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研究——以海南省琼海市莲雾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明洁 张京红 +1 位作者 张亚杰 黄海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92-98,共7页
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的观测数据和部分区域自动站2016~2017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2016~2017年生长季的海南省琼海市‘泰国黑金刚’莲雾的品质检测数据,分析莲雾不同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对莲雾品质的影响,从种植区历史... 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的观测数据和部分区域自动站2016~2017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2016~2017年生长季的海南省琼海市‘泰国黑金刚’莲雾的品质检测数据,分析莲雾不同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对莲雾品质的影响,从种植区历史气候背景和当年莲雾生长季气候条件两方面,选取了气候品质认证指标,构建了气候品质认证模型,并确定气候品质评价等级标准,实现了从气象学角度对莲雾品质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莲雾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其他热带水果气候品质认证提供了参考依据,拓展了气象为农服务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指标 气候品质 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气温年际变化与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胜安 吴慧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利用1966~2007年海南岛18个市县逐月平均气温和NCEP再分析海表温度资料,对海南各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不同海域海表温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各季节气温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利用1966~2007年海南岛18个市县逐月平均气温和NCEP再分析海表温度资料,对海南各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不同海域海表温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各季节气温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很好的一致性;西北太平洋西部是影响海南省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受海温影响最显著的是中部山区;热带印度洋是影响海南省春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受该海域表面温度影响最显著的是南部地区;南海海域是影响海南省夏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受该海域表面温度影响相对较弱的是东南少部分地区;热带东太平洋是影响海南省秋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受该海域海表温度影响相对较弱的依然是东南的少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海温 年际变化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敏感性因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胜安 李涛 孔海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7-804,共8页
比较了台风生成参数中各因子与西北太平洋7—9月台风生成数(WNPSTYN)的相关关系,也比较各因子在北半球台风主要源区的纬向距平分布特征,发现涡度因子与WNPSTYN的关系最好,在台风生成条件中相对富有但不特别富足的特性决定了其是WNPSTYN... 比较了台风生成参数中各因子与西北太平洋7—9月台风生成数(WNPSTYN)的相关关系,也比较各因子在北半球台风主要源区的纬向距平分布特征,发现涡度因子与WNPSTYN的关系最好,在台风生成条件中相对富有但不特别富足的特性决定了其是WNPSTYN年际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同时还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关键区涡度因子年际变化的来源和表征台风生成数的优越性,发现关键区涡度因子年际变化与南方涛动、南极涛动和澳洲东部高度场的年际变化有关,体现了南半球两大系统和ENSO对WNPSTYN的影响;涡度因子与WNPSTYN的显著相关区与台风生成源地集中区一致,表征台风年际变化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些特性对关于WNPSTYN的影响机制研究和气候模式模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统计特征 对比分析 涡度因子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纬度印度洋海温与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生成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胜安 周广庆 穆松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50,共8页
从独立性、显著性和滞后性角度分析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生成数(WNPTYF)与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SST与WNPTYF相关显著,且独立于热带东太平洋SST(或ENSO)对WNPTYF影响;中高纬度印度洋SST年际... 从独立性、显著性和滞后性角度分析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生成数(WNPTYF)与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SST与WNPTYF相关显著,且独立于热带东太平洋SST(或ENSO)对WNPTYF影响;中高纬度印度洋SST年际变化对WNPTYF年际变化的指示能力相当或超过热带东太平洋,综合两者的影响预测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变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高纬度印度洋SST对WNPTYF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前期相关显著而同期相关不显著。这种滞后性意味着其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SST对WNPTYF的影响并不是通过SST的持续性,而很可能是通过南半球大气活动的持续性及异常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而影响到夏季的环流,最终影响WNPTYF异常。这种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纬度印度洋 海表温度(SST) 西北太平洋 夏季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次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胜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1-648,共8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1968—2006年北半球夏季(6—9月)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频次(WNPSTYF)的关系,并研究其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澳大利亚东部对流层经向风年际增量变化... 利用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1968—2006年北半球夏季(6—9月)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频次(WNPSTYF)的关系,并研究其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澳大利亚东部对流层经向风年际增量变化与WNPSTYF年际增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西太平洋近赤道区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与同期WNPSTYF年际增量呈显著负相关。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影响WNPSTYF的可能机理是:当澳大利亚东部从对流层低层至上层的经向风年际增量有南风异常时(此时澳大利亚西侧对流层上层有年际增量的北风异常),冷空气在向低纬移动过程中受热上升,同时因柯氏力向左偏转,并在对流层上层向中纬度辐散,导致110~160°E区间的南半球近赤道附近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的偏北东风异常;由于赤道上空大气运动的无旋转特性及连续性,北半球也会出现同向的纬向风年际增量异常。赤道附近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的东风异常产生纬向风的经向切变,使对流层上层出现涡度年际增量的负异常;对流层上层涡度年际增量负异常的抽吸作用导致对流层低层出现涡度年际增量的正异常,利于台风生成,导致台风年际增量偏多。反之亦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联系 机理探讨 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次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