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临床效果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隆 黄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814-1816,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B组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C组术前不使用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三组术后均常规服用抗凝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观察PCI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指数,术前及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记录三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发生率高于B、C组,且回落指数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B、C组hs—CRP、SAA、CK—MB、BNP明显高于A组,C组hs-CRP、SAA、BNP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d、3d、7d血清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3/40)显著低于B组、c组的22.5%(9/40)、27.5%(1l/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可降低患者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且能减少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降血脂药/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及机制
2
作者 黄维国 杨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4期1871-1872,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猝死型冠心病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猝死型冠心病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即刻和复苏1h时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清丙二醛、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猝死型冠心病患者在复苏过程中采用静脉推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猝死型冠心病 复苏过程 心肌保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