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临床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翁敬飚 阮海兰 +1 位作者 韦玲 李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344-2345,234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并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至2010年300例PHC并发132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性别、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类型、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并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至2010年300例PHC并发132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性别、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类型、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因素及癌栓发生的部位与PVTT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PVC中合并PVTT132例(44%)。其中40-60岁年龄组、弥漫型病灶、有腹水患者发病率较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HBsAg阳性、PT延长、AFP增高、清蛋白(Alb)降低,总胆红素(TBIL)〉22是相关危险因素。癌栓好发部位在门静脉主干,发病率为68.9%。结论 PHC合并PVTT易发生于腹水患者、HBsAg阳性、有肝硬化基础、弥漫型病灶的中年男性,肝脏储备功能差是其危险因素,好发部位为门静脉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度与血清IL-6和IL-8及TNF-α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谢会忠 王莉 +2 位作者 符仲标 刘昌江 杨维忠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密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34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6水平,放射免疫法...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密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34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6水平,放射免疫法测检测IL-8和TNF-α水平,病理学诊断Hp密度及胃黏膜炎症分期。结果 134例受检患者中病理诊断Hp感染83例,阳性率为61.94%(83/134);Hp感染密度1级41例、2级29例、3级13例。慢性胃炎轻度18例、中度50例、重度15例。活动期炎症66例,炎症静止期共17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5例、重度3例。Hp阳性炎症活动期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静止期(P<0.05);重度组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p密度组间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引起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后者可能参与Hp阳性胃黏膜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炎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标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昌江 王莉 +3 位作者 谢冬莲 阮海兰 符仲标 谢会忠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3期2406-2408,共3页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应用血清胆红素、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清肌酐指标评价终末期肝病的评价系统,该模型各项指标容易获得,且简单客观,重复性好,具有临床实用性。多中心研究表明,MELD评分、MELD评分改良版及MELD评分联合其他指标...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应用血清胆红素、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清肌酐指标评价终末期肝病的评价系统,该模型各项指标容易获得,且简单客观,重复性好,具有临床实用性。多中心研究表明,MELD评分、MELD评分改良版及MELD评分联合其他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晚期肝病患者病情、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短期预后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临床拟定肝移植方案、选择肝癌手术方法及晚期肝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动态终末期肝病模型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大肠息肉20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翁敬飚 刘正金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8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内镜下大肠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内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电凝电切术、钳切术或套扎术治疗的200例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老年人大肠...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内镜下大肠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内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电凝电切术、钳切术或套扎术治疗的200例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男女比为2.5∶1,平均66.2岁,内镜检出率23.5%。临床表现为腹痛占42.0%,便血占18.5%;息肉单发者占57.0%,多发者占43.02%;息肉形态山田Ⅰ型占71.38%;息肉直径<0.5cm占76.5%,>2.1cm占1.6%;息肉分布在左半结肠占61.6%,其中乙状结肠占34.4%,直肠占27.1%;腺瘤性息肉占83.29%,炎症性息肉占4.83%,增生性息肉占11.46%,大肠腺瘤性恶变率为0.48%。结论息肉的分布主要在左半结肠,以腺瘤性息肉为主,恶变者主要为腺瘤性,但发生率较低。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最好行心电监护,定期内镜检查治疗为预防其癌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大肠息肉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伴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阮海兰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8期1342-1343,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5月收治7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轻症AP及重症AP、胆源性AP及非胆源性AP的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轻症AP及重症AP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5月收治7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轻症AP及重症AP、胆源性AP及非胆源性AP的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轻症AP及重症AP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源性AP及非胆源性AP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AP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功能损害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6
6
作者 谢冬莲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4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健康信念,护...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健康信念,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知晓度96.1%、遵医行为90.2%、健康信念88.2%、自我效能92.2%,均高于对照组的76.5%、72.5%、70.6%、68.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2%,与对照组的72.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增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密度和在胃黏膜层不同深度的定植对其致病性和抗生素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莉 谢会忠 +7 位作者 刘友斌 王炳淑 张丽媛 叶长华 陈桂妃 符仲标 刘昌江 温必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47-354,共8页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胃黏膜的感染密度及在胃黏膜层不同深度的分布定植对胃黏膜炎症的影响,探讨H.pylori生物膜在其致病性及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组织病理学观察158例H.pylori阳性慢性...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胃黏膜的感染密度及在胃黏膜层不同深度的分布定植对胃黏膜炎症的影响,探讨H.pylori生物膜在其致病性及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组织病理学观察158例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病变活检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胃黏膜炎症程度及活动程度分级并观察H.pylori感染密度,比较两者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pylori在黏膜表面、胃小凹及浅层腺体的分布,比较胃黏膜层不同深度H.pylori定植情况及其感染密度与炎症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pylori定植在胃黏膜层表面、小凹及浅层腺体.158例胃黏膜组织,黏膜表面H.pylori(+)41例、(++)38例、(+++)79例;小凹(+)29例、(++)42例、(+++)74例;浅层腺体(+)51例、(++)51例、(+++)39例.胃黏膜表面及小凹H.pylori密度与黏膜炎症程度有相关性(P<0.05);浅层腺体H.pylori密度与黏膜炎症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158例胃黏膜组织,黏膜表面H.pylori(+)40例、(++)39例、(+++)79例;小凹(+)29例、(++)41例、(+++)74例;浅层腺体(+)48例、(++)53例、(+++)29例.胃黏膜层表面、小凹及浅层腺体H.pylori密度与胃黏膜炎症活动性均有相关性(P<0.05),H.pylori在胃黏膜层不同深度密度越高胃黏膜炎症活动程度越重.结论:H.pylori可以定植在胃黏膜层表面、小凹和浅层腺体,H.pylori感染密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有相关性.具有细菌数量(感染密度)依赖性的H.pylori生物膜可能参与了其致病性及对抗生素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定植 感染密度 生物膜 致病性 抗生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在糖尿病伴胃食管反流病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祖荣 韦玲 +6 位作者 陈宗存 符茂雄 陈金逸 韩隆元 周丽华 黄亚莲 王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7期4447-4451,共5页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表达状况,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1/2013-12海南省农垦...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表达状况,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1/2013-12海南省农垦总医院40例糖尿病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A组,40例糖尿病患者为B组,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C组,另外选取同期医院体检健康的40名作为D组,对4组血浆中SP与VIP进行测定,观察其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A、B、C组血浆中SP含量均明显低于D组(46.2 ng/L±6.8 ng/L,62.4 ng/L±7.5 ng/L,61.7 ng/L±7.3 ng/L vs 86.2 ng/L±9.5 ng/L,P<0.05),而VIP均明显高于D组(84.6 ng/L±11.5 ng/L,68.9 ng/L±8.6n g/L,70.4 n g/L±8.4 n g/L vs 47.9 n g/L±5.8 ng/L,P<0.05).A组SP含量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但VIP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病程时间≤10年的S P明显低于病程时间>10年的患者(36.2 ng/L±4.6 ng/L vs 56.3 ng/L±7.3 ng/L,P<0.05);而VIP则高于病程时间>10年的患者(91.4n g/L±10.2 n g/L v s 70.5 n g/L±9.5 n g/L,P<0.05).S P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性(r=-0.35,P<0.05);VIP则呈正相关性(r=0.41,P<0.05).结论:糖尿病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浆中SP呈低表达,VIP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均与糖尿病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食管反流病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定植部位和密度对胃黏膜炎症及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莉 谢会忠 +6 位作者 刘友斌 符仲标 杨维忠 王炳淑 叶长华 陈桂妃 刘昌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997-3002,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定植密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部位与H.pylori耐药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58例H.pylori阳性胃黏膜非肿瘤性病变活检标本,应用特殊染色(吉姆萨染色及硼酸亚甲蓝染色)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定植密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部位与H.pylori耐药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58例H.pylori阳性胃黏膜非肿瘤性病变活检标本,应用特殊染色(吉姆萨染色及硼酸亚甲蓝染色)方法检测H.pylori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H.pylori在胃黏膜不同深度定植密度;常规HE染色对胃黏膜炎症程度及活动性程度分级;分析特殊染色组织中H.pylori密度与炎症程度及活动性程度的关系;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中H.pylori在黏膜不同深度(黏膜表面、胃小凹、浅层腺体)的定植密度与炎症程度及活动性程度的关系.结果:H.pylori密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及活动性程度均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密度越高中重度胃炎越多,活动性胃炎比例及程度均增高;胃黏膜表面、胃小凹及浅层腺体中H.pylori定植密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及活动性程度均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在黏膜不同深度的定植密度越高,中重度慢性胃炎越多,活动性胃炎的比例及程度也增高.结论:H.pylori在胃黏膜定植密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有关;H.pylori在胃黏膜层不同深度定植可能与H.pylori耐药和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密度 定植 炎症程度 活动性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玲 王莉 +5 位作者 李佳 符仲标 胡祥 张军 陈长智 谢会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8-530,共3页
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例,治疗2 wk、3 mo及12 mo后,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明显,尤其是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组织纤维化明显减轻.我们认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或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微小胆结石或胆泥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阮海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4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微小胆结石或胆泥的关系。方法:对腹部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未发现胆道结石且无其他明确病因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例急诊逆行胰胆管造影(入院24~48 h)过程中所获取胆汁进行微结石或胆泥检测...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微小胆结石或胆泥的关系。方法:对腹部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未发现胆道结石且无其他明确病因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例急诊逆行胰胆管造影(入院24~48 h)过程中所获取胆汁进行微结石或胆泥检测。结果:15例中有13例检测到微结晶,检出的结晶以胆红素钙颗粒为主(84.62%),仅2例(15.38%)检出胆固醇单水化合物晶体。结论:胆道微结石或胆泥是特发性急性胰腺炎不容忽视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胆道微结石 胆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冬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明确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06—2013-05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肠内营养护理的神经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入院2周后的营养指标。结果集束组腹胀1例(... 目的明确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06—2013-05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肠内营养护理的神经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入院2周后的营养指标。结果集束组腹胀1例(3.3%),腹泻1例(3.3%),总并发症2例(6.7%);常规组腹胀2例(6.7%),胃食管反流2例(6.7%),误吸1例(3.3%),胃排空延迟1例(3.3%),腹泻1例(3.3%),消化道出血1例(3.3%),总并发症8例(26.7%)。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组TP为(69.3±3.1)g/L,ALB为(40.8±2.2)g/L,PA为(251.3±30.7)mg/L;常规组TP为(63.1±2.9)g/L,ALB为(33.7±2.0)g/L,PA为(220.1±32.6)mg/L。2组患者住院2周后的营养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EN耐受性,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干预策略 神经危重症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护理
13
作者 谢冬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1-09—2013-09我院救治的10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钢针治疗,2组均给予护理措施,对2组护理效...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1-09—2013-09我院救治的10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钢针治疗,2组均给予护理措施,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4.0%,研究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26.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肝性脑病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海口地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肠功能和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冬莲 朱文冰 +1 位作者 阮海兰 赖雪珍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55,共2页
目的研究海南海口地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对患者的肠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哨点医院收治的痢疾患者776例作为观察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时间,发病时症状情况,包括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症状,结合患者的发病时... 目的研究海南海口地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对患者的肠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哨点医院收治的痢疾患者776例作为观察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时间,发病时症状情况,包括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症状,结合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实验室粪便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该区痢疾的分布特点。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海南省海口市细菌性痢疾发病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总发病数的74.09%。市区发病人数514例,发病率为66.23%,郊区发病人数为262例,发病率为33.76%,市区发病率明显高于郊区发病率(χ~2=163,P<0.01)。根据患者年龄的统计数据显示,0~4岁间的患儿发病人数有419例,占总发病数的53.99%,为各年龄中比例最多的,其次是20~39岁组患者,有201例,占总发病数的25.90%。观察组患者每天大便次数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南省海口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年龄差异,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肠功能和生存质量,各地应根据其疫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特点 肠功能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人脐带干细胞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5
作者 翁敬飚 阮海兰 +1 位作者 韦玲 陈长智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术后3 d,7 d,14 d、4周,8周,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术后3 d,7 d,14 d、4周,8周,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7 d,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 d、4周,除外ALT有所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12周有显著的改善(P<0.01),腹水减轻75.0%(15/20),乏力好转占80%(16/20)。食欲改善者占65%(13/20),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HUCMSCs体外培养诱导、扩充后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干细胞 移植 肝硬化
原文传递
食管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阮海兰 王莉 +2 位作者 杨维忠 刘昌江 谢会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4期4306-4306,共1页
患者男,57岁。近15 d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及胸骨后不适感,时有进食后疼痛加重,与食物软硬度关系不明显。患者自发病以来,全身一般情况尚可,体重无明显减轻。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8 cm处食管隆起性病变,黏膜粗糙,呈颗粒状,
关键词 海绵状淋巴管瘤 黏膜下 病变 CM 食管淋巴管瘤 食管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析
17
作者 刘昌江 王莉 +3 位作者 张丽媛 阮海兰 符仲标 谢会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2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观察患者肝眭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53例,发生率为44.17%(53/120)...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观察患者肝眭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53例,发生率为44.17%(53/120)。肝性脑病患者MELD评分为(21.69±9.22)分,非肝性脑病患者MELD评分为(9.32±4.6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随MELD评分的增高而增加(P〈0.01)。MELD评分预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最佳临界值是14.13分(敏感度86.05%,特异度88.37%),MELD评分≥14.13分患者3个月内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MELD评分〈14.13分患者[63.16%(48/76)比11.36%(5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2,P〈0.01)。结论MELD评分有助于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终末期肝病
原文传递
阿米替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以及VIP和5-HT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玉 吴洪川 +1 位作者 郭义锦 韦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管活性肠肽(VIP)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诊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68例,168例患者使用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管活性肠肽(VIP)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诊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68例,168例患者使用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25mg/次,1次/d,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疼、Bristol粪便性状、腹泻评分分别为(0.74±0.22)分、(2.02±0.47)分和(0.83±0.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5±0.34)分、(2.73±0.58)分和(1.21±0.37)分(P<0.05)。治疗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8.52±1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36±7.2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VIP和5-HT分别为(65.31±13.14)μmol/L和(482.85±98.6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33±17.35)μmol/L和(624.62±118.27)μmol/L(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86%(7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6%(66/84)(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米替林可以显著减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VIP和5-HT的表达,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阿米替林 血管活性肠肽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膀胱压监测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冬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压监测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重症监护室病房所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49例试验组患者,在使用常规重症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膀胱压监测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重症监护室病房所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49例试验组患者,在使用常规重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膀胱压监测,如果患者出现UBP升高,那么就要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而49例对照组患者中的患者只是进行常规的重症监护和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都要接受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肾功能相关指标等的检测。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存活人数(38)人,CGS评分(〉8,〉5—8,〉5)分上,发生MODS的人数(3)人,以及应激性溃疡人数(20)人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的重症监护外加放光压监测对于及时发现急性胰腺炎。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概率,从而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压监测 重症 急性胰腺炎 中心静脉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