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震监测的深部下分层巷道掘进围岩破坏特征研究
1
作者 余国锋 韩云春 +3 位作者 朱文 贺世芳 任波 程庆和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针对分层采场内掘进巷道利用微震有效实施围岩破坏监测的难题,以淮南矿区潘二煤矿12221下分层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了下分层开采巷道掘进微震监测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随掘微震监测方法,分析了分层开采条件下巷道掘进围岩破坏特征。... 针对分层采场内掘进巷道利用微震有效实施围岩破坏监测的难题,以淮南矿区潘二煤矿12221下分层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了下分层开采巷道掘进微震监测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随掘微震监测方法,分析了分层开采条件下巷道掘进围岩破坏特征。结果表明,以所提出的等距交错往复式随掘方法搭建微震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现场破裂信号的有效拾取,巷道掘进过程中微震事件以地质结构为界线呈现阶段性分布特征,也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受上分层采动影响下的巷道围岩破坏呈现蝴蝶形分布(10 m),在掘进巷道两帮围岩的肩颈位置呈现出较大范围的破坏(15~20 m)。研究结果可望为微震监测技术应用及巷道围岩支护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开采 掘进巷道 微震监测 断层 围岩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诱发断层带岩体劣化微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朱贵旺 任波 +5 位作者 余国锋 汪敏华 党保全 罗江发 李连崇 牟文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181,共6页
以淮南矿区潘二矿12123工作面开采A组煤所面临的复杂断层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微震监测系统,获取了构造发育区的微震活动数据,分析了断层带岩体劣化过程的微震事件分布及震源参数的响应特征,揭示了诱发微震响应的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以淮南矿区潘二矿12123工作面开采A组煤所面临的复杂断层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微震监测系统,获取了构造发育区的微震活动数据,分析了断层带岩体劣化过程的微震事件分布及震源参数的响应特征,揭示了诱发微震响应的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回采与断层间存在的时空关系,微震事件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强特征;累计能量、b值、能量指数以及累计视体积等随回采呈现阶段性变化,能够有效反映断层围岩的破坏状态;受回采线与结构面所构成的岩体“三角孤岛区”影响,应力区域性的集中分布所诱发的岩体破坏释放能量呈现时空迁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带 微震响应特征 震源参数 采动应力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场固有锚杆的煤层底板微震循环监测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余国锋 汪敏华 +5 位作者 任波 魏廷双 韩云春 郑群 李连崇 陈建 《采矿技术》 2022年第3期124-127,共4页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受高地应力、高承压水及地质构造复杂诱发的突水灾害威胁,而微震监测技术作为一种可实现实时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灾害防治。以淮南矿区潘二煤矿12123工作面为背景,优化了高瓦斯矿井下的微震监测应用技术,提...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受高地应力、高承压水及地质构造复杂诱发的突水灾害威胁,而微震监测技术作为一种可实现实时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灾害防治。以淮南矿区潘二煤矿12123工作面为背景,优化了高瓦斯矿井下的微震监测应用技术,提出了基于采场固有锚杆的底板破坏微震循环监测方法及其相应的应用设备,基于地质构造区内信号特征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井下采场内利用固有的巷道锚杆,通过锚杆探头装配器可有效实施微震循环监测;基于有效波形数据分析下的断层在采动过程中的破坏特征与理论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在煤矿岩层破坏监测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微震监测技术在深部矿井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底板破坏 锚杆 循环监测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含地质异常体底板注浆加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晓国 夏杨 +4 位作者 牟文强 任波 韩云春 余国锋 李连崇 《采矿技术》 202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为了解决深部矿井受高地应力、高承压水压力及复杂地质构造等影响下所发生的突水灾害,注浆与微震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成为了重要防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层底板加固与时效破坏评价中。针对目前微震监测分析注浆结构理论与技术支撑基础不足... 为了解决深部矿井受高地应力、高承压水压力及复杂地质构造等影响下所发生的突水灾害,注浆与微震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成为了重要防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层底板加固与时效破坏评价中。针对目前微震监测分析注浆结构理论与技术支撑基础不足的问题,以淮南矿区张集煤矿1613A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了针对煤层底板注浆后地质异常体的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采动过程中注浆导水通道地质体的微震响应特征,探究了底板结构体注浆堵水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阶段性回采所诱发的周期来压会造成底板破坏深度增大;在注浆地质体及其围岩区域的C_(3)Ⅱ组、C_(3)Ⅲ组灰岩层未监测到微震事件,导水通道的多分支孔分段注浆治理效果良好;上层C_(3)Ⅰ组灰岩并未通过隐伏断层、垂向导水构造与深层高水压灰岩发生直接水力联系,浆液有效封堵并加固了岩层基质。整个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突水风险,实现了高效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微震监测 承压底板 导水通道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