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市南山汉文化博物馆馆藏汉代祠堂画像石赏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雪梅 解华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2期87-89,共3页
淮北市南山汉文化博物馆收藏了6块非常珍贵的汉代祠堂画像石,且大部分为抱鼓石型,分为阴线刻和浅浮雕两种。画像题材新颖,画面布局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关键词 淮北市 南山汉文化博物馆 石祠汉画像石 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市三区文物古迹的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闫红 解华顶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淮北市市辖三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12处。如此众多的文物古迹,需要文物工作者作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明确淮北文物古迹的分布特点、保存现状及损害变化原因,从而为准确判断淮北市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化遗产...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淮北市市辖三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12处。如此众多的文物古迹,需要文物工作者作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明确淮北文物古迹的分布特点、保存现状及损害变化原因,从而为准确判断淮北市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市 文物古迹 调查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市清代古井出土的青花小物鉴赏
3
作者 赵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3期22-25,共4页
2011年10月,淮北市区一口古井出土了一批清初青花瓷器。本文通过对清初历代青花瓷在釉色、造型、纹饰上的特征的认识,进而对这批出土青花瓷予以品鉴。
关键词 清代初期 青花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寒盈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3期59-60,共2页
淮北市汉画像石类型丰富,题材广泛,艺术风格独特,画像石雕刻技法有阴刻、阳刻等,它以简练的线条传神的表现画像艺术,集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人文和地域特色。
关键词 淮北市 汉画像石 类型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与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均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共1页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档案主要围绕征集保管、学术研究、展示教育等主要职能工作而展开,是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凸显博...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档案主要围绕征集保管、学术研究、展示教育等主要职能工作而展开,是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凸显博物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核心能力。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博物馆要立足于文物收藏、立足于社会教育、立足于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品档案 文物收藏 博物馆 实践 管理 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活动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的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闫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9期80-81,共2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大发展 路径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文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刘小虎 《纳税》 2017年第8期54-54,共1页
文物管理工作事关我国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其地位和作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日渐凸显。虽然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较为突出的如资金投入不足;法... 文物管理工作事关我国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其地位和作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日渐凸显。虽然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较为突出的如资金投入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专业知识人才匮乏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文物管理事业的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改进我国文物管理工作,促进文物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管理 博物馆 资金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博物馆的宣传工作
8
作者 杨建华 《市场周刊》 2007年第5期13-14,共2页
博物馆的全部工作和活动都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参与和赞助才能生存和发展,它的本质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这种“开放”的本质,就决定了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环节——“宣传”。
关键词 博物馆 开放 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淮北新出土石祠画像石的认识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建华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通过对新出土的4块画像石形状、内容及雕刻技法的分析,认为它们应是东汉石祠画像石。并根据其形状、尺寸将它复原成单开间平顶房屋式建筑,填补了淮北市汉画像石祠的空白,并为认识同类画像石找到了实物依据。
关键词 淮北 画像石 石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汉画像石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建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分析淮北汉画像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归纳其题材内容为六个方面,即:社会生产生活、远古神化、祥瑞辟邪、天文现象、建筑样式、装饰纹样等,同时断定其产生年代是始于西汉末年终于东汉晚期,且认为淮北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鲜明,成就显著。
关键词 淮北 汉画像石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淮北“相城”得名渊源探析
11
作者 解华顶 张海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9-71,共3页
今天的淮北市积淀着丰厚的先秦文明。在淮北市区,不仅考古发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相城城址,还发现了史前古文化遗址。多年来,“相城”之得名源流一直是地方志研究的课题之一,有“颛顼建城”“相土建城”两种说法。在此结合文字学、考古... 今天的淮北市积淀着丰厚的先秦文明。在淮北市区,不仅考古发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相城城址,还发现了史前古文化遗址。多年来,“相城”之得名源流一直是地方志研究的课题之一,有“颛顼建城”“相土建城”两种说法。在此结合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多角度探讨先秦时期淮北“相城”得名的渊源,“相城”之得名应与睢水、相水水系的命名有关;从更深层次上寻找答案,更与天文观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相城 得名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寿州窑瓷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4期39-41,共3页
1999年夏天,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了大量多个窑口的瓷器和瓷片,其中寿州窑瓷占有较大比例。文章先略述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寿州窑瓷的过程,从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寿州窑瓷器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件寿州窑瓷器简述寿州窑瓷的整体特征;接着... 1999年夏天,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了大量多个窑口的瓷器和瓷片,其中寿州窑瓷占有较大比例。文章先略述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寿州窑瓷的过程,从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寿州窑瓷器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件寿州窑瓷器简述寿州窑瓷的整体特征;接着从寿州窑瓷器的制作工艺入手,展示这几件瓷器的精美;最后分析寿州窑瓷在运河北段出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孜运河 遗址 寿州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淮北地区出土汉代画像石中鸟图案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可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4期167-168,共2页
淮北属于古代鸟夷族分布区,更是楚汉两种文化的交汇地,特有的文化背景使其形成了"尊凤爱鸟"的习俗。淮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便有很多这样的图案,既反映出了汉代淮北人对于天文知识的朴素认识,又反映出了他们对于生命的赞... 淮北属于古代鸟夷族分布区,更是楚汉两种文化的交汇地,特有的文化背景使其形成了"尊凤爱鸟"的习俗。淮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便有很多这样的图案,既反映出了汉代淮北人对于天文知识的朴素认识,又反映出了他们对于生命的赞美与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回顾淮北汉画像的发展历史,在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结合之后,它的创作动力主要包括"图腾崇拜""抽象夸张"及"现实生活进步"三部分内容,笔者就从这三部分要素出发对其内涵及创作背景进行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汉画像 鸟图案 图腾崇拜 类型分析 美好生活向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路研究——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
14
作者 任唤麟 秦素贞 解华顶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进路。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遗产文化旅游价值未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进路。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遗产文化旅游价值未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缺乏专项规划等问题,从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对其进路进行研究,提出应构建复合旅游体验廊道、推出一批独特体验产品,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塑造特色品牌体系,增强文旅服务功能、构建线上互联平台,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等,全面发力,共同推进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安徽段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北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古墓群发掘简报
15
作者 胡均 王玲玲 +1 位作者 解华顶 杨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6,共14页
淮北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古墓群共有战国、秦代及两汉时期墓葬7座,墓葬形制多样,出土器物丰富。尤其是竖穴土洞墓比较有特色。这处墓地的考古发掘为我们研究淮北地区先秦两汉的墓葬形制、葬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淮北市 人民医院 战国 汉代 墓群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时空分布及保护开发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磊 解华顶 赵敏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通过对分布于浙江乡村地区,被文物和文化部门所公布的物质类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进行初步梳理,对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类和价值评价,建立相对完善的分类系统和价值评价体系。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物质类水文化遗产,分析其在时空分布... 通过对分布于浙江乡村地区,被文物和文化部门所公布的物质类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进行初步梳理,对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类和价值评价,建立相对完善的分类系统和价值评价体系。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物质类水文化遗产,分析其在时空分布上的主要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呈现出浙北多浙南少,中东部盆地平原多,西南山地丘陵少,区域特征明显的特点;在时间分布上,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以清代为主,约占遗产总数一半,其他年代相对较少。在对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的分类、价值评价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乡村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在浙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水文化遗产在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品牌IP打造、诗路文化带建设等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水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保护开发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北市李楼一号、二号东汉墓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杰平 杨中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33,97,100,共14页
2005年元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安徽淮北市李楼一号、二号汉墓进行了发掘。M1为大型多室砖墓,墓内出土釉陶器、陶器、铜器、铁器以及铜缕玉衣片等遗物30余件(组)。M2为砖石混筑墓葬,墓内出土陶器、釉陶器、铜器等遗物20余件。根... 2005年元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安徽淮北市李楼一号、二号汉墓进行了发掘。M1为大型多室砖墓,墓内出土釉陶器、陶器、铜器、铁器以及铜缕玉衣片等遗物30余件(组)。M2为砖石混筑墓葬,墓内出土陶器、釉陶器、铜器等遗物20余件。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等推断,两座墓葬的年代属于东汉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淮北市 李楼遗址 多室砖墓 砖石混筑墓葬 东汉中晚期
原文传递
大运河文化带视域下的皖北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解华顶 王磊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4-38,共5页
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是皖北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皖北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运河文化带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文化底蕴认知度低以及景区开发程度低等问题,解... 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是皖北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皖北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运河文化带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文化底蕴认知度低以及景区开发程度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健全领导机制,以“大运河文化带”统领皖北文旅融合发展;需加强文化资源的研究宣传,提升文旅项目开发的文化自觉;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创建龙头景区,从而有效推进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皖北 文旅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濉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的考古收获与意义
19
作者 解华顶 王磊 《蚌埠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濉河为淮河支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濉河流域开展了一系列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该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面貌越来越清晰。这些考古发现为重新认识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及探索淮河流域古代文明... 濉河为淮河支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濉河流域开展了一系列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该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面貌越来越清晰。这些考古发现为重新认识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及探索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为寻找淮河文化的源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濉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中期 考古收获 淮河流域 文化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萧县张村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庆元 杨建华 +5 位作者 涂乔 胡锐 苏肇平 王小凤 朔知 刘锋 《江汉考古》 2000年第3期56-65,22,共11页
关键词 汉墓 墓葬(考古) 二层台 张村 灰陶 泥质 圈足 茧形壶 西汉早期 安徽萧县 随葬器物 墓葬形制 随葬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