受到社会工作界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秉承的助人自助核心价值理念与精准扶贫理念是相契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如何有效落实,贫困农户如何自助脱贫是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自精准扶贫理念提出以来,便受到社会工作界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秉承的助人自助核心价值理念与精准扶贫理念是相契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助于发挥其专业优势,运用个案、小组和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帮助贫困农户真正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社会工作 农村地区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社会工作:现状与趋势——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论述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超 黄文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9-103,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只有把城乡、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做好做精,社会治理才能有坚实稳固的根基。因此,想要更好地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必须从基层入手,既要引导普通群众广泛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只有把城乡、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做好做精,社会治理才能有坚实稳固的根基。因此,想要更好地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必须从基层入手,既要引导普通群众广泛参与,也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必须从根本上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形成新时代全民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形式;必须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与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竭尽所能为群众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精准的服务和管理。总之,以党建引领社区社会工作,是实现社区共治、共享、共发展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 引领 社区社会工作 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展现中国海洋文化的内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欧阳焱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0-141,共2页
中国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在海洋文化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但在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中国海洋文化的价值却未能得到充分展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充分认识中国海洋文化的内在逻辑,探寻中国海洋文化在发... 中国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在海洋文化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但在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中国海洋文化的价值却未能得到充分展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充分认识中国海洋文化的内在逻辑,探寻中国海洋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延续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建立包容的海洋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内在逻辑 文化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治理探索政府公共管理的发展策略——评《政府公共管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小彪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21-I0021,共1页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治理”这一理念已在各项政府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在社会治理视角下探索政府公共管理发展策略是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安定的有效方式。由王乐夫、陈干全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政府公共管...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治理”这一理念已在各项政府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在社会治理视角下探索政府公共管理发展策略是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安定的有效方式。由王乐夫、陈干全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政府公共管理》一书,是一本从社会政治系统出发,系统讲授政府公共管理的专业书籍。全书共包括九个章节,前四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书籍 政府公共管理 治理探索 十八届三中全会 系统讲授 王乐夫 陈干 社会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阳焱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5-40,共6页
海南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万物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节物利用、尊重自然等生态伦理思想,并长期规范着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此生态观对强化民族团结,推进社会文明和谐,有效传承黎族传统文化,统筹推进立体... 海南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万物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节物利用、尊重自然等生态伦理思想,并长期规范着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此生态观对强化民族团结,推进社会文明和谐,有效传承黎族传统文化,统筹推进立体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生态观 和谐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东坡的海南功业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景新 《南海学刊》 2017年第3期61-72,共12页
苏东坡居琼三年的功业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学术及文学艺术之功:他在儒学著述、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书法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二是在海南文化教育史上的"风开溟南"之功:他在海南文化教育史上开创局面的崇高地位,以及... 苏东坡居琼三年的功业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学术及文学艺术之功:他在儒学著述、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书法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二是在海南文化教育史上的"风开溟南"之功:他在海南文化教育史上开创局面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对其后海南历史文化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可谓文化史的一大奇迹;三是为海南留下历史胜迹遗产之功:海南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东坡书院乃因苏东坡而建立,五公祠则是依托苏东坡发现并题咏的双泉而建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海南功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黎族民间传说的海南岛远古文化史探赜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泽强 黄瀛 高三幸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2-50,共9页
关于海南岛远古文化史的研究,以往多把视野放在海南岛考古发掘、语言、风俗、基因等方面,忽略了不可或缺的黎族民间传说。以黎族民间相关传说为基础,结合考古、基因、历史、文化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再探究,一两万年前到三四千年前之间,海... 关于海南岛远古文化史的研究,以往多把视野放在海南岛考古发掘、语言、风俗、基因等方面,忽略了不可或缺的黎族民间传说。以黎族民间相关传说为基础,结合考古、基因、历史、文化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再探究,一两万年前到三四千年前之间,海南岛上曾生活着不同的远古人类族群,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族群之间的争斗,有的消失了,有的融入了黎族先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民间传说 海南岛 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疍民的社会变迁——以“洗脚上岸”为变迁时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礼刚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3-91,共9页
以美国社会学家瓦戈提出的社会变迁理论为研究框架,以问卷和访谈为研究方法,以1949年以后疍民"洗脚上岸"这一历史巨变为社会变迁研究的时间起点,对三亚疍民社会变迁的来源、领域、趋势、模式、反应、代价、策略、评价与反思... 以美国社会学家瓦戈提出的社会变迁理论为研究框架,以问卷和访谈为研究方法,以1949年以后疍民"洗脚上岸"这一历史巨变为社会变迁研究的时间起点,对三亚疍民社会变迁的来源、领域、趋势、模式、反应、代价、策略、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一是疍民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海上维权等,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疍民在由海转陆的激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了对外部文化几乎全盘接收和对自身传统文化几乎彻底告别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疍民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对海南黎族的多种称谓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国先 陈积慧 《三峡论坛》 2017年第4期31-36,共6页
随着历代统治阶级对海南黎族的了解越来越多,明清时期地方文献中对海南黎族的称谓也越来越多。这些称谓各有来历,或根据其承担赋役的程度,如生黎、熟黎、三差黎、四差黎等;或强调其与统治阶级关系的性质,如反黎、叛黎、良黎、顺黎等;或... 随着历代统治阶级对海南黎族的了解越来越多,明清时期地方文献中对海南黎族的称谓也越来越多。这些称谓各有来历,或根据其承担赋役的程度,如生黎、熟黎、三差黎、四差黎等;或强调其与统治阶级关系的性质,如反黎、叛黎、良黎、顺黎等;或根据黎族的分布,如儋州黎、崖州黎、多港峒黎、德霞峒黎等;或根据黎语方言,如岐黎、霞黎、侾黎、美孚黎等;或根据黎族的服饰,如大襜、小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海南 黎族 多种称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语言文化资源与地方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把地方语言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不仅是地方语言文化资源开发运用的具体举措,也是地方高校实现特色办学、构建具有区域特征学科的途径之一。海南是多语言、多方言地区,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海南高校可以把这些资源打... 把地方语言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不仅是地方语言文化资源开发运用的具体举措,也是地方高校实现特色办学、构建具有区域特征学科的途径之一。海南是多语言、多方言地区,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海南高校可以把这些资源打造成一种课程资源,应用于语言学本体教学及非本体教学,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推广语言保护理念的同时服务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资源 高校 语言学课程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后海南岛未沦为法国租借地背后的英法博弈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玮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7-96,共10页
近代以来,英法两强在中国南部直至印度支那半岛的广大地区激烈角逐。中法战争之后,法国彻底征服越南,开始垂涎隔海相望的海南岛。甲午战争之后,为扭转和英国竞争中所处的劣势,法国派人考察海南欲行占领。英国出于维护自身在南中国的巨... 近代以来,英法两强在中国南部直至印度支那半岛的广大地区激烈角逐。中法战争之后,法国彻底征服越南,开始垂涎隔海相望的海南岛。甲午战争之后,为扭转和英国竞争中所处的劣势,法国派人考察海南欲行占领。英国出于维护自身在南中国的巨大利益不受法国威胁的目的而对此提出反对,清廷也并没有妥协,法方最终只得作罢。海南岛最终未落入法人之手,决定性的因素乃是英法之间的相互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法国 英国 相互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海南题材纪录片的多元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3-25,共3页
海南题材的纪录片作为海南地方风物的影像记录,不仅呈现了独特的海洋风景与空间特质,也在影像中追溯了地方文化与人文历史的变迁过程。梳理新世纪以来的海南题材纪录片,出现了像《望海南》《海之南》《航拍中国·海南篇》等优秀的作... 海南题材的纪录片作为海南地方风物的影像记录,不仅呈现了独特的海洋风景与空间特质,也在影像中追溯了地方文化与人文历史的变迁过程。梳理新世纪以来的海南题材纪录片,出现了像《望海南》《海之南》《航拍中国·海南篇》等优秀的作品,通过挖掘其具有的海南历史的重新讲述、海南人文风物的重新记录、海南风光的重新展示等几重功能,呈现出近年来地方纪录片的多元发展态势,也象征着对海南文化的重新记录与重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纪录片 望海南 航拍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民间伏波信仰的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国先 丁晓辉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3-100,共8页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伏波信仰相比较,海南民间的伏波信仰呈现出三点不同:其一,我国大多地区伏波庙主要祭祀马援,有的地方兼祀马援和路博德或有路博德专祠,而海南绝大多数伏波庙兼祀马援和路博德,仅少数伏波庙专祀马援;其二,伏波在唐宋时期...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伏波信仰相比较,海南民间的伏波信仰呈现出三点不同:其一,我国大多地区伏波庙主要祭祀马援,有的地方兼祀马援和路博德或有路博德专祠,而海南绝大多数伏波庙兼祀马援和路博德,仅少数伏波庙专祀马援;其二,伏波在唐宋时期是国家先贤、家族祖先,明清时期成为地方保护神,而在海南,伏波在唐宋时期是海神,明清时期既是先贤也是与海南普遍崇奉的峒主相类似的地方保护神;其三,中国其他地区和海南的伏波信仰总体而言均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但在前者,国家对正祀和淫祀的区分是决定因素,而在海南,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天妃信仰因福建、广东等地移民迁入而得以普及,使得伏波神格转化和信众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伏波信仰 马援 路博德 祠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