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外侧“L”型切口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道前 邵卫东 +1 位作者 周业松 刘开祥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L"型切口对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改良外侧"L"型切口(改良组)和传统"L&qu...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L"型切口对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改良外侧"L"型切口(改良组)和传统"L"型切口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组),每组34例。术后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踝-后足评分(AOFAS)、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d和1年的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以及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73.2±10.4)min、切口长度(9.1±1.2)cm、术中出血量(91.3±8.5)mL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d及1年B?hler角(32.5±4.8)°、(32.8±4.9)°,Gissane角(131.5±8.6)°、(131.6±7.8)°,跟骨高度(43.2±2.1)、(43.6±2.6)mm较传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组出现切口感染渗出1例,总发生率为2.9%;传统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切口坏死2例,总发生率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改良组优良率为94.1%,高于传统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L"型切口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口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道前 邵卫东 +1 位作者 周业松 刘开祥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索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共70例胫骨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入路,实验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 目的探索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共70例胫骨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入路,实验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6±1.2)个月,对照组为(8.2±2.4)个月,差异显著(P<0.05)。HSS评分比较,实验组为85.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3.5(P<0.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实验组为17.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6±0.5(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感染、皮肤坏死以及内固定断裂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相比后正中入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后外侧髁骨骨折 内固定术 后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踝骨折50例手术入路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道前 邵卫东 周业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2例采用前入路,B组28例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果 A组手术时间(56.85±24.21)min短于B组(83.14±18.5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2例采用前入路,B组28例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果 A组手术时间(56.85±24.21)min短于B组(83.14±18.52)min(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10.24±2.12)周短于B组(13.15±2.47)周(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A组:90.91%,B组:92.8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前入路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踝关节 手术入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道前 周业松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7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较手术前患者的...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较手术前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4%,桡骨远端恢复优良率为94.3%。经随访未见有伤口感染和骨不连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较好。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掌侧入路 锁定钢板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道前 周业松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6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 对2007年5月—2012年7月25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切口愈合时间为7~15天,术后随访时间为5~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临床... 目的 探讨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 对2007年5月—2012年7月25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切口愈合时间为7~15天,术后随访时间为5~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8.0%。无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畸形愈合和骨折不愈合以及钢板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是可行的,能有效的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