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坡鹿雄鹿发情期的吼叫行为及其在繁殖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曾治高 宋延龄 +3 位作者 李善元 张海 龙斌 吴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1-487,共7页
1998年 3~ 5月期间 ,于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养鹿场内共记录到 7只半野生海南坡鹿(Cervuseldihainanus)雄鹿发情期 4 6次吼叫 ,但未见到雌鹿发出吼叫的现象。记录到的所有吼叫均由年龄大于4 5岁的雄鹿发出 ,其中 1只雄鹿的吼... 1998年 3~ 5月期间 ,于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养鹿场内共记录到 7只半野生海南坡鹿(Cervuseldihainanus)雄鹿发情期 4 6次吼叫 ,但未见到雌鹿发出吼叫的现象。记录到的所有吼叫均由年龄大于4 5岁的雄鹿发出 ,其中 1只雄鹿的吼叫达 2 2次 ,占 4 7 8%。雄鹿的吼叫由连续的 3~ 13声组成 ,整个吼叫过程持续 9~ 2 3s ,吼叫频率为 [3 4 74± 6 90 ( 2 5 ) ]声 /min。雄鹿每次的吼叫声数及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雄鹿的吼叫在白天和夜间均能听见 ,但主要发生于 8:0 0~ 9:5 9及 17:0 0~ 17:5 9两个时间段。吼叫是雄鹿繁殖活动的一个表现指标 ,它与雄鹿的蹭角、泥浴、争斗胜利、交配成功或追逐发情雌鹿等优势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 ,我们认为吼叫是雄鹿发情行为中的一种优势炫耀行为 ,具有明显的繁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吼叫 优势炫耀行为 交配 雄鹿 发情期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 被引量:8
2
作者 袁玲 张春兰 +4 位作者 张海 符运南 张才有 林贤梅 胡慧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原鸡Gallus gallus在繁殖期的日常活动趋向于以夜栖地为中心,因此夜栖地的研究对原鸡的繁殖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5月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原鸡的夜栖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5个夜... 原鸡Gallus gallus在繁殖期的日常活动趋向于以夜栖地为中心,因此夜栖地的研究对原鸡的繁殖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5月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原鸡的夜栖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5个夜栖地。结果表明:1)原鸡在繁殖期多结成2~6只(3.3±1.5,n=13)的繁殖群,在同一棵树或邻近几棵树上集群夜栖;2)落叶季雨林和灌丛草地是原鸡繁殖期夜栖的主要植被类型;3)原鸡多以小刺竹Bambusa bambos作为夜栖树,占53.3%,其次是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占20.0%;4)原鸡倾向于选择灌木生长茂密、地面草本稀疏的生境作为夜栖地,并栖息在胸径均值为8.4cm±3.5cm的乔木或灌木的枝条上,栖枝均高为4.4m±0.8m;5)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原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栖树高、栖枝高度、栖树胸径、栖枝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栖枝下方盖度和栖枝上方盖度。据此分析认为:繁殖期原鸡警惕性高,夜栖地多选择易于隐蔽和转移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鸡 繁殖期 夜栖地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鸡海南亚种的巢址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玲 张春兰 +5 位作者 张海 符海豪 林贤梅 符运南 符明利 胡慧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2,共6页
选择适宜的巢址对降低巢捕食风险,提高繁殖成效有重要意义。2008年3—7月,在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结合访问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基础上用样... 选择适宜的巢址对降低巢捕食风险,提高繁殖成效有重要意义。2008年3—7月,在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结合访问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基础上用样方法对原鸡的巢址选择进行研究。共记录到原鸡的巢16个,以巢为中心选取样方并测量反映巢址的13个特征生境参数,同时分析16个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原鸡的巢位于密集的丛生草本下或低矮的灌木丛基部。营巢背景多样,其中位于草本植物下10个(62.5%);灌草丛5个(31.3%);灌木下1个(6.25%)。(2)Mann–WhitneyU检验的结果显示,原鸡偏好于比较开阔、地面落叶稀少而靠近的小道和林缘的位置营巢。(3)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盖度因子和空间位置因子贡献率最大,在降低巢捕食风险中有重要价值,是影响原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鸡海南亚种 巢址选择 海南大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种期围栏散养海南坡鹿消化率的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泽芳 柯恒山 +3 位作者 蒋晓明 李善元 邹琦 符名利 《野生动物》 1999年第2期28-29,共2页
海南坡鹿属偶蹄目、鹿科、泽鹿亚种,又名泽鹿.为我国海南岛所特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同其它茸鹿一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坡鹿的生存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加上当地人的猎杀,据调查... 海南坡鹿属偶蹄目、鹿科、泽鹿亚种,又名泽鹿.为我国海南岛所特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同其它茸鹿一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坡鹿的生存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加上当地人的猎杀,据调查结果表明,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海南坡鹿野生种群总数已不超过270头,处于濒临灭绝的处境,从1984年开始,国家拨款开始对海南坡鹿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海南坡鹿的生活习性、食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但对海南坡鹿消化率测定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作者于1998年3月至4月中旬利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对散养海南坡鹿的饲料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消化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 鹿 保护动物 饲料 消化率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坡鹿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喜才 夏伟 李善元 《生态科学》 CSCD 1996年第1期52-56,共5页
1987~1994年,在海南省大田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地带对坡鹿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坡鹿对自然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不同的生境的选择频率为:落叶季雨林生境47.93%;灌木草地生境39.14%;有刺灌丛生境10... 1987~1994年,在海南省大田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地带对坡鹿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坡鹿对自然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不同的生境的选择频率为:落叶季雨林生境47.93%;灌木草地生境39.14%;有刺灌丛生境10.72%;人工林生境2.21%。还对各种生境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海南坡鹿 生境 选择 生态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